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辛巴威總統穆加比宣布下台 結束37年獨裁


水果奶奶的活動行程,如果劇團的演出訊息,還有更多更多的戲劇相關活動…,【如果愛抱報】通通報給你知! 英文單字總是背了又忘、忘了又背?【TOEIC Power多益單字報】教你從字首、字根和字尾學起,輕鬆背單字。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11/22 第406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辛巴威總統穆加比宣布下台 結束37年獨裁
辛巴威總統下台 經濟破敗釀政治風暴
解放英雄變暴君 辛巴威總統穆加比下台
否認下台! 梅克爾「不怕重選」
專家:德國組閣破局 恐癱瘓歐洲聯盟
北韓再列挺恐國 川普出手為了什麼...
北韓再列黑名單…「胡蘿蔔」沒用 川普祭出棒子…
自殺炸彈客襲奈及利亞清真寺 至少50死
醜聞充塞政界與媒體 美國成性騷擾合眾國
國際要聞 媒體震驚!神秘殺人魔出庭 竟是160公分小個子
李昌鈺研判成真 賭城槍擊案數百人提告
菲外長:與中國修好 不影響南海仲裁勝利
混凝土藏4嬰屍日婦自首 嬰兒死因仍不明
日皇退位兩方案 皇室會議後決定
去年全球減碳 英、陸模範生

焦點新聞
辛巴威總統穆加比宣布下台 結束37年獨裁
編譯組/綜合21日電/世界日報

辛巴威總統穆加比,在內外交逼的壓力下,21日終於宣布辭職,結束長達37年的獨裁統治; 欣喜若狂的群眾在首都哈拉雷街頭歡呼並奔相走告,但辛巴威的政局依然混沌,前景不明。

辛巴威高齡93歲的總統穆加比上周遭軍方奪權後,拒不下台,面臨遭國會彈劾局面,前副總統姆南加瓦(Emmerson Mnangagwa)可能成為接任人選。

•辛國「鱷魚」爭接班… 恐是另一暴君

【編譯中心/綜合20日電】辛巴威前副總統姆南加瓦(Emmerson Mnangagwa,前譯姆納加戈瓦)在軍方政變後返國,幾乎確定接棒領導人角色。軍方政變正是因為現任總統穆加比將姆南加瓦免職而起。外界憂心,姆南加瓦殘暴又擅於鬥爭,掌權只會讓辛國「落入另一暴君手中」。

穆加比一旦下台,姆南加瓦可望扶正掌權,且執政黨也已決議將推舉姆南加瓦為明年總統大選的候選人。

辛巴威1980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而獨立,穆加比和姆南加瓦同為帶領辛國擺脫白人統治、邁向獨立的「解放英雄」,在新國家誕生初期,穆加比任命當時還是年輕實習律師的姆南加瓦出任國安部長。

法新社報導,現年75歲的姆南加瓦以權力和殘忍聞名,在1983到1984年,穆加比為鏟除異己,派遣精銳部隊前往反對勢力聚集的馬特貝勒蘭(Matabeleland)進行肅清,屠殺逾2萬名恩德貝萊(Ndebele)族人,當時掌管「中央情報組織」(CIO)的姆南加瓦手上也沾滿恩德貝萊族人的鮮血。

對敵人格殺勿論的姆南加瓦,為自己贏得「鱷魚」綽號。他曾表示:「鱷魚的特性就是只會在水中獵食,不會走到村莊或灌木叢中找食物,牠只會在適當時機出擊」。這番話被解讀為姆南加瓦正靜待合適時機取代穆加比,但他的謀略顯然不及目前的辛巴威第一夫人葛麗絲。

事實上,葛麗絲和姆南加瓦長期不和,2人的鬥爭在穆加比接班人之爭達到最高點。由於葛麗斯介入,穆加比懷疑姆南加瓦將組成聯盟,在下屆大選中與葛麗絲打對台,因而將他罷黜,引爆當前政治危機。

姆南加瓦先逃到南非,並且公布5頁報告譴責穆加比的統治和葛麗絲的野心。在軍方奪權後,他16日返回辛巴威。分析家指出,姆南加瓦一切就諸,準備接任國家領導人。

   
辛巴威總統下台 經濟破敗釀政治風暴
哈拉雷21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非洲東南部內陸國家辛巴威礦產豐饒,曾有非洲南部麵包籃美譽,卻因土地改革失敗導致經濟嚴重衰退,陷入惡性通貨膨脹,最終釀成政治風暴,掌權37年的總統穆加比今天下台。

高齡93歲的穆加比上周遭軍方奪權後,原本拒不下台,但今天面臨遭國會彈劾局面,終於宣布辭職。遭他罷黜的前副總統姆南加瓦(Emmerson Mnangagwa)可能成為接任人選。

辛巴威東鄰莫三比克,南接南非,西與西北與波札那、尚比亞相連,1980年獨立建國,首都哈拉雷,境內富含鉑礦資源,為主要出口產品,佔全球供應量約5%。

原名南羅德西亞(Southern Rhodesia)的辛巴威面積39萬餘平方公里,人口約1653萬,黑人占總人口98%,混血與亞裔人種占1%,白人則不到1%。女性預期壽命為62歲,男性為59歲。

英語是辛巴威的官方語言,與紹納語和恩德貝萊語並列為主要語言。

英國殖民者19世紀晚期從南非來到這個地區,先後受到豐富礦產和發達農業所吸引,辛巴威原名南羅德西亞,就是源自於替英國在這個地區建立殖民地的礦業大亨羅茲(Cecil Rhodes)。

到了1965年,歐洲在非洲剩下來的殖民地大多都已獨立,由黑人多數族裔掌權,而白人少數統治的南羅德西亞也在此時脫離英國,成立一個與鄰國南非相似的種族主義政權,種下1972年血腥解放戰爭的禍根。

穆加比(Robert Mugabe)和戰友恩柯摩(JoshuaNkomo)是解放戰爭的領導者,這場戰爭至少奪走2萬7000條人命。

解放戰爭最終在獲得獨立時宣告落幕,在英國出面調停下,南羅德西亞於1980年4月獨立建國,改名辛巴威。

當時,全國歡欣鼓舞,全球也盛讚辛巴威誕生是非洲的榜樣。

巴拿納(Canaan Banana)成為辛巴威總統,不過這個職位屬名譽性質,當時為總理的穆加比掌握實質大權。

穆加比1987年推動修憲,將雙首長制改為權力集中的總統制後,成了辛巴威元首。

穆加比掌權後,點燃了全國的希望。他把手伸向白人少數族裔,也制定了對黑人多數族裔有利的社會政策。

辛巴威白金、黃金、鑽石和鎳等礦產資源豐饒,此外還有菸草與棉花,然而經濟與財政卻成了一場災難。

曾有非洲南部麵包籃美譽的辛巴威推行土地改革後,農業生產效率驟降。

辛巴威貨幣體制崩壞,導致通膨率飆升至百分之五千億,曾出現1000億元只買得到3個雞蛋的情況。政府2009年宣布棄用辛巴威幣,改用美元和南非蘭特作為流通貨幣。

這起危機引發大規模失業潮,近9成勞動人口沒有工作、眾多公共服務崩解及現金短缺情況日益加劇。辛巴威政府2017年10月宣布禁止進口蔬菜與水果,以緩解外匯壓力。

辛巴威人均國內生產毛額約1009美元,外債高達93億美元,21.4%人民每天靠2美元以下過活。

穆加比執政37年後下台 重大事蹟回顧

93歲的辛巴威總統穆加比遭軍方奪權後今天宣布辭職下台,結束長達37年的統治,以下是「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整理穆加比一生重大事蹟回顧。

1924-1960年:政治思想形塑

穆加比(Robert Mugabe)於1924年出生在辛巴威首都哈拉雷(Harare)西北方的庫塔馬(Kutama),當時屬於英國的南羅德西亞(Southern Rhodesia)自治殖民地。

穆加比接受天主教傳教士教育,後來在南非和南非前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就讀同一所大學。

穆加比年輕時深受印度獨立運動領導人甘地(Mohandas Gandhi)和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影響,在1950至1952年求學階段,他決定要成為政治家。

1960-1964年:踏入政治

穆加比在北羅得西亞(Northern Rhodesia,今天的尚比亞)和迦納(Ghana)教書後,1960年回到南羅德西亞。

他在那裡參加非洲民族主義鬥爭族長恩柯摩(Joshua Nkomo)領導的運動。他成為國家民主黨(National Democratic Party)宣傳秘書,並放棄教書。

當時南羅得西亞的種族不滿情緒激增,英國政府正在尋找出路。穆加比贊成政治暴力的立場使他與恩柯摩不合,穆加比籌組了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ZimbabweAfrican National Union)。

1963年,穆加比和許多盟友遭到逮捕,並在牢獄中度過11年。

1964-1975年:11年牢獄生涯

南羅德西亞政府拒絕讓穆加比參加他入獄後死亡的獨生子葬禮,引發他對政權的憤怒。在獄中多年期間,他在囚犯當中成立組織,並與監獄外的黨員持續通訊。

1975-1980年:辛巴威獨立

穆加比1975年出獄後,離開南羅得西亞前往剛獨立的莫三比克(Mozambique),並努力爭取他的政黨游擊隊支持,這支游擊隊自1972年開始對抗南羅得西亞執政黨。

最終穆加比主導游擊隊,在世界舞台上成名。1976年在非洲各國領導人的壓力下,他被迫與恩柯摩結盟,1979年在英國斡旋和平談判下,建立辛巴威成為獨立國家,並為全國性選舉做好準備,穆加比回到家鄉不再流亡。

1980-1988年:當選總理

穆加比透過民主選舉當選總理後,承諾治理以和平統一為口號的政府,但在接下來兩年內,他解除恩柯摩內閣職位,因為穆加比的支持者開始和他前盟友的支持者進行鬥爭。

這是更多暴力行動的序幕,1983至1985年間,穆加比派出一支軍隊進入辛巴威西部地區,當地是恩柯摩大部分支持者的根據地,軍隊追捕異議人士,估計有一萬人死亡,其中絕大多數是平民。

1988-2008年:修憲成為總統

辛巴威修憲後,穆加比於1988年成為總統,比總理擁有更大權力。在接下來的12年內,由於政府投資教育和衛生使得辛巴威繁榮一時,穆加比相對沒有受到挑戰。

但到了90年代情況開始惡化,2000年,面對獲得授權的新政治對手,穆加比支持一群開始占領白人農場的青年。不久之後,他下令政府可以不用付款給地主就能把農地充公。

由於糧食日漸短缺、經濟下滑,人民暴動付出了昂貴代價。穆加比面臨日益增加的國際壓力要他下台。

2008-2017年:兩次爭議大選

穆加比在國內使用任何必要手段握緊權力,在2008年的爭議選舉中,毆打並殺害反對派支持者,迫使對手退出選舉,即使對方獲得的總統選票超過了穆加比。

穆加比於2013年再次贏得充滿爭議的選舉,看似他只要能夠統治就可以繼續掌權。但上週突然發生幾乎沒有任何預警的政變,他在面臨國會彈劾情況下決定辭職下台,長達37年的統治告終。

   
解放英雄變暴君 辛巴威總統穆加比下台
哈拉雷21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辛巴威總統穆加比曾打趣說,他將統治國家直到100歲。但1924年出生、現年93歲的他今天在國會啟動彈劾情況下遭逼退,在軍方奪權數日後宣布辭職下台,結束長達37年的統治。

穆加比(Robert Mugabe)在軍方上周起事奪權後,原本仍堅拒下台,但執政黨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愛國陣線(ZANU-PF)19日舉行會議,解除穆加比的黨魁職務,並決議由遭他罷黜的副總統姆南加瓦(EmmersonMnangagwa)取代。

國會今天召開會議,展開彈劾穆加比的程序,他召開的內閣會議因幾無部長參加而流會,眼見大勢已去,他終於決定下台。

他在由國會議長穆登達(Jacob Mudenda)宣讀的信函中說:「本人穆加比依據辛巴威憲法第96條,謹此正式提請辭職,即時生效。」姆南加瓦料將繼任總統。

法新社報導,穆加比推翻白人少數統治,把當時稱為羅德西亞(Rhodesia)的辛巴威,從英國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被譽為解放者。但他很快成為暴君,打壓政治異議人士,並且毀掉國家經濟。

以政治犯身分身陷囹圄多年後,穆加比率領流血解放戰爭外加制裁行動,迫使當時的羅德西亞政府走上談判桌,並讓國家於1980年贏得獨立成為辛巴威。

那一年大選,穆加比大獲全勝當上總理。執政初期,穆加比宣布族群和解政策,以及把教育與衛生服務擴大到占多數的黑人,贏得國際社會讚揚。

但他的光采很快消退。

1974年結束牢獄生涯後,穆加比接手率領「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ZANU),與恩柯摩(Joshua Nkomo)率領的「辛巴威非洲人民聯盟」(ZAPU)並肩作戰,解放祖國。

但恩柯摩卻成為穆加比打壓異議人士行動的早期犧牲者之一。

1982年恩柯摩擔任內政部長時,他的勢力範圍馬塔貝里蘭省(Matabeleland)遭查獲大量軍火,因而被撤職。

穆加比的勢力以多數民族紹那人(Shona)為主,他隨後派出在北韓受訓的第5旅,針對恩柯摩領導的少數民族恩迪貝里人(Ndebele)發動行動,估計造成2萬人喪生。

近20年後,穆加比沒收白人擁有的農莊,此刻他徹底從西方國家的寵兒轉而遭國際社會唾棄。儘管如此,在非洲許多地方,穆加比的解放英雄地位依然傳誦不已。

穆加比推出的土地改革政策,主要是安撫憤怒且威脅顛覆政權的老兵,但卻破壞了重要的農業領域、造成外國投資者逃離、並且讓經濟跌入谷底。

在此同時,批評者指出,穆加比戀棧權力,手法包括打壓人權和選舉舞弊。

傳記作者梅瑞迪斯(Martin Meredith)表示:「他真正著迷的不是個人財富,而是權力。」

「年復一年,穆加比透過暴力和鎮壓來維持權力,手法包括摧毀政治異己、違抗法院、藐視財產權、查禁獨立媒體和選舉舞弊。」

穆加比執政37年後下台 重大事蹟回顧

93歲的辛巴威總統穆加比遭軍方奪權後今天宣布辭職下台,結束長達37年的統治,以下是「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整理穆加比一生重大事蹟回顧。

1924-1960年:政治思想形塑

穆加比(Robert Mugabe)於1924年出生在辛巴威首都哈拉雷(Harare)西北方的庫塔馬(Kutama),當時屬於英國的南羅德西亞(Southern Rhodesia)自治殖民地。

穆加比接受天主教傳教士教育,後來在南非和南非前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就讀同一所大學。

穆加比年輕時深受印度獨立運動領導人甘地(Mohandas Gandhi)和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影響,在1950至1952年求學階段,他決定要成為政治家。

1960-1964年:踏入政治

穆加比在北羅得西亞(Northern Rhodesia,今天的尚比亞)和迦納(Ghana)教書後,1960年回到南羅德西亞。

他在那裡參加非洲民族主義鬥爭族長恩柯摩(Joshua Nkomo)領導的運動。他成為國家民主黨(National Democratic Party)宣傳秘書,並放棄教書。

當時南羅得西亞的種族不滿情緒激增,英國政府正在尋找出路。穆加比贊成政治暴力的立場使他與恩柯摩不合,穆加比籌組了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ZimbabweAfrican National Union)。

1963年,穆加比和許多盟友遭到逮捕,並在牢獄中度過11年。

1964-1975年:11年牢獄生涯

南羅德西亞政府拒絕讓穆加比參加他入獄後死亡的獨生子葬禮,引發他對政權的憤怒。在獄中多年期間,他在囚犯當中成立組織,並與監獄外的黨員持續通訊。

1975-1980年:辛巴威獨立

穆加比1975年出獄後,離開南羅得西亞前往剛獨立的莫三比克(Mozambique),並努力爭取他的政黨游擊隊支持,這支游擊隊自1972年開始對抗南羅得西亞執政黨。

最終穆加比主導游擊隊,在世界舞台上成名。1976年在非洲各國領導人的壓力下,他被迫與恩柯摩結盟,1979年在英國斡旋和平談判下,建立辛巴威成為獨立國家,並為全國性選舉做好準備,穆加比回到家鄉不再流亡。

1980-1988年:當選總理

穆加比透過民主選舉當選總理後,承諾治理以和平統一為口號的政府,但在接下來兩年內,他解除恩柯摩內閣職位,因為穆加比的支持者開始和他前盟友的支持者進行鬥爭。

這是更多暴力行動的序幕,1983至1985年間,穆加比派出一支軍隊進入辛巴威西部地區,當地是恩柯摩大部分支持者的根據地,軍隊追捕異議人士,估計有一萬人死亡,其中絕大多數是平民。

1988-2008年:修憲成為總統

辛巴威修憲後,穆加比於1988年成為總統,比總理擁有更大權力。在接下來的12年內,由於政府投資教育和衛生使得辛巴威繁榮一時,穆加比相對沒有受到挑戰。

但到了90年代情況開始惡化,2000年,面對獲得授權的新政治對手,穆加比支持一群開始占領白人農場的青年。不久之後,他下令政府可以不用付款給地主就能把農地充公。

由於糧食日漸短缺、經濟下滑,人民暴動付出了昂貴代價。穆加比面臨日益增加的國際壓力要他下台。

2008-2017年:兩次爭議大選

穆加比在國內使用任何必要手段握緊權力,在2008年的爭議選舉中,毆打並殺害反對派支持者,迫使對手退出選舉,即使對方獲得的總統選票超過了穆加比。

穆加比於2013年再次贏得充滿爭議的選舉,看似他只要能夠統治就可以繼續掌權。但上週突然發生幾乎沒有任何預警的政變,他在面臨國會彈劾情況下決定辭職下台,長達37年的統治告終。

   
否認下台! 梅克爾「不怕重選」
編譯李京倫/報導/聯合報
德國總統史坦麥爾廿日起分別約見先前參與組閣談判的政黨領袖,徵詢各黨對於聯合政府的看法。總理梅克爾的黨內出現「梅克爾下台,內閣才會成」的聲音,梅克爾斥為「勒索」,否認將下台,並反對組少數政府,表明不怕重選。

聯合政府談判破局,率先退出的自由民主黨卅八歲黨魁林德納成了眾矢之的。林德納也曾多次放話說「不怕重選」,觀察家認為他早就想退出談判,目的是營造反梅克爾的形象,在可能即將到來的大選中,爭取那些不再支持梅克爾、又不想投票給極右政黨的選民,企圖模仿奧地利新總理庫爾茲的路數登上大位。

先前表態不再與梅克爾共組大聯合政府的社民黨似乎改變心意,剛就任的國會黨團總召納勒斯表示,社民黨已經準備要談聯合政府,暗示不排除和梅克爾的基社黨共組政府。

消息人士透露,梅克爾的基民、基社黨聯盟內部有人建議她辭去黨魁和總理,才能提高社民黨入閣的意願,讓政府順利組成。梅克爾斥為「勒索」,她說:「那可不會有什麼好事發生。」她還說,少數政府無法給予選民渴望的安定。

德國唯一有權解散議會並提前舉行大選的人是總統史坦麥爾,曾兩度擔任外長的他發揮外交長才,說服各黨黨魁回到談判桌。他呼籲各黨拿出負責任的態度參加談判,並已於廿日與梅克爾會談,定廿一日先後會見左派的綠黨和親商的自由民主黨領袖。

華爾街日報報導,梅克爾在接受德國電視二台訪問時說:「如果重新選舉,大家也必須接受,我並不害怕。」

梅克爾的盟黨基社黨與參與組閣談判的綠黨都表示,在自由民主黨退出時,其實各方已快要達成共識。法新社說,林德納宣布退出時說的「寧可不執政,不要執政差」,很快成為自民黨的推特標語,就像一個競選口號。

   
專家:德國組閣破局 恐癱瘓歐洲聯盟
布魯塞爾21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專家警告,在英國脫歐談判及法國提出過於遠大改革方案之際,德國政治危機恐讓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失去領導權,進而癱瘓歐洲聯盟。

法新社報導,梅克爾籌組政府破局,意味歐洲最大經濟體將面臨數月沒有可做出果斷決策的適當政府,不利歐盟於英國脫歐震盪後重新出發。

歐盟雖堅稱不憂心德國動盪,但在英國脫歐、加泰隆尼亞危機以及俄羅斯威脅日益嚴重下,梅克爾組閣破局無疑會為歐洲增添不確定性,並讓下個月商討歐元前途的峰會蒙上陰影。

以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為首的歐洲領導人曾希望利用英國脫歐的衝擊,作為深化國防、政治及經濟關係以及改革歐盟機構的跳板。

但歐盟執政最久的領導人梅克爾受挫,誠如奧地利財政部長謝林(Hans Joerg Schelling)所說,這絕非易事。

謝林抵布魯塞爾與各國部長會談時表示:「我認為,這次失敗帶來非常困難的局面。」(譯者:中央社鍾佑貞)

   
北韓再列挺恐國 川普出手為了什麼...
華盛頓記者張加/廿日電/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北韓重新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並預告財政部將對北韓制定進一步的制裁措施。國務卿提勒森表示,這是原本「施壓動員」的一部分,有助於勸阻第三方支持北韓,美國仍希望透過外交解決北韓問題。

川普廿日在白宮舉行內閣會議前發表簡短談話指出,他的亞洲行的首要目標之一為追求北韓無核化,美方將採取非常關鍵的步驟,也就是指定北韓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

川普說,「這早該做了」。北韓除了以核武威脅世界,也一再支持國際恐怖主義行為,包括在外國從事暗殺行動。川普也提及被北韓拘留,獲釋返美不久便過世的美國大學生溫畢爾;他說,北韓殘酷地影響無數人。

川普表示,財政部廿一日將宣布針對北韓的進一步制裁,「而且會是大型的」,將在未來兩周進行,形成最大規模的制裁。他說,北韓政權必須守法,終止非法發展核武與彈道飛彈計畫,並停止支持國際恐怖主義,這些北韓都沒有做到。

提勒森隨後在白宮記者會指出,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兄長金正男年初在馬來西亞遭暗殺,促使政府仔細審視是否將北韓列入名單。他說,制裁已對北韓產生影響,其燃料短缺,收入正在減少;至於川普所指財政部將祭出的進一步制裁,提勒森並未說明細節,僅表示與過去的制裁行動相似,只是擴大制裁更多實體。

金正男遭暗殺後,美國國會曾要求政府將北韓重新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黑名單。川普政府八月應國會要求,對伊朗、俄羅斯和北韓祭出最新制裁,其中一項條文要求國務院九十天內,宣告北韓是否應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

一九八七年發生南韓一架客機遭北韓特工炸毀、釀成一一五死事件後,美國於一九八八年將北韓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但前總統小布希為讓北韓停止發展核武與飛彈換取援助的談判順利進行,於二○○八年將北韓除名。

國務院資料顯示,目前美國列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包括伊朗、蘇丹與敘利亞;美國將限制對名單中國家的外援、禁止輸出或輸入國防物資、控制軍民兩用商品銷售、干預這些國家獲得國際金融機構貸款等其他限制。

   
北韓再列黑名單…「胡蘿蔔」沒用 川普祭出棒子…
編譯李京倫/報導/聯合報

美國廿日再將北韓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這並不是北韓首次上榜。一九八八年,北韓被美國認定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二○○八年除名。

●何謂「支持恐怖主義國家」?

一九七九年以來,美國國務院一直有「多次支持國際恐怖主義行為」的國家名單,美國一旦認定某國支持恐怖活動,就會片面施加制裁,包括禁銷武器、禁止提供經援。

華盛頓郵報指出,認定一個國家支持恐怖主義的標準至今仍相對模糊。賓州州立大學國際事務教授托馬斯認為,「政治和外交環境在認定過程中發揮相當大的作用」。

●為何北韓一九八八年會上榜?

一九八七年大韓航空一架從伊拉克巴格達飛往漢城的飛機爆炸,機上一一五人全數遇難,美方認定此案與北韓特務有關。另外,一九八三年緬甸仰光發生一起攻擊,造成十七名南韓人與四名緬甸人遇害。這兩件事促使美國雷根政府將北韓列入黑名單。

●為何北韓二○○八年被除名?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政府二○○八年出人意料地將北韓除名,引發爭議。二○○七年美國國務院指出,從一九八七年來未發現北韓有支持恐怖主義行動,白宮隨後宣布,北韓已確認現在、將來都不支持恐怖主義。美國CNN指出,除名是美國要換取與北韓進行非核化談判。

●為何川普又讓北韓上榜?

CNN指出,川普政府早有將北韓重新列入名單的想法。一名高級官員說,這是政府對北韓施加最大壓力策略一部分,前總統歐巴馬政府希望透過「胡蘿蔔」吸引北韓放棄威脅性舉動,顯然沒有成功。

   
自殺炸彈客襲奈及利亞清真寺 至少50死
尼斯堡21日專電/中央社

非洲奈及利亞一間清真寺今天清晨進行禱告儀式時,突然遇到自殺炸彈攻擊,警方表示,事件遇難人數已上升至50人。

南非媒體「新聞24」(news24)今天引述警方發言人阿布貝卡(Othman Abubakar)表示,自殺炸彈客是一名少年,案發地點則是東北部的阿達馬瓦州(Adamawa State)一間清真寺。由於傷者分送各地醫院搶救,無法確定受傷人數。

儘管目前還沒有任何團體出面承認暴行,但一般懷疑是伊斯蘭激進組織「博科聖地」(Boko Haram)所為。

「博科聖地」近年來以自殺炸彈方式,到處攻擊人群聚集所在,屢屢造成重大傷亡。

博科聖地今年以來最大規模的屠殺事件

路透社報導,阿達馬瓦州(Adamawa)警方發言人歐斯曼(Abubakar Othman)說,木比鎮(Mubi)發生攻擊事件,造成50人喪命,不過「有些傷者傷勢嚴重,死亡人數可能還會增加」。

木比位於阿達馬瓦州,博科聖地(Boko Haram)2014年占領這個州,不過在2015年初被奈國部隊逐出。

博科聖地通常在清真寺及市場等擁擠的公共場所進行自殺式攻擊。

今天的攻擊事件是自去年12月以來,死傷最嚴重的一次。當時有2名女學生自殺炸彈客在一個人潮洶湧的市場發動協同攻擊,造成56人喪生,數十人受傷。

   
醜聞充塞政界與媒體 美國成性騷擾合眾國
編譯黃秀媛╱綜合20日電/世界日報
好萊塢名製片溫斯坦和笑匠路易已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民主黨聯邦參議員法蘭肯和阿拉巴馬州聯邦參議員共和黨候選人摩爾都遭到圍剿;有權有勢的變態男士正因素行不正受到清算,雖然美國最高統帥本身即以好色出名。

白宮對民主黨的法蘭肯,以及共和黨的摩爾發生的性醜聞似乎採取兩套標準。白宮批評法蘭肯,可是對當年勾搭未成年少女而受到圍剿的摩爾,大致保持沈默,20日更強調這個共和黨席位非常重要,絕不能輸掉。

在政界、好萊塢、媒體、學校和其他各行業和領域紛紛傳出不同程度的性醜聞,美國社會是否會就此排除男性至上陋習,引進平等尊重的新紀元還不明,不過新的行為法則似已公告周知:循規守矩,否則後果自負。

這場風暴可能是川普總統2005年自誇他能任意輕薄女性的談話在去年大選期間被抖出來所引發。他否認性攻擊,宣稱他的淫穢言論只是「更衣室戲言」,並當選總統。

選民或許放過川普,可是他粗鄙的本性卻意外促成當前的反性侵害革命。這種對男性至上的反動風潮,實際上是摒斥川普輕率醜陋的言行,並可能因此鼓勵溫斯坦和其他人的受害者挺身而出,而且這股愈演愈烈的風暴正席捲各界。

演藝界的溫斯坦、路易、凱文史貝西都已身敗名裂,傳播界也相繼有人中鏢,連地位崇高的電視政論家查理.羅斯也落網,節目遭到停播。

「紐約時報」白宮記者葛倫.斯洛許也因對年輕婦女強行求歡和非禮,遭到停職調查處分;國家廣播公司政治分析家Mark Halperin和國家公共電台新聞主管Michael Oreskes都因涉及性騷擾而去職。

在政治界,被指當年勾搭未成年少女的摩爾能否當選,對當前風潮構成考驗。留下輕侮女性照片罪證的法蘭肯要到2021年才任滿,可是很多人希望把他革職。

白宮發言人宣稱,川普「希望支持他的政策的人進入眾院和參院」;這是白宮決定不試圖強迫摩爾退選的最明確跡象,雖然川普總統和白宮也不給予正式支持。

事實上國會不缺性騷擾慣犯,有些仍高踞國會殿堂,而且國會議員為此與受害人和解,本身可以分文不出,都由公款支付,而過去10年納稅人可能為此付了幾百萬元。

白宮主人的風流帳更是算不清。喜萊莉.柯林頓周末期間在阿肯色州表揚她的丈夫前總統柯林頓的活動中,批評川普「丟總統職務的臉」,因為有幾個婦女指控他性騷擾。

國家廣播公司節目主持人米卡.布里辛斯基,20日痛批喜萊莉攻擊川普,她的丈夫同樣拈花惹草卻從未負起責任。

布里辛斯基在節目中說,喜萊莉沒有資格再談這個話題,除非柯林頓為性騷擾、為與受害婦女和解、為當年在白宮勾搭見習生莫妮卡.陸文斯基道歉。

她宣稱陸文斯基事件爆發時,柯林頓就應該辭職。她說:「不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掌權的人性騷擾22歲的人絕對不對。」

紐約州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陸天娜16日即宣稱柯林頓當年應為性醜聞辭職,而布里辛斯基同意這點,宣稱川普能當上總統,是因為喜萊莉批評他對女性亂來,對自己丈夫胡作非為卻悶不吭聲。

   
國際要聞
媒體震驚!神秘殺人魔出庭 竟是160公分小個子
記者顏伶如/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美聯社記者回憶,1969年在洛杉磯舊的司法大樓採訪殺人魔曼森首度出庭應訊時,內心第一個感受是充滿震驚;驚訝的並非與這位邪教頭子有關的各種神秘傳說,而是他的個頭竟然那麼矮小。

當戴著手銬的曼森在法警包圍下抵達法院時,映入在場眾人眼簾的,是他大約5呎3吋(約160公分)的身材,還有遮在臉前的一頭棕色亂髮。大批媒體與群眾因為他的到來而引起騷動,曼森的反應則是顯得頗為茫然。

為了搶拍曼森的鏡頭,有攝影記者從法院走廊的一端狂奔而來,奔跑之前還把原本固定在牆上的一座飲水器給打翻了,導致地板滿是水漬。

美聯社記者回憶說,當時忍不住對另一名記者說道:「這真是瘋狂。」只不過,隨著後來事件逐漸發展,瘋狂程度則越演越烈。

女星莎朗泰特(Sharon Tate)以及另外六條人命,都是因為曼森而結束,消息傳出震驚全世界。因為這起舉世矚目的謀殺案件,讓這名記者對於眾所矚目的謀殺案特別感到興趣,後來也成為採訪生涯的重點。

雖然後來陸續採訪多場保釋聽證會,以及各種周年特別報導,也看到新一代記者對於曼森駭人聽聞的血案變得執迷,但在這名美聯社記者的人生當中,曼森案件在長達將近半世紀的時間裡,都在心頭留下陰影。

直到今天,只要提起「曼森」這個名字,許多美國人都會不禁在想起這名邪教領袖的同時感到顫抖,因為就是他發布追殺令,讓一群年輕美麗的生命在好萊塢香消玉殞。

從1969年底到1971年之間,曼森與他的三名女信徒所涉嫌的謀殺官司持續進行著,法庭審理期間不時展示著各種可怕的死者現場照片。曼森的女信徒在庭上作證時,談到了在曼森領導下的生活,充滿淫亂、毒品、搖滾樂以及謀殺,而這也是他讓信徒擺脫社會傳統框架的手段。

對於採訪過曼森官司的媒體記者來說,那10個月彷彿經歷恐怖的人間煉獄。就算好萊塢有意把它改編成劇本,也不會有人願意買下版權。因為一切的一切都超乎想像之外。

   
李昌鈺研判成真 賭城槍擊案數百人提告
洛杉磯20日專電/中央社
上月1日的拉斯維加斯槍擊案,造成58人死亡逾500人輕重傷,超過450人已委託律師集體訴訟,要告曼德雷灣賭場度假村(Mandalay Bay Resort and Casino)。

刑事鑑定專家李昌鈺在案發後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曾表示,就他的研判,犯案的槍手賭博成癮,想必輸了不少而懷恨賭場欺騙他。

他說,因此凶嫌犯案的旅館賭場,極有可能就是讓他賠很大的地方,凶嫌計劃要殺很多人報復,如此死傷的親友們就會告賭場。

槍手退休會計師裴德克(Stephen Paddock)在曼德雷灣賭場度假村的32樓套房,破窗掃射參加露天音樂會的樂迷。

據「洛杉磯時報」(LA Times)報導,逾450人集體告曼德雷灣賭場度假村,他們主張,賭場方未善盡職責,忽略裴德克由他下榻的房間大規模射殺,並指控賭場在屠殺開始前,沒有立即採取因應措施。

受託律師召開記者會說,當時賭場方面曾有人下令別撥打911,律師指出,他的直覺研判,這是因為他們有意搶在被媒體曝光前,自行控管別鬧大,但他們完全沒料到,這是何等凶惡的犯行。

李昌鈺當時受訪時推斷,槍擊案殺手犯案動機,就是個賭癮成性的賭徒復仇,美國媒體總是大幅報導大規模屠殺凶手的消息,於是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鄉村音樂會,很可能就成了下手目標。

不過李昌鈺也說,當地警察應該不會披露槍案與賭博有關聯,因美國目前到處都在開賭場,若FBI或警方宣布犯案動機與賭博有關,勢必會招來很多人告賭場,如此就會引起如禁槍般的禁賭聲浪,勢必影響拉斯維加斯與其他靠賭場維繫經濟命脈的城市。

至於警方的調查目前仍稱,凶手行兇動機不明。

   
菲外長:與中國修好 不影響南海仲裁勝利
馬尼拉21日專電/中央社
菲律賓外交部長凱耶塔諾(Allan Peter Cayetano)今天表示,菲律賓與中國關係升溫,不會衝擊菲律賓在南海案上取得的有利國際仲裁結果。

凱耶塔諾今天在ANC電視台的訪問中說:「我們與中國修好沒有損失,與中國的友好關係不會影響到我們的法律勝利,我們得到很多。」

他說,菲律賓總統杜特蒂11日在越南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議時,就提出了仲裁結果,但馬尼拉不願對此大聲嚷嚷。

凱耶塔諾表示,過去在前總統艾奎諾三世的時代,政府雖然贏得法律戰,但在現實世界中國卻不斷在南海擴張;杜特蒂總統上任後雖在爭議上保持低調,菲國漁民卻已可回到黃岩島捕魚。

菲律賓於2013年將與中國之間的南海爭議提交國際仲裁,設於海牙的常設仲裁庭去年7月宣布裁決結果,稱中國南海9段線在國際法下沒有法律效力。但杜特蒂上任後,選擇不拿仲裁結果向北京施壓,以修補關係。

東南亞國家協會與中國今年8月採納了南海行為準則架構,作為協商南海行為準則的依據。根據外流的文件,架構也未援引國際仲裁結果,令菲國多名海事專家感到失望。

凱耶塔諾說,局勢已經不同,各國如今聚焦於經濟與反恐,而不願在海事爭議上打轉。

他說,菲國應把情感與現實分割處理,南海仲裁結果的執行方法有很多,政府正在設法執行它。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曾表示,他雖暫時擱置南海爭議,但一定會在適當時機向北京交涉。

   
混凝土藏4嬰屍日婦自首 嬰兒死因仍不明
東京21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日本警方今天逮捕一名53歲婦人。這名母親將她的4名新生嬰孩以混凝土封於桶中,存放櫥櫃裡20多年。

英國「太陽報」(The Sun)報導,齊藤真由美是大阪府寢屋川市人。由於再也無法承受罪惡感,她昨天上午向警方自首。

朝日新聞指出,齊藤真由美說:「我良心不安,但沒有人可以商量。我想過自殺,但我無法自殺而留下跟我同住的兒子。」

她供稱,她在1992至1997年間生下這些嬰兒,前男友是4名嬰孩的父親。

由於嬰兒死因仍不明,而遺棄屍體的法定追訴時效僅3年,大阪府警方必須特別小心調查本案。儘管如此,齊藤真由美因為涉嫌將嬰兒屍體搬運到她2015年夏天遷入的公寓,而遭逮捕。

每個封藏嬰屍的塑膠桶被存放在不同紙箱中。警方調查目前聚焦於移出水泥封存的屍體,並進行更詳盡分析,以釐清嬰兒死因。調查人員引述齊藤真由美說:「我在原本的住處生下所有嬰兒。我不認為(男友)知道我做的事。當我搬家時,將桶子和其他物品一起搬到現在住處。」

她表示,從未向地方當局申報出生登記。

齊藤真由美目前住處位於公寓3樓。她告訴警方,她與10多歲的兒子同住。另一個兒子住在別處。似乎是在2015年中至今年11月20日期間,將桶子從舊公寓搬來新住處。她表示:「我覺得無力撫養生下的孩子,所以將他們放到桶中,再灌入水泥。」

警方迫切希望得知,這些嬰兒是胎死腹中或出生後遭殺害。

雖然名列全球第3大經濟體,日本仍存在貧困問題,尤其是女性。單親媽媽背負汙名,且在生下小孩後,很難回到工作崗位,因此在日本社會生活艱困。

厚生勞動省數據顯示,超過15%日本孩童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日本本州商業中心大阪的貧困率特別高。

齊藤真由美在被稱為「推特殺手」(Twitterkiller)的27歲男子白石隆浩被捕的3週後自首。白石隆浩坦承殺害、分屍他在社群媒體認識的9個人。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日皇退位兩方案 皇室會議後決定
東京21日專電/中央社
日本政府為了決定日皇退位日期,首相安倍晉三今天聽取眾參兩院議長、最高法院長官及皇族們的意見,將在納入12月1日的皇室會議意見後,做出最後決定。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政府目前提出2019年4月30日及3月31日兩個退位日期方案,將在納入皇室會議意見後,決定最後退位日期。

今年6月日皇退位特別法公布後,日本政府為了不擔誤日皇退位,一邊考量對國民生活的影響、皇室內的重要日程及政治日程等,一邊研究退位及改年號日期。

安倍晉三傍晚前往皇居,向日皇報告關於國事的「內奏」,雖然不清楚內奏內容,但安倍晉三應有向日皇報告皇室會議預定於12月1日舉行。

目前政府提出兩個退位日期方案,一個是在地方選舉結束後的2019年4月30日退位,皇太子於5月1日即位;另一個方案是年度交替的2019年3月31日退位,皇太子4月1日即位。

日本政府將在聽取完皇室會議意見後,決定最後日期。

有關日皇退位及皇太子即位的儀式,明年初將設置委員會,由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擔任負責人。

皇室會議是基於皇室典範規定,審議皇位繼承順位的變更及皇族身分的脫離等有關皇室重要事項而設置。

皇室會議成員包括皇族代表2人、眾參兩院正副議長、首相、宮內廳長官、最高法院長官及判事等10人組成,會議的議長由首相擔任。

另外由眾參兩院的國會議員代表等10人,擔任皇室會議預備成員。

這一次將召開的皇室會議,是皇室典範制定以來的第8次,排除處理男性皇族結婚議題,這次是繼1947年決定舊宮家的皇籍脫離後,70年來的第2次。

   
去年全球減碳 英、陸模範生
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聯合報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昨天公布全球低碳經濟指數(PwC Low Carbon Economic Index 2017),調查顯示,去年全球碳排放強度減少百分之二點六,緩慢進步,但距離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仍有一大截落差。從各國表現來看,以英國以及中國大陸表現最佳,持續引領低碳經濟轉型。

調查指出,中國大陸脫碳率為百分之六點五,大幅高於全球平均值,列於全球排名第二,且再生能源使用上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再生能源消費國。

資誠指出,大陸為我國最大貿易市場,與台灣經貿關係緊密,大陸正在實施漸趨嚴格的環保政策,以政策推動逐步去煤化,發展再生能源,後續的變化及影響,值得特別關注。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永續發展服務會計師李宜樺表示,如何建立提高國家層級減碳機制、對於處於氣候脆弱的國家或社區的損害評估與協助,以及企業與非政府組織在低碳經濟上扮演的角色與定位等,是未來三大關鍵議題。

台灣公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後,「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於二月正式核定,並於近日公布第一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可以預期無論公私部門,減碳目標的設定與管理將更具體,並延續目前針對耗能產業的強制盤查登錄再擴大至其他行業別。

李宜樺建議,沒盤查登錄經驗者可及早因應,並思考納入相關碳管理策略,例如內部碳定價,設定科學基礎減碳目標、以及氣候風險與機會鑑別與財務衝擊評估等,以維持低碳經濟下的永續競爭力。尤其高度倚賴出口及跨國性企業,需要特別關注巴黎協定落實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影響。

   
你是醫療險的凱子嗎?專家分析3種常犯的錯誤
保發中心統計,去年台灣人平均花13萬3109元買壽險保單,除了最愛買的「儲蓄、還本、增額險」,台灣人1年平均約花1.5萬到2萬多元買「醫療險保單」。但專家說,台灣人買醫療險,常犯這3個毛病。

穿著樂器裝跑出金氏世界紀錄!
現就讀英國皇家伯明罕音樂院的21歲的學生 Alistair Rutherford 不久前剛打破一項金氏世界紀錄,成為穿著樂器裝跑出最快半程馬拉松的紀錄人。Rutherford 這麼做其實是為了一項音樂教育慈善計畫 ARCO 募款。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