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9日 星期日

G20財長共識「貿易戰惡化威脅全球」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9/06/10 第444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G20財長共識「貿易戰惡化威脅全球」
強森競逐英國首相 歐盟頭疼
國際要聞 網紅55分鐘之亂 重傷德執政聯盟
防避稅 G20研擬共同規則
美墨邊境新協議 紐時:新瓶裝舊酒
人類學家靠網路蒐證 揭新疆再教育營祕辛
明年油市 恐供過於求
NASA太空站 一晚3.5萬美元
ECB救景氣 不排除降息
北京警告外企 勿隨美起舞
國安偷渡經濟 川普遭批盲目樹敵
彭博資訊專欄/OPEC+裂解的徵兆
G20財長會議/首談高齡化、少子化
米努勤:與易綱會談具建設性
G20財長會議/阻科技巨擘避稅 擬訂全球統一稅率

焦點新聞
G20財長共識「貿易戰惡化威脅全球」
編譯李京倫/報導/聯合報

美國堅持刪除

「迫切需要解決貿易爭端」

為期兩天的廿國集團(G20)財長與央行總裁會議九日在日本福岡市閉幕,與會代表發表聯合公報,承認貿易戰惡化威脅全球經濟。但因美國堅持,公報中呼籲「迫切需要解決貿易爭端」的內容遭刪除。

聯合公報承認,全球經濟「成長仍然緩慢,下行風險依然存在,最重要的是,貿易與地緣政治緊張加劇」,各國承諾,如果有需要,「會採取進一步行動」。

法新社說,在美國推動下,與會代表在九日第二天開會時,同意修改聯合公報中有關貿易的段落,刪除「迫切需要解決貿易爭端」字眼。如果聯合公報催促化解貿易爭端,將違背美國立場,美國認為,提高關稅是解決美國與中國大陸等國家貿易失衡的合法手段。

主掌歐盟經濟與貨幣事務的執委莫斯柯維奇表示:「會議室裡每個人都認為貿易緊張情勢威脅成長,美國政府卻不這麼認為。我不會說美國對抗其他所有人,但有時候看起來就是這樣,雖然大家也都批評來自中國的一些侵犯行為。」

主持會議的日本副總理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在八日會議結束時說,今年下半年全球經濟表現應屬「穩固」,但「下行風險依然存在」。

IMF總裁示警

「貿易緊張是全球主要逆風」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九日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說,貿易緊張是全球經濟面臨的「主要」逆風,是「迫近的重大風險」。IMF曾警告,美中貿易戰可能使二○二○年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降低零點五個百分點,相當於四千五百五十億美元,強調必須化解歧見,以免全球經濟再度陷入危機。

不過,美國財長米努勤八日在會議場邊說,如果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月稍晚在日本大阪市G20峰會上未能達成協議,美國準備對中國課徵更多關稅。他還提到,在中國反悔部分承諾前,美中已敲定「歷史性協議」的九成,若中國願以五月初談判破裂之前文本基礎來重啟協商,那美方才會準備繼續談判。

米努勤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九日在G20會議場邊會面。米努勤會後在推特上寫道,與易綱有「建設性會晤,我們在貿易問題上有個坦誠的會談」。這是美中談判停滯近一個月以來,雙方高層官員首次面對面會談。

   
強森競逐英國首相 歐盟頭疼
編譯 黃嘉洵/經濟日報
對眼睜睜目睹英國首相梅伊在痛苦掙扎中,哽咽告別政治生涯的歐盟官員而言,他們還來不及唏噓此事已成定局,英國前外交大臣強森(Boris Johnson)恐怕將領導英國的噩夢已然占據心頭。

梅伊黯然宣布下台後,英國脫歐的僵局依舊懸而未決,還將歐盟向來避之唯恐不及的噩夢推到眼前:即一個由前外交大臣強森領導的英國。許多歐盟官員指責強森靠不實承諾造勢,又扯梅伊後腿,導致英國一團亂。

在歐盟官員眼裡,梅伊的行為尚能預期,策略不完美但清楚,至於強森就只是個想要破壞歐洲、滿嘴謊言的民粹分子。歐洲官員私底下用「強森」代指帶領英國無協議脫歐的政府。在他們眼中,這種脫歐方式無疑對經濟衝擊最大。

歐盟最近一次在4月討論是否允許英國延後脫歐時,成員國也事先確保能採取「防堵強森」決策,以防強森成為首相後擾亂歐盟經濟。

他們的擔憂其來有自,英國在2016年6月舉行脫歐公投的一個月前,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及英國前首相卡麥隆等各國政要正齊聚在日本出席七大工業國(G7)峰會。同一時間,前倫敦市長強森則坐上紅色大巴士,鼓吹英國選民脫歐,巴士側身印著斗大標語「我們每周送給歐盟3.5億英鎊(4.43億美元),何不拿來資助國家健保(NHS)。」如今這則標語已沒什麼可信度。

熟悉當時峰會的人士透露,強森的名字不時在峰會的外廊被提及。各國外交官無不憂心他的脫歐言論會在國內引起共鳴。

歐盟向來秉持首重團結並隔絕敵對情緒的政策,眼下卻面臨英國深陷政治動盪的泥淖。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爾日前表示:「事後看來,當時沒有駁斥『英國每周送3.5億英鎊給歐盟,卻沒有撈到任何好處』,是一項錯誤的決定。實在充斥太多謊言。」

卡麥隆在2016年脫歐公投後請辭下台,儘管當時強森競逐首相大位失利讓歐盟暫且放下心中巨石,但梅伊隨後任命強森為外交大臣同樣讓歐盟官員心驚膽戰。當時部分官員私底下表示,擔憂強森會在與歐盟會晤時從中作梗。

強森在歐盟空口白話的形象根深柢固。《每日電訊報》1989年曾派強森前往布魯塞爾報導歐盟委員會,他在任職的六年間以煽動疑歐情緒的文章以及博人眼球的故事聞名,儘管內容真實性往往不可考。

其他歐盟官員指出,強森的名聲恐怕會導致磋商脫歐變得相當困難,歐盟之所以希望梅伊留任到談判結束,是因為他們清楚梅伊的立場及策略。

根據歐盟官員說法,負責英國脫歐事務的外交官早已討論如何因應強森出任首相的局面。強森可能會使歐盟在拒絕重啟談判上採取強硬立場,也可能降低歐盟同意進一步延後脫歐日的可能性。但諷刺的是,在歐盟憂心強森想要「無協議」脫歐之際,這些舉措可能進一步助長硬脫歐的可能性。強森則在《每日電訊報》指出,「凡明理的人」不會專門尋求無協議脫歐,但「凡有責任心的人,也不會把無協議脫歐剔除」。(取材自彭博資訊)

強森小檔案

年齡:54歲

政黨:保守黨

政治生涯:

● 2016年~2018年間:外交大臣

● 2008年~2016年間:兩任倫敦市長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路透

   
國際要聞
網紅55分鐘之亂 重傷德執政聯盟
編譯 黃淑玲/經濟日報
德國總理梅克爾多年來致力提升國家勞動力的數位技能,也推動更多年輕人關心政治。上個月她倒是終於見識,26歲的音樂網紅里佐(Rezo)如何結合這兩者,可以帶給既有政局莫大顛覆。

里佐選在歐洲議會選舉投票的一周前,上傳一段長達55分鐘的影片到他的YouTube頻道,取名「基民黨的毀滅」(基民黨為梅克爾所屬政黨),全程飆罵執政的基民黨無力因應氣候變遷、讓德國社會不平等惡化、放任汙染、煽動戰爭、審查網際網路。里佐指控基民黨謊話連篇,認為梅克爾已與新一代脫節,主張毀滅基民黨,呼籲在歐洲議會選舉(5月26日投票)時用選票教訓基民黨。

他說自己花了數周研究蒐集資料,來證明基民黨和他的執政聯盟夥伴社民黨,「正在毀滅我們的生活和未來。」紐約時報說他在影片中參考和引用條目多達247項;英國衛報形容里佐講得熱血沸騰,使用統計數據、導入相關影像片段。整段影片剪輯得簡單明瞭,善用音效圖表,以契合德國年輕人文化的形式呈現,被紐約時報記者稱讚是網路公民參與的傑作。

這段里佐定位為「個人自說自話」的影片5月18日發布,到5月26日歐洲議會投票當天,觀看次數已經超過1,000萬次,選舉初步結果公布後兩天,繼續攀高到1,300萬次。基民黨和社民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在這次歐洲議會選舉得票創下史上最差紀錄;基民黨在30歲以下選民的得票率只有13%,大約是綠黨的三分之一。

里佐的真實姓名不為人知,頭頂挑染一撮藍色頭髮的他,住在哪裡也不公開,但被認為應該是德國西部亞琛市(Aachen)居民。里佐在YouTube開設的Rezo Ja Lol Ey頻道約有90萬人訂閱,平時上傳音樂和說笑影片,這次卻是以引爆政治炸彈受到熱議。

德國主要報紙《法蘭克福匯報》記者庫基曼報導里佐這段影片相關新聞時寫道,這個痛批執政黨的影片在德國產生了一個非比尋常的效果,讓許多青少年暫別電腦、打開自己的臥房門,向父母緊急建議歐洲議會選舉的投票攻略。

被狠K的基民黨政治人物一開始對里佐的批評不屑一顧,發現影片效果竟引發政府公關危機,才開始反擊澄清,反控里佐製造假新聞、搞民粹,曾傳出要製作影片反擊,但投票日就在眼前已經來不及。選後檢討失利原因,仍不忘把矛頭指向選前包括里佐在內的多位網紅運用社群媒體抵制基民黨。

紐約時報說,里佐55分鐘之亂在德國掀起了討論旋風,大家關注藉由社群媒體的公共交流,獨立新聞工作者與社會運動者能創造出怎樣的擴大效應。

(綜合外電)

   
防避稅 G20研擬共同規則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G20財長會議同意研擬全球共同租稅規則,包括「跨國盈餘在地課稅」及「全球共同最低稅率」兩大支柱,以堵截GAFA(Google、亞馬遜、臉書、蘋果)等全球科技巨擘的避稅作法,預期在2020年提出最終報告。

G20公報最終版本指出,「對於最近在解決數位化稅負挑戰方面所獲得的進展,我們深表歡迎,各國並支持這項包括兩大支柱作法的雄偉計畫。我們將加倍努力以獲得深具共識的解決方案,於2020年提出最終報告」。

「兩大支柱」分別是:第一,將跨國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營收劃歸到銷售國,不論企業是否在該國實際存在;第二,如果企業仍有辦法將盈餘歸到低稅率國家,則盈餘將適用一種經由各國同意的全球性最低稅率。

專家形容,這項對全球企業稅的改革將是超過一世紀以來最重大的改變,不只影響大型科技業者,也衝擊傳統的跨國企業。

許多大型科技公司在愛爾蘭及盧森堡等低稅率國家申報盈餘,在歐洲繳納較低的稅。新規則將使這些跨國企業承擔較重的稅負,並使一些國家較難依靠低稅率吸引外人直接投資(FDI)。

地主國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表示,「我覺得必須兩大支柱同時運作才能奏效。這項計畫目前仍有些空洞,但將會逐漸成型」。

英法都強力支持這項計畫。法國財長勒梅爾表示,「我們擁有一種以數位活動及銷售、交換與使用大量數據為基礎的經濟模式,但未對此新模式定公平稅制」。

   
美墨邊境新協議 紐時:新瓶裝舊酒
編譯陳韻涵/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七日宣布,墨西哥已承諾採取加派國民兵、擴大接回無證移民等措施,阻擋移民入境美國,因此美國對墨西哥商品加徵關稅行動將無限期延後。但紐約時報引述美墨官員指出,墨西哥這些承諾根本是「老調重彈」,墨西哥在過去幾個月的協商中就已同意這麼做。

美墨雙方七日共同宣布,墨西哥將「調派(五千四百名)國民兵到邊境,以墨國南部邊境為優先」。不過,紐時說,墨西哥內政部長桑傑士三月和時任美國國土安全部長尼爾森談判時,就已同意這項做法。

墨西哥承諾讓非法移民在尋求美國庇護的移民聽證期間留在墨西哥境內,這也是去年耶誕節前雙方就已談妥的條件,尼爾森去年十二月還在眾院作證時公開陳述相關安排。尼爾森已在今年四月辭職。

過去一周來,美方未能說服墨西哥接受「安全的第三國」協議,這項協議將讓美國得以合法駁回移民的庇護申請,除非移民先向墨西哥申請庇護。

儘管如此,川普八日仍推文慶祝美墨談判有所進展,「每個人都很興奮與墨西哥達成新協議」。川普感謝墨西哥總統「長久的努力」達成減緩移民湧入美國的計畫。

紐時指出,川普為何要大肆宣揚這項換湯不換藥的協議,仍有待確認。他可能真的相信這項協議代表墨西哥新的廣泛妥協,或者川普明知協議內容進展有限,仍選擇接受做為下台階,以免對墨西哥加徵關稅引發政治和經濟後果。

美國原定十日起對墨西哥商品加稅百分之五關稅,且逐步調升至百分之廿五,引起各國領袖、企業主管、兩黨議員和政府幕僚反彈,稱這可能破壞關鍵市場。

經過九天的不確定後,川普選擇讓步並接受墨西哥的承諾。

美國官員堅稱,在上周的密集談判後,墨西哥政府的確同意更迅速、更積極的遏阻非法移民。

紐時指出,川普這次又展現他慣用手法。當目標似乎難以使用傳統方式達成,就威脅要採取極端做法,訂出一個最後期限,要求對方讓步,然後達成一個真實的或想像的協議,避開了可怕的後果,再自稱獲勝。川普迫使所有人都注意這個問題,而不管他的方法是否真的有效,他都可以在這齣自導自演的大戲中自稱是英雄。

   
人類學家靠網路蒐證 揭新疆再教育營祕辛
編譯 陳律安/經濟日報
新疆再教育營據估計拘留上百萬維吾爾族人,一位45歲的德國人類學家鄭國恩(Adrian Zenz)挺身而出,在書桌前努力在中國的網路上蒐集證據,用中國政府自己的文件來反駁中國官方否認拘留營的報導。中國與西方也因這項研究掀起數十年來最嚴重的人權衝突。

鄭國恩說:「我感到火大,心想好吧!讓我來一探究竟。」他發現的資料,揭露中國斥資數十億美元在新疆修建拘留營,打造高科技監控網絡,並大舉招募警察來管理這些設施。

鄭國恩鍥而不捨地爬梳中國網路,發現了一連串相關招標文件、預算計畫及其他文件。人權組織、學者、外交官指出,這些文件證明了興建再教育營,是中共同化維吾爾族人及其他少數民族運動的一環。鄭國恩初步估計,再教育營拘留了多達百萬人,這數據獲得美國及其他政府認可,他也曾前往美國及加拿大國會作證。當然中國對此是一概否認。

去年8月,中國外交官不再否認拘留營的存在,改口說這是為對抗恐怖主義所需的「職業訓練中心」。專家和行動主義者表示,北京罕見地態度180度大轉變,鄭國恩的研究成果居功厥偉。

曾與鄭國恩共事的澳洲拉籌伯大學中國民族政策專家萊伯德指出:「鄭國恩發揮了巨大影響力,最終中國政府因此改變態度。」

有劍橋大學博士學位的鄭國恩並不是新疆議題專家,他只在十多年前去過新疆一次,但其博士論文主題為西藏教育問題。他對中國少數民族有種親切感,因為他們在精神上似乎更為開放。鄭國恩本是天主教徒,於華府美利堅大學當交換學生時,遇見一名韓裔美籍浸禮會牧師,因而改信基督教。

鄭國恩的研究基本上是自掏腰包,以在德國影音串流新創公司兼差寫程式的收入支撐。鄭國恩說,信仰是原動力,因新疆的事改變了重心,變得像是一個使命。

鄭國恩2016年在網路上發現一些中國增聘西藏地區警察人力的快取頁面,吸引萊伯德注意,詢問鄭國恩是否能找到與新疆相關的類似資料。萊伯德半夜三點收到鄭國恩的電郵,說「看看這個,這裡有一大堆資料」。

鄭國恩去年5月在詹姆斯敦基金會報告中預估,當局拘留十萬人到逾100萬人,今年3月他在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座談上,估計上修至150萬人,這數字是根據拘留設施擴大,以及被拘留者流亡在外的維族親屬的普遍說法推測而來,「中年人都遭到拘留,接受實習訓練及再教育,人數非常龐大」。

北京當局也正著手清理網路文件,使鄭國恩的工作更加困難。他說,雖然工作時都是面對數據,不必帶感情,「但有些時我會忍不住掉淚」。(取材自道瓊社)

   
明年油市 恐供過於求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隨著石油產業五年來減少投資新計畫,加上船舶燃料新制將帶動需求,許多市場人士原先預測明年油價有望衝上每桶100美元。但樂觀情緒正迅速消退,因為明年油市可能供過於求。

國際能源署(IEA)首份對明年度國際油市的展望預估,預訂本周14日發布,頁岩油產量增加、全球經濟減緩與貿易戰惡化,是明年油市可能供應過剩的原因。IHS Markit顧問迪旺說:「2020年供需平衡堪憂,我們認為需求下滑,平衡情況可能不佳。」

顧問業者與交易商已率先發出警訊,預估明年油市最佳情況頂多就是供需平衡,許多預測都指向供應將超過消耗,例如標普全球普氏5月預測,明年原油供應過剩量約每日40萬桶,美國能源資訊局(EIA)則預估過剩每日10萬桶,IHS Markit更預估過剩每日80萬桶。

油市已開始反映明年供過於求的可能性。儘管俄羅斯爆發油管汙染危機、美國制裁伊朗與委內瑞拉導致石油現貨市場吃緊,但布蘭特油價上周一度跌破每桶60美元,較4月底的逾75美元跌逾20%。明年展望偏空對石油輸出國組織和盟國(OPEC+)是個問題,可能被迫持續減產以防全球石油庫存持續激增。

然而多頭人士對明年的分析也不全然錯誤,因為國際海事組織明年起要求貨輪改用低排硫量的燃油,勢必會帶動柴油需求。不過多頭和空頭都難以預測的因素是,美國總統川普與他善變的政策所造成的經濟影響。

   
NASA太空站 一晚3.5萬美元
編譯黃嘉洵/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為更有效募集資金,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最快將在2020年向一般觀光客及企業開放國際太空站(ISS)。這趟長達30日的旅程每晚要價3.5萬美元,且光是太空船票粗估就高達數千萬美元。

NASA表示,向來只作為研究的國際太空站將走向商業化,對外開放太空觀光及企業行銷。

這趟透過美國民間太空公司安排的行程,出得起這筆錢的人都有機會體驗太空人的生活空間及實驗室,企業也能藉機上太空開發產品、拍攝電影或廣告。目前為止,僅有鳳毛麟角的觀光客成功登上太空站,而且幾乎都是透過俄羅斯的太空船。目前民營太空公司波音及SpaceX正在測試能容納有限觀光客的太空艙,最快有望在明年開放固定航程。

NASA認為,每年最多能開放兩趟太空旅行,每次旅程最長達30天。但太空旅行所費不貲,旅客每晚在太空站需支付約1.13萬美元的生命維持及盥洗等費用,以及2.25萬美元的伙食、空氣和醫療用品等費用。此外,旅客還得另外支付類似「計程車費」的太空船票,約6,000萬美元。

NASA預計在2024年以前將首位女性送上月球,這次往商業化靠攏的轉變便是登月計畫的一環。「轉向新型的商業模式,有助全力衝刺登月計畫」。

   
ECB救景氣 不排除降息
編譯黃嘉洵/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消息人士透露,若經濟成長在今年底前走弱,以及歐元升值衝擊早已受貿易爭端波及的歐元區經濟,歐洲央行(ECB)的決策官員不排除降息以刺激成長。

路透引述兩名消息人士報導,ECB上周召開利率決策會議,決定在2020年中以前維持現行利率水準。但ECB總裁德拉基表示,決策官員已開始討論降息可能性或祭出新一輪購債等寬鬆措施以刺激通膨。

知情人士透露,若歐元區經濟在今年首季成長0.4%之後陷入停滯,降息勢在必行。「若通膨和經濟成長雙雙走緩,篤定就會降息。」ECB的發言人對此報導不予置評。

ECB的存款利率已為負0.4%,像德國等在歐元區信債評級最高的政府長年以負利率借款。在這樣的背景下,抑制歐元升值成為調降存款利率的主因。

ECB並未正式針對歐元匯率,但是德拉吉6日在記者會上提及歐元升值,且強調匯率為融資條件的重要決定性因素。

知情人士表示,1歐元兌1.15美元仍在忍受範圍內,但若上漲至1歐元兌1.20美元,則需要密切關注。

   
北京警告外企 勿隨美起舞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官方緊跟美國,將推出陸版「不可靠實體清單」後再出招,日前召集多家外國科技企業高層,包括美國的微軟和戴爾,還有韓國三星、SK海力士等,警告若配合美國總統川普的禁售命令,將有嚴重後果。

紐約時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指出,會議於6月4日及5日舉行,由大陸國家發改委主持,商務部、工信部都有派代表出席。

報導指出,與會的海外企業都有向大陸出口產品,大陸官員特別警告美國企業,川普政府禁止美企向大陸出口,已干擾全球產業供應鏈,相關企業應遊說華府,抗議制裁措施。

大陸官員強調,若企業以安全為理由把生產線撤離大陸,可能會受懲罰,對於美國以外廠商,只要維持現有關係,持續向大陸企業正常供貨,就會不受影響,大陸官員並強調,大陸致力開放貿易並保護智慧財產權。

知情人士認為,大陸官員會中雖未指明華為,但用意似乎是為華為凝聚支持力量,陸方發出警告,也為了防止讓大陸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複雜供應鏈迅速瓦解。

這並非大陸首次把美國科技公司當成外交工具,2015年9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進行國是訪問,在西雅圖停留期間,與兩國科技大廠高層齊聚一堂,意圖展現中美經貿關係極為緊密,就是鮮明的例子。

大陸商務部日前宣布,中國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清單主要考慮是否針對中國實體實施封鎖、斷供或其他歧視性措施的行為等四方面;有專家認為,一旦被列入,該企業的市場准入、投資、融資都會受到影響。

大陸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日前表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中國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對不遵守市場規則、背離契約精神、出於非商業目的對中國企業實施封鎖或斷供,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的外國企業、組織或個人,將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國安偷渡經濟 川普遭批盲目樹敵
編譯馮克芸/報導/聯合報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越來越混淆國家安全與經濟安全的界線,利用手中原為打擊全球惡劣分子的強大工具,對付幾乎每一個貿易夥伴,包括墨西哥、日本、中國大陸及歐盟。部分國會議員及企業團體警告,此舉不利美國企業,且可能讓貿易行為之類爭議演變成棘手的重大爭端。

紐時指出,短短幾周內,川普就宣布歐洲及日本汽車、中國電信設備、墨西哥移民,都是美國的國家安全威脅,這給了總統職權,可透過關稅、政府黑名單及其他限制等,對外國施加經濟懲罰。

過去美國政府試圖把經濟威脅和安全威脅分別處理,川普卻刻意將兩者混在一起,把其他國家貿易作法對美國形成的危險,視同於其軍事上對美造成的危險。過去兩年,這種國家安全的擴大觀點,讓美國幾乎與每一個貿易夥伴,包括許多長期盟友,都陷入經濟戰。

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鮑恩說,對川普政府而言,「每件事都攸關國家安全」,「他們拿國家安全當徵收關稅的藉口,不這麼做的話,設關稅就違反了貿易規範。」

批評者說,這種策略讓川普避開各種防止美國及其他國家建立貿易壁壘的貿易法規,陷入無止盡的貿易戰。而把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劃上等號,其實是有風險的,包括使美國和其他國家關係緊張,以及可能讓貿易行為之類的爭議,演變成棘手的重大爭端。

多位共和黨籍國會議員及企業團體警告,把多項性質不同又艱困的議題混為一談,會使美國與他國政府關係變糟,不利美國企業。

美國國會議員大致支持川普懲罰中國大陸,但反對美國向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及歐盟施加懲罰,他們說,此舉將傷害美國公司,長此以往將製造更大的國安問題。

川普五月十七日宣布,進口車可能損害的美國的國家安全,如果六個月內未談成協議,他將針對歐盟進口車及零件開徵關稅。達特茅斯學院貿易史專家爾文說,美國過去的貿易制裁,是在其他國家違反特定規範時出手,但現在刻意拿汽車對付歐洲盟國,「似乎是不必要的敵對」。

紐時說,川普把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混為一談卻引發國內較少關切的國家,是中國大陸。當他決定針對兩千五百億美元中國銷美商品課徵關稅時,多數國會議員及產業團體都同意,且希望能藉經濟壓力迫使中國改變多項貿易作法。

   
彭博資訊專欄/OPEC+裂解的徵兆
朱利安.李/經濟日報
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雖可能同意延長減產協定,但目前已有愈來愈多信號顯示全球原油需求成長速度正在減緩,因此要支撐油價,則產油國可能必須減產更多。但若果真如此,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在石油政策上的夥伴關係將可能畫上句號。

國際能源總署(IEA)的最新數據顯示,儘管OPEC+於2017年開始減產,且2017-19年期間全球原油需求量平均年增1.4%,然而到2019年年中供需仍未達到平衡;要恢復平衡,全球每年每天平均需求量還需再多出133萬桶。

IEA已經將2019年第1季全球需求評估大幅下修,俄羅斯能源部長洛瓦克上周末也指出,貿易戰可能使全球原油需求成長數量低於每天100萬桶,增幅是2011年來最低水準。

摩根士丹利上周發表報告指出,「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石油需求成長數量遠低於預期」。今年3、4月,中國、印度及美國等主要石油消費國家的需求量成長「正趨向停頓」;由於中、印、美是全球需求成長的主力,因此三國需求停止成長當然值得擔憂。

OPEC+幾乎確定將決定延長現行減產協定到今年底為止,但這仍然不夠。由於OPEC+實際數據並不透明,因此市場更加關注美國能源資訊局(EIA)每周公布的庫存數據;EIA的數據顯示,5月最後一周全美原油庫存量激增2,244萬桶,是近30年來單周最高增量。

不止如此,EIA每月公布的數據也顯示,今年第1季實際數據及4、5月初步評估數據皆顯示,今年頭五個月之中有三個月的石油需求量都低於去年同期水準。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也估計,貿易緊張已經使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損失近1個百分點,並將2019年預估經濟成長率由3.9%下修到3.2%;由於原油需求量與經濟成長率關係密切,顯示全球石油消費展望更加不利。

儘管OPEC+可能同意將減產協定再延長半年,但俄羅斯很可能不會同意減產更多來支撐油價,因為俄羅斯需要的目標油價比沙國低得多,而且一旦俄國油管汙染問題獲得解決,又將會增加產量,屆時OPEC+之間的合作關係又將開始裂解。

(作者Julian Lee是彭博資訊石油專欄作者)

   
G20財長會議/首談高齡化、少子化
編譯羅方妤/報導/聯合報

廿國集團(G20)財金首長九日於日本福岡集會,首次商討如何因應與人口老化和出生率下降有關的經濟問題,像是醫療保健支出激增、勞動力短缺及銀髮族的財務問題等。

法新社報導,地主國日本正面臨高齡人口迅速增加的內政問題,並警告各國及時正視這類議題。

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八日說:「如果人口老化問題在你變富裕前就開始造成影響,那你真的無法採取有效措施應對。」

G20成員國人口結構差異很大,有迅速高齡化的日本,也有人口非常年輕的下屆主席國沙烏地阿拉伯。G20財經首長在公報中說,人口結構改變問題是挑戰也是機會,需要以財政、貨幣、金融和結構性政策來因應。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指出,由於平均壽命延長和生育率下降,西班牙、義大利和南韓這類已開發國家高齡人口迅速擴張,但這類情況不限於已開發國家,巴西和中國大陸等新興大國也面臨人口結構快速變遷問題。到了二○五○年,全球六十歲以上人口將超過廿億,是二○一七年的兩倍以上。

不過專家警告,許多經濟體未能改進他們的養老金和就業體系,以適應人口變遷。這已造成國家和個人的財政和債務風險。

OECD秘書長古里亞表示:「基本上有一大部分人正在老化,而且勞動力正在萎縮,我會說G20集團人口老化速度會更快。我擔心這個趨勢會持續。」

以日本為例,由於勞動力快速萎縮,政府正忙著想辦法支應國民年金。許多日本老人擔心自己的福利會被削減,而年輕人則擔心退休時領不到年金。

此外,勞動力萎縮意味日本企業將無法填補其職缺。日本失業率為百分之二點四,今年稍早的求才件數竟是求職人數的一點六倍。

   
米努勤:與易綱會談具建設性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財政部長米努勤表示,他與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行長易綱的會談,「坦率」且「具建設性」。但他也重申,美國總統川普在月底「川習會」後才會決定是否對中國加徵更多關稅。

米努勤藉由G20財長會的場合,與易綱面對面會談,他不願透露互動細節,僅在會面後推文表示,「與中國人行行長易綱有建設性的會面,期間我們對貿易議題有坦率的討論」。推文並附上兩人合照。

人行9日表示,易綱與米努勤「就全球經濟金融形勢等交換了意見」。易綱8日接受彭博採訪時則表示,他與米努勤的會面將是「一如既往的富有成效」,儘管有關貿易戰的話題將「不確定和困難」。

米努勤在會前試圖淡化外界的預期,表示美國仍願意繼續與中國談判,但不要指望周末的會談有任何突破。他說,「這不是一次談判會議」。

米努勤9日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川普將試著判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願意朝「正確方向」商談協議以重塑兩國的貿易與商業關係,「總統將在會面後做決定」。米努勤也預測在新一輪川習會前,兩國官員不會有進一步的貿易談判。

米努勤說:「如果中國想要朝協議邁進,我們準備好要以我們已經敲定的條件前進。如果中國不想往前,那麼川普總統絕對樂意進一步以關稅重新平衡雙方關係。」川普上周說,預期在月底於大阪舉行的G20領袖峰會後決定貿易戰的下一步。

至於華為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問題,米努勤強調是單純的國安議題,而非貿易戰的非關稅手段。有關人民幣貶值問題,米努勤表示是經濟壓力造成的結果,部分原因是川普的關稅措施造成,另一原因則是缺乏干預,他不認為是北京當局積極壓低匯率。

   
G20財長會議/阻科技巨擘避稅 擬訂全球統一稅率
編譯羅方妤/報導/聯合報

路透報導,廿國集團(G20)財金首長九日同意制定共同法規,避免臉書等跨國科技巨擘鑽漏洞避繳公司稅。

臉書、谷歌、亞馬遜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為了避稅,透過各種作帳手法在低稅率國家申報獲利,而非在客戶所在的國家申報。此舉使他們面臨批評聲浪。

新規定將促使這些大型跨國企業繳更多稅,但愛爾蘭等國也將較難以特別優惠稅率吸引外商直接投資。

G20公報最終版本指出:「對於最近在解決數位化稅負挑戰方面所獲得的進展,我們深表歡迎,各國支持這項包括兩大支柱作法的宏大計畫。我們將加倍努力以獲得一項深具共識的解決方案,於二○二○年提出最終報告。」

「兩大支柱」包括將跨國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營收劃歸到銷售國,不論企業是否在該國實際存在;另外,如果企業仍有辦法將盈餘歸到低稅率國家,則盈餘將適用一種經由各國同意的全球性最低稅率。

英法兩國力主對大型科技公司課稅,致力使這些公司難以將獲利轉移到低稅率地區,並採用最低公司所得稅制。

英法的主張和美國相左。美國憂心,這類針對跨國企業公司稅的新規定,已被用來不公平的對付美國網路公司。

多家跨國科技業者表示,他們雖然透過愛爾蘭和盧森堡等低稅率國家作為銷售管道,在歐洲繳稅不多,但他們的做法都合乎稅務法規。

   
常見數位行銷手法大公開
行銷方法的演變越來越快,隨著網路時代,消費者的行為變動也越來越快速。而上網搜尋評價、比價、購物等等,都是現代人很習慣方式。本文整理了常見的7大數位行銷方法,解析與傳統行銷的差異 。

碰上麻煩可到麥當勞求援?!
在奧地利旅行遺失護照或碰上麻煩,美國公民過去得到當地領事館尋求協助,麥當勞的大麥克和可樂只能撫慰心靈。但本月15日起,美國公民可以在麥當勞尋求領使館服務協助或純粹尋求旅遊協助。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