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1日 星期二

台新金 55億買下保德信


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0/08/12 第492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台新金 55億買下保德信
記者戴瑞瑤/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新金昨晚宣布,斥資五十五億元買下台灣保德信人壽百分之百股權,這是繼二○一三年台新試圖併紐約人壽失利後,再次跨足保險版圖,全案仍待金管會同意。台新金也強調,完成收購後,將完備金控第三具業務動力引擎;如果有必要,會認真考慮處分掉一部分彰銀持股,也為彰銀案解套埋下伏筆。

台灣保德信人壽今年初傳出將出售,三組買家中以台新金控最積極,台新金甚至在出價隔天發出重訊,表達董事會已通過標台灣保德信人壽,但市場也傳出因第一金出價較高而可望得標。不過,前第一金董座廖燦昌因涉入遠航案辭職,第一金考量後縮手不再追價,改由台新金與聯邦銀搶標,最終由台新金宣布得標,收購價也比外傳「縮水」。

台灣保德信人壽這次的出售案並非以價格為最終得標基礎,保德信還須「面試」買家,金管會也訂出五大原則,需檢視買家財務健全性與財務能力,與買家專業能力、長期經營承諾,最後是因保德信業務員全採「僱傭制」,買家因此也須保障員工移轉到新公司後的勞動條件。

由於此案最終仍須金管會同意,且因台新金還有彰銀案在身,金管會態度將非常重要。日前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最後保德信人壽決定的得標人,金管會有訂五大條件去做最後審駁,未來會依照監理原則審駁。

台新金表示,交易完成後,不僅可完備銀行、證券與保險三大業務版圖,保德信人壽加入台新後,保戶權利不受影響,反而受惠更創新及多元化金融商品服務,而保德信人壽所有員工也將全數留任,並提供各項保障。

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表示,因考量市場利率,全案有設計價格調整機制,如果主管機關核准,台新金會支付五十五億元給保德信人壽,但兩年後如果利率上升,用台灣十年公債殖利率做標準,願意再付價金,上限是三十億。

 
新聞眼/賣彰銀持股換交易過關?
本報記者戴瑞瑤聯合報

台新金昨宣布將以五十五億元併購保德信人壽,且不排除處分部分彰銀持股,來順利補足金控的保險版圖,這是台新取得彰銀後,第一次對外鬆口會考慮賣出部分彰銀持股。

目前此案仍須金管會同意,金管會是否會藉此要求台新積極處理彰銀,將是後續台新能否順利併下保德信的最大變數,這也可能是彰銀案是否出現轉圜的契機,全市場都在看這場「交易的藝術」。

今年六月中,銀行局局長莊琇媛就公開指出,台新金在做併購與增加投資規畫時,金管會不可能把彰銀那塊刪掉不看,台新金相對於其他金控來說資本結構稍嫌弱,但台新金每次都會再把彰銀問題提出來,今天台新金要併購或增資,發現資本結構不好,可以多方面考量,例如打算怎樣處分彰銀等。

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昨表示,其實五十五億對台新來說金額很小,就算處分部分彰銀持股,也不會受到影響。但如果有必要,為了要達成金控第三隻腳的獲利引擎長期目標,會認真考慮處分掉一部分彰銀持股。

目前台新金持有彰銀股權約百分之二十二點五,除權後約持有廿三億六千八百萬股,若以彰銀昨天收盤價每股十八點三元,為了要順利拿出五十五億元買下保德信人壽,初估台新金將會處分彰銀百分之三的股權。

 
台新金總座興奮:保德信物超所值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新金(2887)昨日以55億元低於市場預期價格搶標成功,成功迎娶保德信人壽,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昨(11)日難掩興奮之情,「這個價格是物超所值」,台新金為了這個案子,不厭其煩拜訪主管機關金管會,從前主委顧立雄、到現任主委黃天牧,積極說明併購計畫,展現併購保德信人壽的強烈意願,上天也給了努力不懈者大好機會。

台新金一旦成功併購保德信人壽,將正式跨足保險業務領域,完備金控第三具業務動力引擎。

據了解,保德信人壽自2月開始釋出賣股訊息,國內多家金融機構上門探看新娘,初期三家金融機構出價,包含台新金、第一金與聯邦銀,當時傳出市場評估保德信理想價格落在57億元到72億元,其中第一金出最高價,對其他兩家買家壓力頗大,一度在市場上探詢,究竟第一金併購保德信人壽的意願如何?是不是非常積極?

但隨著第一金控董事長廖燦昌捲入弊案、主動請辭後,他一手評估的保德信人壽併購案也隨之淡化,台新金趁勢積極與保德信人壽接洽,以金控優勢、全體員工留任,與保德信人壽公司理念較為一致而出線。

林維俊昨日透露,自2月11日開始到8月11日,台新金整整花了六個月,談判過程有高低起伏,有些條件談很久,但最終仍順利勝出。

至於真正交割日期,昨日為雙方董事會授權通過,簽約後將準備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投資,主管機關核准後將會正式交割。

市場關心,台新金出售部分彰銀持股,是不是代表台新金將退出彰銀了?林維俊說,金控買一家公司的股票就是要擁有與管理,在這情況下,沒有一家金控願意把一大筆錢擺在那□,一定會去談好、再安排後續併購案。

保德信人壽昨日發布訊息,已經與台新金控達成最終協議,依照協議條款,將出售台灣100%的壽險業務,並表示該交易符合保德信金融集團聚焦於日本以及全球高成長新興市場的國際策略。

 
陸資來台投資 管控趨嚴
記者林于蘅、葉卉軒、蔡敏姿/台北經濟日報
經濟部長王美花昨(11)日拋出陸資投資管理趨嚴的信號,因應港版國安法上路,經濟部將修法加強審查「陸資」,避開轉投資的稀釋效應,預計下周預告修正《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最快第4季拍板。

港版國安法通過後,各界均傳出該修改兩岸相關法令的聲浪;王美花昨天上廣播節目時強調,有關投資審查的資格,目前不至於直接將「港資」視為「陸資」,但是經濟部將修正陸資投資許可辦法,也會跨部會討論對「陸資」、「港資」的定義。

經濟部官員表示,依據中英聯合聲明所制訂的港澳條例,「港資」屬於「外資」,由《外國人投資條例》管轄,因此本次預告修法的草案將維持認定「港資」屬「外資」;若港澳條例不改,經濟部也只能針對個案加強審查。

王美花指出,雖然經濟部認定的港資是「外資」,但是,在港版國安法通過上路後,經濟部看待「陸資」、「外資」,會有不同的想法;且香港這幾日來局勢的改變,也讓各界有所警覺,確實應重新思考陸資的定義,以更嚴格的標準來看待陸資。

王美花透露,本次修法主要有二大方向,一、陸資持股超過三成的認定方式,擬改為「逐層認定」,二、過去若有軍方色彩的陸資,經濟部就會特別嚴格審查,但中共實則黨政軍一體,未來會針對陸方黨政軍色彩的投資案嚴謹審查。

根據陸資來台投資許可辦法第3條,陸資若直接或間接持有該第三地區公司股份或出資總額逾30%,將會被視為陸資。

經濟部官員表示,這部分條文將不會更動,但會新增解釋令,調整計算方式,加強審查。

官員舉例,過去陸資投資第三地A公司40%,A公司再投資B公司40%,則計算上陸資僅有16%,不會被認定為陸資;不過,未來將修正為,先認定A公司為陸資,再認定陸資A投資B公司,因此,B公司也超過30%的門檻,屬於陸資。

王美花同時表示,港資來台投資的身分認定,確實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港版國安法對香港是嚴重傷害,也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台美FTA 美豬美牛仍須溝通
記者林于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衛生部長艾薩訪台,寫下台美交流新進展,但卻傳出美國貿易代表署因不滿美豬、美牛卡關,不支持簽署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

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昨(11)日表態,「若能簽署台美FTA,是一定願意的」。

王美花昨日在廣播節目上表示,台灣如果能與美國成功簽署FTA,這不僅是實質上的經貿交流,更能讓台灣被世界看到。

外傳美國也有意與台灣簽署FTA,但就卡在是否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美牛進口,對此,王美花坦言,美方確實很重視台灣對是否開放美豬、美牛的態度。

她同時表示,台美之間一定有意願簽FTA,不過,當前執政黨雖在國會席次過半,但社會仍無法達成共識;因此,政府整體政策要設法做好準備,讓各界了解周全。

王美花也公開表態,同意開放美豬、美牛,但她說,過去討論在立法院遭阻擋,除了在野黨「意見很多」,即便當前執政黨國會過半,仍難以達成共識,會回去檢討克服。

王美花表示,此事美方來說確實很關鍵,是政府需要去解決的問題,不過,除了整體的專業評估考量之外,更重要是與各界的「溝通」,並審慎研判整個國際情勢。

她認為,政府要有策略、有整體政策去解決,台灣也要對自己的豬、牛有信心,台灣豬牛與美豬、美牛養的方式不一樣、口味也不一樣。

 
國際財經要聞
美生技股IPO規模 創高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華爾街日報報導,Dealogic數據顯示,今年來在美國上市的生技公司透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籌得的金額已創紀錄,共籌資約94億美元,超越了2018年全年創下的65億美元最高紀錄。

今年美國生技股在掛牌的第一個交易日平均上漲34%,為2000年網路泡沫以來該類股最大的首日平均漲幅。

IPO之後生技類股繼續飆漲,因為投資人追捧開發潛在新冠肺炎疫苗的公司。投資人也預期,生技產業可能受惠於政府為開發藥物而挹注更多投資。

那斯達克生科技股指數今年來上漲達12%,遠高於標普500指數同期4%的漲幅。在6月疫情快速蔓延之際,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發行商ETFMG推出一款產品,特別聚焦於從事傳染性疾病檢測和治療的公司,這檔基金名為「治療試驗與進展ETF」,交易代碼為GERM。

美國上市生技業者也利用大量資金湧入生技業的機會,以破紀錄的速度增發新股,今年來增發新股的募資規模已逾320億美元,為史上最多的一年。

 
UberLyft駕駛 認定為員工
編譯王巧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根據美國加州法官10日的判決,叫車業者Uber(優步)與Lyft對駕駛人員的身分認定,必須從獨立承包人轉為旗下員工,享法定福利,此舉將重創「零工經濟」商業模式,而Uber和Lyft都計劃上訴。

倫敦金融時報報導,這項裁決不會立即生效,有十天過渡期。Uber和Lyft都已計劃上訴,並聲稱此舉可能導致駕駛人員的工作缺乏彈性,被迫按預定班表工作。

如果業者上訴失敗,他們可能必須暫停在加州的服務,遵守加州法規後才能恢復營運。在加州,Lyft平台上有32.5萬名駕駛,Uber則有超過20萬名司機。

加州政府表示,業者將駕駛人員歸為獨立承包人,剝奪了勞工的病假、失業救濟金等權益。若業者將駕駛人員轉為旗下員工,就要支付他們超時加班費,也要為員工提供健保等高成本福利,這對零工經濟商業模式而言,是一大挑戰。

 
經濟回穩訊號亮了 美7月PPI加速上升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7月生產者物價升幅為一年半以來最大,核心生產者物價也是半年來首度加速攀升,成為美國經濟正在走穩的最新跡象,但整體通膨仍受抑制。

美國勞工部11日公布,7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比6月攀升0.6%,優於市場預期,也是2018年10月來最大升幅,主要受到投資組合管理費用與汽油成本大增的帶動。若與一年前相比,則7月PPI下滑0.4%。

扣除能源及食品後的7月核心PPI比去年同期上升0.3%,高於經濟學者預估的持平,更是核心PPI六個月來首次加速上升,顯示美國經濟正在走穩。

若與6月相比,7月核心PPI升幅更達0.5%,是2018年來最大單月升幅。經濟學家偏好的指標、即不計食品、能源及貿易服務的PPI,7月年升0.1%、月增0.3%。

最新數據顯示,企業訂價也略為復甦。同時,通膨率要朝聯準會(Fed)的2%目標邁進,前進速度可能會相當緩慢,受抑制的物價壓力、以及產品生產鏈,都正壓低消費者通膨。

 
疫情影響 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3個月虧千億元
吉隆坡11日專電中央社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liam NasionalBerhad, PETRONAS)3月到6月共損失高達馬幣170億令吉(約新台幣1281億元)。

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在國會面對議員的提問時,作出上述回應。

這段期間,馬來西亞為了控制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擴散,先後實施行動管制令月(3月18日至5月3日)、有條件行動管制令(5月4日至6月9日)及復原式行動管制令(6月10日至8月31日)。在這3項管制令下,民眾的行動和各行各業的營業狀況受限,許多經濟領域因而受到影響,包括石油開採。

慕尤丁曾於5月1日表示,從3月18日實施行動管制令以來,馬來西亞每天的經濟損失為馬幣24億令吉(約新台幣180億元),截至當日,馬來西亞的經濟損失總計已高達馬幣630億令吉(約新台幣4748億元)。

此外,在「財富」雜誌(Fortune)最新公布的2020年全球500強企業中,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為唯一入榜的馬來西亞企業,排名為186,比去年的158下跌28位。

財富雜誌指出,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2019年的營業收入為580億2700萬美元(約新台幣1兆7274億元),利潤為79億7510萬美元(約新台幣2374億元);低於2018年的622億3060萬美元(約新台幣1兆8526億元)和118億6830萬美元(約新台幣3533億元)。

 
投資人相信美將達成新振興經濟方案 歐股收高
倫敦11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投資人相信美國國會將會就新振興經濟方案達成協議,歐股今天收高。

倫敦FTSE 100指數上漲103.75點或1.71%,收在6154.34點。

法蘭克福DAX 30指數上揚259.36點或2.04%,收在12946.89點。

巴黎CAC 40指數上漲118.48點或2.41%,收在5027.99點。

 
美振興方案協商陷僵局 國際油價下滑
紐約11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國振興經濟方案協商陷入僵局,國際油價今天下滑。

紐約市場西德州中級原油的9月期貨價格下滑0.64%,收在每桶41.67美元。

倫敦市場北海布倫特原油的10月期貨價格下滑0.8%,收在每桶44.63美元。

 
要聞
國銀上半年海外獲利 減34%
記者葉憶如 / 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新冠疫情、香港政治動盪、新南向頻踩雷等諸多因素影響,金管會昨(11)日統計,上半年國銀海外獲利大減34%,其中一向最賺錢、年年成長的香港分行出現四年來同期首度衰退,年減54億元,占整體衰退金額四成多。

此外,在日本獲利創下八年來新低,衰退逾七成;在新加坡獲利出現有史以來首見虧損,並跌出前十名榜單之外。

銀行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國銀海外分行獲利前十強,依序是香港、中國大陸、美國、柬埔寨、越南、日本、澳洲、加拿大、馬來西亞與印尼。整體海外獲利252.3億元,較前一年同期衰退高達34%。

上半年獲利衰退幅度最大的國家是日本,上半年僅賺6.9億元,衰退73.5%,創八年來最低紀錄;據了解,主要是因為東京奧運延期、3月股災等因素;日本獲利排名也從第四名掉到第六名。

衰退第二高的是美國分行驟減46%剩18.5億元;此外新加坡分行上半年更出現史上首度虧損14.2億元,並跌出十名之外。

前三強的名次雖然不變,但是獲利金額明顯驟減,其中一向高居國銀最賺海外分行的香港,受香港反送中與港版國安法事件衝擊,加上新冠疫情衝擊金融市場波動,上半年獲利剩150.9億元,衰退幅度高達26.3%。

 
港輸美商品改「中國製」 貿易局:台廠影響有限
記者林于蘅、張家瑋、謝艾莉/台北經濟日報
美國將要求來自香港的進口品貼上「中國製」標籤,取代原先的「香港製」標籤。

經濟部貿易局昨(11)日表示,美國此舉宣示意義較重,但美國對海關產地認定仍然照舊,對於台廠影響有限,台灣製造的產品經從香港轉口仍然會被視為「台灣製」。

經濟部貿易局評估,此舉對台廠影響不大,雖然台廠會利用香港的航空、船運等物流轉口,但台廠鮮少在香港設廠加工,即便有也是紡織等民生內需。

貿易局官員表示,香港99%為轉口貿易,過去至今,中國大陸製的產品經由香港轉口,產地仍然為「中國」,台灣製造的產品亦然;官員指出,此舉是美國為取消香港特殊地位的其一措施,宣示的意義較濃,只會對極少數香港製造的產品受影響。

官員說,若產品原本是在香港製造加工而成為香港製造的產品出口,則會從此被視為「中國製造」,而不再能夠享有香港製的待遇,須接受美國對大陸的貿易規範。

但香港長期以來以金融服務業發展為主,香港製造業多以民生內銷為主,台廠也幾乎不會在香港製造加工,相對不受衝擊。

業者方面,大聯大表示,對營運銷售無任何影響,因香港本地已沒有IC製造產業鏈,從香港出口非常稀少,絕大多數是台灣製造。大聯大代理半導體零組件種類繁多,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均有銷售據點。

 
營所稅暫繳 二模式申報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今年營所稅暫繳申報即將於9月登場,北區國稅局指出,除了依法免辦暫繳的企業,其餘多數營利事業應依據兩種模式設算稅額,第一種模式,是直接以去年度營所稅額的二分之一計算;其次,今年營業額波動較大的企業,則可以上半年營業收入總額來試算暫繳稅額。

企業每年要在二個時間點面對營所稅,首先是每年5月期間,申報繳納前一年度的營所稅總額;接下來則是在每年9月間,先預繳當年度一半的營所稅。舉例而言,今年5月1日到6月30日須申報2019年度營所稅,而9月1日至9月30日,則是預繳2020年度的營所稅。

官員指出,接下來9月登場的營所稅暫繳,可以分為二種報繳模式,第一種模式比較單純,可以直接依據去年度的營所稅額來試算,設算其中二分之一為今年度暫繳稅額。

採取第一種模式的企業,要自行向公庫繳納暫繳稅款,再填寫暫繳稅額申報書、檢附繳款收據給國稅局,就算是完成申報。官員指出,為了徵納雙方作業方便,若在未享用各類抵減的情況下,用第一種模式進行暫繳,繳納金額低於新台幣2,000元,由於稅額不高,可以免到國庫繳納,也不必向國稅局申報暫繳。

但有些企業可能去年營收不錯,但今年營收較差,若採第一種模式,用去年繳的營所稅來試算,會導致今年暫繳稅款太高,影響現金水位;因此,還有第二種模式「試算申報」可以選擇,不像第一種模式是用估算的,而是直接列帳算出今年前六個月的營業收入總額,依據事業所適用的營所稅率來算出本年度的暫繳稅額。

 
美吾華董座 疑涉內線交易
記者謝柏宏、王聖藜/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吾華生技集團董事長李成家昨(11)日傳出被北檢搜索公司及住家,因被指涉及旗下子公司懷特生技內線交易案,現正由檢調偵辦中。

根據檢調指出,李成家在懷特生技新藥解盲重大消息公布前,指示幹部買進自家股票300多張,檢調立案依違反證交法內線交易罪查辦。

美吾華昨日發表聲明,檢調單位昨日至公司,公司全力配合調查並提供所需資料;對集團業務並無影響,營運與財務也一切正常。

檢調查出,懷特新藥2016年3月8日於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告,懷特痛寶完成樞紐性臨床實驗(指上市前最後一期臨床試驗),解盲發現對患者手術後疼痛的改善具有正面效應。

檢調獲報,在懷特痛寶公布解盲結果前,李成家疑指示游菁惠於2016年1月至2月間,利用特定人頭帳戶買進300多張美吾華股票,涉嫌內線交易,儘管股票目前並未賣出,但擬制性獲利約80多萬元。

北檢昨日兵分四路搜索美吾華、懷特公司,及李成家、游菁惠兩人住處,並以嫌疑人身分約談李、游二人,另約談五名關係人,全案朝內線交易罪偵辦。李成家昨日傍晚移送台北地檢署複訊時,被媒體追問時強調自己是被冤枉。

 
美廉社黏住顧客 要當「巷口冰箱」
記者何秀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三商家購旗下美廉社2018年起連續三年擴充生鮮和鮮食,截至今年6月,兩者兼賣的店數約有240家,和去年全年137家相比,大增75.1%,希望藉此增加客人黏著度,成為「巷口冰箱」。

此外,美廉社觀察到冰箱的立櫃比臥櫃效益亮眼,能擺放的商品空間也比臥櫃多,商品在立櫃更可一目瞭然,所以未來將增加「站起來」的立櫃冰箱。

三商家購總經理邱光隆表示,2018年起開始連續三年擴充生鮮和鮮食,販售如下酒菜、涼麵、雞胸肉、甜點等鮮食,目前全台有367家店販售鮮食;而生鮮加上鮮食兩者皆有的店舖數則有240家店。

他強調,為搶攻生鮮商機,未來開出新店,一定會有設有鮮食和生鮮,增加消費者黏著度。

另外,目前有販售水產和冷藏肉品的店鋪僅40家,未來希望擴大冷藏肉品品項,在既有冰櫃做架位調整,並且僅會挑封閉商圈設置,不會與周邊有傳統市場的商圈競爭,因為沒有價格優勢,而販售冷凍食品的冷凍立櫃也將增加數量。

 
康友案 高層統統不見了
記者陳書璿/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康友-KY(6452)昨(11)日公告,代理發言人暨董事會特別助理吳濱濱請辭,由曾任鑫豐證券投資顧問公司董事長陳民郎接任發言人。

康友自董事長黃文烈陷入大陸多起官司、債務問題後,又傳出子公司六安華源製藥機器設備遭抵押10億元,此後即出現「連環爆」,8月6日總經理章永鑒與財務長、內部稽核主管、簽證會計師都在同一天辭任。

據了解,吳濱濱正式職稱是「代理發言人」,但事實上去年5月10日起就代理原財務長章永鑒的發言人位置,近期還公告黃文烈失聯一事。

昨天吳濱濱最後一則發言是「公告自己辭職」。

康友第2季財報能否交出,受到外界矚目。若未能在8月14日期限前交出,恐難逃下市命運。

康友昨天股價繼續跌停,收85.9元,下跌9.5元,委賣量高掛1.84萬張,僅成交144張。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