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很多場合和讀者分享我們奧林文化的新書《尋找漿果的過程……》時,大家討論的焦點時常停留在這一頁:小熊在經歷千辛萬苦、甚至還差點摔得粉身碎骨的尋找漿果的歷程後,熊媽媽拿出許多漿果讓小熊和弟弟妹妹們愉快的吃著…… 如果熊媽媽本來就有漿果,為什麼不在小熊動身尋找之前便拿出來?「孩子,外面的世界充滿艱險,待在家裡安全,你要的漿果,媽媽有,給!」
如果熊媽媽這麼做了,我想多數的媽媽能理解,因為,媽媽最最在意的是孩子平安健康。
雖然這是繪本,但作家似乎也想透過這樣的故事,提點媽媽們和孩子一起思辨在親子關係裡的:安全/探索、保護/成全、團聚/別離、設限/放手的諸多意涵。
媽媽保護孩子,出於天性。但是,在孩子成長到某個階段,必須透過獨立探索、經歷世界,來完成對自我的認識與肯定。這是無法逆轉的成長定律,唯有離開媽媽羽翼保護的孩子,才有展翅的可能。
獨立,是一條漫漫長路。應該盡早開始練習。
我來說說荳芽的例子……
荳芽一歲多,我發現她很膽小怕生,任何一個陌生人多看她一眼,她就哭了。我是念文學的,我相信「見多識廣」這句成語,見識多了,膽量應該就會大了。於是,我帶著小小的荳芽經驗各種生活:我帶她買菜、逛街、閱讀、跑跳。我很少讓她坐在推車上,有時我牽著她,有時她自在的跑。見了陌生人,怕了,哭了,我只是拍拍她。沒關係,明天再來。
不知道過了多久,我漸漸忘了荳芽是個怕生的孩子了。
大一點了,她去住校。我還在擔心她能不能適應離家的生活時,她已經開始跟我說宿舍裡認識的新朋友如何如何了。我這才回想起這幾年下來,我陪著她經歷過的那些生活裡的瑣碎小事,已經慢慢的、一點一滴的滋養了她的成長。
高中階段,我開始讓荳芽自己打理更多事,洗衣、煮飯、看醫生,還要照顧跟她同校的蝴蝶妹妹。很多時候,我也忍不住想出手幫她,但我總是硬生生的縮手。我時常告訴我自己:「妳能幫她多久?只有她自己會的,才是她的。」
愈接近她要出國念大學的日子,我愈焦慮了。我後悔過,可以不要去到那麼遠嗎?她一個小孩,真的能應付離鄉背井在異國的求學生活嗎?
雖然在別人問起,「妳不擔心嗎?」我總是故作堅強的回:「擔心也沒什麼用!」但是,我真的真的擔心啊!
我一面擔著心,也一面做著我該做的事。
出國前,荳芽要學開車拿駕照。她到我朋友擔任教練的駕訓班上課。我要求教練,「請教荳芽真正學會開車,不要教她對線、方向盤打幾圈這些只為拿到駕照的方式,不要練車原場地考照……」
我的朋友笑話我,「妳是後母嗎?幹嘛這樣刁難孩子?妳這樣要求是提高她考照的難度啊!」
這世界是美好的,靠自己創造;這世界也是殘酷的,沒有人會無故通融,只能靠自己面對。因為愛,我不能只給妳保護和通融,我想要妳有能力保護自己,像我保護妳一樣。
在飛往美國的班機上,我對荳芽說:「下了飛機那一刻起,我什麼都不幫妳做喔!妳要自己來,我只能陪在妳身邊看著,因為往後妳就是得這樣自己生活囉⋯⋯」
轉眼間,荳芽已經在美國一段時日,獨自生活、往返美國台灣。
我為她擔憂的心依舊。飲食起居習慣嗎?下雪了,穿暖了嗎?
當然,我也還是一面擔憂著,一面做我該做的事。繼續作一個脆弱同時堅強的媽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