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岸決策圈,關於二○一六年的五二○就職演說,有一個傳言,描繪當時台灣與大陸秘密派人在澳門談判,敲定彼此能夠接受的底線,澳門談判的傳聞,也讓二○二○選後,如果蔡英文真的連任成功,大陸有沒有可能不把門完全關死,與蔡「重新啟動」(re-start)關係,成了最值得玩味的問題。
因應韓或蔡當選,大陸有不同對策,因為彼此信任的基礎不同;例如大陸可以接受韓國瑜講一中各表,只要他不在兩岸場合談,因為這等於是表述成兩個中國,但在國際場合或在台灣內部,大陸其實是默認台灣的表述。
像在馬習會後的國際記者會中,馬英九表述中華民國,大陸並不反對,尤其馬英九說,按照憲法,我們不可能表述成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但如果蔡英文要說一中各表,大陸就無法接受,因為北京基本懷疑蔡的中華民國是「借殼上市」,骨子裡是要搞台獨的。
大陸現在表面態度很堅決:如果蔡英文連任,無法期待她走回中間路線。兩岸關係看不到任何的機會之門或機會之窗,甚至連機會之縫都很難找到;但是私下也有人表示,「如果蔡能夠把二○一六年的話再完整的講一遍,即兩岸政策是按照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相關法律,而且最重要的,必須說明,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大陸才有可能談,否則絕無可能。
蔡若連任 「政策可能大翻轉」
連任後的蔡英文,並不是完全不會調整大陸政策,蔡總統本人並沒有完全否定兩岸可能的改變,關於與對岸領導人會面,她也說,「聽起來滿誘惑的,但重點是,總統的責任是守住國家最基本的利益」;民進黨內已有人預言,蔡英文的第二任期,兩岸政策會有變化,而柯文哲甚至認為,會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然我們不能排除有些話是用來試探北京,大陸也需要踏出冒險的一步,這不是因為對蔡英文有多好,而是出於自利的考慮。
國安會前副秘書長張榮豐與現任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近年都在推銷一個概念:納許平衡(Nash equilibrium),又稱為非合作賽局博奕,指相互作用的經濟主體,選擇他們自己最優策略,最終可以達到平衡的狀態。
大陸對兩岸關係期待 發生變化
如果以美中台三邊關係而論,三者相互影響,但又達不到自己最想要的結果,只有各讓一步,接受次佳的結果,最終達到平衡;如以現階段情勢而論,在中美緊張與香港問題火燒眉毛之際,蔡政府希望大陸能夠接受次佳方案,即不再要求蔡回到完全的九二共識,而可以開始兩岸交往。
但這樣的說法有幾個問題:其一是,我們現在是不是處於平衡狀態?陳明通認為,蔡政府的大陸政策守住了三方的納許平衡,但是大陸並不這樣認為,北京認定台北受到華府的支持,正越過一中紅線,往法理台獨傾斜,正由於沒有達到均衡,才使得兩岸關係,出現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最近所言最危險的狀況。
其二是,大陸對於兩岸關係的期待,也在發生變化;大陸海協會前會長汪道涵曾提出兩岸共創第三主體,國旗、國號、國歌都可以談,但那個時間已經過了,一位學者比喻,就像菜市場買菜,菜販最初要價一塊錢,你沒買,一圈繞下來,再問時已是兩塊錢,「你怎麼抬價?」「市場只剩下我了,要不要隨你」,這就是台灣目前遇到的困境。
美支持蔡連任 但擔心「走偏」
第三最重要的是,美國目前兩岸政策,也在調整中,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薄瑞光最近自大陸訪問回來表示,不可能看到兩岸和平統一,「因為他們之間的疏離太大,台灣的不同認同感也太過強烈。」薄瑞光這話的用意並不是要鼓勵北京動武,而是提醒美國,必須要有相應的準備。
美國其實已有準備,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二日被媒體問到,先前曾經參訪日本與其他國家以展現美國的支持,是否也會訪問台灣,以展現美國對台支持?史達偉回答:「你剛才提到『國家』,而美國遵守『一法三公報(台灣關係法、上海公報、建交公報、八一七公報)』,我將遵從也支持此政策,而且我不會稱台灣為國家」。
二○○四年十月,陳水扁第二任開始時,美國國務卿鮑爾訪問北京前接受專訪,也做了類似表示「美國的政策是明確的,就是只有一個中國,台灣不是獨立的,不享有作為一個國家的主權」,意在警告台灣;雖然美國支持蔡英文連任,但也會擔心她會像陳水扁的第二任一樣,滑向一邊一國,最後引發兩岸緊張。
兩岸博奕,美國預防性外交,在一月十一日晚上選舉揭曉之際,才正要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