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一月底,記者去了北京一趟,主要為解答三個問題,想了解大陸方面的看法,北京採訪對象與朋友告訴我,這也是大陸學界、政策圈正熱議的話題:一是中美關係是否已經質變?如果已經變化,又會如何制約兩岸關係的發展?二是習近平一月二日提出「兩制台灣方案」的原意何在?經過六個月的香港動亂後,對一國兩制是否重新思考?三是一月台灣選後,如果是韓總統,可否回到四年前的兩岸關係?但如果是蔡總統連任,有重新開始(re-start)的可能嗎?
中美之間的對抗已經從貿易戰,蔓延到香港、新疆、5G的高科技領域,以及即將舉行總統大選的台灣議題,五個領域成為中美兩強的主要戰場,雖然勉強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美關係發生改變是無庸置疑的,問題在是否質變?
回不到從前 中美脫鉤一變全變
過去大陸有自信,中美關係要壞,壞不到哪裡去,因為對經濟關係的依賴,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可是如今,美國認定的戰略競爭主要是中國對美國的經濟威脅,美國現在要脫鉤(de-coupling),甚至要把對美國的供應鏈,完全與對中國的供應鏈切割,一變全變。
然而中美要脫鉤也不是這麼容易的,有太多利益牽扯,大陸的主流意見是,未來要經過相當的調整磨合,才能達到新的中美戰略平衡點,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已經回不到從前」了。
變化早自歐巴馬時期就已經開始,主要因為三個因素已經改變,一是國際權力格局改變,中國經濟力量已是美國的百分六十五,而且還在增長中,即將趕上美國,美國自然擔心中國。
美內部分化 找外部敵人解矛盾
二是美國內部政治兩極分化,中產階級減少,造成民粹主義上升,傾向尋找外部敵人,來化解內部矛盾,對外政策愈強硬,愈容易得到國內的支持。
三是由於軍事科技的進步,可以做到本土全球投射,無須仰賴前沿基地國家,美國開始戰略收縮,不再在意盟國的意見,愈來愈自行其是。
中美關係也不是說一點希望都沒有了,樂觀的人認為杯子還是半滿,將來中美關係還是鬥而不破的局面,北京對美政策還是想保持穩定、協調合作,因為真要進入全面衝突,中國玩不起,近日前國安顧問季辛吉替北京傳話,就在輸誠要與川普合作。
當然要講與美國合作無望,準備衝突是很容易,北京的對美專家們也都自覺哈佛大學教授奈伊所提的「自我實現的預言」,北京想怎麼做,其實是有選擇的,而大陸的選擇又會使美國有反應,所以要謹慎,不要以敵人來看美國,那會變成惡性循環。
但是悲觀的人看到的是卻是半空的杯子,即使中美能夠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還有後續要打,北京方面認為,貿易逆差是小事,真正重大的是科技戰,美國最近愈來愈多人談到美中要脫鉤,經濟脫鉤實際上是切斷兩國經濟聯繫,現在部分脫鉤正在成為現實;5G系統是否要用華為系統,美國逼大家表態選邊,不過令大陸安慰的是,德、法、英雖然被迫發表含糊聲明,給美國一個交代,但都保留了未來與華為合作的餘地。
戰略機遇期 陸搶一段和平時間
中美關係是否質變的另一個提法,則是鄧小平的說法:中國的戰略機遇期是否已經過去?他曾說:「現在我們要爭取一個比較長的和平時間,並要利用這個時間,搶這個時間,來建設自己的國家。這個時間可不能喪失,多一年是一年,多五年是五年,有二十年就更好了,我們的目標就達到了,打仗也不怕了。」
如果戰略機遇期提前結束,大陸就要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但是如果還有希望,能夠多爭取一刻是一刻,這就是大陸特別注意副總統潘斯講話的調子,今年十月的第二次要比去年的第一次要更軟,其中特別強調美國不會與中國「脫鉤」,之前特別赴北京參加香山論壇的主管中國的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施燦德,也表示了類似的意思。
美中新關係 牽動兩岸政策選項
川普執政第一任期的最後一年似乎出現了微調,但會變回過去嗎?這是否意味著鐘擺已經到了極限,現在要往回擺?大陸學者沒有人敢確定,尤其這最後一年又是選舉年,任何事都會發生;至於民主黨上台就會好一點嗎?大家也質疑,甚至認為會與共和黨競相比較誰對中國更強硬些。
之所以要弄清楚中美關係的性質,因為這對兩岸關係有制約,即如果美中關係並不是質變,僅是微調,換句話說,川普的前三年就像過去美國歷任總統一樣,想要在中國政策上大有作為,可是最後一年,往回修正,中美關係回到常軌,即使連任成功的蔡總統,也必須一改完全仰賴美國、對抗大陸的政策,開始考慮與大陸對話。
但如果是美中關係已經變質,戰略競爭架構確定,兩岸的政策選項就有限,即使是韓總統就任,也無法回到馬總統的政策,而與北京改善關係,這就是新冷戰的開始。(系列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