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五次締約方會議(COP25)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這次會議的討論重點,就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市場機制,也就是碳交易。
在六種被要求減排的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是人為排放量最多的,所以溫室氣體交易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為計算單位,統稱為碳交易。
巴黎協定 定下攝氏2度防線
二○一五年十二月,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一次締約方會議(COP21)在巴黎舉行,各方達成協議,把全球均溫升幅控制在與工業革命前相比最多攝氏兩度內,並應努力達成攝氏一點五度內的更艱難目標,這就是「巴黎協定」。
二○一六年十月五日,全球批准巴黎協定的國家達到生效標準,協定在同年十一月四日生效。協定生效後,各方開始制定施行細則,歷經兩年談判,在去年十二月波蘭礦業城市卡托維茨的COP24上,完成並通過「施行細則手冊」大部分條文,並確立細則從二○二○年底開始實施,但各方當時無法就碳交易制度達成共識,留待今年會議討論。
排碳額度可買賣 有利大國
為了鼓勵各國、企業和消費者減碳,普遍採用的方法是徵收碳稅或設定排碳限額。世界銀行估計,目前全球約有兩成碳排放量受到某種形式的監管。
碳稅就是對每單位溫室氣體排放量課徵一筆稅。當企業和家戶花在減碳的費用比碳稅便宜時,就有動機主動減少碳排放量。
設定排碳限額就是,每個國家的排碳量不能超過限額。如果排碳量低於限額,可以將剩餘額度賣給其他國家,獲得額外收入。而排碳量超限的國家,可以跟排碳低於限額的國家購買額度,也就是要多花錢。這就是碳交易。
1噸二氧化碳 賣不到10美元
全球各地二氧化碳的價格不一,通常都很便宜。法國智庫「氣候經濟研究所」指出,受到碳稅和排碳限額監管的碳排放量之中,有四分之三的定價是每噸不到十美元(約台幣三百元)。
經濟學家指出,每噸二氧化碳的定價必須接近一百美元(約台幣三千元),人類才能達成巴黎協定的目標。
專家憂:減碳變成數字遊戲
由於全球各地的二氧化碳會累積在一起,對全球大氣造成影響,所以,不論在哪裡減碳,都能遏止暖化。碳交易的核心觀念就是,要在最容易、也就是減碳成本最低的地方來減碳。
目前國際碳交易的規則是,富國出錢幫助窮國減碳後,窮國減少的碳排放量,可以抵消富國的排碳量,也就是同一個減量幅度,可以計入富國和窮國的減碳成果,被批評「重複計算」。
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宗旨,就是要改革碳交易規則,不過,去年各方並未談妥碳交易細則,因為巴西堅持要重複計算,其他國家則想維持目前的「排碳限額」。
有些國家希望,如果排碳限額用不完,還能像目前一樣轉賣獲利,觀察家卻認為,這樣只會促使各國故意設定超高限額,確保有剩餘額度可轉售。許多專家認為這些排碳限額只是「空話」,會讓各國迷失在數字遊戲中,而不是致力於減碳。
「國際排放交易協會」是為碳交易建立國際架構的非營利組織,協會估計,如果巴黎協定第六條能落實,全球減碳成本會在二○三○年前降低一半。
非營利組織「憂思科學家聯盟」成員梅爾說:「我們得把規則定好。定好之後,減碳成本降低,會促使大家更想減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