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寶山 二○二○年突然爆發的COVID-19疫情,讓全球經濟的起點回歸到一致,可以說當下各國政府都努力試圖讓經濟活動回復到二○一九年的狀態,只是大家心裡都明白,這個疫情至少拖個一至二年,因為沒人敢保證,接種了疫苗就可終身免疫,更不知道變異中的新冠病毒,超強傳染力還會持續多久,這一切得等到今年冬天才有答案。
b>通膨回歸元年 擁抱大宗商品<
在這個背景下,美國就有理由繼續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與舉債刺激經濟,但是股民們會發現,通膨的威脅越來越近,因此一開始,開宗明義的告訴大家,二○二一年是通膨回歸的元年,大家要做好資產配置,擁抱大宗商品、遠離科技股。
聯準會在二○二○年三月一口氣祭出無限量貨幣寬鬆政策,之後聯準會的動作就比較少,反倒是拜登從去年底火速推出九千億美元的紓困案,今年初又通過了1.9兆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還有二兆美元的基建計畫在國會中等待表決,甚至把教育、醫療等一起包裹起來表決的話,還可能擴張到四兆美元,可說是史上最大規模的美元量化寬鬆,這還不包括川普在二○二○年推出的三兆美元紓困方案。應該會有人好奇,美國到底可以舉債到什麼樣的地步?聯準會這台印鈔機真的可以無限量供應美元嗎?
GDP美國聯邦赤字 即將超過
聯準會發行貨幣是拿美國政府的稅收當信用基礎,對應著政府債務多寡程度而決定發行量,一般來說債務餘額不超過GDP的70%最好,如果債務餘額達到GDP的100%,觸及重大金融危機的警戒線,像二○一三年歐債危機時,歐豬五國債務餘額超過GDP的150%,就會發生債券信用危機。美國二○二○年財政年度的聯邦赤字將達3.3兆美元,佔GDP的98%,是二○一九年的三倍以上。上次美國債務超過GDP是二戰的一九四六年,佔GDP的106%。
由於政府的債務一般平均分十年償還,如果債務餘額超過GDP的150%,每年就要償還GDP的15%,而全部債務餘額每年的利息哪怕只有2%,總量也會達到GDP的3%,加在一起就超過GDP的18%。而在美國的稅制下,40%稅收被美國州郡縣拿走,聯邦政府可以拿到的稅收實際上只能占到GDP的18%,這表示在公務人員不吃不喝的情況下,聯邦政府的稅收僅能償還本息。
訂最低企業稅 善控美債規模
從這個角度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拜登在推出二兆美元基建計畫的同時,又夾帶了調高企業稅到28%,企業的海外利潤最低稅從原來的10.5%提高到21%的條件,經過仔細估算,如果能夠將企業稅調高到25%,則額外增加的稅收約等於基建計畫的二兆美元舉債,如此美債規模仍在可控的邊緣。
不過,這有個前提,就是美企乖乖的繳稅,這應該很難,試問有哪個富人不避稅,是吧?所以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四月五日才會表示,美國正在與G20經濟體合作並呼籲共同設定全球最低企業稅,防止企業為避稅而搬遷,轉至更低的稅區。對台灣而言,既不是金融自由港,也不是貿易自由港,所以國際大企業是沒有動機因為避稅而搬遷到台灣。
但是從美國力推全球企業稅的動作來看,暗示著拜登政府為了振興經濟,在二兆美元基建計畫之後,可能後續還有舉債的動作。二○○一年柯林頓卸任總統時,美國國債總額不過5.7兆美元,二○○九年小布希卸任時,已經達到10.6兆美元,二○一七年歐巴馬卸任時則是19.4兆美元,而二○二○年底川普任期末,美國國債已經達到27兆美元的總額。
美國輸出通膨 大宗商品走強
近二十年來,美國債務總額大概是以每八年膨脹一倍的速度在增長,如果拜登連任做滿八年,美國國債可能達到40-45兆美元總額,這麼龐大的債務,必然造成弱勢美元,利多大宗商品。
換言之,二○二○年至今,甚至聯準會宣示的二○二三年底之前不升息的超量化寬鬆所帶來的通貨膨脹,相比以往美國歷次面對經濟危機時的量化寬鬆的影響,會持續更長的時間,簡單說,未來的股市投資邏輯就是─美國輸出通膨。
對照台股第二季盤勢變化,明顯發現造紙、鋼鐵、塑化、航運等跟大宗商品相關的類股走強,雖然還不清楚疫情對於電子類股「五窮、六絕、七上吊」的效應為何,但從中鋼四月十四日爆出47萬9742張單日成交量,創歷史天量攻上漲停,可知人氣風向已經從電子轉向大宗商品。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962.963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歡迎訂閱理財周刊電子雜誌。學對一招,賺錢很容易《專業財經DVD函授教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