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0日 星期二

兄弟再戰…長榮海外金庫 董座雙包


閱讀讓生活永遠不無聊。【大田出版編輯病】與喜歡閱讀的朋友結好緣,一同激盪出不同靈感,做出更多好書。 【人資e周刊】內容包含最新勞工政策解析、企業管理進修、人事聘用秘方,希望您的疑難雜症能獲得解決之道。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5/11 第535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兄弟再戰…長榮海外金庫 董座雙包
記者何醒邦/台北報導聯合報
長榮經營權之爭延燒海外,儘管總裁張榮發大房長子張國華,希望二子張國明、三子張國政及二房張國煒等弟弟們「好好來談」,但弟弟派不埋單,昨天集結百分之六十股權,召開巴拿馬商長榮國際股東臨時會,張國華會前發聲明宣告會議違法,但股臨會繼續召開並決議拔除張國華董座,並推張國明為新董座。

巴拿馬商長榮國際(Evergreen International S.A. Panama,簡稱EIS)是長榮集團最關鍵的海外控股公司,在董座鬧雙包後,意味兄弟兩陣營間還有漫長的訴訟與攻防之路,經營權搶奪大戰也會更加激烈。

從股權結構來看,巴拿馬商長榮國際是長榮海運最大股東、持股百分之七點四多,而長榮海也是長榮航空的最大股東、持股百分之十四點七七,EIS在海空運都占極重要地位。昨天的股臨會也意味弟弟派將一路殺進大哥的心臟地帶。

張國華委任律師陳錦旋指出,該會議違法無效,公司章程規定張國華是「永久董事長」,張要自己辭職才喪失董座資格,為此將赴巴拿馬進行假處分程序並狀告弟弟派。

張國華除昨早發通知給相關與會人員,嚴正表達昨天會議召集程序及改選案明顯違法,並違反公司章程,以公司Permanent President(永久董事長)名義即刻取消該會議。但弟弟派仍卻照開不誤,拒絕出席的張國華,委託律師陳錦旋出席,陳在主張「召集違法、提案違法、會議無效」後,卻遭飯店人員阻擋,無法進入會場。

會後張國華再發聲明,表示昨天違法召開的會議,唯一議案僅有改選永久董事長,而非關注長榮集團未來發展,深感遺憾,「對於家族紛爭,本人已數度提出可能解決方案,希望四兄弟好好談,但迄今尚未得到任何正面回應。」

根據老臣說法,成立近半世紀的EIS,估計資產總計至少上千億元。「總裁(張榮發)曾形容,長榮集團與巴拿馬的關係像夫妻,」長榮老臣說,EIS由張榮發及他四個兒子張國華、張國明、張國政、張國煒各持股二成,這家公司就像是長榮集團的海外控股公司,伴隨海運開枝散葉,在全球各主要國家的子公司、孫公司有上百家,多到連總裁也數不清。

長榮兄弟爭權,董座鬧雙包非第一次。前年衛福部要求長榮集團控股核心張榮發慈善基金會盡快完成董事改選,讓該基金會董座再爆雙包。後來弟弟派去年已獲得官方認證,拿下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股權結構也隨之消長。

 
長榮爭產訴訟 台灣戰到巴拿馬
記者何醒邦/台北報導聯合報
長榮家變未完,弟弟派擁過半股權在昨天召開巴拿馬商長榮國際的股東臨時會,一舉拔除大哥張國華的董座職位。雖張國煒的股權再度扮演關鍵力量,助大房弟弟派拿下海外金庫,但之後變更登記是否卡關?以及兩陣營對章程裡的「Permanent President」(永久董事長)見解大不同,後續也會一路攻防。

長榮控股公司長榮國際二月改選董監,大房二子張國明、三子張國政在二房張國煒母親協助下,泛弟弟派聯盟贏了大哥派張國華;但好戲還在後頭,即有張榮發千億海外金庫之稱的神祕公司——巴拿馬商長榮國際(EIS),落入誰手攸關海空運經營大權。

EIS由總裁張榮發及他四個兒子張國華、張國明、張國政、張國煒各持股二成,撇除張榮發身後未分配的二成,在張國煒結盟泛弟弟派後,打算以六成過半股權,解鎖這神祕金庫。

但張國華委任律師陳錦旋指出,張國華是EIS「永久董事長」,EIS章程規定,「除非張國華辭職不想做,則可以指定下一任董事長」,而弟弟派這些大股東沒召集權,只有董事會有;她確信變更董座登記不會被巴拿馬政府接受。

弟弟派的法律顧問黃福雄律師則說,EIS原永久董事長張榮發六年前過世後,董事並未召集股東會選任新董座,昨已由股東選出永久董事長及永久董事,皆由張國明擔任。

公司法學者與會計界人士均說,巴拿馬與開曼、BVI等地,不僅稅負極低,且公司法具有極高彈性,「章程怎麼寫都可以」,正因為如此,所以大多有「公司秘書」(company secretary)或代理人制度,即類似公司治理長的角色,做為主管機關與公司的中間人,協助召開董事會及股東會,負責變更登記,及把關相關法令遵循。

據了解,哥哥派已決定赴巴拿馬進行假處分程序,並赴巴拿馬當地進行法律訴訟,以確認股臨會無效。因此弟弟派將會議結論送交巴拿馬主管機關變更登記時,相關人員是否肯配合?加上哥哥派深耕巴拿馬已久,也具主場優勢,都是變更時的變數。此外,張國華過去變更成為永久董事長的程序,以及成為永久董事長後召集會議,其他董事是否曾表達異議,也將是攻防焦點。

「哥哥派早知弟弟想拿EIS,不會預先修改章程?還是有些隱藏版特殊規範?」熟悉經營權的律師說,重點還是在章程,就看雙方如何各自解釋與引用章程,「若變更董座拖太久,在明年海空運改選前還搞不定,即失去實質意義,好歹要先將股權『凍結』住。」

 
張國華千字文 痛心家族紛擾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對於長榮國際巴拿馬股臨會爭議,長榮(2603)集團大房大哥張國華昨(10)除指稱該股東臨時會違法外,並指摘弟弟派為了搶經營權,不顧廣大股東利益,否定專業經理人多年努力成果,而感到遺憾。

張國華昨日發出逾1,500字的聲明強調,2016年他回到長榮集團,並在四位遺囑執行人的推舉及弟弟張國明、張國政見證下,繼任了父親張榮發在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永久董事長的職位。

張國華細數長榮集團在專業經理人的努力耕耘下,成果豐碩。今年首季海運、航空、鋼鐵再創佳績,這證明當初決定由專業經理人負責經營的方向正確,現任經營團隊表現也不負眾望。

張國華話鋒一轉說,如今這些亮麗的成績單,卻被家族間紛擾掩蓋,造成集團形象大傷,員工人心惶惶,有些優秀的專業經理人也因此已經或即將被迫離開原來的崗位,這是長榮集團重大的損失,他感到十分痛心。

尤其,今年4月6日鄭深池出任長榮國際董事長後,立即更換長榮國際總經理,也在短短不到15天就陸續改派了立榮航空、長榮航空、長榮航太、長榮航勤、長汎旅行社、長榮警備保全、長榮國際儲運、中央再保險等公司的董事代表人,且其中有三家上市公司皆是指派毫無公司治理經驗。

接著又撤換了立榮航空董事長,試問航空是高風險的產業,由一人同時擔任二家航空公司的董事長,在公司經營策略上對兩家公司的股東都不公平。

 
保險業讓步…數位健康證明 可取代診斷書
記者戴瑞瑤、巫其倫/台北報導聯合報
經歷多日協調後,產、壽險公會昨「讓步」採用金管會建議,以「數位健康證明」取代「診斷書」。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保險局局長施瓊華昨親上火線,對業者疑慮詳細說明,同時定調居家「照護期間有醫療行為或有處置用藥才理賠」。對保戶來說,不必再為理賠湧入醫院開診斷書,但居家照護理賠以有處置用藥為原則,光吃普拿疼等一般感冒藥,或無症狀者恐無法理賠。

金管會日前建議以數位健康證明取代診斷書,遭各產險業者強烈反對,導致政府與業者對立。產險公會昨召開臨時理事會,最終決議「不限於固有之書面診斷證明」,但並未明確要求各產險公司一定要配合,等於是授權各產險公司自行決定;壽險公會則採納金管會意見,但強調保險公司保留事後查核權利。

黃天牧昨對保險業喊話,第一,請保險業以建立長期信賴關係為出發點,採用數位證明以協助保戶處理理賠申請,維護產業形象與信譽;第二,防疫險二年內都能申請理賠,只要符合理賠條件,一定拿得到理賠金,不用急著申請相關證明,先將醫療院所量能留給有緊急醫療需求的病人。

施瓊華針對業者對數位證明有四大疑慮一一說明。第一,金管會跟衛福部溝通後,已同意在數位健康證明中加上身分證字號,讓民眾可拿這張證明確診新冠肺炎使用,數位證明內容跟醫生診斷證明內容大部分一致。

第二,數位證明在開立過程,醫師已有就醫判斷,才會指示要做PCR或快篩;第三,數位證明沒有用藥明細,施認為業者可先受理數位證明後,可再輔以保戶授權保險公司查證病歷資料;第四,數位證明書上有QR Code,保險公司只要掃QR Code,就能辨識是否有偽造過。

昨晚旺旺友聯、國泰、南山產險率先宣布配合以數位證明替代診斷書,其餘業者仍在研議中。有業者透露,由數位證明仍有諸多細節不請楚,產險公會正擬訂理賠指引,讓業者有依循可辦理。

另,保險局四月十九日放寬居家照護可比照住院理賠,施瓊華指出,前提是居家照護期間有醫療行為或有處置用藥才理賠。但有些之前的確診者未跟醫生視訊、無症狀者就不會用藥,或確診者過多排不上視訊醫療、清冠一號是否合乎用藥等爭議。施也表示,保險公司依照大原則來做判定,技術上細節、指引,應由公會決定。

此外,針對快篩陽性即確診將於十二日上路,施瓊華表示,原則上各保險公司要依照契約規定,但業者對快篩確定部分有疑慮,待指揮中心公布細節後,由公會來評估相關細節。

 
防疫險理賠風暴 產險業恐有流動性問題
記者廖珮君、紀佳妘/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防疫險理賠風暴愈演愈烈,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10)日親上火線,表態只要保險公司依誠信完成對保戶承諾,讓保戶有信心,就算財務有赤字,未來保戶和業務仍會回來;黃天牧也坦言,產險公司因理賠數增加,可能發生流動性問題,金管會已密切注意。

他強調:「財務赤字可以改善,信任赤字卻難以彌補,社會大眾的信任是金融業永續發展的基礎。」

目前市面上僅存八張防疫險保單,金管會統計,今年到5月9日止,防疫險理賠件數已近2.8萬件、理賠額達10.8億元,已是去年全年23億元理賠額的一半,市場估計今年全年理賠額恐達去年的數倍。

據保險局統計,共12家保險公司銷售防疫險,有效契約超過百萬件者,有兩家(富邦產、國泰世紀產),介於50萬~100萬件有三家、30萬~50萬件有兩家、其餘五家都是銷售30萬件以下,各家理賠金仍估算中,已請各家董事會預做準備。

黃天牧坦言,確診人數增加已讓各業者銷售的防疫險增加理賠,金管會定調,在最優先遵循「防疫政策」這大原則下,努力達成消費者保護、健全金融機構經營這兩大目標,這兩者既不相互衝突也不矛盾,對金管會也同等重要。

黃天牧說,保險公司就是依契約、符合理賠條件來理賠,也許業者營收、獲利會出現赤字,若造成保險公司財務損失就是增資。產險公司的流動性或其他財務上問題是可能發生的,各公司已在處理流動性問題,因理賠是一步步處裡,這部分需要注意,保險局老早跟各業者說明了。黃天牧說,不能用各家銷售保單件數、再預估一個確診數,去估算多少理賠金,主因當初每家公司設計保單時,所估算費率、風管措施不同,例如某些公司銷售量多、若有做再保,最後分攤損失就麼這麼大,這跟最後理賠要承擔多少損失是有關的。

據了解,目前僅有二、三家產險有部分做國際再保、分攤風險,其餘多數產險業者都沒有做再保,等於風險全數自留,影響財務數字巨大。

黃天牧強調,最重要的還是「信任問題」,面臨保戶對保險公司的信賴,雖然疫情模式有調整,保險業仍需依誠信原則面對保戶。

 
新聞眼/理賠風暴危及金融穩定 勿全民皆輸
本報記者巫其倫、應翠梅聯合報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兩年多,防疫保單這枚未爆彈隨著政策混亂而引爆,連日亂象猶如潘朵拉盒子,局面一發不可收拾,影響層面甚至已擴及金融穩定,官方若再不及時亡羊補牢,最終恐淪至政府、保險業者、保戶全民皆輸困境。

這一波保險公司販售防疫保單,起源於台產去年上架的「防疫神單」,保費五百元,保戶確診隔離就能獲得理賠十萬元,因為簡單易懂,保費低、保額高,一時蔚為風潮。但是這張狂銷四○三萬件保單,儘管讓台產聲名大噪,卻由紅翻黑,估計虧了五億元。台產從大賺變大虧,只能認賠吞下,堪稱「防疫保單之亂」的序篇。

任誰也沒有料到,時隔一年後,出現規模更大、影響層面更廣的「保單之亂2.0版」。業者持續推出高額理賠的隔離型保單,結果今年防疫措施持續放寬、由清零走向共存,大量爆發的確診數字,成為壓垮防疫保單神話的最後一根稻草。

防疫保單理賠金額上看九百多億元,對小型產險公司形成龐大壓力,開始嚴格核保並限縮理賠條件。但是除了把防疫保單看成樂透的少數特例,多數人投保是為分攤風險,業者在設計商品及開賣前未妥善精算,此時怪罪保戶豈有道理?

保險業者迄今仍對官方擬採「快篩陽性即確診」的政策持反對態度,別忘了,正是因保險公司認定保戶須取得醫院開立的診斷書,快篩陽性的民眾才會急著到醫院做以便確認確診的事實,這也才造成醫院的醫療量能被大量占據。至於官方此一政策調整是否解決了醫院的困境,卻造成保險公司的難題,這是可以再討論並尋求解決的。

但一切都要回歸保險契約精神,若契約條件寫明確診就會賠,而官方若拍板以「快篩陽性即確診」,保險公司沒有理由違反官方政策,否則就是在保險條款的解釋上過度擴權。

而釀成這波理賠風暴,金管會在監理上也難辭其咎,固然防疫保單採事後備查制,但保險監理並未能及時隨情勢變化調整,才會導致事態擴大至此。

官方及業者要坐下來好好討論出如何把衝擊降到最低,擬訂出合理的理賠認定標準,兼顧保戶權益及產業穩定,否則大家都是輸家。

 
國際財經要聞
利空出盡 歐股反彈收高
倫敦1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由於美國升息、通貨膨脹飆高以及中國實施防疫封鎖措施,歐股在連跌數日後今天反彈收高。

倫敦FTSE 100指數上揚26.64點或0.37%,以7243.22點作收。

法蘭克福DAX 30指數上漲154.07點或1.15%,收在13534.74點。

巴黎CAC 40指數攀升30.89點或0.51%,收6116.91點。

 
多空交戰 國際油價再度大跌
紐約1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由於投資人在歐洲聯盟即將對俄羅斯石油祭出制裁,石油進口大戶中國持續實施防疫封鎖措施引發需求疑慮,以及美元走堅和經濟衰退風險日增間尋求平衡,國際油價今天再度大跌。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6月交割價重挫3.33美元,來到每桶99.76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7月交割價大跌3.48美元,來到每桶102.46美元。

 
美股史坦普指數重返4000 道瓊連跌4日
財經新聞組/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美股10日大幅波動,在史坦普500指數跌至一年多來最低水平後,主要股指努力從連續3天的大量拋售中恢復。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在早盤上漲逾500點後,收盤下跌84.96點或0.26%至3萬2160.74點。史指微升9.81點或0.25%至4001.05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114.42點或0.98%至1萬1737.67點。

Bespoke Investment Group策略師希基(Paul Hickey)表示:「當前市場無法堅持任何反彈。」「根據過去幾天看到的總體趨勢,這並不奇怪,我認為我們只會看到更多這樣的情況。」

微軟、英特爾和蘋果等受挫的科技股10日領漲,帶動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指走高。近幾周來,科技業遭受最大的損失,因為投資人在擔心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撤出成長型類股,轉而進入消費恆必需品和公用事業等避風港。

與此同時,IBM下跌3.95%,而家得寶、3M和摩根大通分別下跌約2%,拖累道指。

瑞士信貸分析師史奈登(David Sneddon)寫道,「到目前為止,這種疲軟是由成長型、科技股和周期性因素推動的,即使預計會進一步走弱,實際上表現不佳,但現在也看到令人擔憂的跡象,即價值型空間可能接近建立一個絕對值的重要頂部,而一些關鍵的防禦性類股也對頂部構成威脅。」

在大跌中,投資人繼續尋找觸底跡象。

National Securities首席市場策略師霍根(Art Hogan)表示:「在修正的過程中,我們已經檢查了很多需要檢查的模式。」「一旦你找到家喻戶曉的個股、領頭羊、關鍵者,往往已處於修正過程的後期階段。」

包括對沖基金經理泰珀(David Tepper)在內的一些人認為拋售已接近尾聲。泰珀指出,預計那指將維持在1萬2000點水平。

美國國債殖利率從多年高點回落,指標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在9日觸及2018年底以來的最高水平後跌破3%。

近期市場的大部分走勢都是由聯準會(Fed)帶動的,它會採取何種積極行動來遏制通膨上升,動見觀瞻。投資人還繼續關注烏克蘭持續的衝突和中國的封鎖。

Mariner Wealth Advisors策略師雷斯可(Tim Lesko)表示:「如果沒有任何東西讓人們感覺到其中一個壓力將會緩解,我認為市場絕大程度是沒有方向的。」

史指9日跌破4000點至低點3975.48點,這是2021年3月以來的最低點。隨著華爾街努力從上周的跌勢中恢復,史指已較52周高點下跌達17%。

在財報方面,Peloton Interactive在報告最近一季虧損超出預期後暴跌8.7%。由於最近一季業績,AMC下跌5.43%。

投資人等待11日公布的4月CPI數據,該數據預計將略低於3月的8.5%,並可能顯示通膨已達到峰值。

【中央社/紐約10日綜合外電報導】

由於美國公債殖利率下滑,國際油價在全球通貨膨脹攀高和經濟成長放緩疑慮下重挫,美股在前一天大跌後,今天走勢震盪、分歧。

道瓊工業指數小跌84.96點或0.26%,以32160.74點作收。

標準普爾指數小漲9.81點或0.25%,收在4001.05點。

科技股那斯達克指數大漲114.42點或0.98%,收11737.67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勁揚71.022點或2.51%,收2900.125點。

 
聯準會這位官員稱「不排除升息3碼」美股因她收斂漲幅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聯準會(Fed)官員重申主席鮑爾6月和7月升息0.5個百分點的論點,但今年內仍不排除升息0.75個百分點。

克利夫蘭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梅斯特接受彭博電視Michael McKee訪問說:「我們不會永遠排除75個基點(即3碼,0.75個百分點),當邁入下半年,若通膨不降,我們就得加快步調。」梅斯特今年在貨幣政策委員會有表決權。

美國股市因他這番談話收斂漲幅,原本一度大漲2%的標普500指數,終場僅小漲0.3%。

梅斯特稍早告訴Yahoo財經,接下來兩次會議升息0.5個百分點「有充分的道理」,呼應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威廉斯的看法。威廉斯同日表示,Fed會同時縮減資產負債表。

他在德國 Eltville說:「這表示我們實際上透過此管道相當快速地移除寬鬆,這讓我們有空間在下兩次會議升息50個基點(即0.5個百分點,2碼)。」 「當我們觀察今年接下來的數據時,我們必須調整路線,採取適當政策。」

聯儲會理事沃勒則說:「我不在乎是什麼原因,通膨過高了,壓低通膨是我的職責。」「我們的勞動市場如此火熱、受到如此過度的刺激,可以大量減少勞動力需求,實際上會是一件好事。」

 
iPod停產!蕦果宣布最後一代產品售完即止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蘋果公司(Apple)周二宣布將停產20多年前顛覆音樂和電子業的開創性裝置iPod。iPod是在2001年10月首次上市,現有的最後一批第7代產品iPod Touch將繼續銷售,直到庫存賣完。

蘋果多年來發布數十個版本的iPod,但它已逐漸被其他設備,尤其是iPhone所取代,因此2014年開始,蘋果逐步淘汰iPod型號。先停產iPod classic,這是一個最近似原始設計、帶有轉輪和小螢幕的版本。2017年,蘋果停產其最小音樂播放器iPod Nano和iPod Shuffle。

作為iPhone較便宜替代品又廣受歡迎的iPod Touch後來又撐了幾年。這款產品的最後一次更新是2019年,售價199 美元,遠低於蘋果最便宜的iPhone,售價429美元的iPhone SE。

但有其他許多可取得音樂聆聽的方式,蘋果認為iPod已無必要性。

蘋果全球行銷資深副總裁Greg Joswiak表示:「從iPhone到Apple Watch再到HomePod mini,以及Mac、iPad和Apple TV,我們已將令人難以置信的音樂體驗整合進所有產品。」

由賈伯斯(Steve Jobs)推出的iPod,被公認是幫蘋果從幾乎破產,一飛沖天轉變為擁有3兆美元市值消費電子巨擘的大功臣。iPod為後來iPhone、iPad和AirPods的發展奠定基礎,這些產品構成Apple現在大部分的營收來源。

 
Fed:金融市場流動性惡化
編譯任中原、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在最新公布的「金融穩定半年報」中指出,Fed若大幅升息以抑制通膨震撼,可能對經濟構成風險,且美國金融市場的交易情況驟然惡化的機率,「將高於正常水準」。

聯準會9日在報告中表示,「通膨與利率情勢若出現進一步的驚嚇,尤其是如果經濟活動同步惡化,可能對金融體系造成不利影響」。

報告中表示,工作機會流失,利率上升,加上房價下跌,可能打擊消費者的財務狀況,而且企業界也將面臨「更高的拖欠率,破產,及其他形式的財務壓力」;「若利率大幅上升,可能造成市場震盪擴大,流動性承受壓力,並使風險性資產大幅回檔,可能使許多金融中介機構虧損」,這將削弱「他們籌集資金的能力,以及對同業的信心」。

Fed也警告,主要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狀況正在惡化,反映烏克蘭戰爭、貨幣政策緊縮和高通膨帶來的風險上升。美國資產市場經歷數月的瘋狂走勢後,出現交易量萎縮的警訊。股債市的賣壓已使市值蒸發數兆美元,新股及新債上市停頓,消費者及企業的舉債成本也上升。

Fed表示,市場依照仲介業報價進行資產買賣的能力已經「惡化」, 而仲介業及高頻率交易業者因市場動盪而「小心翼翼」,將使流動性益發下降;「市場深度下降使不確定性及震盪幅度上升,可能形成惡性循環,從而使價格更加震盪」。

Fed強調俄烏戰爭可能拖長所引發的風險。副主席布蘭納德在發表報告時指出,「戰爭已經造成原料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引發保證金追繳,可能導致金融機構承受連鎖衝擊」。

布蘭納德說:「從金融穩定的角度來看,由於多數參與者透過屬於相關結算所會員的大銀行或經紀交易商參與商品期貨市場,因此當客戶面臨異常高的追加保證金要求時,這些結算所會員將面臨風險。」「Fed正與國內外監管機構合作,進一步了解商品市場參與者的曝險和他們與核心金融體系的關聯。」

另外,Fed也重申穩定幣構成了金融風險的疑慮,指出這種與美元等硬貨幣價值掛勾的加密貨幣,「容易受擠兌衝擊」,而且擔保其價值的資產缺乏透明度。

 
要聞
金控4月獲利 大減26%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股債齊跌壓縮壽險業賺取資本利得空間、台股交易量縮不利證券業獲利表現、升息也不利票券業,前述影響下,15家上市櫃金控4月稅後純益407.1億元、年減26%,僅富邦金、永豐金單月獲利成長,其餘13家全數衰退。

15家上市櫃金控4月昨(10)日全數公布獲利,從累計數來看,前四月稅後純益合計1,881.6億元、年減24%,僅永豐金一家逆勢成長,永豐金無論單月或累計獲利,都是成長。

國泰金(2882)昨日公布,4月稅後純益97.4億元、年減31.6%,前四月稅後純益439.5億元、年減38.3%,累計每股稅後純益3.33元,為金控第二高。

國泰金表示,4月單月與累計獲利均呈現衰退,主因去年投資收益高基期所致。各子公司核心業務動能穩健,國泰金及子公司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國泰證券,前四月稅後純益仍是歷史次高,國泰產險及國泰投信累計獲利則是同期新高。

美國、台灣相繼展開升息循環,壽險業獲利短空長多,相較下,國內銀行業普遍活存比高,可望因為升息而受惠,國泰世華銀行更是如此。

根據該行估算,新台幣與美元如果都調升1碼(0.25個百分點),國泰世華的淨利差(NIM)將增加約0.07個百分點。

換言之,只要美國與台灣都升息1碼,國泰世華銀行未來12個月的淨利息收入(NII)將增加約30億元;若從今年全年來看,美台都升息1碼的淨息收也可增加約20億元。

國泰世華銀行4月稅後純益20.5億元、年增4.1%;前四月稅後純益89.2億元、年增6.4%,已成國泰金力抗今年獲利陰霾的中堅力量。

國泰金表示,4月因反映央行升息1碼,且房貸、企業及小額信貸等放款量均穩定成長,國泰世華銀行前四月淨利息收入年增約12%;整體淨手續費收入也在保險商品銷量成長帶動下,年增約12%。

富邦金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亦然,富邦金表示,美國每升息1碼,台北富邦銀行今年全年淨利差估增0.01個百分點,淨利息收入約增3億元。

 
大同活化資產 新案三連發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大同(2371)董事長王光祥昨(10)日指出,他接手大同後積極活化土地資產,今明兩年新案三連發,未來可入帳金額破400億元,其中又以北市復興南路都更案量最大、約達250億元,不僅能成功解決目前欠債逾200億元,更讓新大同集團的未來值得期待。

王光祥昨在「大同莊園2」上樑典禮中表示,大同前經營團隊留下逾200億元負債,他入主後已開始透過土地資產活化、綠能、儲能等事業,填補公司債務,其中又以土地開發計畫動作最快,首季已推出總銷150億元「大同莊園3」,若加計中和萬大線連城錦和站聯開案總銷約200億元左右,他初估,兩大案可望為公司各帶進約100億元潛在利益。

此外,總銷初估約250億元的北市復興南路都更案,也將在今年啟動土地整合,成為王光祥入主大同後,首件啟動的都更案。明年更有總銷26億元的「大同莊園2」完工交屋;王光祥指出,在「大同莊園」二、三期,以及復興南路都更案等三大案活化後,再加上中和聯開案,四大案不僅將讓大同順利解決目前債務,也將讓大同展現脫胎換骨之姿。

據悉,大同位於北市復興南路一段、近忠孝東路三段口的都更案,初估整合完成後,基地面積高達千坪以上。

 
台塑美國廠 加碼20億擴產
記者魏鑫陽/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塑持續加碼投資美國,為滿足集團內部對於己烯之需求,並穩定原料來源,同時提升聚乙烯(PE)產品競爭力,昨(10)日董事會通過,將增加投資美國子公司Formosa Industries Corporation(FIC)7,000萬美元(約新台幣20.6億元),在美國德州康福廠區新建年產能10萬噸己烯廠,預計2025年10月完工、12月投產。

台塑表示,目前北美地區包括自身、FIC及持股26%的轉投資Formosa Plastics Corporation, U.S.A.等聚乙烯廠,其生產原料己烯預估至2025年需求量為6.3萬噸,惟目前該原料均向外購買。

乙烯是己烯的生產原料,在美國乙烯是以頁岩氣開採所產製,較原油煉製方式更具成本優勢,北美是己烯主要生產基地,由於己烯生產廠商優先供應自家企業PE廠,依據IHS預估,2025年北美己烯供給量為87.8萬噸,需求量為91.5萬噸,屆時市場將呈現供不應求。

乙烯雖可直接做成PE,但考量運輸便利性、合成效率、產品品質等因素,近年工業製程上多先將乙烯製成其他化合物後再製成PE,己烯因所製成的PE品質穩定,是目前最主要的前驅原料。

台塑指出,為滿足集團對己烯之需求,穩定原料來源,並提升PE產品競爭力,FIC擬於康福廠區新建年產能10萬噸己烯廠。該廠預計總投資額2億783.3萬美元,資金來源為增資FIC 7,000萬美元,剩餘1.38億美元擬以借款支應。

己烯廠預定2025年10月完工試車、12月量產,其中6.3萬噸供企業內自用,其餘3.7萬噸外售。

台塑集團近年持續增加赴美投資項目。台塑董事長林健男日前表示,將斥資5.64億美元擴建德州第三期聚丙烯(PP)廠,年產能目標25萬噸,預計2023年第1季完工投產。台塑化也規劃赴路易斯安那州設置新廠,但因美中貿易戰、疫情等變數影響,目前尚未有具體時程表。

FIC是台塑100%持股子公司,目前資本額5.07億美元,其中3.89億美元用於新建年產能40萬噸高密度聚乙烯(HDPE)廠,已於2019年9月完工投產。

 
上月機械出口連20紅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機械公會昨(10)日公布今年4月機械設備出口值達30.16億美元、年增16.8%;以新台幣計價為868.9億元、年增18.1%。這是自2020年9月以來連續20個月成長,並創歷史單月出口次高,顯示我國機械出口持續暢旺。

統計指出,機械設備前四月出口值累計118.01億美元、年增15.7%;以新台幣計價約3,321.36億元、年增18.8%,續創歷史同期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已連兩月出口衰退皆超過雙位數,3月衰退18.1%,4月衰退13.8%。台灣機械公會提醒,在大陸疫情嚴格封控下,供應鏈管控與市場營運風險須特別注意。

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指出,俄烏戰爭與疫情持續影響全球經濟,尤其大陸疫情升溫快速,在維持清零政策下,各地區紛紛封控管制,以上海地區最嚴重。觀察台灣對美中出口情形,美國今年成長46.7%,成為我國機械設備出口第一國家,大陸衰退7.9%居第二。今年前四月機械出口值前三大,依序為電子設備16.84億美元、占比14.3%;檢量測設備15.34億美元、占比13%;工具機9.36億美元、占比7.9%。

 
國銀放款中小企 增加千億
記者紀佳妘、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銀力挺中小企業,金管會昨(10)日公布,今年第1季本國銀行對中小企業新增放款達1,085.45億元,累計達成率達31.01%,其中新增放款前五大銀行依序為台新、玉山、永豐、□豐及華南銀行,新增放款金額皆超過百億元。

金管會公布本國銀行2022年3月底辦理中小企業放款概況,截至今年3月底,本國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達8兆7,972億元,較上月底增加394.3億元,顯示國銀在中小企業放款量能持續平穩成長。

金管會每年皆會訂定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目標,2021年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新增8,762.9億元,距全年新增放款目標3,000億元,達標率高達292%,主要是疫情衝擊經濟,國銀承作大量的紓困貸款,推升整體國銀對中小企業新增放款大增,遠超越年度訂定目標,今年金管會則將中小企業放款目標提高至3,500億元。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指出,今年前3月國銀對中小企業新增放款達1,085.45億元,儘管較去年同期的1,534.4億元,略有成長趨緩的現象,但以今年放款成長目標來看,目標達成率已達31.01%。

進一步觀察今年前三月對中小企業新增放款前五大銀行,第一名為台新銀行新增放款170億元,其次依序為玉山銀行137.8億元、永豐銀行125.6億元、□豐(台灣)銀行119.4億元、華南銀行112.9億元。前五大銀行第1季對中小企業新增放款金額皆突破百億元。

另據金管會統計,今年3月底中小企業放款餘額占全體企業放款餘額比率為67.86%,占民營企業放款餘額比率為70.56%,分別較上月底的比率增加0.03、0.27個百分點。

另外,今年3月底中小企業放款的平均逾期放款比率為0.26%,則與上月持平。林志吉表示,將持續鼓勵銀行在兼顧風險控管下,對中小企業提供必要的營運資金,以營造有利中小企業融資環境。

 
防酬庸 員工認股須連結績效
記者廖珮君、紀佳妘/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為避免員工認股權憑證,淪為酬庸工具,金管會昨(10)日修正相關法規,明定員工認股須連結個人表現和績效,審核程序則需包括提薪酬或審計委員會通過後,再提董事會同意才可,最快8月上路,一旦違規,最重處480萬罰鍰。

近期上市公司不斷出現員工認股權憑證爭議,讓金管會決議重新檢視法規,做通盤檢討。

依「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現行規定,董事、經理人做員工認股權證,需提報薪酬委員會,非經理人和非董事則未規範、可直接提董事會通過,導致員工認股權,淪為給親信、或是酬庸工具。

金管會修法後,員工認股權憑證、及限制員工權利新股有兩大重點,一是非經理人、非董事認股時,得提薪酬或審計委員會,之後再提董事會通過,二是,強化落實這兩個功能性委員會職能,讓員工認股達到真正留才的效果。

為提升企業發行員工獎酬工具彈性,並適時藉由發行獎酬工具吸引或留住人才,另為落實公司治理,確保公司發放員工獎酬工具給員工有所依據,並依相關審核程序辦理及強化資訊揭露,金管會昨修正四大法規,有三大重點。

一、放寬員工認股權憑證、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經金管會申報生效後的發行期限,從目前一年延長到兩年。

二、認股權的發行辦法中,新增規範認定員工認股條件,需連結個人表現和績效,審核程序得提薪酬和審計委員會後再提董事會。

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說,員工認股權是留才工具,因此審核依據上需明確,「判定誰多、誰少、誰不符合資格」,要回到獎酬本身的目的,因此需要列入審核條件內容。

三、強化員工獎酬工具資訊揭露。蔡麗玲說,新增附表上揭露過去已發行、及未來還可以發行的單位數,讓外界知悉,會揭露在公司的公開說明書及公開資訊觀測站的員工認股權專區中。

蔡麗玲說,員工認股權證、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庫藏股轉給員工都是屬留才工具也涉及股東權益,透過修法明定發放資格和程序,達到留才及替公司創造價值的目的並落實公司治理,預計8月上路。

據金管會統計,這三大留才工具中,以庫藏股轉給員工件數最高,2019年62件、2020年194件、2021年達到78件,今年前四月也有13件;至於員工認股權證過去四年則是67件、75件、82件及今年前四月是10件。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