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3日 星期四

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玩娃娃不會讓孩子「變成」同性戀


【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讓父母瞭解孩子思考與美感的「天賦」,陪孩子一起快樂閱讀、創意思考! 【biz互動英語報】提供商、職場中各式場合的速效應用英語,讓你在職場、社交領域掌握競爭優勢。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9/05/23 第276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教養百科庫: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玩娃娃不會讓孩子「變成」同性戀黃老斯聊教養:音樂陪伴長大.培養美學能力基礎
   
 
 
●教養百科庫
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玩娃娃不會讓孩子「變成」同性戀
文/周雅淳

許多成人對於玩具的性別區分,背後隱藏的憂慮是:「萬一男孩長大以後不夠陽剛怎麼辦?」比起「女孩玩刀槍」,很多大人對「男孩玩娃娃」更感到恐懼。

男生不該玩洋娃娃?

周米謎4、5歲左右時,我們常去住家附近一家小吃店吃飯。與絕大部分家有幼兒的鄉下店家一樣,兩夫妻包辦了所有店務,小小的孩子就帶在身邊。他們家最小的男孩比周米謎小一歲,常客的我們早就跟他熟悉,每次在食物上桌前,小弟弟總會過來跟周米謎一起玩我們出門都會帶的玩具或繪本。那天,兩人正興致盎然地照顧小美樂娃娃時,女主人上菜給另一桌客人,經過時對我說:「不要給他玩洋娃娃。」

我嚇了一跳,她補充:「男生不要玩洋娃娃。」我說:「沒關係啦,他們兩個滿高興的。」女主人尷尬地笑一笑說:「不行,我怕他以後變成同性戀。」正當我猶豫著到底要跟她說「玩洋娃娃不會變成同性戀」,還是「如果小孩真的是同性戀,你這樣講會讓他傷心」的時候,弟弟就被客氣地叫走了。後來另一位朋友告訴我,他兒子非常喜歡芭比,但因為遭到太多嘲笑,這個興趣已經變成祕密,再也不想告訴別人。

玩具的選擇

周米謎現在已經9歲,昨天她看著我寫下前面的故事,說著:「我覺得很奇怪,洋娃娃大部分是女生啊,男生跟女生玩怎麼會是同性戀?是異性戀才對。」沒想過這個觀點的我大笑出來。周米謎得意地繼續補充:「我覺得洋娃娃的設計真的太單一了,幾乎都只做女生娃娃,小孩有男有女,玩具的設計應該也要有男有女才符合現實。」這是孩子眼中的理想玩具設計方式。

我必須承認,在玩具的選擇上,自己也是有偏好的:不論男孩女孩,我都不會贈送或陪伴他們玩刀槍類的玩具或遊戲;相反地,我會一本正經地跟孩子們說明,在美國經常有小朋友誤帶家中真正的槍枝到學校,不幸把同學殺死的事件,我也會解釋,自己不喜歡玩刀槍是因為真正的刀槍會傷人,被別人用刀槍指著會覺得不舒服。這確實是一種價值的選擇,對我來說,這是一種「擬仿暴力」而非「只是小孩的遊戲」。

以「遊戲做為一種擬仿」的觀點,若為男孩選擇刀槍玩具,排除了洋娃娃,我們無意間對男孩貶抑了照顧工作的價值,以及在玩耍中想像自己做為照顧者的可能;就成人而言,可能也沒發現自己在無形中暗示「就算暴力也比娘娘腔好」這種錯誤的觀念。

【完整內容請見2019年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訂閱媽媽寶寶雜誌電子版

top
黃老斯聊教養:音樂陪伴長大.培養美學能力基礎
文/前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小兒

不管從小是否有特別接觸音樂,相信不少人都很喜歡聽音樂吧?有句耳熟能詳的話「學音樂的小孩不會變壞」,其實,成長過程中有音樂陪伴長大的孩子,比較善於表達自己、性格較穩定、對人事物的感受力也較敏銳喔!

現在社會普遍存在的競爭力與壓力越來越大,很多生理、心理或社會問題也隨之產生,因此,成人與兒童的情緒管理與控制能力變得分外重要,非常建議培養正向的興趣來調節身心,除了運動之外,藝術活動也是很好的選擇,尤其是音樂方面。

從小透過音樂產生情緒共鳴

寶寶出生後1個月就能辨認聲音的來源、方向並做出回應,3個月大就能以搖動身體對音樂做出反應,大概2歲左右會注意人所唱的及樂器演奏的歌曲,跟著出聲音或手舞足蹈。

聽覺是語言發展所需的重要感官,聲音的強弱、高低與方向,大致在出生5個月後的發展就和成人差不多了。對音樂產生興趣,是由於聽到後感覺心情愉快,而引起想要聽到更多樣聲音的動機,所以自己會開始製造聲音。

以認知發展來看,學齡前的幼兒尚無法抽象理解事情與世界,需要透過感官輸入得到實體感,而音樂正好是一個橋樑,將抽象的旋律與節奏等訊號,藉由人體聽覺系統從音波轉變為神經電訊息後進入大腦中,不僅讓孩子會對音樂產生情緒的共鳴,也是培養美學能力的基礎。

3到6歲關鍵啟蒙時期

音樂對孩童的生心理發展好處眾多已經無庸置疑,3歲後的大腦,不論是組織或記憶能力都到了一定的成熟度,4、5歲時已具備音感辨識,因此,若想栽培孩子學習音樂,記得3到6歲是很關鍵的啟蒙時期喔!

1歲前

1.可放輕柔和緩的音樂給寶寶聽;用聲光玩具在不同方位給予刺激。

2.用不同音調起伏、速度、大小強弱變化等語氣說話,玩聲音遊戲,讓他們學習辨認不同的聲音表情及背後的情緒和意義(如:嚴厲的口氣表示禁止或不對、高聲的歡呼表示贊同肯定等)。

3.模仿寶寶聲音,哼唱簡單的歌曲;帶著他們用肢體隨著歌曲輕輕舞動。

1到2歲

1.試著敲打不同樂器、按壓有聲玩具。

2.帶孩子認識更多聲音,不同樂器、各種動物叫聲、交通工具與大自然的聲音。

3.快2歲時會對唱歌有興趣,可引導孩子搭配音樂做肢體動作或打拍子。

2到3歲

1.聽力越來越好,喜歡反覆地聽同樣的音樂,而且會跟著音樂中的速度、強弱起伏跟著做出情緒反應。此時他們喜歡唱歌(片段的模仿),可以多跟孩子一起合唱。

2.對於會發出聲音的東西感興趣,也喜歡敲打撥弄出聲音。

3.很多即興舞蹈的動作,開始注意到不同的聲音。

3到4歲

1.會自編歌曲,邊唱邊跳,喜歡做出戲劇化的律動模樣。

2.手部動作增加,更加喜愛發出聲音的樂器,如鈴鼓、小鋼琴、口琴,可讓孩子練習聽著節奏打拍子、手指謠等遊戲。

3.學唱歌的順序是:歌詞→節奏→曲調,會模仿人或樂器的聲音與節奏。

音樂扮演重要的潤滑劑與催化劑

3歲前是聽覺感知啟蒙的黃金時期,外在的音樂、自己發出的聲音與肢體的結合,是促進孩子的各種發展的良好媒介,他們對音樂從感受到喜愛,3歲後可再根據興趣漸漸接觸樂器。

音樂在生活中常扮演重要的潤滑劑與催化劑,很多人每天都離不開音樂,提振精神、放鬆心情,工作運動休閒都少不了它。常有爸媽跟我抱怨,他們因為孩子的情緒問題感到頭痛不已,事實上已經有許多研究發現,幼兒學習音樂對於情緒自我調節、感受他人情緒很有效。此外,還對語言、溝通、社交技巧、智能、自信感與專注力等發展都很有幫助。

若孩子的成長過程有這樣有趣又豐富的元素,不但提供他們更多想像的空間和能力、探索自我、刺激想法,甚至可以增進學習課業的動機、注意力和記憶力;音樂會幫助發展正向的情緒,如此一來,日後即使產生負面情緒、遇到挫折困難的事情時,能有較好的調適及合適的出口,也比較會自我表達,且不容易被影響或悶著累積而干擾正常的生活。最後,請爸媽記得:在情緒管理的問題中,照顧者首先讓自己的心情穩定,才能好好對待孩子,所以不妨跟著孩子一起使用音樂互動,更能調整情緒與釋放壓力喔!

【完整內容請見2019年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訂閱媽媽寶寶雜誌電子版

top
 
●訊息公告
郭台銘運用自身歷練 選總統拚經濟
郭台銘自認,自己赤手空拳打下今日鴻海帝國江山,靠的是實事求是、決斷明快的霸氣,這種一路披荊斬棘,克服困難,打造成功事業的豐富經驗,可以運用在政治上,帶領台灣走一條新路。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十一年的感動
如果你真的很熟《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前面的電影,坐到字幕全部跑完的一個…算是小驚喜吧,你可能會懂,然後會再次勾起一堆回憶,而想要靜靜坐在電影院裡不願離開。
top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