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觀音工業區林立,垃圾成了凝固的浪花,廢水重新畫了一條海岸線。 | | | 文╱記者黃昭勇 徒步環島 需多少物品 生活57天 6公斤衣物 生活57天或者更久,需要多少衣服、物品? 打開地圖、拿出小筆記本,有人坐小椅子、有人盤腿在大布墊上,也有趴著、側躺著的。3月12日晚上7點,桃園觀音國中的室內體育館裡,30多位參與海濱徒步環島的學員、志工、講師,正聽著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TAME E)理事長黃宗舜、祕書長郭兆偉、志工邱慶耀等,輪番分享隔天的行程與注意事項,以及附近海洋生態可關注的議題。 這是此行第24天,隊員走了逾三分之一個台灣,發現用到的物品遠比帶的少。 3套衣服,兩套供日間行程替換,一套晚上梳洗、睡覺穿,厚、薄不同的外套,雨衣、水壺、手機、充電器、太陽眼鏡等隨身物品,都裝進一個比紙張稍大的後背包,換洗衣物、盥洗用具,用比登機箱略小的行李箱放上運補車,估計不到6公斤的裝備,就可在外生活57天。 「只要親身走進環境,就會被環境感動,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郭兆偉說,「當你每天晚上就是在一個睡袋大小的空間休息,就會去思考我們平日生活為何會擁有如此多的不需要,進而改變習慣,變得更環保、更友善環境」。 海洋教育 10年10萬人 走近海洋 看見人自私 10年來,TAME E辦了4次長天數的濱海環島徒步體驗。白天,走在海邊或臨海的馬路;晚上,就在借宿的濱海校園過夜,同時由協會邀請講師分享環境議題。 每天,參與的隊員人數都不太一樣,報名全程的人可能會請假,每到一個地方都可能有來走兩、三天的,還有許多曾經參與過來探班、送補給品的熱心夥伴。10年來,天數長短不同的海洋教育活動,面對面接觸超過10萬人次,藉此擴散讓更多台灣人關注環境與海洋議題。 2019年,協會主題「走在家鄉海之濱—海洋百工探尋」,從高雄出發順時針環島,除了各海岸線知名地景與環境,還邀請靠海生活的漁工、養殖人家、海洋信仰等講師來分享。 台灣南部的海岸相對乾淨,隊伍一路北上,從新竹進入桃園,明顯感受到人類活動密度變高的海邊,已不再是單純的風景。 沿著桃園觀音的海岸線徒步走,靠近大海一邊的是白浪、藻礁、消波塊,另一邊台61線上是馬路、汽車、工業區。隔開人造與自然環境的,是頭上高大的發電風車,與腳下無邊無際的垃圾。從領略風景到觀察環境,更多學員的心情,是「走近海洋,看見我們人類的自私」。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