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編輯《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許多我們以為很柔軟、很同理、很為孩子設想的說話方式,其實卻正將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更推向內心惶恐不安、不知所措的焦慮懸崖。 例如老師選擇性緘默症孩子說:「說啊,說啊,老師會等你。慢慢說,不要急,不要怕。」或是「說錯沒關係,我們慢慢來。」甚至是在課堂上,在所有孩子面前,直接把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叫起來,直接問他問題。 只有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們才能知曉如何對待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而長期投入這領域的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的新書《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是一個最好的起點。 《為什麼孩子不說話?》的作者便是選擇性緘默症者,從小深為所困,後來專門深入研究此症。他與心理師妻子共同撰寫本書,讓許多選擇性緘默者及家長訴說他們的生命故事,及老師、專業心理師分享珍貴經驗。那些現實中說不出的焦慮、壓力,與未放棄的同理、溝通,終能透過本書,鏗鏘發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