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

《少年偵探法律事件簿1:等價交換(Quid Pro Quo)》─(4)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掌握其脈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11/23 第275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連載故事
給你報報
《少年偵探法律事件簿1:等價交換(Quid Pro Quo)》
作者:維姬•葛朗特(Vicki Grant)
譯者:柯清心
繪者:曾冠鳳
幼獅文化出版

他只剩一段垂軟發紫的殘肢,截到原本手腕之處,我能看到上面所有縫線留下的疤痕。我覺得自己渣到不行,就像當時嘲笑托比一樣。

 
《少年偵探法律事件簿1:等價交換(Quid Pro Quo)》─(4)
作者:維姬•葛朗特(Vicki Grant)
譯者:柯清心
繪者:曾冠鳳

第九章 化名 假名、別名

  他只剩一段垂軟發紫的殘肢,截到原本手腕之處,我能看到上面所有縫線留下的疤痕。我覺得自己渣到不行,就像當時嘲笑托比一樣。

  反之,拜隆則樂不可支。「唉呀,不好意思。」他接著說,「我好像把手掌留在另一件夾克裡了。」接著他有意無意拿殘肢對著我戳,我往後跳開,惹得他更樂了。「你怕我會掐你還是怎樣呀?」呵呵。

  「我失去手指後,就不太能掐東西了。」

  我勉強呵呵一笑,心想我得對他好一點,因為我剛才還譏笑人家可以去當代言人。拜隆說:「八婆在嗎?」

  八婆?

  「沒這人。」我說,「你找錯地方了。」謝天謝地。

  「我應該沒找錯地方。」他說著對我露出亮麗的笑容。還有什麼會比一個自認為是搖滾明星的三十多歲男人更可悲的呢?

  「呃??很抱歉。」我說,「這裡只住了我和我母親。」

  「我知道。」他說,「我想跟她談一談,你乖啊─」

  這人怎麼那麼討厭。

  「─幫我把八婆找來。」

  此時,我對嘲弄他當代言人的事,已沒有絲毫愧疚了,我只想擺脫這個垃圾。

  「相信我,」我說,「這裡沒有八婆這個人。瞧─」

  我轉身大喊,「八婆!喂,八─婆!有個先生來找妳啦!」我笑著回看拜隆,巴不得趕快瞧安德會怎樣對付他。

  不用等太久,安德就從走廊飛奔而來,抓住我兩條臂膀,把我的臉埋到她頸窩裡。我可以感覺到她在發抖。

  她低聲說:「你是怎麼找到這裡的,庫維里爾?」

文章出處/資料提供:幼獅文化  

 
小朋友們要記得看
 

每週一的連載故事:《少年偵探法律事件簿1:等價交換(Quid Pro Quo)》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智慧博物館」 智慧穿戴&智慧農業

準備好進入智慧化時代了嗎?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智慧博物館」,帶領大家一同邁入智慧化生活

配合政府近年來推動產業積極創新、朝向智慧化升級,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身為鏈結社會資源及民眾學習的平台,當然不遑多讓,推出「智慧博物館」三年計劃,引領大朋友、小朋友們透過互動體驗,感受智動化及工業4.0無可限量的未來。 配合政府近年來推動產業積極創新、朝向智慧化升級,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身為鏈結社會資源及民眾學習的平台,當然不遑多讓,推出「智慧博物館」三年計劃,引領大朋友、小朋友們透過互動體驗,感受智動化及工業4.0無可限量的未來。

騎乘重型機車兜風好威風,也可以跟機械手臂棋手比劃比劃喔

已於107年開放的「智慧車」及「產業機器人」專區,位於科工館2樓動力機械廳內。「智慧車」展區介紹了多種運用在汽車產業如自動駕駛、油電混和、車聯網等新興技術;「產業機器人」則於現場展示了實際運用在產業中的各式機械手臂,民眾可透過體感遊戲親自操控機械手臂、或是跟機械手臂來場井字棋對奕。

科技可以穿在我們身上,也可以戴在牛身上

於108年接續開放的「智慧穿戴」及「智慧農業」專區,分別位於4樓衣技織長廳與地下3樓臺灣農業的故事廳,延續兩廳原有的故事軸線,新增在物聯網科技的發展下,紡織產業與農業的進步及未來想像。「智慧穿戴」以「超能家庭」故事,串連臺灣紡織科技的豐碩成果,民眾將認識智慧型紡織品材料和技術的演變,並體驗智慧穿戴為生活帶來的便利。「智慧農業」以畜牧產業為主題,介紹應用於牛、雞、豬等養殖產業的新科技和設備,透過互動體驗,民眾也將一窺畜牧產業的日常。

「智慧博物館」共有6大主題,敬請期待

預計於109年建置的「智慧烹調」及「智慧醫療」,將著眼居家照護、智慧醫療及烹調等相關科技應用,屆時「智慧博物館」的6大主題將會更加完整的涵蓋各展業面向。

對於智慧生活的概念,還是懵懵懂懂嗎?快趁著寒假來高雄科工館,一起隨著大數據、物聯網與智慧機器人,邁向「智動化」的世代生活吧!

***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智慧博物館」常設展覽
參觀資訊:科工館北館地下3樓臺灣農業的故事廳、2樓動力機械廳、4樓衣技織長廳
展覽網頁:https://www3.nstm.gov.tw/smart1/

**入場優惠:科工館配合交通部觀光局「擴大國旅秋冬遊」計畫,自由行旅客親子共遊科工,12歲以下兒童不限次數免費入館 (不含團體參觀),至109.01.31止。

活動日期:2020年1月10日至2022年1月31日9:00至17:00
活動地點: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高雄市三民區安發里九如一路720號)
費用:詳情請見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主辦單位: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天工開物股份有限公司
聯絡信箱:chiaweichen@techartgroup.com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自然觀察的記錄,目前最早可追溯至數萬年前的史前遺跡與遺物,例如法國著名的肖維岩洞(Grotte Chauvet)、拉斯科洞窟(Lascaux)裡兩、三萬年前的壁畫。文字發明後,即使人們能夠在書籍文章中以大量文字描述各種觀察、紀錄和科學分析結果,也無法徹底取代圖像在傳達訊息方面讓人一目瞭然的優勢。這些藉由觀察自然,對動物、植物、化石,乃至地景等進行的繪圖紀錄,也逐漸的發展成兼具學術專業與美感的科學繪圖。

就自然史(又稱博物學)領域而言,最早期的科學繪圖以幫助人們識別、鑑定生物為主。隨著歐洲的文藝復興與大航海時代到來,愈趨精美的繪畫技巧與愈來愈多的新物種,使得科學繪圖加入更多細節表現,包含動物的解剖形態,或是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的特徵,鉅細靡遺呈現自然的豐富樣貌。

19世紀以來,隨著殖民版圖的競奪開發,以探索自然為骨幹的自然史也乘勢而起。許多探險隊的成員除了包括動植物學、地質學、人類學等專家外,有時也有繪圖師隨行,隨時記錄現地的觀察發現。即使沒有隨隊繪圖師,科學家本身通常也具備相當的繪圖能力,因而能在野外,或是回到研究室後仔細的描繪記載探險所得的標本。因此,科學繪圖的發展和精緻化,可說是與自然史的興盛息息相關。

在臺灣,與自然史相關的首件科學繪圖是英國植物學家威廉·傑克遜·胡克(William Jackson Hooker)分類學文獻中的「蓪草」繪圖。自此,科學繪圖的工作從英國人在臺灣進行自然探索的時代為起點,延續至日本人、臺灣人的自然史研究,直至今日都還在不斷前進著。除了專業的學術文獻,科學繪圖也常被使用在各個出版社出版的圖鑑裡。其中,常與出版社或學術書籍合作,且作品較為現今人們熟知的科學繪圖家,就有王仁禮、陳建鑄、黃崑謀、鄭義郎、林松霖、楊恩生等人。

活動日期:2020年1月22日至2021年5月30日(每週二至五)9:30至17:0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台北市南昌路一段1號)
費用:入館門票:全票20元,半票10元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
聯絡信箱:ntm.edu1@gmail.com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