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到底是起是落,成為一個爭議性話題。而經濟起落只是個中央層面的數字,到了地方,真正看的不是經濟增長速度,而是看財政收入,也就是說,看地方手裡有沒有錢。中國很多地方政府都抱怨,說財政收入下降,令地方調控經濟騰挪空間不大,有的地方更是處於困局,比如說有兩個省份,去年財政收入負增長,一個叫山西,一個叫黑龍江。黑龍江的國有煤礦欠工人工資發不出去,鬧成一個全國性事件,省裡也只能「協調」,礦務局現在在賣樓堂館所籌錢,換了有錢的省份,省財政早就撥出款去,風波立刻平息。
今天中國,仍然是個差距很大的國家,三大差距中,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地方差距都不小。其中地方差距,有的缺錢急得要命如黑龍江,還有地方有錢也急急的是不知花在哪裡。 前些日子,北京有個排名機構,排了個「中國大陸城市財力50強排行榜」,說大陸最有錢的城市,前三位是上海、北京、深圳。這個排名機構給自己起的名字叫「標準排名」,但排名不夠標準,因為他是按城市公共預算收入來排名,位居前十名的城市依次為:上海、北京、深圳、天津、重慶、蘇州、廣州、武漢、杭州、成都,就說這十個城市是中國最有錢的。
這個排名,選取的是中國292個地級以上城市,按其去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數值進行排名。數據來源為各城市財政局或政務網,特別是地方人大會公布的財政預算報告。但要知道,這近300個城市,裡邊要成四個「線」,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叫一線城市,杭州、成都等只能算二線城市,排名居尾的則是三四線城市。所以要排名,按說在同類城市來排,才能排出名堂來。
但中國的情況,也真的是複雜,就是一線城市,誰最有錢也難有標準。比如目前這個上海、北京、深圳的排名,可能就不準。
以財政收入來說,上海排在諸城之首應無疑問,因為去年省級財政收入,突破5,000億元人民幣的省級地方只有四個,是廣東、江蘇、山東、上海。而上海作為一個市,同在5,000億以上「第一集團」的另外三個,都是中國的經濟大省。
北京去年財政收入實現了4,700多億元人民幣,增長高達12.3%,只差200多億元人民幣,就委屈在2,500億以上級別的「第二集團」中。但以城市而論,北京跟上海的預算收入,也只差700多億元人民幣而已。
本來在中國的一線城市中,向來叫北上廣深的,但就跟樓價沒能如北上廣般瘋漲一樣,廣州財政收入被深圳甩下,未入前三名,而深圳不僅跟北京上海比肩,成為三個中國最有錢城市之一,以可支配的政能力計,深圳人說他們比上海北京都有錢,在中國財政部的大帳裡,深圳財政收入雖「單列」,但是算在廣東省的大帳裡。
但深圳以財政收入論,去年公共財政收入實現7,200多億元人民幣,超過了北京,也超過了上海。深圳財政收入如此之高,已到有錢不知道怎麼花的地步,去年深圳財政的「沈澱資金」號稱有千億元人民幣,就是說上千億元人民幣不知該怎麼用出去。
當然,有在今天的中國,一個城市太有錢不見得好事,有錢不知道如何花出去更有麻煩。還以深圳來說,樓價瘋漲,但企業被嚇跑,就不見得是好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