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張金堅:後疫情時代 如何營造新常態?


【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讓父母瞭解孩子思考與美感的「天賦」,陪孩子一起快樂閱讀、創意思考!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10/19 第 855 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主題 •張金堅:後疫情時代 如何營造新常態?
   
 
張金堅:後疫情時代 如何營造新常態?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63期 文/張金堅】

新冠肺炎病毒極其詭異,變種快速,包括英、美在內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已由英國株(α)被傳播力更強的印度株(δ)取代,每日確診人數不減反增,不過,死亡人數在疫苗接種覆蓋率較高的國家,已明顯下降,住院及重症也相對減少。

截至9月27日為止,全球已有超過二億3千萬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而且造成近480萬人死亡,全球至少第一劑疫苗接種率為44.4%,完整疫苗接種率則達33%,可以說相當積極力拼疫苗接種覆蓋率,盼能盡快終結病毒。

但新冠肺炎病毒極其詭異,變種快速,包括英、美在內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已由英國株(α)被傳播力更強的印度株(δ)取代,每日確診人數不減反增,不過,死亡人數在疫苗接種覆蓋率較高的國家,已明顯下降,住院及重症也相對減少。

根據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分析,未來新冠病毒將會流感化,年復一年,不會消失,我們的應對措施,不再是執意消滅病毒,也不是要清零,而是要重新思考怎麼與病毒共存。日後的目標,不再是死盯每天的確診,而是如何控制重症,減少住院、降低死亡率,所以,美國流行病學家也是世界衛生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應對小組負責人Dr. Maria Van Kerkhove(瑪麗亞·范克爾霍夫)曾指出,「過去我們在公衛措施及醫療處置對疫情都已發揮相當作用,不管篩檢、診斷、疫苗、治療都呈現正面效果,但這種病毒可能隨時變化,對策有時無法即時因應」。

所以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變種病毒提出警告,變種病毒的來襲與變異,會一次又一次的傳播,不可不防,與病毒的攻防戰,已進入新的階段,我們要有長期應戰的準備,我們的生活也要做全新的思考,並要做適時的調整與改變,所謂新常態(新正常生活)(New Normal)。以下針對我們的生活型態、消費方式、疫苗接種、疫情之下的健康公平權、生態保育、心理調適及國際旅遊,如何因應與讀者分享,當然也會介紹一些與經濟及生活科技相關的改變。

一、消費型態的改變:行動支付

根據萬事達卡(Master Card)的調查發現,目前行動支付使用率提升3成,60歲以上民眾每天使用行動支付,超過75%的人買東西愛「嗶」一下,72%台灣民眾認為電子支付比現金安全而且衛生,「優惠快速、存載具方便、不想用現金、乾淨衛生」是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的5大誘因(圖一)。

圖表提供:張金堅

目前行動支付的場域,以便利商店、超市、量販店、網購及外送為主(圖二)。

圖表提供:張金堅

至於行動支付前五大消費品項為:(1)餐點(2)生鮮雜費(3)繳費(4)咖啡等飲料(5)交通工具,顯見台灣的消費者不僅認同行動支付的安全性,同時也非常重視支付選擇的多元性(圖三)。

圖表提供:張金堅

二、生活習慣的改變

疫後時代可能在生活習慣方面會做一些改變:戴口罩的時間及頻率增加、隨身攜帶消毒酒精或乾洗手液、共餐時自用碗筷,每份餐食要有公筷,用餐時儘量避免高談闊論或大聲喧嚷;咳嗽時注意咳嗽禮節;問候少握手改用其他方式彼此道安問候;公廁、公用電梯按鈕、手扶梯扶手等容易多人碰觸的地方要定期消毒;公用交通工具定時清消,大量群聚必要時要戴口罩(如大型演唱會、大型賽事等);公共場域要注意通風良好;醫院及長照機構限定陪病人數、減少探病,如到醫院就診,儘量採預約制,避免在醫院逗留太久等。回到家要趕緊洗手、更換身上衣物,最好可以洗頭洗澡,預防將外面的病毒帶入居家空間。

三、新冠肺炎流感化

一年多以來,全球飽受病毒肆虐,但各國亦即時因應部署,強化篩檢的落實、疫苗及藥物的研發,雖因新冠病毒變異快速,但如果疫苗接種的覆蓋率達到70%,就能像每年的流行性感冒,雖有人受到感染,但不至於造成重症或死亡。今年九月一日,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一篇研究指出,接種疫苗後染疫的風險會降低、確診後無症狀的機率會提高,與未接種疫苗相比,完整接種2劑疫苗後,重症、住院及死亡的比例都有下降(圖四)。

圖表提供:張金堅

研究顯示疫苗雖未能完全預防感染(即所謂的突破性感染),但確實能降低染疫者的嚴重程度。這正是我們要面對的情境,即所謂與病毒共存,病毒變異時刻發生,有如流感一般,每年都可能需要再施打新的疫苗。

四、疫情之下可以造成貧者愈貧與健康平等權受到挑戰

根據瑞士信貸(全球財富報告2020),全球財富減少7.2兆美元,低收入國家受到的衝擊更大,疫情拉大了貧富差距。根據樂施會(Oxfam)2020年發布的《世界不平等報告》指出,全球十大富豪因為疫情賺到的利潤,足以拯救全世界的「疫後窮人」。

因為疫情的關係,極端貧窮的人數,增加2至5億人,另外,全世界因性別歧視,全世界有1.12億女性工作者,因性別不平等遭受失業、貧窮、染疫的困境。聯合國衛生組織也不斷呼籲已開發的富有國家應該重視健康平等權,提供免費疫苗給予貧窮而且未開發的國家。國內而言,疫情也同樣負面影響社經較弱勢的族群(如低收入、殘障弱勢及遊民……等)。

五、重視防疫措施及衛生安全議題

經過這次的疫情衝擊,由於擔心疫情無時不刻再爆發,各國在防疫措施上,皆會嚴格要求,從戴口罩、量體溫、維持社交距離、避免群聚與廣泛檢測及疫苗施打等多方面著手,相關隔離措施商品、國際農產品檢驗等,亦會相對謹慎且有更嚴格的規定,甚至祭出罰則,也因此這些防疫作為將會成為全球各國奉行的新常態。

另外國際旅遊、國際移動與國際交流,在短中期都將會大幅度地縮減。如何改變成國內旅遊、室內健身,公園及公共場域的活動或觀光景點之遊憩、休閒,也是我們要正視的課題。

六、疫情延燒後的心理調適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署(CDC)的統計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逾4成民眾出現不良心理或行為健康問題。另外在今年《JAMA Pediatrics》的研究分析回顧共29項研究共80000多名參與者,年齡4∼17歲,在疫情嚴峻期間容易出現焦慮症狀態,包括悲傷、食慾不振、對活動失去興趣、失眠,特別像今年九月六日新北市幼兒園的群聚事件,更易造成老師、家長及學童的恐慌,此時需要家長及老師們及時溝通與支持。

又根據今年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及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醫師共同設計一份網路問卷,結果顯示,有一半之醫護人員因工作壓力感到沉重負荷想轉職(圖五)。

圖表提供:張金堅

針對上述心理壓力衍生的問題,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有5招可以尋求內心的平靜:(1)減少新聞訊息、(2)專注可控事物、(3)寫日記抒發內心感受、(4)維持生活動能,不要太閒、(5)檢視自我情緒,避免無故發怒或沈默不語。

七、疫情下對自然環境及生態保育的維護

由於過去的濫墾、濫伐,加上獵殺及捕食,使得自然森林的野生物種受到迫害,像蝙蝠本來有1200種,現已絕種了四分之一。原來的棲所遭人為破壞、逼不得已四處逃竄,使得蝙蝠與人類生活範圍更加靠近,甚至重疊;加上其糞便(夜明砂治眼疾)及乾屍(治咳嗽)被用於中藥材,間接導致此次病毒侵犯人體。其他像穿山甲也被捕殺用於中醫稀有藥材而瀕臨絕種,我們更應吸取經驗,痛定思痛,不能再破壞原有野生動物應有的棲息居所。

另外更值一提的是在今年世界地球日,由Apple TV+拍出一部紀錄片叫「這一年,地球變得不一樣」橫跨五大洲,超過三十個城市,利用無人機拍下了很多動物自由出入的珍貴照片與影像,見證了全球封鎖、人類行動受限下,自然環境與動物找回原來生活樣貌,天空變藍了,江、河、湖水變清澈了,碳排放量減少了。這也再次提醒我們疫後時代如何給大地新的面貌,如何積極推廣節能減碳,如何維護大自然,應該要嚴肅面對與落實執行,否則自然必會反撲,進而侵犯我們人類。

八、生活e化,數位轉型

病毒帶來的衝擊,勢必加速數位轉型,將來的生活會有更多e化的生活科技,諸如遠距教學、線上學習、數位課程、視訊會議、遠距醫療、健身房線上運動教練、更貼近生活的網路購物、餐點外送服務、電子商務、宅配等,我們一定要視為常態。

加上人工智慧(AI)、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及物聯網(I.O.T)的普遍應用,資訊的流通更快速,如果在個人隱私獲得充份保護的原則下,你我都不能置身事外,一定要懂得適應與應用,否則因為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則平日的生活將受到限制,而產生很多障礙與不便。

九、面對疫情造成經濟衝擊的因應措施

疫情之下,重創全球經濟體系、產業斷鏈、國際旅遊、各項交流及經濟活動中斷,消費大幅減少,衝擊國內服務業,全球貿易萎縮,相對各項產業發展也受波及,反觀台灣,由於我們疫情相對穩定,但在全球疫情殘酷籠罩下,仍陷僵局。在「防患疫情」與「經濟復甦」兩相權衡下,紓困補助,振興經濟方案,亦要及時推出,政府已於今年6月啟動紓困4.0方案,如五倍券的發行。對於內需各行業(旅遊、餐飲等)紓困力度要大,才能夠復甦,我們不能「病死」但也不能「餓死」。當然產業鏈如何復鏈,「分散」與「多元」的調整,更要靈活應用。

當今之計,在疫情危機之下,如何化危機為轉機,產業必需加速數位轉型,從「數位化」到「數位優化」及到真正的「數位轉型」,有很大的挑戰。如何利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大數據、5G以及雲端等相關技術,在疫情肆虐之困境中,一定要全力衝刺、快速發展、展現其應用價值。短期可以在遠距醫療著力,透過AI來進行新冠肺炎廣泛快篩、基因排序等,在經濟或其他相關活動也許要儘量使用數位化的電子商務、外送服務及居家辦公等。

結語

新冠肺炎,從2019年底,迄今已近二年,對人類造成了巨大影響,全人類因染疫造成大量的死亡,人民受到震驚、生活也遭遇到巨大的衝擊,出現過去不曾見過的轉變,世界各國均加強防疫措施與邊界管制,所有的經濟活動因而被迫停擺,國際交流及旅遊中斷,政府因應變局不斷提出紓困及振興方案,全球陷於紊亂,數位科技加速轉型,預料將來的生活模式會帶來重大變化,恐無法重拾原有生活步調。

疫後時代我們一定要深刻反省,徹底檢討,如(圖六)

圖表提供:張金堅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463期;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