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央行預算報告 前九月外匯評價利益轉正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以英文角度感受臺北的魅力,【TAIPEI英文季刊電子報】給你流行話題、美食景點不同主題的精彩報導。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10/31 第547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財經專題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央行預算報告 前九月外匯評價利益轉正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明(2023)年預算報告顯示,央行明年外幣資產預計營運量為14.8兆元,包括自行經營的長期債券投資14.39兆元,以及委外經營的信託投資4,110億元,較今年的13.83兆元增加約9,679億元,增幅為7%。為使外匯投資工具多樣化,央行將部分外匯資產委由其他金融機構代操,明年委託代操的比重將低於3%。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九月外匯資產評價利益達2.48兆元,是自2019年以來,首度轉正,立法院預算中心表示,近年國際短期資本大量且頻繁移動,已取代國際貿易或經濟基本面,成為短期左右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央行有時需逆向操作以緩和匯率波動幅度,導致各年度認列的外匯資產評價損益數大幅波動。

資料顯示,央行外匯存底運用所產生的外匯資產評價損益結果,2017年至2021年間,除2018年有評價利益4,238億元外,其餘年度皆產生外匯資產評價損失,2017年認列損失1.16兆元,2017年至2019年間呈損失與利益上下波動情形,且變動率頗鉅。

2020年因新台幣匯率持續升值,加上央行大幅淨買超,持續產生外匯資產評價損失,較2019年的4,878億元大幅增加3,093億元,產生7,972億元外匯資產評價損失,增幅達63.41%,去年損失微幅減少後,今年截至9月底止即反轉為評價利益2.48兆元,為2018年以來首見,並較去年變動高逾五倍。

預算中心指出,我國外匯存底由2016年底的4,342億美元,增加至今年9月底的5,411億美元,增加1,069億美元,增幅為24.62%。

考量國際匯市瞬息萬變,央行外幣資產投資著重長期孳息收入,我國外匯存底約九成投資於國外債券以獲取孳息,2016年以來,央行外幣資產營運量大約介於13兆7,030億元至14兆4,217億元間,主要投資於重要工業國家政府發行的長期債券。

 
財經專題
主要經濟體 外匯存底暴減
記者巫其倫、陳美君/台北報導聯合報
今年美國劇烈升息,非美貨幣重貶,大陸人民銀行、日本央行等持續進場干預阻貶。根據統計,各國持續砸重金進場干預阻貶,今年以來主要經濟體外匯存底大縮水,較去年同期銳減近九千億美元(約台幣廿九兆元)。

而截至今年九月底,我國外匯存底為五四一一億美元,較去年底的五四八四點一億美元,減少七十三億美元。銀行主管指出,聯準會啟動升息循環,明年第一季前都不會停下來,我國今年全年外匯存底恐將縮水,為廿五年來首見。

市場預期美國升息可能放緩,近期國際美元走弱,加上大陸人行加大干預力度,人民幣強升帶動整體亞幣全面升值,外資轉為匯入下,台幣上周周線升值四分(百分之○點一二)。但專家認為,除非美元已出現反轉訊號,否則非美貨幣要轉強有難度,預期還是維持偏貶格局,各國央行勢必要持續進場「防守」維持匯率穩定。

今年九月以來,大陸人行已三度出手穩定匯率,日本央行也兩度進場干預,且干預規模一次比一次大;我國央行也發布報告,上半年為維持台幣匯率穩定,央行淨賣匯八十二點五億美元阻貶台幣。

各國持續砸錢干預市場,央行統計,截至九月底止,主要國家外匯底大規模蒸發,和去年同期相比,大陸外匯存底已年減二二一二億美元、日本年減一五七五億美元、印度年減九七一億美元、南韓年減四四七億美元,台灣年減七十三億美元則相對緩和。

央行外匯局長蔡□民指出,央行進場干預有無效果很難認定,因為干預匯率真正的目標是減少市場波動。央行總裁楊金龍也說過,央行不會逆勢操作,主要還是緩和市場波動,在供需失衡、價格波動太大才會進場干預,而非逆勢而為。

蔡□民表示,目前台灣看不出有金融風暴可能,若以全球來看,亞洲各國在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已厚實外匯存底適足度,這次表現都很正常,但還是有少數國家有隱憂,例如斯里蘭卡等市場,但全球性或區域性的金融風暴,目前來看可能性不高。

 
外匯存底恐縮水 25年首見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聯準會鷹派升息與地緣政治風險影響,外資今(2022)年大量匯出,使我國外匯存底罕見下滑;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外匯存底為5,411億美元,較去年底的5,484.1億美元,減少73億美元;銀行主管指出,聯準會啟動又快又猛的升息循環,明年第1季前都不會停下來,我國今年全年外匯存底恐將縮水,為25年來首見。

台灣為經常帳順差國家,長期以來累積了龐大的外匯存底。央行統計顯示,自1998年以來,我國外匯存底每年均持續增加,前一次衰退為1997年適逢亞洲金融風暴之時,當年外匯存底累計減少45.36億美元。

預算中心報告指出,近年來央行持有的外匯存底由2015年底的4,260億美元,逐年增加至2021年底的5,484億美元,年增量介於81.73億美元至517.85億美元之間,平均年增量則為203.96億美元。

 
國際財經要聞
馬斯克掌推特 擬裁員五成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在接手社群媒體巨擘推特後,已要求經理人擬出要裁員名單,甚至可能有近五成的員工遭辭退。

彭博資訊報導,馬斯克在27日完成440億美元的推特收購案後,已要求管理層提出裁員名單。知情人士表示,部分員工已接獲參加11月2日員工會議的邀請,但有些人未受邀,引發哪些團隊將被裁撤的揣測。

紐約時報報導,這波裁員行動可能在11月1日前進行,因為這是原定推特發放股票給員工的時間。華盛頓郵報則報導,馬斯克可能裁撤近50%的員工,與內容審核相關的法律、信任與安全團隊可能首當其衝。

在馬斯克宣布將私有化推特後,推特將大舉裁員的傳聞甚囂塵上。之前傳出潛在投資人被告知,馬斯克將從現有近7,500名員工中裁減75%人力,但馬斯克後來否認裁員規模會這麼大,卻未詳細說明裁員計畫。

馬斯克掌管推特後,已開除執行長、財務長及兩位資深法務人員等高階主管,據傳打算自行擔任推特執行長。他也暗示他的優先人事安排,10月初推文說,將以軟體工程、伺服器運作和設計等核心產品的人力為主。

 
高盛:Fed升息 下季到頂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本周預料將第四度升息3碼,並且可能暗示12月升息2碼。高盛經濟學者預測,Fed的利率於2023年第1季到頂,升抵4.75%~5%,比Fed本身的預測還高出1碼。

Fed將在台北時間11月3日凌晨2時公布利率決策,預料將升息3碼,提高基準利率區間至3.75%~4%。彭博資訊經濟學者認為,Fed主席鮑爾將暗示12月的升息幅度可能縮小到2碼,但須避免讓各界覺得政策即將「轉向」,澄清這未必代表這波升息循環的終點利率會降低。

高盛預估,Fed將在12月升2碼,明年2月及3月各升1碼,利率區間將在明年3月的4.75%~5%觸頂,這也與其他經濟學者的預測相同,也就是Fed在12月公布的利率點狀圖預料將顯示,最終利率為5%,比9月預測高出1碼左右。

高盛提出三項理由,說明2023年2、3月都將繼續小幅升息,第一是通膨「高到令人不安」,第二是財政緊縮結束、實質所得增加,Fed須加強緊縮使經濟降溫,第三是避免金融情勢過早放鬆。

彭博資訊訪調的經濟學者認為,由於美國9月個人消費支出(PCE)核心平減指數年升5.1%,遠超過2%目標,將讓Fed決定緊縮政策不應太早轉向,本周維持鷹派基調,料將重申會繼續升息,但不會說明特定的升息幅度。

Fed也預料將重申縮減負債表作業,一年將縮表1.1兆美元;57%的受訪者預期,Fed將主動賣出抵押擔保證券(MBS),但對出手時機仍缺乏共識。

分析師指出,決策官員在面對可能升過頭與可能升不夠的兩難窘境時,將寧可選擇多升,以免重演1970年代通膨糾結難解的錯誤。75%受訪者表示,目前Fed升息過當的風險,高於升息不足。百達資產管理公司經濟學者柯斯特說,Fed低估了貨幣政策的時間滯後效應,「目前緊縮的效應可能要到2023年中才感受得到,屆時可能為時已晚,政策出錯的風險甚高」。

75%受訪者也預期,美國經濟可能在未來兩年陷入衰退;20%表示經濟將硬著陸,在一段期間內陷入零成長或負成長;只有5%預測能軟著陸。三分之二的受訪學者預料未來兩年將出現全球衰退。

多數受訪者認為,Fed將於明年下半年首次小幅降息,2024年擴大降息幅度。

 
美下波牛市 藍籌股掛帥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股道瓊工業指數本月來累計大漲14.4%,遠優於那斯達克綜合指數的同期表現,且有望刷新歷來同期紀錄。分析師指出,這顯示在央行有望放緩緊縮貨幣政策步調之際,傳統藍籌股再受青睞,也暗示下一波牛市開始時,將不是科技股掛帥。

道瓊指數10月以來的累計漲幅,優於標普500指數同期的8.8%漲幅、以及那指的5%,道瓊指數漲幅領先那指的幅度更是2002年來最大。若道瓊指數的表現能守到月底,將是1976年1月以來的最大單月漲幅,並寫下歷來最大的10月漲幅紀錄。

歷史經驗顯示,道瓊指數領先那指的趨勢將持續。B. Riley財富管理公司首席市場策略師霍根指出,道瓊指數之所以大漲,是因成分企業主要為今年來表現名列前茅的能源和工業類股,科技股占比小。

Richard Bernstein顧問公司副投資長鈴木丹形容,美股目前市況有如「拔河」:一邊是科技股,遭到盈餘表現不如預期利空擊沉;另一邊是非科技股,被認為遭到「超賣」,且市場對聯準會(Fed)將放緩升息步調的期待增濃,股價因而強彈。

照理說,大型科技股也該受惠於Fed放緩貨幣步伐的預期,卻還是跌勢慘重,鈴木丹認為這顯示大環境已轉變,科技股今後可能面臨一段「表現相對遜色」的漫長時期。而且,投資人驚覺,大型科技股也難逃盈餘隨經濟減速而下滑的衝擊。鈴木丹說,在典型的景氣下沉期間,科技公司獲利通常對經濟景氣非常敏感。

 
要聞
台美科技合作會議 延期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為了促進台美雙方科技合作,原訂今年11月上旬於台灣召開首屆「台美科技合作(STC)會議」,現隨著台海緊張情勢升高、局勢詭譎多變、以及美國即將舉行期中選舉,已決定暫緩。至於推遲至何時舉行,目前未定。

為舉辦首屆「台美科技合作(STC)會議」,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力邀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美國國家衛生院(NIH)與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等單位高層來台與會,但因暫緩會議,美方亦未回覆出席代表人選。

國科會跨部會盤點研商,台美科技合作會議規畫,將聚焦在資安、半導體、太空科技、人工智慧(AI)及生醫及腦科學等五大議題深化合作。至於台美科技合作會議何時舉行,仍有待雙方進一步協商,恐須待美國期中選舉之後才會明朗。

台美雙方是在2021年11月下旬第二屆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中確認、並共同宣布,雙方將於今年底前在台灣舉辦第一屆台美科技合作會議,並規畫由美方高層官員率團,包括國務院、白宮官員及NSF、NIH、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IST)、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等研究機構首長或代表來台與會。

據台美雙方規畫,台美科技合作會議內容將包括:專題演講、合作策略對談、簽署合作協定、舉辦台美五大合作議題之學術研討會、國科會與NSF科技合作年會、以及參訪國內產學研機構等,規畫參訪新竹科學園區、國研院太空中心、半導體研究中心、及國網中心、沙崙科學城等。

為籌辦首屆台美科技合作會議,吳政忠曾表示,他在今年6月組團訪美,目的就是去「敲門」。他並說,以前台美合作,我方都是跟在美國後面,現在我方亦有準備提出合作項目,反守為攻,例如,針對半導體,國科會就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簽訂AI技術合作的執行協議,經過美國國務院審查等程序,已於今年8月下旬正式簽署。

 
疫情擴散 鴻海鄭州廠傳員工自行撤離
記者陳言喬、蕭君暉/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河南省鄭州市疫情擴散,全球最大iPhone組裝基地鴻海旗下富士康鄭州廠區傳出部分員工自行撤離,甚至徒步上百公里返鄉。鴻海昨(30)日強調,「鄭州廠2萬員工確診」是「嚴重不實信息」,鄭州園區生產營運相對穩定。

鴻海是蘋果iPhone 14 Pro與iPhone 14 Pro Max兩款高階新機獨家代工廠,並以鄭州廠為主要生產基地。時值兩款高階新機供不應求,鴻海鄭州廠爆發員工撤離事件,預料將使得供貨狀況更緊張。鴻海強調,鄭州園區與當地官方配合防疫,園區已經逐步在控制之中,集團也會協調其他園區產能備援,以降低可能影響。

法人預估,全球高達七成的iPhone生產是來自鴻海鄭州廠,一旦鄭州廠產能有所變化,鴻海可透過同樣具有新機生產能力的深圳龍華與觀瀾等廠區支援,預估深圳廠占整體iPhone產能約10%,應可有效填補產能需求。

針對鄭州廠部分有返鄉意願的員工,鴻海強調,鄭州園區已聯合官方統一組織人員和車輛,從昨天起做好員工點對點有序返鄉服務。

根據大陸社交媒體廣泛流傳的照片與影片顯示,鄭州疫情爆發之後,鴻海鄭州廠區也受到影響,少部分員工染疫,廠內物資缺乏,部分員工迫於無奈之下,徒步返鄉。

「抖音」多個帳號爆出當地工人為「逃疫」徒步百公里返鄉視頻,引發強烈關注。視頻可見,大批年輕男女穿著厚外套,手拖行李箱或提著口袋和衣物,在田野間或在高速公路路邊徒步。路邊有熱心人放置礦泉水,麵包和點心,還可以看到「歡迎富士康孩子們回家」,「富士康員工免費喝水」,「返鄉人員食物補給點,早日到家」等標語。

鴻海昨天表示,在當前疫情形勢下,如何做好園區20餘萬員工的照護與安全保障是一場「持久戰」,也關注到了外界對鴻海富士康的關心,懇請各界給予理解與支持。

陸媒第一財經30日引述富士康廠區一名行政人員證實,他們的廠已閉環管理十幾天了,點對點上班。該工作人員還表示,當地官方已向富士康派駐駐廠工作組。

報導稱,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29日晚間22時30分,河南禹州市、長葛市、沁陽市、許昌市魏都區和西華縣等五地發布「致在富士康工作人員的公開信」,表示做好了當地戶籍員工返回家鄉的準備。各地均表示,確需返鄉者須提前報備,落實「點對點」服務和相應的隔離措施。

 
全球半導體十強 砍資本支出6,000億
本報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全球晶片業景氣下行,台積電在內的十大國內外半導體廠大砍今、明年資本支出,合計直逼新台幣6,000億元,是半導體業史上最大資本支出修正潮,當中不乏二度下修的廠商,凸顯當下市況嚴峻。

目前已公布修正資本支出的十大半導體廠包括台積電、英特爾、SK海力士、美光、聯電、力積電、南亞科、日月光、旺宏、力成等國內外指標廠,業務範圍涵蓋晶圓代工、記憶體、封測等三大重點領域。其中,台積電、SK海力士、美光縮減資本支出金額都超過新台幣千億元,力積電、聯電也達百億元以上。

法人指出,最近是國際大廠財報密集公布期,接下來宣布縮減資本支出的半導體廠只會更多,整體資本支出減少金額也會持續上升。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二度下修今年資本支出,由原訂約400億美元降至360億美元,減少40億美元(約新台幣1,285.6億元),以反映近期半導體市場不確定因素。至於2023年資本支出,台積電尚未揭露。

聯電、力積電因應產能利用率下滑,也都調降資本支出,聯電由原訂36億美元降至30億美元,減少約6億美元(約新台幣192.8億元),但強調南科和新加坡廠產能布建仍持續進行。力積電原訂今年資本支15億美元,最新下修至8.5億美元,減少約6.5億美元(約新台幣208.9億元)。

英特爾面臨PC低潮壓力,本會計年度資本支出由270億元降至250億美元,減少20億美元(約新台幣642.8億元)。

南韓記憶體晶片大廠SK海力士今年資本支出估計達10兆至20兆韓元,估計實際金額會達預期高標。受制記憶體景氣下滑,SK海力士第3季獲利驟降60%,並預告「目前持續供過於求」,計劃明年削減50%以上投資支出,估算整體縮減幅度將高達10兆韓元(約70.4億美元、新台幣2,262.6億元),縮減金額為十大廠之冠。

美光也深受記憶體景氣疲軟衝擊,公司預告正在採取行動,以擺脫當前的「前所未見」市場下行循環,包括大砍全年資本支出逾30%,預期年度資本支出將約為80億美元,減少約35億美元(約新台幣1,124.9億元)。

台灣記憶體相關業者也跟進下修資本支出。南亞科二度調降資本支出,由284億元降至220億元,降幅約22.5%。旺宏今年資本支出也由原訂的160億元,下修至106億元,降幅33.8%,本季也將減產。

 
美管制陸晶片 台積將受惠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對大陸展開新一波晶片業管制,客戶端因應相關政策開始積極建立緩衝庫存的商機來了,台積電率先受惠,伴隨蘋果終端應用穩健及新設計產品推出,挹注台積電明年首季表現優於同業,法人預估單季營收季減幅度僅約5%,有望登上單季次高或第三高,優於市場預期。

台積電一向不評論法人預估數據。業界近期傳出,雖然消費性電子市場需求轉弱,導致台積電部份客戶投片動能趨緩,但中高階高速運算與AI晶片應用客戶仍積極建立新緩衝庫存,以應對美國政策的潛在變化,藉此衝刺2023年成長。

此外,台積電仍有不少美系新創應用或高階伺服器、網通領域客戶正在為新產品建立庫存,整體投片量有增有減,也是助攻台積電後續營運的動能。

同時,美國對大陸新一波晶片出口管制主要針對特定產品,不少台積電美系客戶已變更設計或降階重新設計,進而在不超過美國商務部規範的算力上限基礎銷售產品,加上既有產品已取得出貨美國客戶暫時豁免,因而激起儲備庫存潮,以應對未來半年市場需求。

美國商務部先前提到,企業若對相關高速運算、超級電腦出口管制對應的出口管制分類號碼(ECCN)所列出的項目有意見,可在12月12日前提出書面意見,商務部可依據相關實際產業情況調整。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曾提到,旗下7奈米家族產能利用率自高峰下滑,但5奈米家族需求持續強勁。法人認為,台積電明年首季來自高速運算與AI相關應用訂單源源不絕,能彌補非蘋消費應用庫存調整空缺產能。

伴隨終端客戶急需建立緩衝庫存,有助5奈米家族產能利用率持續維持緊繃,估計明年首季5奈米家族相關營收貢獻占比將超過三成,持續超過7奈米貢獻。

 
車市晶片荒 還沒結束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車市缺料、怪象頻傳,和泰車說,晶片短缺問題未解,11月起包括LEXUS與TOYOTA兩品牌部份車款只能先給客人一副晶片鑰匙,另一副晶片鑰匙就等日後再補。業界指出,這類怪象也是史上首見。

日前業界盛傳「車用晶片緊缺緩解了」,但是車商業者說,完全是誤傳,即使晶片廠的訂單降溫,但車用晶片嚴重缺貨的情況尚未緩解,其他原物料也有類似問題。最後都會影響交車數量,換言之,缺車問題也無解。

裕日車10月發表的新車款KICKS,上市後接單滿手,第一個月交車台數1,200輛,雖然較改款前增加,但較原先預估的1,500輛少,關鍵因素就是缺晶片,以及生產的新車配額車色無法完全滿足客戶端要求,結果就是新車供應不敷訂單的要求。裕日車希望下個月晶片供應可以多一點,KICKS的交車輛數即可望較10月增加。

因為晶片荒,車廠調整配備,減配生產已經是今年的普遍趨勢,許多品牌,尤其是歐系品牌 都因晶片問題,有些車款少了電動座椅,甚至有些車款少了ADAS(駕駛輔助)系統,其餘無線充電座或是數位儀表板都被減配過,如今日系車也出現這種情況,顯示晶片荒還沒有過去。

和泰車今年以來就因為原廠的供車台數減少,尤其是進口車的數量縮減,積極以國產車款補上市場不足的數量。尤其休旅車主力RAV4去年以來就因為晶片短缺、供車減少,Corolla Cross成為市場休旅車大宗。

 
企業周轉金貸款利率 漲了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市場資金緊俏並遏止企業瘋「借台幣抱美元」的套利風,各大行庫對企業周轉金貸款利率開了第一槍,10月下旬起,全面拉升逾18兆元、占總放款逾五成的企業周轉金貸款利息,利率飆漲到1.8%至2%,較9月央行升息前大漲了至少30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為0.01個百分點)。

此舉有三大影響,一、企業資金成本拉高,已傳出前十大企業都被迫接受年底調度資金的利率攀升到1.6%至1.7%的資金成本,中小企業戶更慘;二、企業借台幣成本墊高,可稍遏止套利風,也會壓抑周轉金貸款需求;三、銀行大賺利息收入。

市場更傳出,有企業戶不滿行庫罔顧授信契約,在換單(renew)時,貸款利率調幅遠高於台北金融業拆款定盤利率(Taibor)升息水準,如Taibor升30個基本點,再加上加碼利率後可能不到1.5%,但有行庫卻擺明沒1.8%不做,被企業戶認定是片面更改授信合約,引發爭議。

目前銀行承作企業周轉金貸款,多採Taibor、或1年定儲機動息,再固定加碼利率,授信契約通常簽三個月或六個月,到期再做換單續約。9月升息前貸款利率約落在1.2%至1.5%左右。據金管會8月底統計,國銀周轉金貸款餘額18.2兆元、占總放款50.5%。

為何先對周轉金貸款開了第一槍?銀行主管說,有三大原因,一、9月央行二度升存準率、抽回市場資金,市場資金轉緊,二、企業戶「借台幣存美元」套利風,全透過一般周轉金貸款進行(免實質交易單)易引爭議,三、各銀行受股債市雙殺淨值,需管控放款。

該主管說,企業周轉金多無擔保、貢獻度又低,長年周轉金貸款息「都比房貸利率還低」,今年央行升存準率,銀行又臨淨值危機、得全面控管放款下,低息、貢獻度低、又是短期換單續約的周轉金貸款,自然首當其衝。

據透露,10月中下旬,各行庫已要求各分行拉升企業周轉金貸款息,拉升後約落在1.6%至2%,若是債信較差者,利率更漲到2.3%,較9月升息前飆漲了30個至50個基本點,甚至還有行庫擺明沒有1.8%或2%就不做,引發企業戶抱怨。

另一家民營銀行主管說,若年底央行三度升存準率,新台幣市場資金再緊、各銀行又因淨值萎縮而嚴控放款做「以價制量」下,下一波再被拉升利率者,恐是舊貸到期再續約的中長期貸款,或是債信差又無議價能力的中小企業,借款條件恐愈來愈差。

 
國銀今年利息收入 占獲利七成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惠今年升息年,國銀放款「價量齊揚」也推升了國銀獲利,成了金融三業中,獲利一枝獨秀者。據金管會統計,8月國銀稅前盈餘406.2億元,其中國內分行獲利307.6億元,創八年來單月新高,顯示國銀獲利結構中,有75%獲利貢獻都來自國內分行。

銀行獲利有三大支柱,利息收益、手續費收入、投資收益,其中利息收益占銀行獲利約六至七成,放款尤為大宗,簡言之,放款價量增減,牽動銀行獲利高低。

數據顯示,今年到8月底,國內分行單月稅前盈餘,除2月農曆年交易天數少外,其餘七個月,每月獲利都超過200億元,8月獲利更攀升達307.6億元、連兩個月逾300億元,也刷新2014年7月來的八年新高紀錄。

累計今年前八月國銀稅前盈餘2,673億元,創史上同期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9.3%,其中國內分行獲利貢獻就達七成,主因是放款價量增加、大舉拉升了利息收入所致。

但市場對明年經濟仍不樂觀,放款動能恐不如今年,也會略為壓抑銀行獲利水準。銀行主管說,明年全球經濟動能放緩,電子終端需求減弱,科技廠需持續去化庫存並調整電子訂單,若以半導體來看,預估至少要到明年上半年才有機會看到庫存回歸正常水準。

 
美元優存方案 利率上看5%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在美國「升升不息」的情況下,看好美元放款利差,銀行近期陸續推出美元優存方案,趁勢為海外放款蓄積美元資金池,搶賺美國升息財,且隨著美國一路升息,本周將再升息3碼,專家估,美元高利定存有望上看5%。

遠東銀行近日推出「Thank U美利much美元優利定存」專案,以新資金單筆定存10萬美元以上,可享有6個月4.5%的超高優惠利率。

此外,台新銀行則續推「階GO利6外幣定存專案」,以美元單筆承作1,000美元為例,存滿3個月平均優惠年息3.1%、6個月3.5%、12個月年息3.8%的優惠利率;渣打銀行則推出「美利四射美金活存加碼專案」,個人戶、優先理財公司戶只要完成登錄,美金活存新增資金可享加碼最高4.08%優惠年利率。

以國內各大銀行美元定存牌告利來看,目前以凱基銀行的利率為最優,定存1個月1.9%、3個月2.3%、6個月2.8%、9個月3%、1年3.3%;其餘銀行一年定存利率落在2.53%至3.28%之間。

Money101行銷公關張書敏指出,國際情勢促使持續走升的利率與通膨高漲,全球金融市場正面臨脆弱狀態,外加風險趨避偏好,美元仍是全球主流貨幣,而催生美元獨強局勢,使得外匯投資人搶搭升息列車,而投資必有風險,選擇美元優利定存時間軸是關鍵,分批定存布局相對減少賺利差而賠匯差的風險。

針對美元優利數位帳戶也有活動,合庫銀日前推出「e起挺永續、十在好美利」外幣數位存款定存優利專案,美元定存3個月期年利率3.28%,6個月期年利率3.58%;王道銀行推出6個月期美元年利率4%優惠定存專案,新戶可另外享有6個月美元活存3.2%優惠利率,完成指定任務還可額外獲得最高486元現金回饋。

理財專家寶可孟指出,隨著美國的升息步調,未來美元優利定存的利率恐會持續衝高,不過他說,通常優利定存都不能享有換匯優惠,民眾要有所取捨,自己得算精。另一方面,時間若到期,拿到的本金加利息,要放在哪裡也需要思考。他指出,如果直接換回新台幣,可能會賺了利息、賠了匯差,不划算。他建議,民眾可拿帳上的美金來扣美元保單、做美股投資或繳美元保單,都比直接換回新台幣佳,不然只能放帳上活儲,等匯率更划算時再換回新台幣。

 
台幣貶勢 有望止穩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台幣貶勢煞不住,隨著本周美國聯準會即將再度升息3碼,台新銀行首席外匯策略師陳有忠表示,近期美元已沒有想像中強勁,代表美國繼續升息的步伐放慢、效率遞減,換言之,美元漲幅接近觸頂後華麗轉身,升息若步入尾聲,美元則相對漲不太動,新台幣貶勢也會隨之止住。

陳有忠指出,新台幣還是得以美元為馬首是瞻,近日新台幣走勢不利,眼見美元短線上有點漲不太動,明顯有拉回,可是新台幣竟然沒有跟著回升、還繼續貶破32.3元,這跟股市趨弱有很大關係,美股已跌深反彈,但台股卻破底,台股沒有轉強,顯然不是僅因國際熱錢的流動因素影響,而是與中共20大落幕有關。

新台幣是否有可能貶到35元,重演2008年金融海嘯的慘況?陳有忠說,可能不能光看價位,整體來講,比較等幅的跌幅,例如近30年來講,新台幣的貶幅最多是2008年金融海嘯時,30塊貶到35.3元,貶了5.3元,以這一波來說,新台幣年初是27.5元,如果以同樣貶5.3元來看,應該最多是落在32.8元左右的價位,「頂多到33元,根本不太可能說一下子會到35元。」

 
和泰車 明年還會漲價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汽車明年又要漲價了。龍頭車廠和泰車指出,日本原廠豐田(TOYOTA)近期釋出明年新車持續漲價的訊息,且漲幅不低;和泰車高層將於11月親赴日本協商,期許雙方能就「降低漲幅」達成共識,唯情況不容樂觀。

和泰車今年9月宣布第一波漲價,部分車款漲幅達到7%,也透露其他車款漲價的可能性。對此,日本原廠豐田汽車對於漲價一事的態度明確,關鍵在於,在晶片及各項原物料持續短缺、漲價的情況下,缺車問題無解,預估漲勢恐較先前更兇猛。

和泰車9月宣布調漲五款車的售價,調漲幅度從2到7%,其中漲幅最大的是GR 86較原價格調漲11.2萬元,漲幅7%,僅新上市的商用車TownAce漲幅最小,僅小漲1萬元,在此之外GR YARIS、SIENNA漲價都超過10萬元,漲幅之大,近期少見。但當時和泰車旗下的多款量販暢銷車款都尚未調漲,市場對於和泰車的下一步作法高度關切。

依據和泰車的說法,第一波宣布調漲的車款是屬於供應不足,消費者訂車到交車時程拉的相當長,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因此較早與原廠取得協議,確定明年以後交車的條件。其餘的車款交期較短,還可以再繼續與原廠努力溝通。

由於市場持續缺車,豐田集團今年因為晶片短缺,整體的出貨台數下修,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同時因原物料大漲,車廠造車成本大增,新車漲價已難以避免。

據悉,目前日本豐田釋出明年調漲的幅度,已經超出和泰車的預期。在疫情指揮中心鬆綁出國的隔離政策之後,和泰車高階主管即準備出行日本,除了爭取更多輸台汽車配額之外,更重要的是與原廠協調新車漲價的條件,希望可以降低調漲幅度。

和泰車9月漲價後,市場對此多有評析,業內人士多認為,和泰車此次漲價作法與幅度,均不同於以往。過去,漲價通常是年式更換時調整,而前次漲價顯見是迫於壓力。至於漲幅,業內人士也說,9月的漲幅上看7%,這跟往年大約3%的幅度「差很大」,這種非常態的漲價幅度,預示未來車價不會再「親民」。

由於汽車屬於高總價產品,調漲動輒數萬元,唯恐調漲後影響消費者的購車意願,和泰車長期都希望汽車價格持穩,不輕易調整,即使調價,也盡可能縮減調漲幅度。

不過一般預期,明年車價調漲恐怕仍是勢在必行。

 
國產新能源車 迎轉單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全球車價直直漲,國產新能源車,即鴻海、裕隆合作的新一代電動車n□,因售價具備相對競爭力,有望接收車市「轉單紅利」;鴻華先進旗下的相關車電供應鏈也將受惠,同步帶旺ADAS供應鏈。

據了解,裕隆僅僅用了八個銷售日,就拿到納智捷全新電動車n□超過2.5萬張預購訂單,雖然預付價格僅一千元,這樣的熱況在台灣車市從未有過;若是將每輛約一百萬元的車價換算成營收,等於一口氣就為公司進帳250億元,而業界說,納智捷的電動車明年會賣得更好。

業界更直指,由於全球車價續漲,但是台灣在鴻華作為平台,鴻海大力操刀,裕隆精兵整車的優勢下,無論成本與售價都相對有在地的競爭力。車市價漲,對本土電動車是一件大好事,因為訂單可能會轉移,而且明年會發酵。

在供應鏈方面,以電動車最重要的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為例,國產電動車採用的也是台鏈自己生產關鍵零件。

根據關鍵人士透露,鴻華旗下電動車內建的ADAS系統,均配備了五顆毫米波雷達,電動大巴士更配備了十顆,這些毫米波雷達均由為升集團獨家供應。

台廠已有為升、同致等廠家積極投入,並且獲得國際大廠使用,除了為升之外,淳安也已著手投入新興的ADAS系統。

法人指出,為升在相關技術位階與時程上領先,競爭上也相對有利。

 
貨櫃海運價 跌幅再擴大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十一長假、中共二十大會議後,貨櫃運價未見反彈行情,而二十大之後的首度報價跌幅甚至更較前一周擴大,顯示政策紅利並未出現,停航效應也失靈。

對於二十大後運價跌幅擴大,業內人士指出,這顯示過去數周以來,多家大型航運公司「停航」的措施並未遏止運價下跌,停航、減班效應失靈,加上大陸經濟政策並未提高出貨量,這恐是一大警訊。

此外,亞洲最大貨櫃航商中遠海控第3季財報呈現季減,減幅逾一成,加上本季運價續跌,等同預告第4季景氣持續向下。業內人士指出,中遠財報表現不佳加上景氣悲觀,預示貨櫃輪景氣恐繼續壞一整年。

近幾周以來,多家大型航商紛紛減班、降低艙位提供量,不過,上海航交所上周五公告最新一期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為 1,697.65點,失1,700點大關,單周下跌81.04點,為連19黑,跌幅再度擴大至4.55%,觀察歐美航線跌勢也較上周再擴大,跌幅約當一成。

遠洋線來看,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下跌277美元至2,102美元,跌幅11.6%;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為2,344美元,下跌224美元或8.7%。

至於主要航線,從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標準貨櫃)下跌127美元至1,902美元,跌幅6.2%;遠東到美東每FEU為5,318美元,下跌321美元或5.7%。

亞洲最大貨櫃航商中遠海控第3季度淨利約人民幣324.64億元,年增6.4%,但對比第2季的人民幣371億元下降46億元,季減逾12%。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