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出生時如同白紙,爸媽給孩子一點色彩,美麗如花;但如果沾上了小污墨,爸媽得花更多力氣把髒污擦掉。洪蘭教授提醒爸媽:「品德是天生的,但需要靠模仿啟動。」給孩子良好正向的學習環境,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與父母親的愛中長大,自然能成為品德良好的人。 孩子從小的安全感、挫折忍受力、對人是否能信任、守紀律,都和父母自身情緒和管教方式有關。10月4日,洪蘭教授主講:品格決定未來─0歲開始,打造孩子的情緒和好習慣,幫助父母教出能立足於未來社會的孩子。活動詳情
好品德,從模仿好行為開始 文╱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品德其實就是社會公認的態度和行為準則。認知神經發展學家認為它應該是天生的,在動物界中,只要是群居的動物都有內隱的行為規範,以維持族群和諧,以利生存。例如吸血蝙蝠就有互惠互助的內隱規則,若有同伴覓食失利,沒有吸到血,已吸到血的會吐一些出來幫助牠,但是假如這隻蝙蝠下次不回饋給別的蝙蝠,其他的蝙蝠會把這隻忘恩負義的蝙蝠趕出去。這個處罰很嚴重,因為離群索居不易生存(中古世紀的天主教也有用「逐出教會」的方式來懲罰不聽話的教徒),所以演化使嬰兒的大腦一出生就對公平、情緒、同理心、利他行為很敏感,這使個體可以在群體中生存下去,也保障了群體在大自然中的生存。 品德是天生的,但需要靠模仿啟動 《語言本能》的作者,哈佛大學教授平克(Stephen Pink)說:「我們每個人天生就有品德的文法(moral grammar),這個文法迫使我們用品德的結構去檢視人的行為。」 如果品德是天生的,為什麼孩子不會自動自發作出對的行為來呢?這是因為品德雖然是先天就有的,但是還需要內化的歷程,就像人類雖然天生有學習語言的機制,但是還需要後天的啟動,孩子必須暴露在語言環境中才會說話。這個啟動孩子品德的機制就是模仿。心理學家班都拉(Albert Bandura)在六0年代做過一個毆打不倒翁的實驗:當孩子看到一個壞的行為時,他們馬上學會,即使這行為後來被處罰,但孩子已經學會了,所以電視劇的壞人雖然後來受到懲罰,但已經太晚了,孩子已將壞的行為看進去,有樣學樣了。 孩子須了解背後緣由才能改正行為 因為孩子的大腦會不停地把外界發生的事情合理化,納入他大腦已有的知識架構中,所以父母改正孩子行為時,不可以只說「不」,而一定要同時解釋不可做的背後原因。很多人誤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常省略「解釋」這個步驟。 發展心理學家發現,絕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而省略解釋,孩子只有在了解不能做的原因之後,行為才不再發生。例如不要孩子去摸仙人掌,除了禁止之外,最好加上一句「因為它的刺很多,刺拔不出來時手會很痛」。 心理學家派克(Ross Parke)的實驗就發現,多加一句理由和後果的話,孩子不再犯的機率提高了很多,而且這些理由會慢慢內化成他的品德規範,成為他行為的準則。 讓小小孩體驗行為的後果有助於學習 對很小的孩子,父母有時可以讓他去嘗試不聽話的後果。我曾在俄亥俄州的一家超市看到一個3歲左右的小孩在發脾氣,把腳上的鞋襪脫掉,母親叫他穿起來,他不聽,母親於是抱起買好的菜和鞋襪,自顧自推門走出去。孩子見到母親不理他了,急忙追出去,因為外面下大雪,他光腳踩雪走了不到兩分鐘就大叫「媽咪,我要鞋子」,相信他以後不會再這樣來耍賴。對愛玩火柴的孩子,唯一使他不玩的方式也是讓他被燙一次,他就知道玩火的危險了,不過這樣做時,大人一定要在旁邊保護孩子。 安全感被滿足了,管教才有效 在導正孩子的行為時,要先讓他知道你是愛他的,不是恨他的,不要讓他對你心生恐懼。管教的方式要一致,不可前後矛盾,所設定的規則要很清楚,且必須是孩子做得到的。在美國常看到孩子對父母大叫「我恨你」,這時父母不再說教,叫他回房去,因為此時多說無益,當你恨一個人時,你不會接受他的解釋。等孩子氣消了才跟他解釋。 情緒是道德判斷的基礎。曾有一個人因為前額葉長了瘤,開刀雖把瘤割除,但通往情緒中心的迴路也被破壞了,結果這個人從此沒有了感情,對所有事情都無動於衷;他雖然在紙筆測驗上知道「對」和「錯」,但在行為上已經沒有辦法判斷,因為沒有了感情,他對「對」和「錯」已經不在乎了。所以情緒很重要,安全感的需求要先被滿足,管教才會有效。 爸媽要溫柔並堅持地執行規定 品德教育沒有捷徑,溫柔但堅持的執行你所定下的規則是唯一的方法。幾米曾經畫過一張圖,上面寫著:「當風可以很溫柔的對樹說話時,為什麼父母總不能很溫柔的對孩子說話呢?」這句話值得我們深思。 只要讓孩子知道你是愛他的,你的話他會聽,因為他心中是知道對和錯的。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數位雜誌》 洪蘭教授 品德專文: .培養品德從生活習慣做起 .雲端時代,品德決勝負
給新手爸媽 好用的育兒資訊
只要輸入寶寶生日,信誼奇蜜親子網將依寶寶的成長週數,每週主動提供為寶寶量身設計的發展提醒及育兒技巧。幫助新手媽媽掌握寶寶發展特徵與能力培養的重要時機。輸入寶寶生日
Q:如何培養孩子的「道德觀」?
孩子在出生至三歲之間是屬於「無律期」,完全依循自己的需求與喜好,根本沒有道德與規範的概念,逐漸長大後,才學會根據「爸媽會不會生氣處罰」作為事情好壞的判準。所以,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做了再說,常常會犯規。…詳見全文
Q:如何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有些小朋友不管是難過、挫折、無聊,就是習慣用很暴力的方式發洩,不但造成其他人的困擾,也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這很可能只是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適切表達和分享自己的感受。…詳見全文
小編的話:
秋天勞作 今年夏天似乎結束得匆促,轉眼中秋節也過了,吃得飽飽的中秋烤肉之後,一起來動手做勞作。年幼的孩子玩玩手指畫、稍長的孩子動手做木工,和奇蜜親子玩家們一起來動手珍藏這舒適涼爽的秋天。
秋冬天氣轉冷,我這個怕冷的娘也開始懶了,兩小每天在家裡追逐,只好想些活動來讓時間過得充實點,搭配現在的季節,要來畫一張秋天的樹,想說可以讓兩小一起玩耍。準備一張圖畫紙畫上樹幹。想到秋天,我總是會想起這本14隻老鼠的捉迷藏,色彩最符合秋天的樣子。…more
秋天是個黃褐色的季節,許多大樹已慢慢落下枯葉,果實、種子也到處灑下大地,孩子明顯感覺到大地的變化,她們的心情也會跟著悄悄轉變。我們帶著玻璃瓶,想留下秋天的證據,於是把地上的種子撿了起來,收集在玻璃罐裡。我們也會戴著工作手套、提著袋子,收集地上的樹枝與樹條,這些就是秋天來了的證據…more
品格決定未來 10/4洪蘭教授講座0歲開始,打造孩子的情緒和好習慣 孩子從小的安全感、挫折忍受力、對人能否信任、守紀律,都和父母自身情緒以及管教方式有關。信誼特別邀請最受父母信賴的洪蘭教授,用腦科學知識和疼惜孩子的教育熱情,解讀現代孩子情緒問題的源頭、提供具體的教養策略,幫助父母教出能立足於未來社會的孩子。…活動詳情
孩子最令你頭疼的 情緒&品格問題大調查!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和行為,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的育兒困擾呢?《學前教育數位雜誌》邀請爸媽一起PO文提問「★孩子的哪些情緒或行為問題最令你頭疼?」分享PO文,就可享有育兒好禮。您的育兒煩惱還有機會在洪蘭教授《品格決定未來》講座或在《學前教育數位雜誌》「教養Q&A」單元裡獲得解答喔^^!…活動詳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