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在ipad之前,先讓孩子愛上閱讀 孩子和我們生存在不同的世代。 身為這一代的父母,我常會去想孩子生存的世代和我們小時候有什麼不同?印象中,第一次嘗試打電話給同學是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電話剛裝好,爸爸要我試 著撥著轉盤式的電話打電話給同學看看。到了後來,家裡的電話換成了按鍵式的。大學時代,極少數"業務繁忙"的同學使用call機,但大多數人卻仍過著打公 共電話的日子,那時候的我們從來沒有迫切的要找到人或被人找到。大學畢業後,手機仍不普遍,直到出國念研究所回來以後,才辦了手機。也就是在這兩三年間, 手機漸漸普及,到現在幾乎人手一機。這是人類科技發展史上很重要的一頁,卻不知人類的文明史有沒有跟上一樣的腳步?!然而,因為這樣的轉變,使得這一代的 孩子和這一代的父母小時候經歷的事情截然不同。身為這一代的父母,我們曾經見證過「由無到有」這樣神奇的轉變過程,而孩子們不同,他們無法想像「沒有」的 那個年代會是怎樣的光景。 接 著,因為手機的普遍,因此開發了各式各樣的軟體。有了可以讀的機器,就會需要可以被讀的內容。因此,各式各樣的軟體、遊戲、電子書緊接而來。因為這些聲光 媒體的刺激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所以到處可見父母與友人同桌聊天,年紀小小的孩子就在一旁使用ipad等電子產品。甚至引來大人嘖嘖稱奇,大聲讚揚孩子 實在太厲害了,比大人還會使用這些科技產品。 這一代的孩子們身處於科技世代,使用科技產品對他們而言簡直就像本能一樣,所以一點也不令人意外的,他們一定會上手得很快。然而,這一類的媒材只能讓孩子被動的接受資訊,卻不能讓他們主動思考和消化所閱讀的內容。 其實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很多時候在求學期間也只是為了考試而讀書,自然而然覺得閱讀是件痛苦的事情,所以自然投射的結果,就會習慣性的讓孩子的閱讀"娛樂 化"。殊不知在閱讀被"娛樂化"了之後,所傳達給孩子的訊息仍然是:閱讀本身不有趣,因此需要讓它變得有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孩子又豈能真正的喜歡閱讀 呢?! 然而,有太多的例子告訴我們,0-6歲的孩子不僅可以閱讀,更重要的是,他們也喜歡閱讀、樂於閱讀,重點在於你要找到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一些良好的兒童 閱讀讀物,是創作者專門為各個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所撰寫和繪圖的。它們所提供的不只是一個狹隘的世界,而是透過想像的空間,引發孩子自由的思考,讓孩子自己 真正喜歡閱讀、為自己閱讀。 一般而言,倘若從0歲開始閱讀(當然是從玩書開始),到了2歲以後,幾乎沒有什麼書是不能閱讀的,就看個人的喜好而已。小小孩從很小的時候就可以記憶所讀 到的書,這些都是孩子接觸書的過程中自然發展出來的能力,但並不是唯一的結果。舉例來說,你一講到某一本書,他就會去把它找出來或者當你故意念錯某個字的 時候,他會糾正你或覺得狐疑,這些都是屬於孩子閱讀行為的一部份。(有關「兒童閱讀行為的發展」,請見阿布拉教育文化編寫的《兒童閱讀專刊》)也是這些 「線索」讓我們得以在孩子「似懂非懂」的時候,印證了孩子真的有在跟書互動。 然而,閱讀最重要的,不僅是讀懂而已,更重要的是,從閱讀中引發孩子自由思考的能力,讓孩子能夠為自己閱讀、練習自由思考。那麼,閱讀的一切才能真正轉化 成孩子自己的行囊,讓他們在日後可以隨時取用。知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對於閱讀、對於情緒、對於人生等種種的思考,將會伴隨著閱讀的種籽扎根。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