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陸規模製造業 2035數位網路化


【carol的私房教養】為做童書的總編媽咪Carol從教養可愛孩子的經驗及相處中,分享其最真切的心情與心得!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12/29 第527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兩岸新聞 陸規模製造業 2035數位網路化
中芯北京擴產 高層信心喊話
陸「集共體」 上海臨港設創新實驗室
聚焦公共服務 川渝推更多同城待遇
減稅、優化 大陸促海外文物回流
佛山地鐵2號線一期通車
陸醫療裝備 7領域力攻高質化
陸機器人產業 拚核心技術、高端產品
陸頒布35個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兩岸新聞
陸規模製造業 2035數位網路化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國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28日聯合印發「『十四五』智能製造發展規劃」,提出到2035年,大陸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全面實現數位化、網路化,在制定推出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分類標準、智能製造標準體系等都將有所進展。

據「新浪財經」報導,規畫立下階段目標,到2025年,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位化、網路化,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初步應用智能化;到2035年則將全面數位化、網路化與應用智能化。

其中,到2025年的具體目標為,一是轉型升級成效顯著,70%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基本實現數位化、網路化,建成500個以上引領行業發展的智能製造示範工廠。

二是供給能力明顯增強,智能製造裝備和工業軟體市場滿足率分別超過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專業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三是基礎支撐更加堅實,完成200項以上大陸國家、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建成120個以上具有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汪宏表示,經過「十三五」時期的培育發展,大陸已擁有6,000餘家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其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人民幣10億元的有40多家,服務範圍覆蓋汽車、紡織、醫藥等90%以上的製造業領域。未來將持續推動規範發展、提升供給能力與建構服務網路等,持續增強智能製造的服務力量。

在另一重點「智能製造標準化」部分,汪宏指出,目前已先後發布三版「國家智能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船舶、石化、建材、紡織等14個細分行業構建了智能製造標準體系;建成近200個標準試驗驗證平台,發布300餘項大陸國家標準,基本覆蓋生產製造全流程各環節;先後成立中德智能製造/工業4.0標準化工作組和國際電工委員會智能製造系統委員會中國專家委員會。

   
中芯北京擴產 高層信心喊話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中芯國際資深副總裁、中芯北方總經理張昕對客戶信心喊話表示,為保證生產連續性、擴產連續性和客戶連續性,中芯京城北京三期明年5月15日設備就會搬入,預計2025年達月產10萬片。

中芯國際受到美國出口管制以來,相關設備取得受限,陸續傳出設備交期拉長,無法如期擴產等問題,外界解讀,中芯高管出來信心喊話,希望穩住客戶訂單,但中芯上海廠及深圳廠的擴產計畫是否受阻,尚有待觀察。

大陸半導體媒體集微網報導, 張昕是在中關村IC產業論壇雲端上演講提到,在國際局勢複雜化的當下,中芯北方和中芯北京要保證生產連續性、擴產連續性和客戶連續性。

他補充,中芯北方在北京也將進入更高速發展,中芯京城北京三期明年5月15日設備就會搬入,到2025年,中芯京城將達到月產10萬片。

張昕還介紹了未來的規劃,在北京,中芯北方要儘快形成「三個能力、二個基地、一個核心」。三個能力,指的是複雜的系統工程的實施和聯合攻關的組織協調能力,追根溯源的解決產業鏈卡脖子問題的技術創新能力,為內循環產業鏈保駕護航提供平台和產能的全面服務能力。

二個基地,是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的產教研人才培養基地,聯合全球戰略合作夥伴的創新發展基地。最終目的是打造1個核心,也就是自主可控的核心競爭力。

張昕提到,2020年被美國納入實體清單後,中芯國際就著力於梳理零部件供貨能力、企業市場能力和相關專家。

   
陸「集共體」 上海臨港設創新實驗室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國大陸集成電路共保體(以下簡稱集共體)27日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成立創新實驗室。

中新社報導,集成電路(台灣稱為積體電路)產業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信息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上海臨港新片區自揭牌成立以來,就被賦予攻堅重點領域「卡脖子」難題的歷史使命。

報導指出,在中國銀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和上海銀保監局指導下,集共體由18家滿足條件的大陸國內財產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組建。「集共體」將通過產品創新、機制創新和服務創新,設計中國方案,探索服務全產業鏈自主可控、大陸國產可替代的新型風險保障需求,解決集成電路產業「卡脖子」問題,助力構建中國集成電路自主、安全、可控的產業鏈和供應鏈。

目前,上海臨港新片區初步形成了覆蓋晶片設計、晶片製造、裝備材料以及封裝測試等環節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生態體系。臨港新片區已聚集各類集成電路企業超過120家,涉及投資規模超過1500億(人民幣,下同)。

「集共體是圍繞產業發展需要而推出的金融創新,是維護集成電路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解決核心風控技術難題的重要體現。」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副書記袁國華當日表示,對集成電路產業來說,集共體是為集成電路企業構建自主、安全、可控產業鏈和供應鏈的保障;對於保險行業來說,集共體是保險業探索與前沿產業融合創新的關鍵舉措。

   
聚焦公共服務 川渝推更多同城待遇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8日披露,2022年川渝人社部門將聚焦公共服務「通辦理、減流程、壓時限」,落地生根更多「同城待遇」。

中新社報導,2021年,川渝兩地人社部門聚焦人才人事、就業服務、社會保險、勞動維權4大板塊推出的「十件實事」,目前均已提前完成。

重慶市人力社保局相關官員表示,2022年,川渝將持續增加優質公共服務供給,讓兩地民眾共享發展成果。就業方面,川渝將進一步縮小政策差距,取消政策戶籍限制,完善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

在發展協同上,兩地將建立健全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加快川渝人力資源協同發展試驗區和毗鄰地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建設農民工實名制數據庫、人才數據庫、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庫,推動川渝產業、人才、勞動力資源優勢互補和共享互通。

為更高水平地集聚人才,川渝將藉助博士後培養平台,加大博士後聯合招收、培養力度;聯合推動「智能+技能」數位技能人才培養試驗區、「巴蜀工匠」協同培養融合區建設,重點培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緊缺急需高技能人才。

此外,川渝將推動實現更多線上線下業務互辦、互認;持續優化社保關係無障礙轉移,推進兩地社保參保繳費記錄異地查詢和工傷職工異地就醫結算;同時,加快推進兩地人社業務經辦「全業務用卡」,推廣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一卡通」服務管理模式,逐步推進社保卡在成渝兩地交通出行、旅遊觀光、文化體驗等其他政務、民生領域的廣泛應用。

   
減稅、優化 大陸促海外文物回流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國家文物局28日在官網發布「關於加強民間收藏文物管理促進文物市場有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促進文物回流、嚴控文物流失。

中新社報導,意見提出促進回流。試點開展文物進境登記工作,研究調整促進海外文物回流稅收政策,優化文物臨時進出境管理和貿易便利化服務,發揮自貿試驗區、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綜合保稅區、進口博覽會等重點平台開放優勢,引導鼓勵海外文物回流並提供展覽等公益服務。

大陸國家文物局發言人表示,該局積極與財政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等部門溝通協商,研究促進海外文物回流的稅收政策。特別是2020年起在進博會試行文物類展品5件免稅進境銷售政策,備受收藏愛好者期待。

為發揮稅收優惠政策帶來的社會效益,鼓勵享受免稅政策的文物類展品在大陸國有文物收藏單位進行不少於三年的公益性展示服務,並在上海自貿區試行文物進出境入區審核便利化措施和文物臨時進境「6月×N」制度,促進海外文物回流。

該發言人表示,下一步,將會同相關部門,研究調整相關政策和便利化措施,引導鼓勵海外文物回流。

意見還提出嚴控流失,將加強文物進出境審核機構建設,完善各類別文物出境審核大陸國家標準體系,防止文物流失,保障文物市場供給;對接國際公約和文物來源國相關法律,健全外國文物進境和經營管理制度,規範外國合法文物進境渠道。

   
佛山地鐵2號線一期通車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廣東省佛山市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即佛山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28日開通。當天,佛山市委書記鄭軻、市長白濤等出席開通儀式,並共同體驗佛山地鐵2號線首發列車。

中新社報導,佛山市政府有關負責人稱,佛山地鐵2號線通車後,將極大改善佛山交通出行環境,拓展城市發展空間,促進廣佛全域同城化,助力佛山全方位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為共建共享「軌道上的大灣區」注入新活力。

佛山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是佛山城市軌道交通第一期建設規劃批覆的項目之一。該線路起於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止於廣州南站,呈東西走向,途經佛山市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以及廣州市番禺區,全長32.4公里,共設17座車站。

開通初期運營後,佛山地鐵2號線一期全程運行時間約為45分鐘,高峰(6時至21時)行車間隔為5分45秒,全程票價為人民幣7元/人次。全線設多座換乘站,還可與廣州、佛山多條地鐵線及廣佛環線城際換乘。

佛山地鐵2號線一期是佛山與廣州城市軌道交通互聯互通的第二條重要軌道線路。在這條新軌道動脈的推動下,佛山主城區與廣州南站實現30分鐘內快速通達,廣佛四區(佛山市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以及廣州市番禺區)也融入廣州南站「1小時交通圈」之中,拉近佛山與廣東省內外各區域間的時空距離,同時助力佛山地鐵線網與廣州地鐵線網、大陸高鐵城際網絡的加速融合。

接下來,佛山將全力推進廣州地鐵7號線西延順德段、佛山地鐵3號線首通段建設,加快推動佛山地鐵4號線一期開工建設,做好佛山地鐵11號線和佛山地鐵2號線二期前期工作。

   
陸醫療裝備 7領域力攻高質化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工信部28日披露,該部聯合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和單位印發「『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醫療裝備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主流醫療裝備基本實現有效供給,高端醫療裝備產品性能和質量水平明顯提升,初步形成對公共衛生和醫療健康需求全面支撐能力。

新華社報導,醫療裝備是醫療衛生和健康事業的基礎。「十三五」期間,中國大陸醫療裝備產業實現快速發展,2020年市場規模達到8400億元人民幣。

「中國已成為全球重要的醫療裝備生產製造基地,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大陸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說,製造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提速,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十四五」時期是推進醫療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

他說,規劃明確了7個重點領域,實施5個專項行動,採取6項保障措施,推進醫療裝備產業發展。

7個重點領域,包括診斷檢驗裝備、治療裝備、監護與生命支持裝備、中醫診療裝備、婦幼健康裝備、保健康復裝備、有源植介入器械,基本覆蓋了從防、診、治到康、護、養全方位全生命周期醫療健康服務裝備需求。

5個專項行動包括產業基礎攻關行動、重點醫療裝備供給能力提升行動、高端醫療裝備應用示範基地建設行動、緊急醫學救援能力提升行動、醫療裝備產業與應用標準體系完善行動。

   
陸機器人產業 拚核心技術、高端產品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工信部28日披露,力爭到2025年,中國大陸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製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

新華社報導,大陸工信部聯合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門和單位印發「『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上述目標,並爭取到2025年一批機器人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取得突破,關鍵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製造業機器人密度實現翻番。

報導稱,機器人的研發、製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十三五」期間,中國大陸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產業規模快速增長,技術水平持續提升,集成應用大幅拓展。但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依然存在技術積累不足、產業基礎薄弱等問題。

規劃部署了提高產業創新能力、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增加高端產品供給、拓展應用深度廣度、優化產業組織結構等5項主要任務,從技術突破、基礎提升、優化供給、拓展應用、打造生態等多個維度推動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

同時,規劃提出了機器人核心技術攻關行動、機器人關鍵基礎提升行動、機器人創新產品發展行動、「機器人+」應用行動等4個行動。

在提高產業創新能力方面,明確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突破機器人操作系統等共性技術。在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方面,明確補齊專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藝等短板。

   
陸頒布35個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頒布了35個大陸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其中,無人機駕駛員、人工智能訓練師、互聯網營銷師、網約配送員等多種新職業是首次頒布。

中新社報導,35個大陸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分兩種情況頒布。一是由人社部與有關部門聯合頒布17個職業技能標準,分別是:與大陸國家文物局頒布文物修復師職業技能標準;與自然資源部頒布無人機測繪操控員職業技能標準;與大陸國家廣電總局頒布互聯網營銷師職業技能標準;與工信部頒布信息安全測試員職業技能標準;與工信部頒布呼叫中心服務員、人工智能訓練師、電氣電子產品環保檢測員、多工序數控機床操作調整工、電子專用設備裝調工、光纖光纜製造工等6個職業技能標準。

此外,還與民政部頒布了殯儀服務員、遺體防腐整容師、遺體火化師、公墓管理員、社群健康助理員等5個大陸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與住建部頒布了燃氣供應服務員、燃氣儲運工等2個職業技能標準。

二是由人社部單獨頒布18個大陸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其中:網約配送員、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員、鑒定估價師(機動車鑒定評估師)、信用管理師等13個職業屬於現行「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第四大類「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裁剪工、縫紉工、鉚工、縫製機械裝配調試工、無人機裝調檢修工等5個職業屬於第六大類「生產製造及有關人員」。

上述35個大陸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中,互聯網營銷師、信息安全測試員、人工智能訓練師、電氣電子產品環保檢測員、社群健康助理員、網約配送員、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員、出生缺陷防控諮詢師、無人機駕駛員、無人機裝調檢修工等新職業是首次頒布。

   
聖雅各之路 西班牙Camino de Santiago
相傳,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聖雅各殉教後,遺骸不知被帶往何處,教徒花了幾世紀苦尋卻始終未果,終於在西元九世紀,一名修士在暗夜受到星星的指引,在一個被大家稱為「繁星原野」的地方發現了聖雅各的遺骸。從此,這片原野就成了天主教徒心目中的重要聖地,一直從中世紀流傳到現在。

「人比歌紅、歌比戲紅」梅艷芳初攻台雷聲大雨點小
描述香港傳奇天后一生遭遇的電影「梅艷芳」即將在台正式上映,勾起不少粉絲對她的回憶,片中如何呈現她的人生,更是引人好奇。其實她崛起於香港娛樂圈正燦爛繁華的1980年代,到了1990年代依舊是各方矚目的焦點,她的戀情、她的演藝表現、她捲入社會案件等等,無一不被大幅報導。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