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8日 星期日

基隆護海公投案 市府挨批拖延


【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8/29 第543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基隆護海公投案 市府挨批拖延
記者游明煌、邱瑞杰/基隆報導聯合報
台電規畫基隆協和電廠轉型為燃氣機組,並以填海造陸方式興建第四天然氣接受站,地方發起基隆首個地方公投「護海公投」,提送基隆市政府審核,但近日基市府卻回文表明仍存有諸多疑義,無法決定,將報行政院認定是否屬地方自治事項。

發動公投的「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批評基市府刻意拖延,今天將前往行政院抗議。公投領銜提案人、基隆市議員王醒之表示,如果行政院與基市府最後用行政手段聯手封殺了這個公投,基隆的民意將會透過別的方式展現,並且絕對會在九合一選舉付出代價,不排除升級為全國性公投。

為填補核二廠明年除役後的電力缺口,台電規畫基隆協和電廠轉型並就地興建四接,預定地是珊瑚礁生態與漁業資源保育區,引發基隆當地反彈,也多次遭環評打回票。上月,台電於環評補件時提出東移方案,填海造陸的位置改設在基隆港船舶進入的港嘴處。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發動公民投票連署,公投主文為「您是否同意基隆市政府應拒絕協和電廠(含其附屬設施第四天然氣接收站)於基隆市的海岸及海域填海造地?」公投,希望於年底九合一選舉時併同舉行。

小組指出,基隆護海公投六月一日起跑,法定提案人數一二三八人一周達標,六月十七日送件市府。依基隆市公民投票自治條例規定,市府應於卅日內審查完畢,市府七月十五日要求補正,小組認為,基隆市政府要求補件的資料本該由基隆市府權責認定或由台電提出,讓人覺得基隆市府意欲「以補正資料之名,行拖延公投之實」,但小組七月廿一日仍以五千字回覆說明。

就在市府於八月十九日應完成審查前一天,小組於八月十八日卻再收到市府公文,認為該公投在法律上涉及中央專屬權限,因此要報請行政院認定。小組批評,如今基隆市府把球交給中央,對比兩年前基隆市政府僅以廿多天就回文台電「原則同意開發事項」,無疑是對公投的惡意抵制,「對台電開綠燈、卻對人民開紅燈」。

基隆市政府昨原本僅回應「均依規定辦理」,晚間再表示,市長林右昌向來主張五項原則,包括用最嚴謹程序與標準進行環評審查,讓更多專家學者參與充分討論,台電要與地方民代及民眾充分溝通說明,也要保障外木山漁民生計,確保基隆港航運安全。

 
新聞眼/四接公投…基市府拖字訣 中央球員兼裁判
本報記者邱瑞杰聯合報
中央政府推動基隆協和發電廠由燃油轉型為燃氣組,要興建「四接」。地方人士發動公投,要求基隆市府拒絕填海造陸方案,連署達標後送件,市府審查時間用好用滿,還把戰線拉到行政院,讓中央球員兼裁判。市府使出拖字訣雖未違法,但未站在基隆市民立場,也影響人民自治權利,「地方事地方決」是自治理念,不該落人口實。

台電計畫在協和電廠外填海造地,興建國內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七月七日提出東移替代方案,四度叩關環評初審,環評委員仍決議補正再審,足見本案爭議不小。

地方反對填海造陸人士組成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發起護海公投,一周內即有超過法定提案門檻兩倍的二四七五人連署,顯現不少人憂心開發案可能的危害。

興建四接是中央政策,地方公投提案人為求成案,題目遣詞用字多所用心,強調護海公投提案屬地方自治事項,為重大政策複決,非諮詢性公投,也符合一案一事項規定。

不過就在提案人送件後,市府在審查最後限期的前一天通知補正。提案人補正資料,又在審查截止日的前一天,收到市府通知法律適用有疑義,將「陳報行政院認定是否屬地方自治事項」。市府案查作為雖未違法,但審查、補正審查各卅天法定時間幾乎用滿,耗掉近兩個月時間,自然招致外界議論,讓人質疑別有用心。其實小組今天去抗議對象應該是市府,而非行政院。

對於東移案造成基隆港塞港危機,基隆市長林右昌在議會答詢表示,站在市府立場,不能影響基隆港整體運作,會要求台電納入評估,並指「台電提出的東移方案也不是定案,這不是零和遊戲」,基隆港的價值跟重要性遠大於協和電廠。

但顯然林右昌當時在議會的說法跟基隆市政府審查這項公投案的態度自相矛盾,基隆市政府把球丟給中央,可以預料行政院最後一定會以此為非地方自治事項,應為全國性公投。一旦成為全國性公投,必定讓公投連署成案門檻與過關難度大增,最讓公投案不了了之,等於技術性封殺此一公投案,也再次閹割了民意。

 
學者質疑:海平面上升、暴潮 四接未來堪憂
記者吳姿賢/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電協和電廠將改為天然氣發電,擬在基隆外木山「填海造陸」蓋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引發爭議。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昨在網路上舉辦線上學堂,有學者指出,由於氣候變遷影響,基隆港未來可能遭到海平面上升及暴潮衝擊,現在應該思考如何因應困境,而不是「加碼」繼續投資基礎建設。

協和電廠改建案七月八日第四度叩關環評初審,台電提出「東移」替代方案,填海面積也從十八點六公頃減為十四點五公頃,但環評委員仍未埋單,要求提出東移前後的具體影響,決議補正再審。環保署目前仍未排定下次審查時間。

中研院地球科學所退休研究員汪中和在線上學堂表示,氣候變遷將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對台灣傷害相當嚴重,根據美國科學性民間組織Climate Central推估,若不積極減碳,二○五○年海平面將上升超過卅公分,其中基隆港口、協和電廠附近可能遭到淹沒,颱風也會帶來暴潮,因此台灣不適合在海邊發展大規模的基礎建設。

汪中和質疑,四接未來廿、卅年可能受海平面上升及暴潮衝擊,「還值得繼續投資、興建嗎?這是我提出的最大質疑,需要審慎思考」;且基隆還有地震跟海嘯風險,一八六七年基隆發生規模芮氏七點○左右的海底地震,引發高達八公尺的海嘯,一旦歷史重演,「這樣的可怕場景難以想像」,政府應努力防範,思考如何因應未來可能的衝擊,「而不是繼續加碼,在危險地方投入巨額投資、興建基礎建設」。

基隆市議員王醒之說,不管怎麼縮小四接的填海面積,都會衝擊海岸景觀、海洋生態及基隆港營運,且東移後基隆海岸線預估減少四百公尺,基隆市自然海岸線將低於百分之十,且跟水產動植物保育區重疊,「市府憑什麼同意此方案?」

時代力量基隆市長參選人陳薇仲說,基隆離海很近,海平面上升將造成很大衝擊,且最近基隆身為雨都卻缺水,這些現象顯示氣候危機正在發生,建四接跟二○五○年淨零政策也背道而馳。

 
明年基本工資 有望上調4.8%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一年一度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將於本周四(9月1日)登場,考量今年國內物價上漲及經濟成長情勢,據了解,明年基本工資「調幅不低」,有望高達4.8%,月薪調升約1,212元達26,462元,時薪則調升8元達176元,這也將是蔡政府連七年調升基本工資。

在基本工資審議前夕,勞動部長許銘春依例分別於今(29)日及明日晚上各邀請勞、資委員餐敘,了解雙方態度。

對於基本工資調幅,全國工業總會常務理事何語昨日僅表示「沒有意見」,不再受訪。另據了解,資方委員應會在審議會上主張,全球需求已趨緩,包括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轉緊縮、製造業訂單年增率轉呈負成長、以及部分產業如面板、工具機等業已經出現訂單減少而陸續實施減班休息等措施,爭取調幅不要過高,以避免增加明年營運負擔。

不過,一位不具名基本工資審議委員表示,儘管資方訴求不無道理,卻已很難左右明年基本工資調幅不低的局面。主要是因為,景氣走緩趨勢尚未反映在經濟數據上,例如,主計總處並未大幅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或者說,雇主所擔心經濟成長趨緩將是反映到明年,而非今年。

依照歷年基本工資審議原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都是足額反映在基本工資調幅上;至於經濟成長率則是採「勞資共享、勞資各半」原則。

依據主計總處8月最新預測,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76%,CPI上漲2.92%,因此,明年基本工資調幅有望高達4.8%。

熟悉內情人士觀察,這次審議討論重點將是經濟成長率要分享多少給勞工,按照往例是勞資各半;因此,若資方要主張分享比率低於50%、或是勞方主張分享超過50%,都需要「強而有力、有說服力的理由」。

該人士表示,今年基本工資調幅之所以高達5.21%,主要是因為2020年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導致2021年調幅僅0.84%,因此在考量2022年調幅時,經濟成長率分配達三分之二給勞工所致。

目前基本工資月薪為25,250元、時薪168元,若以明年調幅4.8%計算,月薪將來到26,462元,調升1,212元;時薪則來到176元,調升8元。這將是蔡政府連續第七年調升基本工資。

延伸閱讀》

政府補助基本工資 可能沒了

 
政府補助基本工資 可能沒了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明年基本工資漲定了,而且調幅不低。勞方和資方都寄望明年再啟動政府補助基本工資,以降低企業營運壓力。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表示,只有特殊情況,如疫情衝擊持續,才會啟動政府補助。

而今隨著疫情趨緩,內需回溫,預期明年邊境管制措施都會撤離,回到常態,屆時恐怕已無啟動政府補助的條件。

至於全球景氣趨緩、需求降溫,已明顯衝擊面板業、工具機等製造業,黃維琛表示,更沒有道理因為全球或製造業景氣趨緩而啟動政府補助。

他表示,原則上,基本工資調升就是調升了,就是由雇主負擔相關成本,舉世皆然。

黃維琛表示,僅有在特殊性情況下,如因為去年本土疫情嚴重衝擊部分內需產業,為使基本工資順利調升,才動用就業安定基金針對受創特定產業提供半年補助。

至於明年基本工資調升是否還有需要再動用政府補助,則還要再觀察。

他並強調,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在討論基本工資調幅,就會將過去、現在及未來情勢一併考量進去,決定一個調幅後,就是由雇主負擔相關增加成本,沒有由政府補貼之道理,更不會因為明年全球景氣轉差、製造業景氣走衰,而提供政府補助。

 
耗水費 經部:視水情、物價開徵
記者林海/台北報導聯合報
經濟部原訂於今年七月起要針對用水大戶開徵耗水費,但因考量電價調漲,避免水電雙重增加產業成本,擴大對民生物價影響,因此並未如期開徵。經濟部水利署昨天表示,後續將依水情狀況及物價影響,適時開徵耗水費。

二○二○年至二○二一年國內面臨百年大旱,經濟部為促進大用水戶節水,原本規畫於枯水期間,針對單月用水超過九千度的用水大戶,每度徵收三元的耗水費,涵蓋的產業包括電子、光電、石化、造紙與鋼鐵等共計超過共一千八百家企業;去年底預告徵收辦法草案,推估上路第一年將有十億元以上的耗水費收入。

水利署官員指出,由於俄烏戰爭造成國際能源價格大漲,國內電價也因國際情勢於七月調漲百分之十五,民生物價跟隨波動調漲,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超過百分之三,加上電費漲價受影響對象與耗水費徵收用戶相同,為避免水電同時雙重增加產業成本,對產業造成堆疊衝擊,擴大對民生物價影響,此外到今年六月底各地水情穩定,供水正常,耗水費因此尚未如期發布開徵。

雖未如期開徵,但耗水費並不是不徵,而是未來適時開徵。官員表示,耗水費徵收作業各項配套措施,包括各行業回收率基準區間、回收率查驗作業、抵減徵認定要點等,都已依產業說明會各界意見研擬備妥,徵收辦法發布後可同時提供業者參考。

經濟部指出,水利署也已建立產業節水輔導及廠商電話諮詢服務,提供用水戶水資源管理改善方案,提高用水效率,提升節水成效,達到回收率基準,並享有優惠費率減少課徵耗水費。

 
國際財經要聞
馬鈴薯產量將寫新低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洲今年的馬鈴薯產量預估將因夏季遭遇的酷暑和嚴重乾旱,而降至歷史新低,可能帶動薯條等食品價格進一步上漲,加重消費者面臨的通膨壓力。

路透報導,歐洲今夏氣溫迭創新高、又遭遇出現5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將衝擊馬鈴薯產量。分析機構世界馬鈴薯市場(World Potato Markets)指出,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的高溫,可能使歐盟今年的馬鈴薯產量創新低,甚至還低於2018年受到類似規模乾旱侵襲時的產量。

德國農業部上周發布的報告未提供收成預測,但表示馬鈴薯收成展望已「大幅惡化」。法國生產商組織UNPT最新調查顯示,當地馬鈴薯收成量可能比20年均值少了至少20%。

高溫也會影響馬鈴薯的品質,因塊莖會在高溫下改變形狀和顏色,可能提高加工馬鈴薯難度,因為一些合約會規定薯條長度等標準。

比利時產業組織Belgapom執行長弗默倫說,產業和消費者的成本將增加,但農民的成本將增加最多,他估計,比利時的馬鈴薯產量減幅上看30%。布魯塞爾薯條名店Masion Antoine共同負責人威拉特也說,難以取得優質馬鈴薯,可能進一步推升價格。

 
專家:防禦操作 做多美元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聯準會(Fed)主席鮑爾26日強烈表示利率將更高且持續更久,導致美股全面重挫,勢將對29日開盤的亞太股市構成重大壓力,使全球股市「夏季行情」進一步洩氣。專家建議,在鮑爾大展鷹翅後,投資人可藏身於短期的美國公債或公司債,能源、金融等防禦類股也相對安全,並且做多美元。

彭博資訊報導,美股上周五全面重挫後,亞股29日開盤後預料將哀鴻遍野。鮑爾在傑克森洞年會演說中,強調Fed必須採取持久的緊縮政策,不僅重創美股,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也逼近今年來高點,比特幣也跌破2萬美元。

美元恢復強勢,將使資金撤離亞洲市場。匯市分析師預測,9月中Fed會議之前,美元對日圓就可能升破140日圓。

Fed持續緊縮,也將使舉債成本從美國、歐洲一路升到亞洲;市場預期聯邦資金利率將於明年3月升到3.8%的頂峰,明年將降息的機率大幅降低。專家指出,市場不僅要猜利率會升到多高,還要猜高利率將持續多久。

由於投資環境丕變,專家建議投資人考慮藏身於短期的美國公債或公司債;2年期美債殖利率已升到3.384%,已具投資價值,且短債的走向最明確;另外能源、金融等防禦性類股也相對安全。

專家也建議拉美貨幣與股市,因為拉美各國央行將繼續升息,而巴西等國通膨已開始下降。市場聚焦於周五公布的8月就業報告;經濟學者預料,只要非農業就業人數增加25萬人以上,就足以使Fed快速升息;即使只增加15萬,Fed也將繼續升息。

 
Fed不改升息步調 美國參議員華倫憂心經濟陷衰退
華盛頓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國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今天指出,她相當擔心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將使國內經濟陷入衰退,聯準會的升息動作會讓許多民眾失業。

華倫今天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你知道什麼比高昂物價及強勁經濟更糟糕嗎?那就是高物價和數以百萬民眾失業。我非常擔心聯準會正把國內經濟推向衰退。」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26日發表談話警告,聯準會升息以對抗高通膨問題之際,美國民眾正走向經濟成長緩慢和失業率可能上升的痛苦時期。

但華倫指出:「他(鮑爾)所說的『一些痛苦』代表著讓民眾失業、小型企業倒閉,因為利率調升導致資金成本上升。」

華倫表示,高通貨膨脹率的部分原因是供應鏈問題、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以及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戰爭。

她還說,升息無法直接解決那些問題,鮑爾在國會聽證會也承認了這一點。

 
本周開盤前 五件國際事不可不知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道瓊工業指數上周五(26日)大跌逾千點,聯準會(Fed)主席鮑爾表明繼續對抗通膨,就算犧牲經濟成長也在所不惜,徹底澆熄市場預期Fed貨幣政策可能明年可能轉向的指望,亞股今天開盤如臨大敵。隨本周邁入命運多舛的9月,投資人再度被幢幢悲觀魅影所籠罩。以下是本周開盤前,最值得留意的五件國際和兩岸要聞:

鮑爾放鷹 美股崩跌千點 台積電ADR跌成平價

鮑爾在Fed傑克森洞年會上表示,Fed必須繼續提高利率,並保持高利率直到通膨得到控制。他首度展現不惜代價壓抑通膨的決心:「降低通膨是要付出不幸的成本,但若不能重拾物價穩定,引來的痛苦會更重。」

道瓊終場崩跌1,008點,跌幅3%,創5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標普500和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分別重挫3.4%和3.9%。在鮑爾發表講話前,美股變動不大,但之後愈跌愈重。紐約三大指數一周下來跌幅均超過4%,且周線都連兩周收黑。費城半導體指數上周五跌5.2%,台積電ADR跌3.2%,和台北交易股票形成平價。

亞股本周開盤前如臨大敵。Straits Investment基金經理人Manish Bhargava表示,今天開盤成績肯定滿將紅。

美股上周五崩跌至此,等於已回吐7月底以來大部分漲勢。而鮑爾短短8分鐘的演講,讓美國億萬富豪們的個人淨值一天內蒸發780億美元。

與升息密切相關的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在鮑爾講話後大幅上揚,由上周四的3.372%漲到3.391%,10年期公債殖利率從3.023%升至3.034%,拉大短期和長期公債殖利率之間的倒掛幅度,這是債券市場的一個關鍵衰退指標。

Fed下次政策會議在9月召開,期貨市場最新反映屆時升息3碼的機率為60%,升息2碼的機率為40%。

Cornerstone財富管理公司投資總監霍奇說:「鮑爾總不能直接說 ,為擊潰通膨,就算經濟導致衰退也無所謂,但擺明就是如此。 」Integrity 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吉伯特表示,「鮑爾是希望金融條件進一步緊縮,希望市場知道Fed還不準備宣布戰勝通膨。他排除了很快降息的可能性,市場正開始重新評價。」

ECB也考慮升息3碼

鑒於美國聯準會(Fed)連兩次升息3碼後可能還會再升3碼,加上歐元區通膨前景持續惡化,歐洲央行(ECB)內部已開始出現要加速緊縮的聲音。部分決策官員希望在9月的政策會議上討論此事,也有官員希望年底前能開始討論縮減資產負債表的問題。

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荷蘭央行總裁諾特(Klaas Knot)接受荷蘭廣播公司NOS採訪時說,他支持在下個月的會議上最多升息3碼。他說,「目前歐洲的通膨問題非常嚴重,我認為我們需要每隔六周升息一次,直到通膨率穩定在2%左右」。

立場向來偏鷹派的諾特表示,歐洲央行官員正考慮加快升息以因應高通膨問題,他呼籲9月至少升息2碼。同日,另一位ECB決策官員霍茲曼(Robert Holzmann)也說,應該在下個月的會議上討論與聯準會最近力道相當的升息幅度。

鮑爾大展鷹翅後怎麼投資

聯準會(Fed)主席鮑爾26日強烈表示利率將更高且持續更久,導致美股全面重挫,勢將使全球股市「夏季行情」進一步洩氣。專家建議,在鮑爾大展鷹翅後,投資人可藏身於短期的美國公債或公司債,能源、金融等防禦類股也相對安全,並且做多美元。

美元恢復強勢,將使資金撤離亞洲市場。匯市分析師預測,9月中Fed會議之前,美元對日圓就可能升破140日圓。

Fed持續緊縮,也將使舉債成本從美國、歐洲一路升到亞洲;市場預期聯邦資金利率將於明年3月升到3.8%的頂峰,明年將降息的機率大幅降低。專家指出,市場不僅要猜利率會升到多高,還要猜高利率將持續多久。

由於投資環境丕變,專家建議投資人考慮藏身於短期的美國公債或公司債;2年期美債殖利率已升到3.384%,已具投資價值,且短債的走向最明確;另外能源、金融等防禦性類股也相對安全。

德法電價失控 歐盟急商對策

歐洲兩大關鍵市場德國和法國的電價上周持續飆漲,天然氣價格也再創新高,電價幾乎已到失控的程度,歐盟領袖對此將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如何因應這場危機。

在歐洲能源交易所(EEX)交易的法國一年期電價合約,上周五盤中一度勁揚25%,報每百萬瓦時(MWh)1,130歐元。德國一年期電價合約也創下紀錄,26日盤中大漲33%至每MWh 995歐元,上周周線共漲70%。若在油市,這相當於油價漲到每桶1,600美元。至於歐洲基準的天然氣價格,26日漲到每百萬瓦時343歐元,再創新高。

各自深受能源危機所擾的德法兩國,明年電價幾乎每天都改寫新高紀錄,原因包括俄羅斯正限制供應天然氣,且法國的核電發電量持續下滑。歐盟準備召開能源部長緊急會議,討論歐洲用電解決方案。電價飆升不只助長通膨攀揚,更對歐洲家庭和企業的財務狀況構成威脅。

水資源短缺 威脅全球經濟

四川省用電緊張局面得到緩解,一般工商業用電已全部恢復。據央視報導,截至周日中午12點,四川省一般工商業用電已經全部恢復,當地此前已採取限電措施約兩周時間。

然而,隨著乾旱肆虐世界各地,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短缺正在成為一項全球威脅,可能加劇企業營運受干擾、傷害獲利並危及成長-尤其是對農業、時裝、電腦晶片製造和資料中心等用水需求旺盛的產業。

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報導,水資源管理不善,會提高國家或企業聲譽受損的風險。但另一方面,解決缺水問題為企業及投資人提供了新機會。編製TSC水安全指數系列的舒曼說:「未能將水風險納入其投資組合的投資人,可能會面臨未來表現嚴重不佳的風險。」聯合國的一項報告指出, 1998至2017年的乾旱,導致全球經濟損失約1,240億美元。

根據世界銀行,農業的耗水量最大,占全球取水量約70%。其他需求旺盛的產業包括服裝、能源、化工、製藥和採礦。非營利組織CDP的報告發現,水風險的潛在財務衝擊遠大於解決這些風險的成本。2020年企業發布的水風險財務衝擊為3,010億美元,是與緩解這類風險成本550億美元的五倍多。

 
Fed量化緊縮 全速推進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9月起將倍增至每月950億美元,象徵量化緊縮(QT)進入「全速」階段。

知名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縮表過程不太可能平順,可能重演2019年金融體系流動性緊縮的情況,迫使Fed須中途調整做法,使Fed的升息計畫面臨更多變數。專家也說,這將導致未來幾個月的股市動盪加劇。

從9月起,Fed每月將縮減600億美元公債部位、以及350億美元的抵押擔保證券(MBS)部位。Fed從2020年3月開始大舉購債,直到2022年3月結束,資產負債表規模達到8.8兆美元;今年6月開始縮表,9月起全速縮表,估計一年將縮減1兆美元。Fed主席鮑爾7月時表示,縮表流程可能持續「兩年半」。

Fed希望縮表過程水波不興,但曾任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的芝加哥大學教授拉姜、和紐約大學教授艾查里亞等人,在傑克森洞年會發表「流動性依賴:為什麼縮減央行資產負債表是一項艱鉅任務」報告指出,「央行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流程不太可能平順」。

研究指出,縮表的難題在於商業銀行如何反應。在Fed實施量化寬鬆(QE)時,商業銀行未積極擴大放款給商業客戶,寧願借錢給避險基金及影子銀行,在Fed縮表時,商業銀行卻未減少這些放款,結果導致金融體系資金短缺,「此時Fed非再度出手干預,並擴大提供流動性不可,一如2019年9月到2020年3月時的情況」;當時銀行準備金嚴重短缺,隔夜拆款利率大幅上升,迫使Fed提前停止縮表,甚至小幅擴表。

報告發現,Fed實施QE政策時,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需求大幅增加,但Fed縮表時,這些需求卻未同額減少。如此一來,當Fed緊縮時,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將不足,影響金融穩定。

報告指出,在QT過程中,商業銀行的實際操作會造成流動性吃緊,偶爾還會出現重大壓力,反而使Fed在資金緊俏期間注入更多流動性,與緊縮流程背道而馳。

在金融市場的影響方面,Spectra市場公司分析師唐納利指出,從Fed上一輪縮表的經驗來看,股市在Fed啟動縮表時表現不受影響,但卻在Fed加速縮表後重挫,成為今年第4季股市表現的壞兆頭。

Yardeni研究公司總裁雅德尼估計,QT的影響相當於升息至少2碼、甚至接近4碼,遑論美元今年來升值10%造成的緊縮效應,若Fed調整QT計畫,股市勢將繼續劇烈震盪。

 
美股9月展望…很不樂觀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股本周將進入9月這個向來表現不佳的月份,但在聯準會(Fed)主席鮑爾直截了當地強調繼續升息以對抗通膨的重要性後,預告了美股將面臨更多苦痛,今年9月的表現可能會更慘。

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報導,道瓊市場公司的數據顯示,1928年來,標普500指數在9月平均下跌1%,道瓊工業指數自1896年來,9月平均也都下跌,9月也是這兩個指數一年裡表現最差的月份。從目前局面看來,今年看來也不妙。Fed在9月升息3碼的機率已上揚,帶動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衝破3%,同時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又在減緩。

Evercore股市策略師艾曼紐認為,股市最近在利率攀揚之際繼續上攻的能力將減弱,又適逢9月這個表現較差月份。巴隆指出,美股的賣壓已開始,標普500和道瓊指數自8月20日來已下跌,標普500更累計跌約4%。

美國本周公布的數據可能難以降低Fed繼續升息的意願。首先是經濟研究聯合會30日公布的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預料將因近來汽油價格下跌而翻升,通膨預期將是觀察重點,31日出爐的7月職缺與勞動力流動調查(JOLTS)將顯示就業市場依然緊俏,9月1日供給管理協會(ISM)發布的8月製造業指數雖料將下滑,但製造業景氣將維持擴張。

9月2日公布的美國8月就業報告將是重中之重,非農就業人口預估新增30萬人,少於7月的52.8萬人,失業率估持平於3.5%,從「超火熱」轉變為「火熱」,平均時薪預料仍將年增5.2%。

彭博資訊經濟學家在綜合評估鮑爾的發言及整體數據後,認為9月升息3碼的可能性高於2碼,因為鮑爾的重點在勞動市場,Fed預料最終將提高聯邦資金利率到5%以抑制通膨,比目前區間上限的2.5%,高出2.5個百分點(10碼)。

 
要聞
央行9月升息幅度 大家猜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明示9月將維持「又快又猛」的升息基調,恐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海波浪;緊接美國利率會議之後,我國中央銀行第3季理監事會將於9月22日登場,對於本季央行會升息半碼或是1碼,市場出現歧見,但資深券商主管認為,央行很可能還是維持9月與12月各升息半碼的決策。

聯準會於今年3月啟動升息循環,分別在3月升息1碼、5月升息2碼、6月與7月均升息3碼,今年至今已升息四次、總計升9碼(2.25個百分點),我國央行則是3月升息1碼、6月升息半碼加調升存準率升息1碼,重貼現率累計僅升息1.5碼。

匯銀主管說,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等近期「狂」升息,相較先進國家,我國央行顯然沒有跟進大舉升息的計畫,因此,除了貼放利率緩漲外,維持相對抗跌的新台幣匯率,便成為減輕輸入性通膨壓力的一大利器。

對於美國猛升息,是否會帶給台灣「不得不跟進」的壓力?央行官員表示,台灣的升息考量和美國不一樣,央行理事們會綜合考量並充分討論,決定升息次數與幅度。

央行官員說,「美國升息,不代表台灣一定有跟進升息的壓力,央行總裁楊金龍先前在許多場合裡一再強調,每個國家經濟金融情勢不同,美國就業市場非常緊俏、通膨非常的高,為了抑制通膨,貨幣政策下的力道就很大,是因為不得不這麼做。」

全球通膨拉警報,台灣的通膨確實也拉升了起來,但相較於美國超過9%,台灣目前是逾3%,仍相對溫和;主計總處預估,今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2.92%,雖未破3%,但創14年新高。

券商主管指出,央行官員一再強調,台灣與美國情況不同,我國未必需要跟著聯準會大幅升息,除台灣通膨相對美國溫和外,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不保「4」、出現趨緩情況,也是央行決議升息幅度的重要參考數據之一;主計總處預測,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下修為3.76%。

 
星宇航空籲放寬入境總量
記者魏鑫陽/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境開放在即,各家航空公司都持續搶才,因應疫後國際觀光大復甦商機;對此,星宇航空也呼籲政府,國境放寬的同時,也須同步放寬入境人次的總量管制,讓台灣能與世界同步。

國人期盼已久的國境開放,將視Omicron BA.5疫情滾動式調整,指揮中心表示,初估待此波疫情高峰過後,可能開放時間點將落在9月底、10月初左右。對於國境開放,業內人士指出,國內航空業者早就準備好了,樂觀看待今年第4季以後的疫後旅遊大爆發。

對此,星宇航空呼籲,政府在解除禁團令的同時,也要解除旅客人次總量管制,因為總量管制有如將水管縮小,難應付已變大的水流。星宇指出,現在航空公司是有客源,但因目前的旅客人次配額太少,都是鎖住機位,無法接受訂位。

據了解,今年6月、放暑假前,因應邊境逐步開放措施,指揮中心宣布縮短檢疫天數後,馬上造成航空公司訂位明顯大增,長榮航空面臨座位超賣窘境,華航則是宣布暫停銷售6月底前出發的機票,星宇航空也忙著請旅客延期。

旅行業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蕭博仁透露,觀光局通知該會禁團令快的話9月初就會解除,最遲9月底解除。同時也曾要求觀光局要向疫情指揮中心爭取同步解除總量管制。

 
航運業高獲利榮景…回不去了
記者魏鑫陽/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法國貨櫃巨頭達飛海運集團(CMA CGM)近日預期,隨需求走軟,海運運費將全面下滑,引發新一輪的疫後海運產業的多空論戰。

有專家分析指出,隨新船運量加入,疫後運價可能回到疫前的水準;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即使運價有所修正,但在高油價支撐下,運價不會回到疫情之前、已經「回不去了」,只是航運業的獲利恐怕難以回到前年時的高點盛況。

業內專家說,海運業歷經疫情下「百年難得一見的榮景」,各大國際航商與聯盟之間,都有一個「不說破的共識」,即不可能再有便宜的運價。特別是航商管控運價的手段很多,譬如減班、降速、淘汰老舊船舶等,都可有效控制運力,使其不至於過剩。

去年下半年一直到今年初,貨櫃海運運價進入狂飆時期,甚至部分散裝船中的海岬型船也加入載運貨櫃的行列,加上原物料行情也不斷攀高,由於供需持續吃緊,牽動散裝船運的日租金也水漲船高,一時之間,貨櫃、散裝都迎來一波前所未見的榮景。在最誇張的時期,貨櫃從亞洲發往美西的每大箱(FEU),市場竟喊出2萬美元的天價,而對比近期回到5,000美元附近,可謂腰斬再腰斬。

 
疫後時代 台灣航商仍擁相對優勢
記者魏鑫陽/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海運業在疫情下迎來大時代,無論是散裝還是貨櫃航運,台灣航商都扮演全球運輸的重要角色,其中,貨櫃雙雄長榮(2603)、陽明都吃到了「蛋糕上的奶油」。即使進入疫後時代,專家認為,台灣航商對比國際船公司仍有相對優勢。

以貨櫃為例,專家指出,台灣貨櫃航商中,長榮在疫情之前大量訂製2.4萬TEU(20呎標準櫃)的大船,且在疫情之下、貨量最大的時候,陸續交船投入營運,已經先期為集團帶來集團的營收、獲利。

在疫情之後,長榮集團仍可繼續發揮大船「先發」的效益,換言之,即使全球大型航商在疫後大量訂製新船,以因應高貨量與未來海運新規上路的衝擊,但長榮已經用新船大賺一輪。散裝航商中,慧洋、裕民也有同樣的新船效益。

長榮海運在六年前啟動訂造大船計畫,正好趕上這波疫情造成航運史上最精采的一頁;在高油價時代來臨下,長榮海運使用脫硫器的船跟一般同型船用油比較,每噸用油的價差日益擴大,換言之,高油價對長榮而言反而有競爭力。

 
貼近消費者生活 信用卡回饋瞄準四領域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國內本土疫情影響,興起的宅經濟、美食外送、電商盛世等顛覆傳統消費習慣,為貼近消費者的生活需求,據Money101統計,今(2022)下半年信用卡權益再次大洗牌,雖然不少信用卡權益變動,回饋規則增加不少,但因應疫情免接觸及混合辦公等模式演變,有許多信用卡在行動支付、網購、美食外送平台及影音娛樂平台四大領域提供更多回饋。

金管會統計國內市場信用卡流通數2022年6月達5,390萬張信用卡,對比去年當期成長5.2%,6月信用卡刷卡金額2,644 億元,較去年6月更成長近23%,主要消費力道跟隨後疫情生活型態改變,一、是網購及美食外送,二、影音娛樂平台成為必備宅趨勢,三、暑假夯國旅訂房優惠或加油及交通費用。

此外,行動/感應式支付成為後疫情生活的顯學,下半年最受矚目的行動支付神卡多了華南銀行SnY信用卡可選擇,掃碼型支付也算在網購5%通路內,每月回饋上限300元;LINE Pay可選擇綁定富邦J卡,街口支付可考慮□豐匯鑽卡,兩者都是3%且回饋上限充裕;台新銀行@GOGO卡雖然LINE Pay享5%回饋,但每月需新增帳單5,000元;凱基銀行指定行動支付累積消費滿3,000元可享有新戶8%、舊戶6%的加碼回饋。

無腦網購神卡目前各家銀行回饋大同小異,Money101行銷公關副理張書敏指出,富邦momo權益再度延長半年,momo全站享5%momo幣回饋無上限,指定品牌最高 10% 回饋。玉山銀行UBear卡回饋雖然從原本的 5%降為3%,但認列範圍廣,優點是可直接折抵當期帳單,因此也列入網購推薦信用卡。

新光OU點點卡回饋最高22%,扣除新戶5%部分每月仍有17%,華南 SnY是上半年推出的新卡,對網購通路定義相當寬鬆,只要是透過網路支付即回饋5%,且海外通路 5% 和指定通路(外送和影音平台)20%的優惠。

張書敏指出,整體下半年最推薦的無腦神卡,通路限制較少,而且回饋上限高或無上限,上榜的有富邦銀行 J卡日本韓國皆享3.88%,較弱勢的部分,是其它海外地區只有1%回饋;花旗銀行現金回饋Plus卡不限通路或國內外均享2%回饋,繳保費也涵蓋;星展銀行ECO永續卡,國內幾乎等於無上限2%回饋,國外消費滿2萬元享加碼3% 。

聯邦銀行賴點卡、富邦J卡皆採取 LINE Points 回饋,只要綁定數位帳戶,就能享國內2%,國外3%無上限無腦優惠;台新銀行玫瑰Giving 卡,則需要國內指定節假日消費,且綁定台新帳戶扣繳卡費,海外消費則沒有節假日限制,回饋每期上限5,000點。

 
壽險業下半年避險成本走高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全球央行年會上宣示打擊通膨的決心。這等於預告美國今年底前升息幅度將持續高於台灣,美、台利差料將擴大,連動所及,壽險業常用的避險工具Currency Swap(換匯交易),下半年避險成本將較上半年走高。

壽險業者表示,壽險公司收取新台幣保費,匯到國外投資時,為避免匯率波動侵蝕投資利益,部分部位會進行避險,目前各家避險比率介於60∼70%,也就是說,每100元到國外投資的新台幣保費,大約60∼70元有做避險。

壽險業使用的避險工具,長年來不脫兩種:境內的C.S.、境外的NDF,替壽險公司辦理避險的多為銀行,銀行會收取避險合約費用,而費用高低,前者與利差有關,後者與預期心理有關。

兩國利差愈大時,C.S.的合約就愈貴,以1個月天期者為例,目前年化避險成本約1.6%,隨著美台利差擴大,C.S.的避險成本將持續走高,往1.8%邁進。

NDF的避險成本高低,則與預期心理有關,新台幣對美元升值預期濃烈時,NDF愈貴,過往年化避險成本曾一度標高到5%;反之,新台幣對美元貶值預期愈濃,NDF愈便宜。

美台利差擴大,目前避險成本差不多的C.S.與NDF,可能變成,透過C.S.比NDF要貴,即便如此,不影響C.S.做為壽險業最大避險工具的地位。

壽險業解釋,原因有二,首先,NDF波動太大,避險成本不好控制;其次,央行嚴管C.S.,壽險公司對外投資的部位,如果一開始沒用C.S.避險,日後該部位利得或配息要匯回,將不准用C.S.避險,業者只好乖乖聽話,珍惜用C.S.避險的機會。

 
執業所得改權責發生制 9月30日前申請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提醒執行業務者留意,採「現金收付制」計算執行業務所得者,若明年度想改為採「權責發生制」計算,應記得在今年9月30日前提出申請。

現金收付制是指收益在實際收入現金時、費用在實際付出現金時才入帳;而權責發生制則是指收益在「確定應收」時,費用在「確定應付」時,就先入帳,在決算時按歸屬年度調整分錄。

財政部表示,執行業務者有關所得計算,原則上採現金收付制, 原本過去僅限聯合執行業務者或執行業務收入經由公會代收轉付者,可申請按權責發生制計算所得,後來經司法院釋憲後,財政部在2015年3月26日修正辦法放寬。

放寬條件後,執行業務者保持足以正確計算執行業務所得的帳簿憑證及會計紀錄者,可申請採用權責發生制計算所得,而申請變更時間點,是在年度開始三個月前,也就是9月底之前。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