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9日 星期三

無界之疆/離去,很簡單:踏出門,騎上車,進入人生的風裡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9/06/20 第108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無界之疆/離去,很簡單:踏出門,騎上車,進入人生的風裡
反造再起/「地方創生」到不了的地方,就來「反造」吧!
新神/我們需要另一種「信仰的可能」!
學著,遇見愛/台大超人氣「愛情社會學」孫中興的愛情必修
蘭船東去/低地人海上帝國的崛起!
閱讀筆記 我有關聲譽、財富和權勢的簡單思索/與我敲響,並且聆聽

新書鮮讀
無界之疆/離去,很簡單:踏出門,騎上車,進入人生的風裡
文、圖節錄自立緒
圖/立緒 提供
離去,很簡單:踏出門,騎上車,進入人生的風裡。絲綢之路的探險,探索人類與自然的聯繫

內容簡介:小說家唐.德里羅(Don DeLillo)說:「志向大的人,寫歷史。」志向小些的,就把自己送到陌生地去冒險,到那裡第一件事,千篇一律,就是畫張地圖。把它當作一個機會,去思考,去夢想,自由自在。

作者是一位從小立志移民火星極端環境的青年微生物科學家,經歷馬可波羅的啟蒙與幻滅,以及達文西《小獵犬航海記》的好奇誘惑,決心走出研究室,用雙腳完成論文,輕車簡行踏上橫越歐亞的絲路,開啟了一趟衝撞人土界限的反思之旅。散文式的優美文字,串連了高原、沙漠、山脊、平原與海岸,在地圖的段落與段落之間,是一道道關卡、哨兵與警察劃下的鋒利邊界――殘酷、跋扈及違反自然。一如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所指出的邪惡平庸性的問題:我們潛意識地接受邊界乃是風景的一部分―—因為邊界說出了我們最深層、最卑劣的慾望―—邊界,強化了外來、異類及非我族類的概念。身為科學家,作者認為,探險之為物,非常類似科學本身,不僅是對事物本質有系統的探究,也是一種徹底揭露的藝術,讓人類能在科學、歷史、哲學與地緣政治的文明進程中,洞悉存在的根本疑惑:我來自何處,我是否獨存於宇宙,以及,所有這一切的終極意義。

作者介紹:凱特.哈里斯(Kate Harris) ,一個善於行腳天下的作家。被譽為加拿大當今頂尖冒險家之一,行腳所至,遊走於國家法令、耐力及理智之邊緣,足跡遍於七大洲。現居住英屬哥倫比亞阿特林,過著遺世獨立的生活。

搶先試閱:〈原來我們全都是迷失在這個謎團之中的生命。〉

達爾文在小獵犬號上,幾乎才航行到一半就萌生退意。暈船、孤獨及身體勞累使他精疲力竭。在家書中他坦承:「有時候我擔心自己根本無法撐完全程。」穿越西藏至半途,有時候我也有著同樣的恐懼,總覺得世界上什麼都不對勁,都被放大了。有一間鄉間小屋可供躲藏,看起來再好不過了,尤其是總算有個地方隱藏我們的帳篷了,沒想到卻是個垃圾堆,破破爛爛的東西一地——破碎陶片、舊藥丸紙袋、一件格子襯衫、東一只西一只鞋子。當天晚上,突落暴雨,來勢洶洶,擊打帳篷聲如落石。總以為自己隨時都會給活埋掉,但人已經累得什麼都不在乎了。才到西藏高原不過一個星期,梅莉和我消瘦憔悴,疲累倦怠,腿部肌肉有如糊在骨頭上的樹脂。

第二天上午中途休息。「全身每個地方都在痛。」梅莉呻吟著抱怨。但我學會了一個克服的祕方……」「說來聽聽。」我說。「別聽妳的身體。」但我的心喊停時,我的腿卻大聲附議。我滿腦子想的都是牛仔褲、躺椅、披薩。懷念醒來時迫不及待要看下一個轉彎的光景,而不是懷疑自己是否還有好奇心。懷念自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鬼魅的感覺。這些都是我不時跟梅莉抱怨的。但第一次有機會和西藏人互動時,我卻很快就癱掉了。一天,找不到一個夠平坦或夠隱蔽的地方營宿,儘管百般猶豫,還是接受了一家人家的邀請,在他們家後面紮營。梅莉和我都擔心我們的非法行為會牽連他們,但營地從路上看不見,又有食草的長毛犛牛圍繞,不太可能引起注意。日子晴和美好,搭好帳篷,才不過中午時分,但爬進睡袋就不想再出來,整個人疲累不堪,覺得剩下來的行程已經將自己開除,灰心,厭世一如阿蒂爾.韓波(Arthur Rimbaud)——看得夠了,知道得夠了,擁有得夠了,夠了。

但縱使閉著眼睛躺在那兒,卻聽到西藏人家的中國旗幟噼啪作響,更別提我們自己自行車上的,在外面草地上擴散。腦海中浮現一幅景象,軍車車隊拖著公路走,一路噴吐著政令宣導。我想像游牧人家羊群一般被驅入集合住宅,而藏羚羊卻自由自在奔跑於荒野保護區。我看到一片荒涼貧瘠的土地,威權所至,地平線體無完膚,所有的行動遭到監視,任何抗議風吹草動都在國家的腳跟下瓦解。而我卻在這裡,欣欣然騎車穿越這片飽受壓迫的風景,在一個西藏人點火自焚並逃亡的政權下旅遊。就在我們騎車穿越的那一年,十一個人自焚——有男有女,都是二、三十歲年紀,高喊「西藏人要自由!」,「達賴喇嘛萬歲!」然後汽油澆身,點燃火柴。次年,八十六個人同樣以火殉身,同年,中國政府沒收自治區內居民的護照,並使新護照的申請變得格外困難,實際上等同於囚禁六百萬西藏人民。如此不公不義,令我痛心難過,對於自己能夠脫身感到慶幸,恨不得趕緊離去。梅莉獨自去西藏人家拜訪,解釋說我身體不適。

帳篷周圍,犛牛呼嚕噴息,咀嚼有聲,越來越靠近。我搖動防水布,使帳頂發出嚇退聲響。遠方車聲嗡嗡中,可以聽到困在帳篷內外壁之間的蒼蠅發出細微的乒乓聲。躺在睡袋裡,全身疼痛,強烈希望人類永遠去不了火星,我們不配擁有一個新世界;我們只會再一次摧殘一個星球。小時候,我確實相信外星生命的發現——無論是有知覺的存有或微生物——會改變人類,可以促成近似神蹟的革命。明白我們全都屬於同類,無論土耳其人或亞美尼亞人,印度人或巴基斯坦人,西藏人或維吾爾人還是漢人,每個人都是地球的子民,最起碼,我們會更加善待彼此。我們會一同覺醒,原來我們全都是迷失在這個謎團之中的生命。

如今,我不再相信了。外星生命的發現什麼都改變不了,正如學會了飛行並不曾提升人類的高度,又如航海家所拍攝的淡藍斑點的照片,如果你真正看懂了它,民族主義的糾結應該就此化解,但結果並非如此。「再看看那個點。」卡爾.薩根懇求:「那就是這裡,那是家,那是我們。在那上面,每一個你愛的人,每一個你認識的人,每一個你聽說的人,每一個人類,都度過他們的一生……在一粒懸浮於陽光中的微塵。」另一方面,我們發現,海底沸騰的裂隙中有吃硫磺維生的微生物,外太空深處有類似地球的外行星環繞遙遠的太陽,在在證明生命的稀有、智慧與璀璨無所不在於宇宙中——而這樣的事實並未讓我們的自我優先退讓分毫。身而為人,如果一味堅持一成不變地,亦即自私地、無動於衷地活著與死去,科學與探險又有什麼意義呢?

或許,無限之始,始於過去的某一點,而那一點我們既看不見又不關心。當我們自己就是那一點時,我們何等渺小呀。我漸漸開始瞭解,邊界的問題不在於它們的殘酷、跋扈及違反自然。邊界的問題其實就是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所指出的邪惡平庸性的問題:我們潛意識地接受邊界乃是風景的一部分——至少是邊界所給予我們的特權,那一紙護照意義重大——因為邊界說出了我們最深層、最卑劣的慾望,為了榮譽與持久,為了秩序與安全,永遠以其他人、其他事為芻狗。邊界,強化了外來、異類及非我族類的概念。但如果我們多數人都不同意,這樣的虛構故事還會繼續存在?他們加諸於別人的不平等所帶來的利益,他們還能夠默默享受?鐵絲網始於當下,在我們裡面,割裂我們自己的心。

腳步聲響起,接近帳篷,門的拉鍊打開,梅莉伸進頭來。「妳還好吧?」她問:「我好像聽到哭聲。」「一定是犛牛。」我說謊,心想,所有探險必皆死於心碎。 ▶▶ 閱讀更多 凱特.哈里斯《無界之疆》

 
反造再起/「地方創生」到不了的地方,就來「反造」吧!
文、圖節錄自左岸文化
圖/左岸文化 提供
「地方創生」到不了的地方,就來「反造」吧!案主集經驗之大成的「教戰守則」,幫助其他社群更快掌握行動方針。

內容簡介:「地方創生」如何不變成「地方創傷」?

「反造」是種非典型都市規劃的精神和方法,強調人類共同居住在一起的單位——城市,不只由政府主導,從上而下,做理性計算的技術官僚計劃,還能由住民發動,從下而上,進行更包容、更具創意的空間安排,進而實踐更多元的社群意義。《反造再起》為「反造系列」第二輯,以「城市共生」為主軸,分為〔關懷弱勢:人生百味、萬華協力〕〔老城再生與活化:台中中區再生、高雄哈瑪星〕〔聯合公民社會和公部門資源:Open Green〕〔人群關係的再造:古風小白屋、南機拌飯〕〔用其他方式重組社區關係:玖樓共生公寓、燦爛時光書店、都農網、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五大方向,收錄十二個經典案例。各案例之間並非獨自發展,而是可資相互參照,彼此交疊。在實踐上這些案例也相互協力和串連,有的已經發展出社會企業甚至商業化的運作方式。

「共生」指的是一群市民對於城市空間與發展的重新想像,當他們在經營共生實驗的同時,也同時在創造一個新的城市。相較於容易落入事業導向或物質環境改造的「地方創生」,「城市共生」的核心在於社會與社群關係的建構與資源的再生產,提供合作的機會與地方活化的基礎。《反造再起》(第二輯)不同於《反造城市》(第一輯),在抗爭、游擊與開創之餘,嘗試進一步用「城市共生」的觀點,強調市民之間的協力、合作甚至跨域,與公部門的串連,進而發展自我治理的機制,創造城市生產與生活多元的新可能性,是對日益私有化、商品化、財團化、全球化,以及政府無所作為的應對之道。

作者介紹:侯志仁/主編 ,美國華盛頓大學景觀建築系教授,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環境規劃博士。曾參與七股濕地及黑面琵鷺保育運動、蘭嶼海砂屋自救行動、美濃文化造鎮,以及宜蘭等地之諸多社區設計及文化保存工作。

搶先試閱:〈南機拌飯:社群共享的實驗基地〉 李仲庭──文

教戰守則

在居住密集又快速流動的城市裡,每處空間既是當地社區的,也是都會生活圈的;社群行動所追求的「在地性」或許是動態輻射的,或小或大、或近或遠,互補能量反而豐富了所謂在地性的內涵,也更貼近都會生活的網絡樣貌。

開放空間的經營者也是生活者和使用者之一,而不是地方的神燈精靈,應避免一味回應各種他人許願而過度耗損。釐清自身經營企圖與價值,找出與地方脈絡和使用者社群的「交集」,且未必只經營這項交集,或許更有助於活絡夥伴們的團體動力。

商品化策略就像是工具箱裡的鎚子,但現實難題並非都是釘子;行動者要熟悉社群共享的成本與風險,加上豐富的策略工具箱,才能搭配出契合社群特性與當地條件的多元營運模式。研發新模式常常挫敗,但偶然成功就將開創歷史新頁。

想在一座城市裡實驗一些社會改造的理念並不容易,通常行動者會需要找一群夥伴,找一個基地,串聯幾圈社群感,交織幾種在地性,支持彼此,創造改變。地下勞動合作社經營的「南機拌飯」,就是一個這樣的空間故事。

南機拌飯位在台北市南機場第二期整建住宅(忠恕社區)地下室的一個區塊,經營團隊承租這塊約四十坪的空間已兩年多,起初規劃空間時,因重視活動基地要有廚房機能,增添共煮共餐的互動機會,讓來這兒的人們更容易「拌」在一起,攪拌多種議題元素,所以取名叫「南機拌飯」。這個空間名字有時被誤以為是賣飯的,但其實不是喲。

在台北都會不同議題社群的眼中,南機拌飯是一處不定期舉辦講座、工作坊、交流會、餐會或電影放映的社群基地,重視幾組議題的推廣與交流,例如合作經濟、社區營造、文化創意、社會民主、都市再生等。由「地下勞動合作社」主要經營,並且還有「人生百味公司」與「夢想城鄉協會」分攤租金與空間庶務。前者常在此舉辦石頭湯共煮活動,關心無家者,倡議社會看進底層、看懂貧窮;後者在此經營手作木工班,透過共同創作培力弱勢者重建人際連結與情感支持。此外,還有「綠點點點點」團隊,協助引入社群與資源;以及其他理念相近的計劃團隊也會來洽談合辦活動,或租借場地共享空間。

若以萬華與南機場生活圈來看,南機拌飯是地方年輕社群的交流基地,也是萬華二十多個在地團體所合作舉辦的「培根市集」1的初始實驗場地,其中七個社福與社企單位所合作的「社區食享計劃」,兩年來,每週四共同向臨近市場收取剩食,以南機拌飯為統籌中心與食材集散地,轉分到各自單位用於料理活動或社區方案。同樣也持續兩年多的「小家電互助維修站」,每月最後一個週末下午在這裡舉辦,除了已在萬華與南機場生活圈形成口碑,年長居民會報名送修,同時還吸引台北都會其他也重視舊物再生的新朋友,以及對學習修理小家電有興趣的年輕志工。此外,二○一八年起,我們合作社裡喜歡製作點心的社員每月揪團舉辦數次「奇怪料理研究室」,與附近地區有興趣的年輕人嘗試經營一個同好社團,共享廚房,分攤雜支。

對所處鄰里與忠恕社區而言,南機拌飯是社區的開放空間;開放的地下室與社區中庭相連,成為住樓上的小朋友聚集玩耍嬉鬧的據點。每週五南機拌飯廚房利用蒐集的食材烹煮成十幾份便當,社區有幾位長輩固定會來取用和聊天;志工則送餐給其他不便前來的幾戶(來自鄰里長建議的關懷名單或鄰居介紹),然後再回到廚房共餐(不時有訪客或新志工加入)。附近鄰里對南機拌飯的主要印象除了社區廚房與小家電維修之外,每年里辦公室舉辦端午、元宵等節慶活動時,里長常來南機拌飯借用廚房;也有幾次是社區發展協會、或其他里民來借用空間。南機拌飯於是成了社區的一分子,就像一樓的老店家與宮廟,都是互相照應的鄰居,我們也儘量參與社區公共事務,例如幫忙歲末清洗樓梯、油漆災損牆面,或與當地的社區發展協會合作申請社造補助款。

以經營團隊的角度來看,地下勞動合作社本身就是很實驗性、複合性的事業組織,由不同背景的自由工作者組成,對於城市中一些議題領域進行合作和爭取專案機會,只要社員感興趣,就會揪伴洽談接案或協力參與,既為了個人生計,更為了自我實踐。兩年多來南機拌飯的空間定位逐漸成形,目前主要做為地下勞動合作社的工作室與活動空間,也是行動基地和資源平台。南機拌飯的空間元素隨著社員夥伴與各界社群互動共創,持續共拌出一段段故事,觸發一波波的思考與對話。

如果,平衡的工作生活態度是為人也為己,那我們理想的空間經營思維就是既流動又在地;既展演團隊主體的價值取向,又放寬空間載體的多元涵融;自嗨的時候不求人人誇,互動的時候都是好鄰居。這篇文章回顧南機拌飯兩年多來的故事與思考,聊聊那些仍持續對話中的空間經營思維。

從空間經營到社區營造,我們都想錯了

當時與市政府合作的專案,包含空間改造預算與半年的租金水電,以及一些活動企劃費用,共同架構出南機拌飯前幾個月的活動項目。我們討論企劃時常互問:「社區」到底是什麼?吸引樓上居民來地下室空間活動是空間經營最重要的事嗎?這種邏輯和社區營造的關係是什麼?

剛開始企劃共煮共餐與手作課程時,討論到所謂的「目標族群」,團隊會用二分法去設想「社區居民」與「外部社群」是兩種目標對象,據以討論行動策略。我們本來的定義中「社區」有組地理範圍,同時指涉小圈(忠恕社區/南機場第二期整宅)至中圈(附近的里)至大圈(南萬華中正生活圈)的同心圓,然後設想所謂的「在地人」便是住在這組同心圓中的居民;另把其他透過網路宣傳與工作者自身網絡(例如社規師同學)而來的歸類叫外部社群(通常偏年輕)。前三個月的活動記錄還花心思區辨參加者是屬於哪一種,糾結於檢討某幾次活動是不是辦得「不夠在地」。

隨著認識的人越來越多,發現一樓宮廟前固定泡茶聚會的那群看起來都很在地的阿姨叔叔,過半不住在這個社區,甚至住得比我們還遠;社區內某間二十年老店的老闆夫婦,外來租店做生意,但熟悉社區許多事;真正住在忠恕社區樓上的某位年輕小姐,聊到如何得知活動訊息時,說是看到臉書粉絲頁就有興趣,反而不曾留意每天經過的樓梯佈告欄上的南機拌飯宣傳,平常也少在社區串門子。

換句話說,同在這個社區中生活的各類人們並不一定都是住戶,而某些住戶又比常來的訪客對社區陌生,可見起初的二分法很有問題。我們花了一番功夫辯論策略方向,然後嘗試一次將本來設定邀請社區居民的共餐活動,改成主打串聯社群夥伴(透過網路臉書邀約熟絡的團體及其社群友人),意外地,共餐時發現其中有些人就住在南機場地區,甚至一位年輕媽媽就住在附近轉兩個彎而已,後來成為南機拌飯的重要支持志工,協助開展新一波蒐集剩食與送餐行動。

其實,由於建築格局開放且租戶比例又過半,在忠恕社區生活穿梭的人們形形色色,而南機拌飯也像社區裡的宮廟一樣,不斷吸引感興趣的人進來這裡。我們重新思考經營基地的多重目標,不再二分簡化,而是細緻地思考各種層次的活動目標與溝通策略,重視與不同使用者族群交流互動,發展多樣的空間經營價值。

合作連結,開展共享生活的新實驗

南機拌飯空間可以發揮哪些使用價值?與誰合作?為誰經營?我們並沒有從頭精心規劃好一份空間經營企劃,或一套商品定位策略(把空間當作商品的那種策略);只是務實地細數自身僅有的條件,釐清空間維運的必要成本,在社群共享基地的大方向上,透過各種合作來連結可能的支持與資源,展開一次次實驗。

二○一六年年中,初步整平地面與加裝照明之後,綠點點點點團隊在南機拌飯舉辦手作課程和木工活動,開始讓更多人認識到這處空間再生了。三位在南萬華長大的年輕人,透過網路注意到小時候常經過的地下室,現在變成一個酷酷的實驗基地,就特地過來看看,並與我們團隊交流認識。聊到綠點點點點在大安區小白屋有一處社區修理站,三位年輕人表示他們大學念電機相關,參加服務性社團,組隊前往國宅幫老人家檢修小家電,有意願在南機拌飯也試著合作「小家電檢修活動」,幫社區居民修理,讓只是些微故障的小家電再生,減少好物浪費,增加人際互動。

我們馬上請綠點點點點的夥伴加入詳談,籌措需要的基本工具與零件備料(第一批主要從小白屋借調共享),盤算未來可能的費用,例如有些零件更換需要另外購買;然後敲定了七月下旬的週末舉辦第一次「小家電檢修活動」,三位年輕人擔任修理志工,南機拌飯的夥伴負責企劃活動、宣傳與受理登記報名。可能因為太少有店家受理檢修小家電,或是因為基本檢查與簡易維修免費,附近居民登記修理電鍋、電風扇、收音機、吹風機等相當踴躍,共二十多件物品。好多位老人家與大哥大姐喜歡這種惜物再生的做法,開始將南機拌飯口耳相傳給更多鄰居。

第一次活動的好評給所有夥伴很大的鼓舞,於是大家決定以後每個月都找一個週末來舉辦,至今已兩年連續二十多場次,成為南機拌飯被附近居民認識的主要原因之一。每次除了需要另外購買零件的代收款之外,我們近期開始放置自由回饋箱,並在旁規劃分享資訊,包括每次收受捐款徵信、購買零件與工具的花費、保留的共同基金、分攤場地維護費等,財務資訊怎麼呈現分享還在摸索中。大致上已慢慢可以用每次平均幾百元的自由回饋捐款,分攤每半年需要增補的工具與零件花費,甚至是以微薄的方式回饋場地電費,我們需要更細緻設計與引導這裡面的社區小經濟,讓社群共好的循環成為彼此有共識的共享文化。

此外,除了開始的三位年輕人,慢慢吸引到更多也有興趣動手拆解與修理小家電的朋友,從自帶物品來請教怎麼修,變成當志工幫老人家修,也就是整個活動逐漸發展成「互助」維修站。小家電檢修固定在週六下午,南機拌飯空間可能剛好也有廚房課程,或有時隔壁賣雞肉的阿伯會炸兩大盤雞塊來分享(阿伯也曾送修收音機),也有次是樓上一位媽媽燉了越式牛肉湯搭配麵包送大家吃(她兩個小兒子常跑來南機拌飯玩鬧嬉戲);加上二○一七年底開始,活動結束後,傍晚大家就地聚餐,有時附近住戶會帶菜來共餐(有廚房很方便),空間中各種繽紛,讓小家電檢修不只是單向的熱心助人行動,更是呼應南機拌飯社群基地的價值取向,一種共享互惠的生活實踐。

另一個附近居民對南機拌飯的主要印象是每週的社區食享與送餐。起初是二○一六年空間剛改造活化,希望增加使用,籌辦了幾次邀請居民或友好社群共煮共餐的夜間活動,認識了好幾戶人家、宮廟志工、雜貨店阿姨等,以及其他組織團隊的新朋友。後來有夥伴提議利用社區廚房關心獨居或經濟困難的社區長輩,與經常蒐集食材的人生百味洽談後,消息輾轉連結到萬華直興市場的攤商、貴陽街街區協會、啟步走共享私塾、夢想城鄉協會、社區實踐協會、萬華社區小學、芒草心協會、向陽會所等附近的社造團隊與社工組織,大家聚集到南機拌飯認識與商議,敲定了「社區食享」計劃。

社區食享計劃從當年九月底開始,由南機拌飯統籌跨組織的夥伴人力,每週四接近中午時前往距離南機拌飯約七分鐘車程的直興市場,透過當地長大的甜不辣攤商大哥號召,前往五或六個攤位,蒐集當日未銷售完的食材或熟食(也有部分是老闆特別捐贈的),載回南機拌飯理貨。各團體與幫忙的志工將食材分裝十幾袋;社福機構帶回與服務案主共煮或用於其他方案;人生百味團隊留做為石頭湯共煮活動使用;南機拌飯分送幾袋菜給樓上家裡有需要的幾戶,並留下一些食材作為隔日社區廚房準備便當使用。

到了隔日週五,基地夥伴與志工媽媽從下午三點開始料理,製作十到十二份便當。這個送餐規模兩年來尚未特別擴大,而是配合基地夥伴與志工人力的可投入程度,維持在負擔壓力較小的鄰居互助感。隨著關係建立後多次邀請,兩位身體健康狀況尚可緩步移動的高齡長輩,本來在里長建議送餐名單上被標注為「需關懷」,變成直接來當志工幫忙理貨分菜,或是自己帶便當盒過來裝飯菜;照顧失智長者不便出門的阿姨,喜歡請我們吃麵包喝飲料;坐輪椅的奶奶常回贈我們水果;而拾荒維生的阿姨,則熱心幫忙南機拌飯做資源回收。透過食物分享,社區裡增添更多相互關心。

從每月互助維修到每週社區廚房活動,南機拌飯的定位與思考,總強調自己不是來輸送服務的社福機構(但有時會合作轉介),社區也不是只充滿需要被照顧的長者與弱勢,大家彼此各自有不同背景、不同優勢、不同劣勢、不同需求。比起如何「做深做大」的弱勢照顧服務,南機拌飯更常思考的是,能「和大家一起」做什麼呢? ▶▶ 閱讀更多 侯志仁/主編《反造再起:城市共生ING》

 
新神/我們需要另一種「信仰的可能」!
文、圖節錄自聯經出版
圖/聯經出版提供
在這信仰式微的時代,我們需要另一種「信仰的可能」!一個時代的逝去,意味著某些神靈的消散……

內容簡介:對台灣社會百態的著墨、對環境議題的關注、對文化現象的體悟。

蕞爾小島在各種族裔、文化與信仰間相互震盪下,處處充滿微小信仰、流動各種信念,舊的鬼魅形貌已隨著時代隱沒,新的神靈意涵於焉而生。邱常婷的中篇小說集《新神》,收入五則中篇小說,集現實與奇幻於一體,各自獨立卻又巧妙串接:〈千萬傷疤〉中阿麗莎與小麥的水火邂逅,融道教乩童文化/BDSM密教儀式的肉身苦痛,開啟另一扇長大成人的門扉;〈花〉爬梳家族生命記憶的酒店女子,在現實生活與記憶朦朧間,一步步接近外婆口中「花精」的真相;〈火夢〉描繪出身東部的戴姨,為抽絲剝繭女兒遭逢的意外,再度喚起童年與部落火神首次連結的命定時刻;〈殺死香蕉樹〉敘說車禍意外撞來的謎樣女子品琴和大學生透露的家族祕密、是非矛盾,都將被砍殺如香蕉樹塊莖,在死亡前懺悔;〈群山白且冷〉遭逢風災的小鎮,死傷、失蹤未知,鎮警巴布與老神父盧卡欲追索失蹤的孩童,在亡魂鬼魅徘迴的山林間,意外地發現了濕漉漉的祖靈之境。角色間微妙連結,以不同的面相照見人們生活中微小的信仰,或有歷史文化的脈絡可循,或純然只是他們自己的幻想,這些面貌不清的嶄新神靈,都將引領眾人前往未知遠方。

作者介紹:邱常婷 ,生於1990年春,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碩士畢業,目前為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搶先試閱:〈千萬傷疤〉

從柏油馬路底端遠遠燒來悶沉的爆炸,記憶中靜得嚇人,也吵得嚇人。黑夜如同深海,只在眾人站立的街道上燈光燦亮,這個時刻,每個人都在等待,在既安靜也吵鬧的黑暗裡,阿莉莎忽然想起來,那是由於年幼的她以食指塞住兩個耳洞的關係,假如她將手指拿開,她會嚎啕大哭,因為降臨遠方的爆裂聲以及身體的疼痛,令她無比害怕。

他們在等待什麼呢?嚴肅的五官靜止如雕像,爸爸牽引阿莉莎那溫暖的大手,已經歸於熟悉平靜,終使她乖巧地凝視道路盡頭。從那兒開始,有一組阿莉莎所見過最奇怪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前來,她忘記了大部分的聲音,除了爆炸,她也遺忘了大部分的人體,除了傷疤。

隊伍最前端是一名滿頭大汗的中年男子,鮮血正沿著他光亮的前額流淌下來,他的目光中有一種堅定與迷離,一種出神沉醉感,他手執榔頭,間歇性敲擊頭部,引發更多鮮血流下。緊接著是咬著長鐵棒的男子,等他走近,阿莉莎才發現他並非咬著鐵棒,而是一根直徑約三公分的長鐵棒直接穿過他雙頰,奇異的是,他臉頰上的洞並未出血。他對阿莉莎眨了眨眼。

在阿莉莎兒時的記憶中,這名嘴穿鐵棒的男子對她講述了他的祕訣:以醋用力摩擦臉頰,早晚各一次,久而久之皮膚便麻痺無感。這名男子怎麼在嘴上插著鐵棒的同時對阿莉莎講話,她已經忘記了,只記得這是最詭譎的隊伍,他們像深海的魚,奇形怪狀地穿行於陰暗,期間不時有炮竹炸裂,四下彈射,更多自殘流血的男人以節奏獨特的步伐漫遊,隊伍最末,是閃亮火星跳動於嗆鼻煙霧,一名神轎上的赤裸少年,即便白布裹著下半邊臉,依然神采奕奕,正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炮炸,肉身傷疤遍布,血口鮮亮,偶爾以榕樹枝撫去炮火。他和阿莉莎過去所見的神都不一樣,他站在高處,卻彷彿無聊,突然與阿莉莎四目交接,白布下的嘴咧開一笑,還沒看清,他已搖搖晃晃地離去。

離家出走的早晨,幾近無人的火車上,阿莉莎自始至終都是醒著的,前座乘客正閱讀報紙上冬嶼號案件的最新進展,她好奇地透過座位與座位間的縫隙偷看。幾年以前,當她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她依稀記得自己曾搭上一艘船,在颱風剛結束的夜晚裡出航。窗外景色飛逝,從台東北上的復興號震動劇烈,小麥頭靠在阿莉莎肩上瞌睡,阿莉莎卻能感受到他僵硬緊繃的肌肉,以及口袋中不斷發光的手機螢幕。

小麥的爸爸一定正在找他,這個男人把全部身家藏在自己兒子戶頭,過去賭輸了便兩手一攤自稱窮困潦倒,小麥索性將巨款提領一空塞滿背包,他們要離開的時候,居住的家鄉被晨光籠罩,像是金色的燃燒。接下來要到哪裡去?他們還可以逃多遠?離開時沒想那麼多,現在阿莉莎心中充滿惶惑。

當曙光從車窗中灑入,小麥眨眨眼醒了過來,像是突然做了決定:「不然我們去宜蘭玩。」「宜蘭?」「對啊,你去過宜蘭嗎?」「沒有。」阿莉莎覺得很不好意思,手指抓緊了洋裝下襬,衣服在她手中變皺。「宜蘭有溫泉,在礁溪那邊,我們去礁溪吧,妳喜歡魚,那邊有很多溫泉魚,會去親妳的腳喔。」小麥一面說一面取出背包中的麥香奶茶,插上吸管不斷吸吮。他的綽號就是這麼來的。小麥比阿莉莎大了三歲,但當他們在一起玩鬧的時候,阿莉莎感覺自己像是一名母親,或者至少是以一種古老的方式看待小麥的存在,他的靈,只不過,一旦進入了「那個」世界,小麥就變得不一樣了。

這是一段漫長的旅程,他們身上蓋著薄外套,薄外套底下是彼此緊緊交握的手,他們看著清晨的曙光從雲層上方篩落至海平面,閃閃發亮的海洋,湛藍無傷的海洋,他們一語不發,幾乎可以聽見對方的心跳聲。

從開始到現在,小麥似乎從來沒有改變,他染金的頭髮,吸吮空麥香奶茶包裝的「颼颼」聲以及黝黑的皮膚,令阿莉莎無比熟悉。阿莉莎常跑出家去找小麥,鄰里的大人們都說她被帶壞了,這是小鄉鎮裡經常發生的小小悲劇,「不過......比起她爸啊......」、「這個小孩子,畢竟以前遭遇到那種事......」他們往往加上一兩句,好像真有多懂一樣。阿莉莎很久沒見到爸爸,只和爺爺奶奶在老厝安靜地生活,他們早上六點出門到山上務農,晚上回家,回到家他們會聽收音機,不看電視,老人如同巨大的玩偶擺飾,阿莉莎明白,這種認知是互相的,對爺爺奶奶來說,阿莉莎也像是一種擺飾,唯一的功用就是提醒他們曾經有過一個沒出息的兒子。

阿莉莎那天帶著撈魚網在市區閒晃,順著與爸爸的回憶走過那條曾出現古怪遊行的街道,隨後在一座宮廟旁看見小麥。小麥正在玩一顆顆裹著白粉的甩炮,甩炮流行於國小至國中的孩子,原本也沒什麼稀奇的,都是一種惹人討厭的行徑,然而,小麥身上有些神祕、無法言明的事物吸引著阿莉莎,就像月球與海的潮汐,小麥投擲甩炮的手勢,出乎意料的優美,阿莉莎從中看見了一種可能性。甩炮在地上炸裂出白色小花,閃亮閃亮,小麥看見阿莉莎,欺侮人地把弄甩炮朝她走去,阿莉莎瘦削醜醜的膝蓋顫抖著,爆炸聲與火光是不可思議的,炮火不僅僅在小麥的手上與地上流轉,彷彿自有其意識般,像那晚古怪隊伍的行進一樣,炮火在裸身少年的皮膚上綻放,那使少年看上去超乎尋常。

炮甩在阿莉莎腳邊,她開始慘泣著跳舞,在火光中跳舞,小麥哈哈大笑,他停止,等待阿莉莎逃跑,但她沒有逃。小麥收起了笑容,甩炮落在阿莉莎蒼白的大腿上,碎裂出一朵洛神花的痕跡,她依然沒有逃,小麥的目光如此專注,就像他在神轎上時的模樣,他手部的動作行雲流水一般,在他們周身炸出刺眼的亮光,阿莉莎的皮膚被炮火劃傷,流出血來,阿莉莎記得是在那時她心中有了異樣的感覺。 ▶▶ 閱讀更多 邱常婷《新神》

 
學著,遇見愛/台大超人氣「愛情社會學」孫中興的愛情必修
文、圖節錄自三采
圖/三采 提供
讀懂自己,也在愛情裡,成為更好的自己。台大超人氣「愛情社會學」教授孫中興的愛情必修

內容簡介:從古希臘哲學家到現在的我們,人類對於愛情的煩惱,從來沒有改變。

《饗宴》說:我們每個人都一直在尋求與自己相合的那一半;《羅密歐與茱麗葉》是一見鍾情,還是剛好而已?;《梁祝》的真愛,或許只是自己的想像?;《傲慢與偏見》其實是一場愛的權力遊戲與微型政治——

繼《學著,好好愛》、《學著,好好分》之後,台大超人氣「愛情社會學」教授孫中興的愛情必修再開課,蒐集十六個跨越時空、萬年不敗的經典故事,一起探索愛的各種選擇與疑問,看見愛情其實是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無論是曾經為愛執迷不悟、飛蛾撲火,或者膽怯不安、寂寞流淚的你,都能在這些經典故事裡,讀懂自己,也在愛情裡,成為更好的自己。然後,好好地寫一個屬於你的愛情故事——

作者介紹:孫中興 ,台大社會學系教授、華文兩性暢銷作者

搶先試閱:〈裝與不裝的策略問題〉

很多女生在成長過程中被教導:不要太強,一定要有女生的樣子,一定很ㄋㄞ才會有男人出來(當強者),不要讓男人覺得他都無用武之地啊……之類的論點。我常覺得灰姑娘的故事是策略性地展現自己的弱點,是孫子兵法中的「將欲取之,必固與之」,即使很強也裝得自己很弱。這被當成一種戀愛的手段,但也表示你把愛情看成一場戰爭,所以要假裝、要取勝,那要等到哪一天才要把真實的自己露出來?之後呢?

有時候,這也是男人的面子問題。有的太太會在外人面前會表現以老公為主,可實際上兩人相處的時候她是強勢的。所以很多家庭看起來爸爸在外面很威風,媽媽很給爸爸面子,但在家裡面其實爸爸沒有權力—爸爸沒有而媽媽有權力,這是很常見的情境。在很多喜宴場合上,還是有很多長輩會這樣勉勵新人啊,也有些人把這當成夫妻婚姻相處之道,把「給男人面子」當作維持一段關係的手法,但這還符合現代價值嗎?

要說面子,大家的面子都很重要啊,不是只有男人的面子而已。過去的男人會想掌控一切,如果女性表現得太強,就會讓男人覺得自己無用武之地,不知道如何「駕馭」跟自己差不多平等的女性。他不是要在情感中找到一個平等相處的對象,而是一個可以駕馭、乖一點的女人,免得在男人圈裡被講:「唉呦,連太太都『管』不住!」

用「管」來面對兩人關係,在過去或許可行,但現代真的不用這樣,男人要學到:你其實不需要「駕馭」誰,只要平等相處就好。我還是強調對等、真實,不必裝啦!

認識獨一無二的自己

因此當你知識充足,會知道過去看的東西不一定是恰當的,於是有所追求的時候,你要怎麼樣立定自己的想法?如何不靠外力,或者說如何找到對的外力、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灰姑娘、白雪公主或貝兒,每個人的條件都不一樣。灰姑娘的條件是她沒有知識,但靠自己的努力活下來;然後她有個目標想達成,但是努力有限制的時候,如何找到可以幫忙的人?這與「不認為自己有能力,只期待被魔法或某一個人拯救」是不一樣的,也是我們在看《仙履奇緣》時可以擁有的一種觀點。

不過這個故事裡最有趣的地方是灰姑娘最後被確認身分,也就是最獨特的地方,是她的腳。不是她的顏值、身高或什麼纖細優美的手,或許這裡有個可能的意義:每個人都擁有一個自己不知道,別人卻很重視的部分。

那雙玻璃鞋象徵王子心中獨一無二的對象,象徵我們都想在愛人的心中是獨一無二的,是the one 而且是the only one。只是大部分的人在成長過程中缺少尋找自我的經歷,也不知道怎麼去尋找自己。大部分的我們沒有真正地認識過自己,或是只尋找好的那部分自己,而忽略了自己的獨特性。

或許這也是灰姑娘的故事中最獨特的部分—每個人都應該去尋找自己的那一雙玻璃鞋,那是你可以跟所有人不一樣的部分,有你最好的東西,也有最不好的東西,但那就是獨特的你。所以不要小看自己,不要放過那些好像不起眼的各種獨特性,可能都是對別人很重要,能夠從千百個人當中辨識你的東西。

天生高貴的公主病—《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跟灰姑娘不一樣,灰姑娘在故事中是個平民(頂多曾是富有的千金小姐),完全沒有地位與身分讓人幻想。但白雪公主是天生高貴,要不是繼母使壞,她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公主,不需要最後被王子吻醒。

但白雪公主跟灰姑娘也一樣,都不是靠著自己的力量,是靠別人幫忙。灰姑娘有神仙教母,白雪公主有七個小矮人。因此也可以說《白雪公主》(Snow White)更強化外在的幫助,畢竟你是公主欸,大家都應該來幫你。灰姑娘情結是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白雪公主則是天生高貴,假定自己應該這樣那樣,於是公主病患者特別容易被這種故事吸引。只是《白雪公主》這故事的劇情也沒什麼好講的,而且因為白雪是個公主,因此後來的情節也不是太壞,吃了個蘋果之後一直在等待,最後靠著王子給了一個很大的救贖。

因此嚴格來說,無論是《白雪公主》還是《仙履奇緣》,只能算是勵志故事,不是愛情故事。因為它們都不像《美女與野獸》看得見男女主角的感情發展。在故事的意義上,白雪公主跟灰姑娘是階級地位的對比,白雪是一個上層階級落難之後如何再回來的故事,而灰姑娘是如何突破社會階級,成為上層階級的故事,也象徵透過愛情得到階級流動、改變狀況。 ▶▶ 閱讀更多 孫中興《學著,遇見愛:台大超人氣課程精華第三堂,16個愛情經典故事,16種對愛的選擇與解答》

 
蘭船東去/低地人海上帝國的崛起!
文、圖節錄自前衛出版
圖/前衛出版提供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起源,低地人海上帝國的崛起!「我們將啟程尋找,新的、從未見過§的土地。」

內容簡介:誰也沒想過,一名荷蘭少年的人生志向,竟促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崛起,打造出低地人的海上帝國!

這個故事,肇因於一群人為了爭取信仰的自由,而展開了與宗主國西班牙長達八十年的獨立戰爭;這場漫長的戰爭促成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成立,最終永遠改變了亞洲的歷史。

十六世紀中葉,一個遙遠的西方低地小國──荷蘭,正面臨棘手的國際形勢:葡萄牙的海上封鎖、英國的船艦挑釁,還有宗主國西班牙的政治與經濟控制。為了捍衛自由信仰,荷蘭人決心展開一場突破重圍的獨立戰爭!1595年,在戰爭中尋求遠東香料貿易機會的荷蘭商人們,派出從葡萄牙偷到航海圖的德郝特曼兄弟,搭上第一次的荷蘭遠東船隊。雖然這次的商隊出海虧損,但德郝特曼兄弟證明了遠東貿易的可行性,也開啟荷蘭商會東征的戰國時代,在各家商會的惡性併購之下,逐漸形成六大商會勢力。與此同時,身為荷蘭獨立戰爭領導者的莫里斯王子,也下定決心要整合六大商會成立新公司,一舉解決獨立戰爭的財政問題。他該如何突破六大商會各自算計的野心,一統紛亂的商業外貿戰場?他又是如何團結荷蘭人於親王旗幟之下,進而打贏獨立戰爭?打開荷蘭遠洋貿易的關鍵角色德郝特曼兄弟,他們最終的命運又將是如何?

作者介紹:張焜傑 Kim Chang ,張焜傑為留學荷蘭的年輕創業家,學成歸國後投入經營科技業。平時喜愛音樂與歷史,藉由在荷蘭時蒐集到的資料以及對台灣荷蘭時代歷史的愛好,在「荷事生非Oranje Express」平台上寫出《蘭船東去》的雛型。

搶先試閱:〈密德爾堡〉

「閣下,馬上就要登陸了。」年輕的黑髮少年科恩彎身進入船艙,喚醒他那正在閉目養神的主人。「跟我一起到甲板上看看吧。」雷尼爾.鮑爾走出艙門,與他的新隨從科恩來到這條往返在澤蘭島嶼之間的快船甲板上,眺望著映入眼簾、越來越大的密德爾堡—這座要塞城市建立於公元九世紀,當初是為了抵抗維京海盜而建立的。如今,它已經發展成為尼德蘭南方最大的國際貿易中心,南尼德蘭的法蘭德斯人與英國商人,都會到此進行交易。

荷蘭與西班牙的「八十年戰爭」期間,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控制了南尼德蘭地區(包含今日的比利時、盧森堡、法蘭德斯),而北方的尼德蘭七省共和國為了報復西班牙,透過密德爾堡封鎖了須爾德河(Schelde),使地處須爾德河上游的安特衛普無法透過海運對外貿易,導致經濟地位衰落。而密德爾堡,就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中,建立起自己南方海運重鎮的地位。

「這些密德爾堡商人,一面宣稱共和國需要他們來封鎖西班牙,轉過頭卻和西班牙人做生意—」鮑爾望著這座南方澤蘭省的商業重鎮,心中有股壓抑不下的不適感:「沒節操的傢伙!怎麼能跟敵人通商?」澤蘭省鄰近南尼德蘭,無論是語言、文化、甚至是宗教信仰上,都更傾向於法蘭德斯地區的佛蘭芒(Flamand)文化。澤蘭省加入七省共和國,與其說是為了宗教自由,不如說是為了經濟的獨立自主:畢竟西班牙國王想要的是中央集權。

在這樣的歷史情結下,澤蘭省、密德爾堡,一直與北方的荷蘭省、阿姆斯特丹有著一些矛盾與衝突。儘管鮑爾懷中已經有了五大商會的簽名背書,但是,到底能不能夠說服密德爾堡加入,他還是沒有十足的把握。「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鮑爾壓了壓帽簷,遮蔽刺眼的陽光,往岸上眺望:他約了一個重要的人物陪他一同前往密德爾堡商會。巴爾薩札.德莫切侖,這位祖籍法國、有著勃艮地(Bourgogne)宮廷氣質的澤蘭商人,在港邊等著鮑爾的到來。「鮑爾閣下,初次見面。」德莫切侖親切地伸出手,將鮑爾拉上岸:「早就久仰你的大名了。」德莫切侖和鮑爾,儘管從未見過面,彼此有著驚人的相似性:鮑爾的孔雀家族是北荷蘭的金權世家,德莫切侖家族則是共和國的南霸天;除了家族同樣顯赫,這兩人也在這幾年積極投入遠洋貿易,憑著自己的本事,成為這個圈子內最有名的商業新貴;最後,在遠洋貿易上,兩人先後聘請了同一人作為他們的艦隊領袖:柯內里斯.德郝特曼—柯內里斯先是擔任鮑爾的首席商務官抵達萬丹;爾後,又接受德莫切侖的徵召,率領著費樂公司(Veerse Companign)的艦隊前往亞齊,最後命喪於斯。

「德莫切侖閣下,感謝您的前來,我代表阿姆斯特丹的以薩克.勒米爾主席(Isaac le Meer,阿姆斯特丹商會最大股東,荷蘭首富)向您致意。」上岸後,鮑爾向德莫切侖脫帽致意:「如同您和主席在信中溝通的,希望閣下可以在密德爾堡會議之中支持六大商會的合併。」「雷尼爾,請你放心,與其他商會合併,一直是我的主張。」德莫切侖表情沉重:「但是現在那幫人熱衷於自相殘殺,他們併吞了我的費樂公司,成立了密德爾堡聯合公司;又想要把其他的小商會一網打盡。」「時間已經容不得密德爾堡再這樣蠶食鯨吞了。」鮑爾掏出了特使委任狀給德莫切侖:「五大商會已經聯手,密德爾堡只能聽從。」「果然如傳言所說的,你已經統合了五大商會,真了不起。」德莫切侖面露欽佩:「我始終相信,尼德蘭的未來就在東方;而要在東方爪哇海上稱霸,唯獨團結 。」「上車吧,我跟你一起去密德爾堡商會。」德莫切侖打開馬車的車門,邀請鮑爾上車:「你就儘管發揮,關鍵時候我會支持你的。」「科恩,你在荷恩商會有學過『旗號』吧。」在上馬車之前,鮑爾這樣囑咐著他年輕的隨從科恩:「帶著這面信號旗,到港口的燈塔去等我。仔細觀察著外海,一小時內,將有兩艘揚著親王旗以及阿姆斯特丹旗幟的船隻靠近港口;一見到它們,就打信號讓他們下錨、在十一點的時候對天鳴炮。」「遵命。」科恩對鮑爾的命令沒有一點懷疑,一溜煙地往港口燈塔跑去。

鮑爾和德莫切侖抵達了商會總部,被帶領到商會會議室。牆上掛著兩張大旗:海中雄獅旗以及紅底黃堡旗,分別代表著澤蘭省以及密德爾堡。一名穿著華麗的密德爾堡商人坐在會議廳的正中央,而其他的商人們圍繞著他。「他是亞德利安.譚哈夫(Andriaan Henriksz ten Haaf)。」德莫切侖小聲地提醒鮑爾。「阿姆斯特丹的雷尼爾.鮑爾閣下,孔雀家族,久仰大名。」譚哈夫聲音洪亮,揮手示意請鮑爾坐下:「當然,還有我們的老朋友巴爾薩札。」「譚哈夫閣下,」鮑爾回禮:「我僅代表阿姆斯特丹的勒米爾主席、鹿特丹的范德維肯閣下、台夫特的羅德斯坦閣下、恩克森的榮格閣下以及荷恩的芬恩會長,向您問好。」

密德爾堡商人們面面相覷—鮑爾這番「問候」,等於宣告了在他背後有五大商會。鮑爾銳利的眼神迅速掃視了在場所有的生意人,確定每一個人都聽得懂他那聲「問候」。譚哈夫面無表情,兩手握住胸前的念珠不斷滾動:「鮑爾閣下真是了不起啊,一來就給我們一個下馬威,果然是北方作風。」鮑爾注意到譚哈夫胸前的那串念珠,是玫瑰經念珠,代表譚哈夫是個天主教徒;不僅如此,還是很虔誠的那種。鮑爾決定暫時忽略這個宗教正確性的問題:「不敢,五大商會只是委託我作為代表,前來邀請密德爾堡加入聯合公司;沒有密德爾堡的加入,我們尼德蘭商人就是缺了一個很重要的一角,不算完整。」「鮑爾閣下,請您了解。過去這幾年,沒有阿姆斯特丹或是任何商會的幫助,我們南方商人依然過得好好的。」譚哈夫開始抬高密德爾堡的身價:「憑著密德爾堡與南尼德蘭的友好關係,說實話,我不覺得我們需要加入什麼聯合公司。」「閣下所言甚是。但在我看來,密德爾堡卻是將自己置身在一個恐怖平衡的遊戲之中,」鮑爾不動聲色:「我都為你們捏了一把冷汗了呢。」

「此話怎講?」譚哈夫問。「上鉤了。」鮑爾接著說:「密德爾堡的繁榮,建立在共和國封鎖須爾德河的政策上;沒有這個政策,密德爾堡要怎麼與百年古都安特衛普競爭呢?」「你也知道我們封鎖了安特衛普,」譚哈夫不屑地說:「正因如此,共和國才能得到一點經濟上喘息的空間。在我看來,沒有我們的幫助,共和國才會落入萬劫不復的深淵。」「譚哈夫大人,這話說給我聽可以,千萬別讓莫里斯王子一派的人聽到。」鮑爾一臉惶恐:「畢竟奧倫治拿騷黨人(親王派),對於密德爾堡私下與西班牙人交易、無視封鎖禁令這件事情,早就心懷不滿了;聽到您這番言論,我怕他們不止撤銷海上的封鎖船艦,甚至會直接砲轟密德爾堡啊!」「他敢?」譚哈夫提高了音量,雙手用力捏緊玫瑰念珠。他被鮑爾的話激怒,頓時失去了一開頭的沉穩與平衡感。

鮑爾摀住嘴巴,一副失言的樣子:「不不,閣下千萬不要誤會,這只是我胡亂的猜測而已。」「猜測之前,我看你最好把密德爾堡的地理位置好好弄清楚。」譚哈夫繼續發洩他的怒氣:「密德爾堡位處澤蘭沙洲之上,本身就是個要塞,易守難攻;澤蘭沙洲就在須爾德河的出海口,握緊了南尼德蘭的咽喉。不論是西班牙還是莫里斯,想要動我們,都沒那麼容易!」「澤蘭沙洲嗎?」鮑爾接著譚哈夫的話:「這倒是稀奇了,一個沙岸海港,作為近海貿易的港口還沒問題,我可從來沒聽過哪個遠洋港口建立在沙洲上。」「你是建築師嗎?」譚哈夫一臉嫌惡:「懂什麼!」「我當然不是建築師。但是很顯然,任何一個建築師,都不會想把遠洋港口建在沙洲上。」鮑爾忽略譚哈夫的批評,順勢說下去:「我聽說,須爾德河這幾年不斷沖積澤蘭沙洲,你們的港口吃水越來越淺了吧?」「雷尼爾.鮑爾!你到底想說什麼?」譚哈夫的念珠被他緊緊握住。「認清現實吧!密德爾堡諸君!」鮑爾站了起來大聲地說:「你們的繁榮是因為共和國與西班牙的爭鬥,牆頭草的心態雖然讓你們在這個勢頭上賺了不少,但是隨著泥沙淤積以及遠洋貿易的興起,密德爾堡正在快速喪失你們的地理優越性!」「你現在是想說,密德爾堡已經不行了是嗎?」譚哈夫問道:「沒有密德爾堡商會支持共和國,你猜共和國還能在經濟上對抗西班牙多久?要不要試試看?」「密德爾堡,」鮑爾重新坐了下來,放緩了他說話的語氣,給予在場的眾人一點喘息:「我來,是想給各位一個更加繁榮的機會。」譚哈夫焦躁地撥動著手中的玫瑰經念珠,不發一語。

「如今五大商會已經聯手,如果密德爾堡加入我們,從此以後,我們將是同一個公司。密德爾堡可以分享阿姆斯特丹的軍艦、台夫特的手藝、恩克森的北海網路、荷恩的遠洋船艦,以及—」鮑爾逐一列舉其他商會的優勢,藉此增加聯合公司的價值:「鹿特丹的深水海港。」眾人陷入一陣議論。六大商會固然都是有權有勢的勢力團體,但是各自卻是因著不同的優勢而成功,無論是先天的或是後天的。其中,最讓密德爾堡覬覦的,就是鹿特丹的良港。密德爾堡商人有自知之明,自己的港口已經不足以因應逐漸蓬勃的大規模的遠洋貿易;而同樣屬於共和國南方的鹿特丹,正是一個最佳的替代方案。 ▶▶ 閱讀更多 張焜傑 Kim Chang《蘭船東去:胡椒、渡渡鳥與紅髮人的航海之旅》

 
閱讀筆記
我有關聲譽、財富和權勢的簡單思索/與我敲響,並且聆聽
吳鈞堯聯合報
《我有關聲譽、財富和權勢的簡單思索》書影。(圖/印刻提供)
推薦書:唐諾《我有關聲譽、財富和權勢的簡單思索》(印刻出版)

我以為唐諾《我有關聲譽、財富和權勢的簡單思索》的書寫核心,記在〈稠密性與完整感〉一文,「人看到東西,是生物演化成果;而人會看到什麼,則遠遠不是生物性的,最終這是一種能力」。視覺是選擇性的,情感偏好成為真正的眼睛,不足以揭發,更甭發現,人的安置看似妥當、不折不扣,沒少一口呼吸、沒多吃一口飯,畢竟無法穿透感官,何況,知識需要時間相處,才不會遺忘。

我把此篇當作本書的起手式,而不是聲譽、財富或者權勢。這三個題旨,是唐諾與它們相處、相知的歷程,「縱向深入、不私有不私為用的『責任』」,自序中提到,「不是給予,而是要還的。接近於一種義務」。唐諾期許的知識分子,不是另闢密室喝茶飲酒,而是打開來,讓珍藏的寶藏透過合理的言說,展示他看到的、勾勒的世界,間接提出人的義務、知識分子的責任,漸序推演,呼籲區域與社會,建立寬宏的世界觀。他的願景是一個人看到還不夠,必須更多人看了、學了、懂了,才能發揮書寫的大力量。

我理解這是同理心、是慈悲,希望人類的時間軸上沒有盡頭,而在生命奔逝的兩岸,有太多的沖刷、崩毀,它們又多麼像是盡頭,而不是累積;以聲譽、財富和權勢為題,解釋各自樣態的成形?它們的干涉、暗軌、浸染,又如何明的來,當然也暗著幹。

這一切的詮釋,「看到」很要緊、「客觀」也要緊,而且,關於人、社會、俗氣又形同必需品的財勢、名望等,怎麼從亙古時代,一步一腳印,在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以及文學中,留下痕跡:它們到了當下,可有立錐之地,如果沒有,唐諾願意當這個「錐」,這是雖千萬人,吾亦往矣的決心。

「看到」與「客觀」成為一組對話了,尤其是後者。唐諾把「說理」,「說得推理」,推理小說要迷人,得置身事內與事外,這是一個大工夫,唐諾把深奧道理寫作「章回」,關於三個題旨,在不長的篇幅中,篇篇連綴並適時深入以及變更探索方向,比如從一○四頁至二一一頁,討論貨幣由來、頂層階級沒有景氣好壞、禁慾與資本主義、財富與權勢、民主與暴政、國家與企業的異同、民主的真相、李維史陀與人類學省思等,每一篇獨立,延續起來成了章回,讓本書的風味更親近、更怡人,這是「給」的方式,把豐富的鑑識一一切片拆解。

除了文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多元並進,對於現實關照常幽默嘲諷,如朱天心被年輕人質疑「怎麼敢不戴假睫毛就出來」、收集發票換錢幾乎是重度體力勞動、「台灣之光」賣得很便宜,半賣半送等,「交朋友是有季節的」,點評了侯孝賢、楊照、詹宏志、林俊頴、梁文道、謝海盟,以及定期購買大樂透的寒酸文學友人等,褒貶之間,拓印了作者的處世;一個更大的擔心是經典移動了,很多應該讀的書,在今天紛紛失去在書房的位置,不是不夠好,而是它們的好被諸多繁瑣蒙蔽,以玉石、以美人等姿態出現,竟也沒有人認識。

「虛無的一個解釋正是,人無法思索、尋獲、確認、建立意義」,唐諾以聲譽、財富和權勢為主題,很近身、很親民,在難以進入、並且安置的世界大門前,握拳頭,敲響它們的門。 ▶▶ 閱讀更多 唐諾《我有關聲譽、財富和權勢的簡單思索》

 
7大方針 讓你拿到職場升遷金鑰
30 歲前想要突破一個小主管的職位步步高升,衡量的就不只是工作能力和付出多少,而是一個 360 度的全面性檢視,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個人聲譽,要如何維持個人聲譽,必須從日常小事做起。

酒、含糖飲料跟痛風有關嗎?
酒類普林含量並不高,那為什麼容易導致痛風呢?其實另一個關鍵是「酒精」。另以含糖飲料為例,含糖飲料普林含量低,卻是誘發痛風的重要因素,其主要關鍵為含糖飲料裡的「果糖」。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