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拌混凝土老牌大廠國產,走過旗下事業復興航空解散的營運谷底,2020前3季獲利翻倍,毛利率突破雙位數創新高,它是如何做到的? 台積電在南科擴產,預拌混凝土廠國產吃下7成預拌混凝土訂單,2020年前3季稅後純益來到17.53億元,年增2.1倍。毛利率更是一口氣上升10個百分點,從2019年前3季的6.87%,達到16.12%,寫下毛利率新高。 「當天早上跟你講,晚上就要5千立方公尺的混凝土。」國產營運總處總經理吳志仁笑說,量大、又急又快的出貨,在台積電工地是稀鬆平常的事。 5千立方公尺的預拌混凝土,主原料砂石就要1萬公噸,量這麼大,確保原料供應來源成為首要關鍵。國產深化與南部砂石廠策略合作,拍胸脯保證出貨,包下大量砂石。 再來,配送時間短,派車運輸也是一大挑戰。1輛卡車一趟可載24公噸的砂石,1萬公噸,就是417趟。砂石送到工廠下料,做成預拌混凝土後,一輛卡車一趟約4立方公尺,要跑上千趟才能送完。 確保原料供應、快速配送這2點,國產2014年靠導入科技管理,建立電腦行控中心,各混凝土廠可靈活跨區調度,大幅提升生產效率跟供貨速度。吳志仁說,以台積電南科廠來講,國產在台南、高雄的8個廠互相支援,產能利用率能維持在8成5以上水準。 整合調度能力強的大廠 同業難比優勢 參與台積電廠房工程興建的達欣工程副總經理陳士修指出,同樣是100億元的土木建築工程,公共工程的話,大約花5年時間蓋好,但像台積電這樣的高科技廠房,1年就要完工。不僅考驗混凝土供貨速度,又要高品質,陳士修坦言一般小廠很難做到,像台泥、國產這樣的老字號大廠,整合能力強,確實更具優勢。 另外,業界人士觀察,高科技廠房使用高端混凝土,即使各家品質差異不大,但國產擁有28個廠房、350輛預拌混凝土車隊。相較同業以租代買,國產自有比率高,便於管控、指揮,機動性更高,成為它無可取代的優勢。 除此之外,2016年的1次人事變動,也是國產拿下台積電訂單的關鍵之一。某一天,當時是營業總處副總經理的吳志仁被副董事長兼總執行長(現為董事長)徐蘭英找去,要他兼任購料總處的總經理時,吳志仁心裡第一個反應是「也太大膽了吧!」把一年近百億業務營收,以及上百億的採購支出,重押在一人身上。 如今回頭看,這項決定是對的。第一線的業務人員,對市場的敏銳度高,「市場在哪裡,你就要去準備什麼。」吳志仁指出,業務跟採購是用不同腦袋做事,若無法相互配合,就好比前線士兵上戰場,拚了命殺出血路,後勤補給卻不到位,「結果等於零。」 同時掌管業務、採購的吳志仁,上任後全台跑透透,巡視業務,過程中發現:因為北部開發成本攀升,大型建商紛紛轉往中南部搶地。「建商現在買地,會現在蓋嗎?不會現在蓋,他一定先放個3、5年,然後再推案。」看到市場先機,國產超前部署,確保料源,增加區域布點。 等到2018年台積電在南科建廠,供應鏈跟進,建商推案也加速,帶起新一波的市場成長。特別是2020年,有台南建商直言大家都在搶料,國產價格明顯強勢,價格接連漲了幾次,大喊吃不消。 市場供不應求,除了價格好,能夠快速大量出貨的國產,挑單能力變得更強,接單以毛利較好的高科技廠房、營建住宅為主,推升2020年第3季單季毛利率至18.2%。 產能滿載、訂單一直來 直言2021會更好 就2020年營收占比來看,高科技廠房占20%,營建住宅60%,公共工程15%。其他5%則是停車場、水溝等小型工程。其中,公共工程接單,與過去相比幾乎剩一半,「7、8年前,公共工程營收占超過30%以上,殺價辛苦,還沒賺到錢。」吳志仁說。 展望2021年,在護國神「積」加持,還有傳產台商回流、房市熱絡的條件下,吳志仁態度樂觀,「我現在敢講一句,南部還會好5年。」 按在手訂單來看,「2021年會更好。」國產的能見度已看到2021年底,出貨量有望超過近年每年平均的650萬立方公尺。吳志仁進一步透露,2020年手上舊有訂單消化完畢後,2021年出貨會以新接的高毛利訂單為主,各項工程的營收占比變化雖不大,但預期毛利率有機會再挑戰新高點。 不過,吳志仁直言,現階段產能近乎滿載,如何應付成長中的訂單需求,成為最大挑戰。國產2020年11月以3.8億元在台南仁德買地,準備擴產。接下來,繼續買地或是資產活化,在全台增加布點,都是可能選項。 此外,2018年成立、生產輕質隔間磚的轉投資國宇建材,原預計2020年首季投產,受新冠肺炎影響,新廠投產進度延宕,陷入虧損。吳志仁說,目前有潛在客戶,問題在產品還未面市,正加緊進度,力拚2021年農曆年後投產。 走過子公司復興航空解散,2016年一口氣認列近18億元投資虧損的波折,2020年終於讓國產部署多年的差異化策略發酵,迎來美好成果。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55 期 謝謝!)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