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0日 星期六

浩鼎案逆轉!3度查翁啟惠 監察院自打臉


【聯安醫週刊】提供健康新知、飲食營養等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輕鬆聊健康,落實生活中的健康美學。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21/03/21 第739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要聞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浩鼎案逆轉!3度查翁啟惠 監察院自打臉
記者蔡晉宇/台北報導聯合報
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二○一七年因浩鼎案遭監察院彈劾,法院與公懲會也都認定他財產申報不實,去年監委換屆,翁啟惠陳情,監察院司法及獄政委員會三月十日通過針對翁啟惠的第三版調查報告,逆轉改認定翁啟惠無財產申報不實,亦無違反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不但打臉、翻案過去彈劾,還創下「一案三查」紀錄。

翁可向懲戒法院提起再審

新調查結果不但在監委內部引發激辯,也有監委提不同意見書;在野黨更批評,以後誰還會相信監察院任何調查?監察院存在價值將蕩然無存。

浩鼎案爆發後,二○一七年監察院通過翁啟惠的彈劾案,公懲會前年判決認定翁有未依法據實申報財產、未揭露可能發生利益衝突情事兩違失,判翁申誡,翁聲請再審也遭駁回;如今監察院新的調查報告,等於推翻上一屆監委彈劾的調查結論,雖然監院強調不會向懲戒法院(原公懲會)提出再審,但依公務員懲戒法規定,翁將可依監院變更的處分內容,向懲戒法院提起再審之訴 。

監院十日通過的調查報告,是監察院對翁啟惠案第三度提出調查報告,由監委蔡崇義、王幼玲、趙永清三人完成;據指出,司獄委員會開會當天,多名具法律背景監委都發聲質疑。

有監委指出,依照監院規定,當事人對調查報告有異議,可提出覆查要求,但被糾正、彈劾者不在此限;翁不符合覆查條件。也有監委擔憂,此例一開,恐引來更多遭彈劾者跟進。

蔡崇義:未否定過去彈劾

翁啟惠過去被監院彈劾,並被公懲會判申誡,主要因為違反利益迴避相關規範與財產申報不實兩點。去年監委也曾為他提出第二分調查報告,旨在說明,翁啟惠雖經法院判無罪,但已對名譽造成嚴重損害,要求法務部針對檢方濫訴檢討改進。

這次第三版調查報告,則是完全推翻過去的認定,指有關翁啟惠未揭露可能發生之利益衝突情事部分,經監院廉政委員會決議,認無具體事證,並無違反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結案存查。未依法據實申報財產部分,監院訴願審議委員會也撤銷原處分,故無財產申報不實情形。

主查監委蔡崇義受訪時表示,此次調查報告僅是把案子持平檢視,呈現過去所發生事實,並無啟動新調查,亦無否定監院過去彈劾之情事,也沒有新的事證;後續是否向公懲會再提再審,是翁啟惠權利,監院不會提出再審。

藍委:誰還相信監院調查

有監委質疑,監院對此事處理不合法,主張調查報告應退回。監委王美玉也提出不同意見書指出,翁啟惠是否財產申報不實,實有可議之處;利益迴避部分,翁啟惠違反的是中研院科技移轉利益衝突迴避處理原則,並非違反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

藍委質疑,監察院難道是專門幫人卸責嗎?若今天翁啟惠可以,其他遭彈劾的小官員能不能比照辦理?若幫翁翻案成真,之後誰還會相信監察院的任何調查?監察院的存在價值將真的蕩然無存。

 
TOP
專題
新聞眼/新監院洗白舊案 官箴標準何在
本報記者蔡晉宇聯合報
同樣是監察院的調查,對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捲入的浩鼎案爭議,在蔡政府任內通過彈劾,又在換上全是蔡英文總統提名的監委後,作出截然不同的調查報告結論,不免令人質疑,當今扮演御史大夫角色的監委們,是以什麼樣的標準看待官箴?監察院如今是否已成特定人的漂白院?兩種完全相反的結論,民眾要相信哪一個?

翁啟惠在浩鼎案中的爭議不少,儘管門檻較高的刑事責任無罪,但對於他是否財產申報不實與違反利益迴避相關規範,司法機關都已明白認定翁的失職,並指他嚴重損傷政府公信。

且監院當初彈劾報告也不只這二項缺失,還包括翁啟惠在案發時,對於持有浩鼎股票態度遮掩,不但發聲明否認持有浩鼎股票,更否認利用女兒當人頭,後來證據攤開,證明女兒名下股票資金來源來自翁啟惠,過程中還有複雜的官商間的資金「借貸」往來,身為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的誠信在處理浩鼎股票一事中,至少多次被抓包。

監院的同案第三度調查已是創先例之舉,調查報告又多只取對翁啟惠有利部分做陳述,無怪乎有曾任立委的監委私下透露,如此調查報告,一定會引發政治聯想,監院勢必要做好承受政治後座力的準備。

事實上,監察院訴願委員會、廉政委員會事後雖陸續撤銷翁啟惠財產申報不實的罰鍰,但僅是為翁啟惠增添了部分有利事項;在法院判決與國稅局判斷是否需要補繳贈與稅的認定中,翁啟惠同樣都難逃財產申報不實,這也是他先前向公懲會聲請再審被駁回的原因之一。

此次監察院重啟調查,沒有新的事證,更沒能並陳多元觀點,損害的唯有監院公信力。

舉例說明,邱太三出任陸委會主委時,在野黨質疑其曾涉關說案,監院的調查報告指出,邱有重大違失;若照翁案標準,當初連彈劾都沒有的邱太三,是否也能以監院調查報告已對他出任國家重要職務造成負面影響,要求重新提出翻案的調查報告。此例一開,只怕更多曾被監院彈劾的前官員們,將循此管道要求比照辦理,就看各自本事。

過去第五屆監察院總被外界批評,蔡系監委與馬系監委在院內針鋒相對;如今第六屆監院需要擔心的恐怕會是,監院若只有一種聲音,所做出的判斷是否更容易受政治力介入,這樣翻案所得出的結果,能得到一般民眾信服嗎?

 
TOP
翁啟惠前年自曝:諾獎委員來台喊卡
記者蔡晉宇、蔡翼謙/台北報導聯合報
二○一六年浩鼎案爆發後,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捲入其中,該案到了監察院同樣一波三折,甚至傳出翁啟惠向監院陳情,恐與影響其爭取諾貝爾獎資格與機會有關。

翁啟惠表示,自己確實已向監察院提出陳情,但否認以諾貝爾獎為由,要求撤銷彈劾,並稱自己絕對不會要求監院有別於一般人的特別待遇。

士林地院判決翁啟惠無罪當天,翁啟惠曾發表聲明,「正義雖到,名譽難復,希望就此畫下句點。」但翁啟惠前年接受媒體專訪,自曝案件爆發時,諾貝爾化學獎委員原本要來台灣找他談,當時他因遭調查,請對方不要來。翁啟惠身邊許多人對他當年因浩鼎案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仍抱有期待。翁啟惠在受訪時說:「我一直都沒想獎事情…那是身外之物。有人肯定,你會開心,但一直想著獎,研究反而做不好。」

據了解,翁啟惠在給監察院的陳情函中,確實提到諾貝爾獎等字眼。

 
TOP
前監委:因人設事開先例 將破壞監察制度穩定性
記者蔡晉宇/台北報導聯合報
翁啟惠案,監院通過第三版調查報告,內容點出諸多有利翁啟惠部分,與當初監院彈劾翁啟惠時所提調查報告方向完全不同。一位在第五屆監院參與調查翁啟惠案的監委表示,監院此調查報告形同宣告,過去的彈劾有問題,意義上與翻案無異;擔心若此例一開,日後曾被監院提出不利調查報告或彈劾者都能援引該案來陳情,將破壞監察制度穩定性。

前監委表示,當前監察制度並非沒有救濟管道,若是當事人非被彈劾、糾正者,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向監院提出覆查,被彈劾經公懲會確認者,則可向公懲會提再審;雖無明文規定調查報告不能多次提出,但以調查報告形式提出,頗有因人設事意味,應回歸到制度面,探討救濟途徑是否可更完備,會較合適。

前監委表示,回歸到案件事實面,翁啟惠借名持有一四六○張浩鼎股票,相關證詞反覆不一,先是在市調處、地檢署、法院與監院,皆自認為借名持有;後來到了訴願委員會與公懲會,卻又改口稱浩鼎股票早已贈與女兒,這說法公懲會並不採信,仍認定翁啟惠是借名持有,因此判申誡,再審也駁回,法院部分也僅是認定欠缺足夠證據證明翁貪汙,但浩鼎股票部分仍認定是他借名持有,換言之,財產申報不實依然存在。

監委王美玉表示,十日的調查報告指出,翁啟惠未揭露可能發生之利益衝突情事部分,經過監院廉政委員會決議,認定並無違反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但當初彈劾翁啟惠,是因為其違反中研院科技移轉利益衝突迴避處理原則,且同案的其他創作人都有依規定揭露,只有翁啟惠未揭露可能發生利益衝突。

至於司法已無罪,是否能作為新的判斷依據,王美玉指出,監察制度是採「刑懲並行」,刑事上無罪,並不代表無行政過失。

 
TOP
「自打嘴巴 監院斯文掃地」
記者陳熙文、周志豪/台北報導聯合報
針對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被監院彈劾後,向新一屆監院陳情,盼能平反一案,監院日前做出新的調查報告,已於司法及獄政委員會通過。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質疑,監察院的調查報告實質上是沒有拘束力的,當年的彈劾已送至公懲會,公懲會已經懲戒,形同檢察官起訴、法院做出判決,如何再去推翻?「這不是監察院可以處理的。」

廖元豪表示,翁啟惠應走公懲會,或法院再審的程序,「監察院沒有撤銷彈劾這回事」,難道可以說由監察院撤回當初那個彈劾,請法院撤銷判決?天下沒有這種事。

前監委李復甸表示,翁啟惠一案,應去走再審的程序,監察院的作法,就像起訴了一個人,明明已經判決有罪,卻又做出一次不起訴的處分,「天下沒有這樣的笑話!」

李復甸認為,翁啟惠應該至公懲會走再審的程序,不過他的再審程序過去已經兩次被駁掉了,監察院這一次的調查報告,在他看來,是程序上不對,是程序上的錯誤。

國民黨立委質疑,當初是監院主動調查、彈劾、移送公懲會懲處,如今若真翻案自打嘴巴,將斯文掃地。

有藍委質疑,監察院難道是專門幫人脫罪嗎?若今天翁啟惠可以,其他遭彈劾的小官員能不能比照辦理?若幫翁翻案成真,之後誰還會相信監察院的任何調查?監察院的存在價值將真的蕩然無存。

該藍委批評,翁啟惠彈劾案是在民進黨政府執政後通過,只是當時監察院還有部分馬政府時代提名的監委,如今民進黨完全掌控監察院,翁案就出現翻轉,凸顯民進黨高層有人毫不避諱伸手運作,太誇張。

 
TOP
浩鼎案刑事無罪…翁啟惠行政責任 監院該接手
記者林孟潔、蔡翼謙/台北報導聯合報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翁啟惠因浩鼎案被起訴貪汙,刑事責任雖獲判無罪確定,但法院及公務員懲戒委員會都認定他未誠實揭露以女兒名義持有三千張浩鼎股票,士林地方法院在無罪判決中,還點出他違反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規定,嚴重影響民眾對他及政府施政作為的信賴,應由行政主管機關依權責處理。

判決點出翁啟惠雖然刑事無罪,但並非沒有行政、政治責任,相關責任依法應由監察院處理。

由於浩鼎公司在公布新研發的乳癌新藥解盲前,時任中研院長的翁啟惠曾呼籲外界給予浩鼎新藥信心,外界質疑他炒股,但翁啟惠透過中研院發聲明,稱其名下沒有浩鼎股票。

二○一六年三月,翁啟惠女兒翁郁琇被爆出名下有浩鼎三千張股票,翁啟惠坦承疏失,向社會道歉,但仍遭告發,監察院、檢調、金管會等都展開調查。

二○一七年檢方起訴翁啟惠,指他透過浩鼎董事長張念慈,以女兒翁郁琇名義取得三千張浩鼎股票,未依中研院技轉利益衝突迴避處理原則揭露並迴避,為期約賄賂,目的要中研院解除與潤雅備忘錄,改與浩鼎簽約二次技轉授權。

士林地方法院審理時,張念慈否認幫翁啟惠女兒買股是行賄,並稱因翁啟惠身為中研院院長,不便以本人名義認購浩鼎股票,但女兒有購買意願,翁啟惠當時手頭資金不足,由張念慈代為籌措認股資金,張念慈向潤泰集團負責人尹衍樑借支美金三百多萬。

翁啟惠說,與張念慈多年至交,長期透過張念慈投資理財,浩鼎股票的資金,後來也透過家族理財基金還給張;另也承認曾為女兒處理名下的浩鼎股票。

法官後來認定,翁啟惠、張念慈早在浩鼎案前,長期都由張代翁以他人名義墊付購股款項,後續再由張向翁請款。翁以女兒名義購買浩鼎股票,也是依慣例,不能僅因翁借名購股就認定行賄。

但判決指出,翁啟惠案發時身為中研院長,卻未如實揭露以女兒翁郁琇名義持有三千張浩鼎股票,並發布新聞強調、形塑自己從未持有任何上市、上櫃及未上市生技股票的形象,嚴重影響民眾對他和政府施政的信賴,但未誠實申報股票等財產,違反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規定,應由行政主管機關依權責處理。

翁啟惠因浩鼎案被監察院通過彈劾,移送公務員懲戒委員會(現為懲戒法院);公懲會也認定翁以浩鼎股東鄭秀珍名義取得五二九張浩鼎股票,二○一二年向監察院申報財產時卻未據實申報。

另翁以鄭秀珍、女兒名義取得三五二九張浩鼎股票,但翁卻未揭露可能的利益衝突,違反中研院技轉利益衝突迴避原則,屬重大違失,前年判決翁申誡。

 
TOP
話題
AZ疫苗明開打…搶全台第一針 醫院接種紛提前
本報記者/連線報導聯合報
首批AZ疫苗配送全台五十六家醫療院所,拿到疫苗的醫院紛紛安排接種流程,台北榮總、新光、高雄榮總、義大及小港等醫院已安排明天由院長帶頭接種,增加第一線醫護人員信心。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每一瓶疫苗有十劑,開封後六小時有效,「非常珍貴」,一批一定要湊到至少十人開打。

亞東醫院明天上午八時將舉行「全台第一針COVID-19疫苗」記者會,新北市長侯友宜、衛生局長陳潤秋將到場關心醫護人員施打狀況,亞東安排副院長邱冠明帶領重症治療葉克膜團隊、COVID-19疫苗醫療專家小組接受疫苗施打,其他醫護人員也踴躍接種。聽聞亞東八時舉行記者會,不少醫院也把預定的接種時程提前。

台北榮總將由院長許惠恆帶頭接種,但許惠恆上午要去立法院備詢,預計下午接種,院方指出,已針對有意施打的醫護人員造冊安排時間,也有他院醫護人員前來登記。洪子仁表示,明天上午十時,院長侯勝茂與他將帶頭接種,並邀請感染科、急診等醫師十人加入,湊齊一瓶,毫不浪費。

台南約有三千劑提供醫事人員優先施打,目前醫護約一萬七千人,衛生局表示僅三成有意願接種。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他屬地方防疫人員,會在第二順位接種,希望大家不要受心理影響,「疫苗是科學的事情,就用科學解決」。高雄市長陳其邁說,疫苗安全以科學數據為依據,要相信專家意見。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說,中央若有公布順序,就會照順序打,不要標新立異,就照SOP走。

新光醫院成立工作小組,多次討論流程與監控事宜,有意接種的醫護均透過線上登記預約,預計每周周三、周五下午開兩個診次接種,每診最多五十位,也接受跨院醫護,接種後會在健保卡註記,也提供接種卡紀錄,接種後醫護可上傳健康狀況回報。

北市府質疑指揮中心上周五下班後宣布三月廿二日開打,是「突襲式宣布」。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駁斥,籌畫已久,因AZ疫苗血栓疑慮,緊急舉行專家會議,上周五晚間已是盡可能在第一時間宣布。

指揮中心提供「COVID-19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Covid19#),內有新冠疫苗接種地圖,優先接種對象可查詢所處位置,選擇接種地點。

 
TOP
已接種疫苗 陸檢驗師確診新冠
特派記者呂佳蓉/北京報導聯合報
大陸時隔一個多月出現本土病例,病患為西安一所醫院的檢驗師,他曾接種過新冠肺炎疫苗。大陸醫學專家曾光表示,新冠疫苗保護率並非百分之一百,接種後是「比較安全」而非「絕對安全」。

□陝西西安市第八醫院是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該院封閉區檢驗科的一名女姓檢驗師近期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大陸十八日的通報,該名病患從三月四日開始一直在醫院隔離區工作,主要負責隔離病區內患者的核酸採集,以及實驗室檢驗。

□陝西市聯合專家組研判,患者是在隔離封閉區內意外暴露造成的偶發感染,與其一同工作的卅三名人員已進行集中醫學觀察,目前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陸媒健康時報昨報導,這名確診的檢驗師在今年一月底、二月初已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前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說,大陸的國產疫苗以往預防重症病例有效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總體保護率在百分之七十以上,「西安病例的出現,可以讓我們對新冠狀疫苗有更全面的認識」。

□曾光也強調,大陸國產新冠疫苗在國內外已接種了數千萬人次,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得到充分證實,大眾不必因這一個例而對國產疫苗產生懷疑。

而從事新冠肺炎治療的醫院是病毒存在和傳播的高風險區域,這也說明醫務人員接種疫苗的防護工作只能加強、不能鬆懈。

大陸官方尚未透露這名檢驗師是接種哪一款疫苗。今年二月前,大陸獲准緊急使用的疫苗有三款,分別是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的兩款滅活疫苗,以及科興中維的滅活疫苗「克爾來福」。

 
TOP
醫護染疫 補償金提高至百萬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聯合報
新冠抗疫,國內前後發生二起院內群聚事件,總計八名醫護因照顧患者染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允諾要加碼醫護染疫補償金,衛福部發布修訂「執行第五類傳染病防治工作致傷病或死亡補助辦法」,補償金將提高至一百萬元,且可溯及去年一月十五日。

根據「執行第五類傳染病防治工作致傷病或死亡補助辦法」規定,若因執行第五類傳染病防疫導致傷病,補助金從原本的卅五萬元提升至一百萬元,而染疫後導致重度或極重度身障補償金為一千萬元、中度身障五百萬、輕度身障二六五萬元,此三項與過往相同,並未調整。

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該補助辦法是SARS後訂定,新冠疫情爆發後,愈來愈多研究顯示,染疫者會產生許多後遺症,包含心血管疾病、肺功能異常、急性腎臟損傷、皮疹、脫髮、嗅覺和味覺功能障礙、睡眠失調、認知改變、記憶力減退、抑鬱、焦慮及情緒變化等。

依照現行規定,染疫醫護就算是合併重症或因此進入加護病房,都只能拿到卅五萬元,與染疫後導致殘疾的補償金額相差甚遠,不符比例原則,因此決定提高補償金,辦法將於正式公告後施行,依照規定審核通過後,三個月內完成撥款。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高彬說,新冠肺炎患者最常見的後遺症是肺纖維化,特別是年長者出現機率高,容易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新冠肺炎因冠狀病毒引起,病毒會增加肝腎負擔,也容易引發皮疹。

 
TOP
陳時中:疫苗會在效期內打完
記者陳婕翎、陳碧珠、陳弘逸/連線聯合報
國內新冠疫苗即將於明天開打,指揮中心確定由行政院長蘇貞昌及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帶頭,選定北部某醫學中心接種。

疫苗開打在即,但首波AZ疫苗有效期限僅到六月十五日,引發各界質疑,指揮中心承諾,疫苗是珍貴資源,一定用在刀口上,效期內使用完畢。

陳時中昨表示,疫苗效期多數是半年,因需花時間逐批檢驗、運送,台灣買的疫苗效期沒有比較短,也會在效期內打完。至於施打時間,陳時中說,經專家分析與建議,三月廿二日施打,「這批疫苗不會用到延期」。

過去公費流感疫苗開打首日,衛福部疾管署皆盛大舉行記者會,邀請名人接種拚信心。由於新冠疫苗接種必須在醫院,無法比照過往於疾管署大禮堂接種,指揮中心僅表示,今天將公布施打細節,一切仍在規畫中。但據了解,蘇貞昌和陳時中接種疫苗的歷史性一刻,初步計畫不開放媒體入場記錄。

我目前取得AZ疫苗的有效日期只到六月十五日,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指出,新冠疫苗研發時間短,安定性試驗數據不夠,有效期限無法訂太長,但隨疫苗使用一段時間,藥廠可提供更新資料延長效期。據了解,目前莫德納疫苗、「輝瑞/BNT」的效期也是六個月,嬌生疫苗則是三個月。

預防接種專家小組規定,AZ疫苗第一劑和第二劑間隔需八周以上,若三月廿二日開打第一劑,最快五月中下旬可打二劑。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及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都認為,應可在疫苗效期內接種。

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說,新冠疫苗有效期本較短,再加上疫苗生產後,檢驗、運送、分配需耗費一段時間,「剩下三個月不意外」。他建議,若無法在有效期限內打到第二劑,建議提前先開放下一順位接種對象施打。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我疫苗效期未比其他國家短,加拿大與我同於本月三日取得卅萬劑AZ疫苗,該批疫苗效期僅一個月,菲律賓隔日拿到五十多萬劑疫苗,效期為五月廿一日。目前開放第一、第二優先醫事人員接種,開打後將滾動式修正;若醫事人員意願不高,是否開放自費,羅一鈞認為,言之過早。

昨天新增一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案一○○六為印尼籍廿多歲男性漁工,三月五日來台工作,昨天確診。

 
TOP
要聞
阿里山火未滅、尖石也起火 林火監測恐失靈
記者鄭朝陽、葉冠妤/台北報導聯合報
消防人員和阿里山森林大火奮戰逾四十八小時,火還未滅,新竹尖石林區昨天也起火;由於正值枯旱缺水期,森林火勢發展令人揪心。儘管火災原因尚待釐清,但學者質疑林務局對森林火災危險度的監測失靈,不排除人禍使然。

不過林務局副局長廖一光強調,林火危險度預警系統主要作用在於推估林火引燃機率,對林務局人員、民眾示警,做好防火準備,跟火災發生與否,沒有直接關係,因森林火災發生,有可能人為使然。

阿里山山林大火延燒逾四十八小時,昨傍晚才控制火勢,但隨即又傳出新竹縣尖石山區森林火災,估計燃燒面積超過十公頃,今天將申請空勤總隊直升機灑水滅火。

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系副教授邱祈榮指出,林務局對全台林區都設有火災危險度監測系統,但阿里山林區十七、十八日官網資料,整個嘉義縣和新竹縣林區都是一片綠色的「安全」等級,與現實有出入。

邱祈榮當過農委會林試所副所長,研究森林火災。他表示,除了防火線、防火林帶,目前更依賴森林火災危險度的監測系統,事先掌握火災潛勢,及早部署應變;早在十幾年前,他為林務局建置一套監測系統,分為「氣象」和「燃料」模式,前者有六大監測指標,除了溫度、濕度,還有「未降雨累積時數」等關鍵指標,就是預防極端天氣發生。

邱祈榮說,當時建議林務局採用氣象模式監測,林務局也採用,並對外預報火災潛勢;後來他離開了,林務局換了廠商接手建置監測系統,他就不再過問,據說改成只有三項指標的「燃料」模式。

邱祈榮調出阿里山區的降雨資料,從三月五日至今沒下過雨,已逾半個月,是歷年來相對乾旱的條件,加上火災發生的林區有不少竹子和草生地,本來就較易燃燒,但監測系統卻未預警,「是監測方法不對?還是監測之後沒人進一步檢核?林務局要查清楚,加以檢討」。

邱說,如果排除菸蒂、縱火等人為因素,這次預警已失靈,造成阿里山和尖石森林火災,都沒能事前部署應變,恐隱含人禍。

他指出台灣幾個國有林區,只有武陵、梨山規畫防火線,也就是拉出一條阻隔火勢蔓延的空間,其他少數林區雖有規畫防火林帶,藉由種植闊葉樹種阻隔野火擴散,但遇猛烈大火效果不大,火苗仍會隨風飄散,擴大延燒規模。

廖一光強調,林務局林火危險度預警系統,從二○○二年由林試所、台大等研究團隊建置至今,全台有卅五個測站,以燃料濕度、大氣溫度、濕度作為計算林火引燃機率等三個因子,將林火危險度區分為安全、注意、警告、危險、最危險五等級。這三項因子是影響森林火災的主要因子,也是美國、加拿大推估林火危險度基本變數。

廖一光說,目前國有林事業區有廿處設有防火線,遍及東勢、南投、嘉義,防火林帶則有十九處,包括新竹、東勢、嘉義、屏東。林務局會根據林相、樹種、地形不同,設置防火帶或防火林線。

 
TOP
野火連爆 尖石「整座山在冒煙」
記者巫鴻瑋、魯永明、葉冠妤/連線聯合報
嘉義縣阿里山森林大火狂燒兩天多,昨天好不容易控制,搶通阿里山公路。新竹縣尖石鄉近午接著冒出森林野火,強勁風勢助長火勢,延燒逾十公頃。由於山壁火勢搶救不易,消防人車從山谷溪流抽水灌救,防止大火撲向部落,今早再出動直升機空中灑水滅火。

昨天起火位置位在竹六○之一鄉道十公里處,即在尖石鄉玉峰村下文光地區。新竹縣消防局上午十一時九分接獲通報,出動數十輛救災車上山搶救,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也派水車支援,仍只能勉強控制火勢範圍,避免波及部落民宅。

「整座山都在冒煙!」玉峰村居民表示,河谷煙霧瀰漫,可看見山坡多處火點,火勢不斷往拉拉山方向延燒,濃煙直竄天際宛如火山爆發。

山區地勢陡峭救災不易,邊坡石土又不斷滑落,橫山警分局玉峰派出所也加派員警交管,管制往來桃園復興區及新竹縣尖石鄉的人車。

消防局表示,目前還不清楚為何會引起山林大火,由於水車載水量有限,加上起火位置偏遠,目前緊急用小型移動式泵浦,從道路下方的玉峰溪河床抽水救災。

起火燃燒區域並非國有林地,而是原住民保留地,林管處說,新竹縣山區並非野火頻發地區,因此沒有防火林帶,主要靠山區的產業道路作為防火線。

延燒逾兩天的阿里山森林大火,陸空聯合作戰與惡火搏鬥,昨控制火勢,下午三點阿里山公路搶通,昨晚剩二二八林班,即阿里山公路六十九公里下方還有兩處火點冒煙。

這場山林大火為何難滅?嘉義林管處副處長李定忠說,起火點陡峭坡度近九十度,地面部隊無法抵達滅火,加上炎熱大旱、近兩公頃火場面積大、風向變化大、濃霧等不利滅火,直升機空中灑水遇濃霧停止,救火隊要清除殘火,恐得老天幫忙來場及時雨。

嘉義林管處民國一百年時,在山林大火的二二八林班地栽種大片青剛櫟作防火林帶,但在這兩天大火作用卻不大,李定忠說,青剛櫟含水性佳,可阻隔火勢蔓延,但長期乾旱,加上十年樹齡還大不,是否選對栽種位置也是原因,林管處會再檢討評估。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正值櫻花季,這場大火,飯店退訂六成,嘉義縣旅館公會理事長陳昆茂估計,食宿遊購行等觀光業損失逾四千萬元,成森林大火最大「受災戶」。

 
TOP
焦點新聞
移工變黑工 移民署新制成助力
記者陳雅玲、蔡容喬/連線報導聯合報
受疫情影響,東南亞部分國家航班停飛、減班,國內逾期居留的外籍移工無法遣送離境,擠爆移民署各地收容中心;由於收容能量不足,移民署採台籍人士作保,移工可暫離收容所的權宜措施,然而這項權宜措施,卻意外成了在台移工非法打工的助力。

移民署元月統計,滯台失聯移工有五萬一二五六人,是近三年來同期新高。不少人離開收容所後,打黑工維生,從醫院陪病看護、採茶人、養豬農到盜賣檜木的山老鼠都有;但看護移工落跑,卻造成長照家庭的困境。

移民署專勤隊透露,查到移工非法打工,就要收容等待遣返,但各地收容所都人滿為患;逾期若無班機遣返,就由在台國人或民間團體具保,移民署另推「自行到案免具保」專案,若非法移工自首,可暫離收容所,等有班機再聯絡遣返。

人力仲介業者表示,許多移工把移民署的「自行到案免具保」專案,當成非法打工的擋箭牌,很多失聯的落跑移工取得自行到案證明後,就放心到薪資較高的營建業、農業界打黑工。由於落跑移工以看護工最多,不少長照家庭因此陷入困境。

人力仲介業者說,外籍看護工不只落跑比率高,跳槽的也不少,許多看護照顧長輩才一、兩個月就「跳槽」到工廠,雇主先前負擔的檢疫、隔離費全泡湯,長輩也無人看護。

仲介直言,勞動部規定工廠移工不能跨行做看護,但看護卻可以跨行到工廠當作業員,由於最近製造業訂單多,新移工難引進,人力缺口擴大,只好轉向看護界「挖角」找人,工廠薪資有二點三萬元,比看護一點七萬元還高,吸引一票看護集體落跑。

勞動部統計,外籍看護工轉換雇主或到製造業,從一○八年六十六件,增至一○九年二八七件,今年截至二月已有四十九件。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長薛鑑忠坦言,的確接獲不少移工申請轉換工作,主要覺得目前工作太吃重,雇主和移工雙方合意轉換即可。

薛鑑忠說,台灣自一○四年九月起,雇主新引進聘雇家庭移工,定出一萬七千元作為薪資,主要是考量弱勢家庭能否負擔,來源國已向台灣提出調高薪資要求,雙方正在協商,尚無明確進展。

 
TOP
貓羅溪牛群/媲美非洲草原 群牛狂奔暴紅吸人潮
記者劉明岩/彰化報導聯合報
群牛狂奔黃沙滾滾,媲美非洲大草原的景觀,在彰化、台中交界的貓羅溪畔也看得到。飼主放養百餘頭牛逐水草而居,成為暴紅景點,大批觀牛、攝影人潮湧現,堤岸動輒擠滿二、三百人,警方假日也得出動交管維安。

早春的貓羅溪畔綠草青青,從兩側堤岸望去,約一百卅頭水牛、黃牛與乳牛,逐水草覓食,或在溪里泡水消暑,還有白鷺鷥相伴;有頭黃牛頭頂長了愛心圖案的白毛,更是鏡頭獵取焦點。每到傍晚,群牛移動的畫面壯觀,宛如非洲動物遷徙場面,吸引不少人拍照、觀賞。

這批牛分屬三名飼主。五十四歲呂文鵬原本在台中烏日經營工廠,十二年前附近空地長雜草,他買一頭黃牛來吃草,草吃光就近到貓羅溪畔放養,隨著購買數量增加,加上兩名友人加入,牛群日益壯大。

每天上午九點,飼主打開位在彰化市的牛棚柵欄,牛群會往兩、三公里外的草灘地移動吃草,還會渡過溪流到對岸,下午三點多牛群沿河床路徑奔回牛棚;牛群有時也會在草原過夜,牛遇大水會往高處避開,被沖走也會自動游上岸。飼主表示,十多年來,原本雜草、雜木叢生灘地,經牛群長期覓食後,形成一大片草原。此處位於中彰交界,河川地屬第三河川局管轄,牛群暴紅後引發關注,甚至傳出河川地可能禁養,掀起網友為群牛風光請命。

彰化縣農業處副處長郭至善說,飼主飼養頭數若達四十頭以上,得辦理牧場登記,向河川局承租放養。第三河川局副局長張稚煇說,依水利法,河川地飼養牲畜須經許可,飼主得提出申請,符合環保與畜牧法規。飼主強調會依規定辦理。

 
TOP
扛40公斤肥料 老農不可承受之重
記者范榮達、游振昇、趙宥寧/連線聯合報
老農扛著肥料蹣跚走在田埂,田水的倒影,讓老農身軀更形佝僂,也是農村常見畫面。農民老化、缺工衝擊,讓1包40公斤的肥料,越來越成老農難以承受之重,苗栗縣公館鄉農會最近為此發函台肥公司,建請調整為較小公斤數包裝,以友善年長農民。

台肥回應農會,指國內主要肥料品項「黑旺」及「寶效」系列有機質複肥,均有提供25公斤小包裝,歡迎農友選購使用,另單一品項需求量如達到500公噸,可客製化25公斤裝。

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表示,肥料種類非常多,農民需求量也不同,但普遍對40公斤需求量較大。農糧署會再調查農民普遍使用25公斤是哪款肥料,再請台肥客製小包裝。

「我來搬都有困難」!55歲的公館鄉農會總幹事古雪雲感同身受,她不時目睹老農扛著40公斤肥料吃力的身影,還有7、80歲老農騎著機車來載零星1、2包肥料,必須用肚子頂著分擔重量搬運,有些肥料還會結塊難以使上力。今年決定集中受理申購的肥料,不收費運費送到府,但農友要把肥料施用在田裡,又是「迢迢」的路。

苗栗縣府農業處前處長賴安平退休後,種了4分多果園,1年約需3、40包肥料。他說,他66歲算是很「年輕」農夫,但1包40公斤的肥料,搬運起來還是覺得吃力。先前在處長任內,曾轉達農民的心聲給台肥,希望改成30或25公斤包裝。

78歲的台中清水農民陳秋卿種一甲的水稻,每次施肥約需44包肥料。每次彎腰扛放肥料,他的腰就痛一次,他感嘆:「年紀大了,40公斤1包的肥料我真的扛不起來了」。

清水1名老農說,現在種田的年輕人少,有些農民只好請外籍女移工幫忙。女移工力氣不大,有機肥已成改20公斤裝還可扛,但水稻用肥料還是40公斤,女移工也需請人幫忙一起扛。

清水農民陳寶照也是種水稻,他說許多農民都有「職業病」,長期搬重物和彎腰,膝關節退化快,也容易閃到腰,年紀大後,扛1包40公斤重的肥料很吃力,也危險。

農民嘆,小農不可能向台肥訂購單一品項的500公噸肥料,台肥所謂客製化,根本望塵莫及;且稻子生長需要的尿素、硫酸銨、過磷酸鈣、氯化鉀等也都是40公斤包裝。

 
TOP
政治新聞
公投戰開打 藍將下鄉宣傳
記者周志豪/台北報導聯合報
公投戰開打,民進黨將辦三○五場說明會「拆彈」。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昨天表示,國民黨也有領銜推「反萊豬」、「公投綁大選」兩公投案,當然也須到地方上告訴民眾,會有相關規畫,鼓勵大家八月廿八日出來投這兩個公投案,決定國家的政策與未來。

江啟臣說,現在距離八月廿八日只剩下五個月時間,積極籌畫未來會透過各式各樣活動、宣講、座談,包括立法院內公聽會、到全國宣傳等等,用盡所有方式,讓人民知道行使自己公投票的重要性。

至於國民黨是否支持藻礁公投與核四重啟公投,江啟臣回應,所有公投都尊重公民意志,這就是公投的硬道理,讓人民來決定;執政黨要捍衛、辯護政策,應出來說明,但絕不是抹黑、詆毀推動公投的人、團體或政黨。

江啟臣說,政府留下爛攤子透過公投來幫忙收拾殘局,每一個政治人物,尤其國家領導人,都應尊重八月廿八日公投決定。行政院長蘇貞昌前天表示,公投若過會遵守公投內容,能否落實遭質疑,江也說,「我要問保生大帝嗎?」

核四重啟公投也將投票,蔡英文總統於臉書宣稱「民進黨一直主張停建核四」,說法遭國民黨以蔡二○一一年受訪影片打臉,蔡英文當時說,核四停建在台灣是一個具爭議性議題,她主張讓核四續建,但傾向不讓它運轉。江啟臣昨天表示,每一個政治人物,尤其國家領導人,都應面對自己過去所講的話、決策與言行。

 
TOP
太空法草案 引爆「卡門線」論戰
記者周志豪/台北報導聯合報
行政院推動「太空發展法」立法,要將太空活動、載具與事故全面納管,促進我國太空產業發展,但草案中未明訂「太空」高度定義,引爆立法院法制局與科技部海拔一百公里「卡門線」論戰,恐影響法令未來的根本有效性。

立法院法制局表示,推動「太空發展法」立法,「太空」是核心須界定概念,參考國際航空聯合會將認定海拔一百公里高度的卡門線是現行大氣層與太空的界線,建議將「太空」定義為「地球大氣層以外,海拔一百公里以上高度之空域」。

科技部則認為,太空活動發展迅速,太空探索、開發或利用太空與其他天體資源行為,應均屬太空活動範圍,並不受高度一百公里限制,南韓、日本、紐西蘭等國有關太空發展相關法律也均未明訂太空高度,認為草案無須增訂。

近年來太空科學研究與相關產業發展迅速,為積極推動太空活動及太空產業,行政院院會二月十八日通過「太空發展法」草案送立法院審議,全案也在二月廿六日在立院完成一讀交付委員會審查中。

立法院法制局近日針對行政院所提「太空發展法」草案完成評估報告,報告指出草案中未明訂「太空」高度定義,在各國太空計畫逐漸增加,私營太空飛行興盛,次軌道交通日漸繁忙,為有效規範管理太空,明確的太空界線非常重要。

對科技部以多國太空法律均無界定「太空」,立院法制局表示,包含美國聯邦航太總署、美國空軍、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通常以海拔八十公里為太空邊界;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則將卡門線這條假想邊界定在海平面上方一百公里。

立院法制局認為,美國航太總署任控中心將太空邊界定在海拔一二二公里,太空載具返地球至一百廿公里高度開始發生空氣阻力,衛星在一百公里仍可環繞地球數次,到八十公里以下則多直接燃燒結束生命,太空邊際以一百公里高度合理。

不過有法制局研究員表示,目前全球針對太空定義邊界畫分確實尚未達成一致標準,像美國空軍就會給飛行高度超過八十公里的飛行員授予太空人認證;隨太空活動頻繁,全球應統一界定太空邊界,但此前我國是否率先界定可討論。

目前在立院「太空發展法」草案共有五個提案,除行政院版外,另有民進黨立委蘇巧慧、陳亭妃、黃國書與國民黨立委楊瓊瓔所提四個版本,但五個版本中,僅蘇巧慧版有定義「太空」,標準與立院法制局一致。

 
TOP
社會新聞
上月車禍失2家人 火燒車又奪2命
記者余采瀅、趙容萱、白錫鏗/台中聯合報
西濱快速道路台中清水路段昨天下午發生重大車禍事故,一輛轎車疑被後方預拌混凝土車追撞後起火燃燒,轎車上根姓女子及其兩歲大的外甥受困車內被活活燒死,車上另名男子全身燒燙傷送醫,事故原因待進一步調查,警方依過失致死罪將預拌混凝土車林姓駕駛送辦。

這起車禍是上月苗栗縣三灣鄉兩死一傷車禍的十九歲根姓女子家人,上月她的丈夫、一歲小兒子車禍喪命,她重傷送醫目前仍插管;她的伯父昨日帶小妹和兩歲大兒子到醫院探視,不料返家途中又遇死劫,伯父亦重傷送醫,天倫夢碎,令人不勝唏噓。

警方調查,昨天下午二時三分,林姓駕駛(四十六歲)沿西濱快速道路北上外側車道,由南往北直行,於一五三公里處追撞前方轎車,轎車瞬間起火燃燒,車上根女(十七歲)及根姓男童(兩歲)受困車內,當場被燒成焦屍;根男(五十四歲)很快逃出車外,但全身嚴重燒燙傷,送梧棲童綜合醫院救治。

林姓駕駛酒測值為零,他表示,轎車從匝道口上西濱快速道路,突然急剎,閃避不住才撞上。事故發生後,根男從副駕駛座逃出車外,目前起火燃燒的轎車究竟由誰駕駛、事故前是否急踩剎車、起火原因等疑點,待進一步調查。

警方表示,根女昨天下午在伯父陪同下,從苗栗縣南庄鄉到台中梧棲童綜合醫院,探視因車禍受傷的姊姊,未料返家途中遇車禍死劫,根女及兩歲外甥都被燒成焦屍。

救護人員指出,到場時根男已逃出車外,全身多處燒燙傷,立即送醫並迅速撲滅火勢。根女則橫躺在車內前方,上半身朝駕駛座,下半身在副駕駛座,男童則在後座。警方表示,目前無法確定轎車駕駛人,將調閱沿途監視器釐清。

根男全身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二到三度燒燙傷、肋骨骨折、血胸,有生命危險。他到院時意識清楚,告訴醫生是「火燒車,全身被燒燙傷」,並說「太嚴重就不要救我!」

一個月內連續兩起車禍,先後奪走同一家族共四條人命,根姓姊妹家屬得知消息趕到醫院,神情哀戚,難以接受家人先後離世。

 
TOP
經濟新聞
瑞薩日本廠房失火 車用晶片更吃緊
編譯洪啟原、黃晶琳/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車用晶片大廠瑞薩電子(Renesas)旗下一座位於日本茨城縣的廠房19日慘遭祝融,火勢在當日稍晚就已撲滅,所幸無人員罹難,但起火點的生產工作已暫停,以便調查起火原因。目前全球車用晶片嚴重短缺,此事故無異讓情況雪上加霜。

瑞薩位於茨城縣的那珂工廠命運多舛,2月才因地震停工,剛復工一個月又因火災停產,瑞薩是全球車用MCU(微控制器)廠商,業界分析,台灣晶片廠並未著墨車用晶片,應無轉單效應,但如此一來也將使全球車用晶片更吃緊,更恐影響整個車用產業鏈出貨狀況。

業界人士分析,台灣晶片廠商多數以消費電子為主,並沒有切入車用IC,因此轉單效益跟台灣廠商沒有太大關聯,但另一方面過去晶圓代工廠商台積電(2330)及聯電產能已經夠吃緊了,其中車用晶片缺貨最嚴重,已經提升到各國政府出面搶貨的狀況,台積電及聯電也表態將全力供應車用晶片,而瑞薩失火,未來供給將更吃緊。

業界人士也擔憂,車用晶片缺貨更嚴重,將影響整體汽車產業供應,缺一顆晶片,恐影響整體車用產業鏈出貨都不順,後續仍需持續觀察瑞薩復工日期。

瑞薩電子19日發布聲明說,這場火災並未造成人員傷亡或有毒氣體外洩,但起火點目前判定是在無塵室,勢必嚴重影響生產。這座N3大樓位於茨城縣那珂市,瑞薩電子表示,將請求當地政府協助調查。

彭博資訊報導,瑞薩表示,雖然建築物本身並未受損,但部分生產設備確實遭毀損,「本公司尚無法確認無塵室的的安全,無法進入也難以確認起火的原因」。

這場火災可能使瑞薩電子延遲部分出貨,此時車用晶片客戶正飽受全球晶片荒所苦,新冠疫情推升電腦設備銷售大增,汽車銷售也超乎預期暢旺,導致晶片供不應求。

 
TOP
大數字/去年稅收 「疫外」創史上次高
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日前修正了去年全國稅收數字,統計處給出的數字是2兆3,987億元,史上第二高。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財政部原以為稅收會很慘,沒想到,是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統計處官員表示,史上最高稅收年是2019年,稅收達2兆4,705億元,這年受稅改影響,營所稅率提高到20%,當年營所稅攀上6,000億元。撇開去年不看,2020年稅收比2018年多出118億元。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2月下旬調升對台灣主權信用評等展望,由「穩定」調升為「正向」。財政部當時還很高興地對外表示,這是1994年以來穆迪首度調升評等展望,一年內可能調升台灣評等等級。那時,外界還有點不解,在立法院聽到的財長報告一直在強調「短徵」,怎麼財政的信評會出現好評。

短徵是真的,去年全國稅收短徵223億元。短徵是跟預算數比,去年是近七年來首度出現短徵。財政部長蘇建榮去年8月受訪時估計短徵金額約1,200億元,結果和預估數相差近千億元。

上一次爆發嚴重疫情是在2003年,那是SARS疫情,財政部官員說,當年稅收短徵1,203億元。去年的疫情是國際性的,比SARS對全球經濟影響更為嚴重,財政部並沒有刻意高估短徵稅收。

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是什麼扭轉了去年的稅收情事。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報告2月景氣動向時,提出兩個關鍵,一是中央銀行降息,一是資金大舉回流。資金推升了台股,推升了房地產,資產價格大幅上漲的財富效果又促進消費。

比對孫明德的說法,財政部統計處指出,稅收是呼應了,財產稅系的稅收占比大幅提升是去年的一特色。去年占比是16.2%,較前年的12.9%大升3.3個百分點。消費稅的主稅目營業稅占比也提升,由前年的17.0%提升到去年的18.2%。

財產稅系中,去年表現最優異的證交稅,官員指出,因為股市平均日交易量創歷史新高,證交稅收高達1,506億元,是歷史新高,較前年稅收增加594億元。房地產交易熱絡,契稅稅收居史上第三高。遺產稅和贈與稅也屬財產稅,各較前年增加53億元、20億元,稅收在歷年排名分居第二、第四。

財產持有稅的房屋稅和地價稅去年較前年稅收小跌,但絕對水準793億元、918億元的稅收也排上名,各居史上第二、第五。

土地增值稅和不動產交易有關,但土增稅算在所得稅系,去年土增稅也是豐收,較前年增收119億元。

消費稅部分,原擔心大家不出門、不消費,沒想到,去年營業稅收創了歷史新高,收了4,372億元,較前年增加163億元。同時創高的還有牌照稅,官員說,去年買車人多,新車掛牌數是2006年以來新高,牌照稅達663億元。

去年明顯受衝擊的稅目只有兩個,分別是營利事業所得稅、貨物稅。貨物稅會少收是預期中事,官員表示,為鼓勵節能減碳,購買節能家電和購車汰舊換新都可以退貨物稅,稅收減少是政策導致的。

營所稅是造成去年總稅收減少的主因,單一稅目較前年減收1,709億元,但以稅收水準4,771億元,也不算太低,是歷年第五高。財政部統計處分析稅收減少的原因,包括上市櫃公司2019年獲利衰退、未分配盈餘稅率由10%調降為5%、新增產創租稅優惠,還有疫情因素,營利事業申請延期、分期繳稅以及免辦暫繳。

 
TOP
兩岸新聞
國台辦:「九二共識」還是定海神針
特派記者呂佳蓉/北京報導聯合報
大陸國台辦昨天強調,「九二共識」由兩岸雙方確認,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並稱「九二共識」的重要性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明確界定兩岸關係的性質,奠定了兩岸平等協商的基礎。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近期稱,「九二共識」在台灣已引發爭議,在兩岸交流中大陸仍繼續堅持這樣的政治前提,是不公平、不公道的;並提兩岸可以有一「建設性模糊」推進交流。

□大陸國台辦昨以發言人朱鳳蓮的名義回應此事。朱鳳蓮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有關方面授權商談達成的,其過程和內容均有明確的文件和文字紀錄。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兩岸開啟協商談判,開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九二共識」由兩岸雙方確認、具有廣泛民意基礎,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

□朱鳳蓮指出,二○一六年民進黨上台後,單方面否定「九二共識」,拒不承認其核心意涵,在台灣內挑起爭議,目的是企圖改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與事實,改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這是兩岸關係陷入緊張動盪的根源。

□朱鳳蓮強調,「九二共識」之所以重要,在於其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奠定了兩岸平等協商的基礎。從一九九二年以後,兩岸雙方接觸交往都是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進行的,充分體現了平等協商的精神,何來不公平、不公道?

□朱鳳蓮指出,如果以「建設性的模糊」否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只能證明民進黨政府繼續打算通過玩弄文字遊戲與兩面手法,模糊焦點、混淆視聽,根本沒有改善兩岸關係的誠意。

□朱鳳蓮最後說,民進黨政府一方面擺出緩和姿態,一方面繼續與大陸對抗,是根本行不通的;只有採取實際行動,停止製造敵意、污蔑抹黑,停止任何謀「獨」挑釁,回到「九二共識」上來,兩岸關係才能和平穩定發展。

 
TOP
兩岸觀策/「建設性模糊」 恐難讓兩岸回春
記者陳言喬聯合報

昨天是農曆節氣的春分,大地已回春、綠意已盎然,但兩岸似未「春暖花開」,大陸國台辦昨天回應陸委會主委邱太三的「建設性模糊」說,批評民進黨在玩弄文字遊戲和兩面手法。國台辦的說法讓兩岸關係仍隱晦不明。

邱太三十八日在陸委會記者會上提到兩個重要主張,一是重申台灣尊重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認同諒解的歷史事實,台灣對於兩岸政策的立場是一貫,沒有改變。

二是呼籲大陸放棄強加在台灣的政治框架(九二共識)、停止對台軍事威脅,並希望兩岸能有「建設性的模糊」。

邱太三在這場記者會裡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想以「建設性模糊」來取代民進黨不承認的「九二共識」,希望找到兩岸最大的公約數打開兩岸當前僵局,恢復官方接觸交往。

陸委會隔一天還補充稱,兩岸是否有「建設性模糊」,是有前提的假設性說法,這前提是中共必須停止軍事威脅、不能強加台灣政治框架。

兩天後,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回覆邱太三,重點也有二點,一是兩岸當前緊張動盪,是民進黨政府二0一六年上台後否定九二共識,拒不承認其核心意涵(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與事實)造成的。

二是過去兩岸雙方接觸交往都是在九二共識上進行的,充分體現兩岸平等協商的精神,如果民進黨以所謂「建設性的模糊」否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那只是繼續想以文字遊戲模糊焦點,沒有改善兩岸關係的誠意。

今年二月邱太三上任後,包括國台辦另一發言人馬曉光,大陸海協會長張志軍都發表過意見。馬曉光說「春暖需有東風,花開需有雨露,這個『東風雨露』就是九二共識」;張志軍稱,只要承認九二共識歷史事實,雙方接觸交往就不存在障礙。再加上昨天國台辦回應可知,「九二共識」仍是大陸認定兩岸恢復交流的「定海神針」。

大陸對九二共識的堅持看似「鐵板一塊」,但其實大陸在意的不是「九二共識」這個名詞,而是它的內涵,如果民進黨默認一中各表,就算不認可九二共識,改用九二精神或九二會談事實或其他表述都有可能取代「九二共識」,但關鍵在邱太三要說清楚「建設性的模糊」內涵是什麼,不能只靠「彼此的智慧和態度」 。

就大陸而言,最在意的仍是各種表述必須說明兩岸的定位「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並體現當年雙方對兩岸關係政治定位求同存異的精神(同屬一個中國,也符合台灣現有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儘管邱太三的表述仍不符大陸期待,但在這場記者會上他也宣布恢復大陸商務人士來台與人道探親往來,以及後續可能的境管調整,多少向大陸傳達了些許善意,大陸若也能同步減少軍機威脅,兩岸或仍有機會共沐春風。

 
TOP
國際新聞
鬥而不破 美中未發聯合聲明
記者張文馨、特派記者呂佳蓉/華盛聯合報

在劍拔弩張的開場後,美國拜登政府首次與中國政府外交高層首長三輪對話十九日在阿拉斯加低調落幕,沒有發布聯合聲明。中方會後指對話具建設性,但同時存在重要分歧;美方亦指雙方有坦誠交流,但是場艱難而直接的對話。

美方:對話艱難而直接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曾提出新疆、香港、台灣及網路攻擊問題,聽到「防禦式回應」並不意外,但有坦誠對話。美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則形容是一場「艱難而直接」的對話,他也說,對話有機會解釋美方的優先事項和意圖,也傾聽中方的優先事項和意圖,「我們頭腦清晰,也會回到華盛頓重新評估我們的狀態。」

布林肯表示,此行有兩件事要做:一、分享對中國很多行徑的深切憂慮;第二、清楚表達美國的政策、優先事項與世界觀,這兩點都做到了。拜登則說,他對布林肯表現感到十分驕傲。

美國國務院十九日也宣布,布林肯廿二日至廿五日將前往比利時參加北約外長會議,布林肯將與歐盟夥伴磋商如何應對美歐共同面臨的一系列挑戰,其中包括中國和俄羅斯。

中方:有益但存重要分歧

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會後接受陸媒採訪時表示,雙方進行長時間戰略溝通,就各自內外政策和雙邊關係進行坦誠、建設性交流,這次對話是有益的,但雙方在一些問題仍存在重要分歧。

大陸官媒新華社昨天發布新聞稿指出,中共的執政地位和制度安全不容損害,這是不可觸碰的紅線,大陸無意干涉美國的政治制度,無意挑戰或取代美國地位和影響,呼籲美方應當正確看待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敦促美方消除上屆政府對華錯誤政策影響,避免製造新的問題。

陸方並指出,台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國核心利益,沒有任何妥協退讓餘地;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美台官方往來和軍事聯係,停止售台武器,不助台拓展國際空間,不向台獨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

至於中美可能合作方面,陸方表示,雙方將建立氣候變化聯合工作組;根據疫情形勢調整相關旅行和簽證政策,並逐步推動中美人員往來正常化事宜。

美國氣候特使柯瑞預計本周和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將參加一場關於氣候變遷的視訊會議。氣候變遷、對抗新冠肺炎,是拜登政府列出可能和北京合作的領域。

 
TOP
冷眼集/競爭大於合作 交鋒埋伏筆
記者張加、林政忠聯合報
兩國高層官員會面對話,開場白通常是外交辭令,在鎂光燈前,完成經過雙方事先協調、安排的過場,閉了門才會說出真心話。美中高層第一回合的開場對話,就迫不及待向世界展示刀光劍影的外交秀,中美各有劇本,雙方的潛台詞是更多難解問題。

比起管控與解決分歧,雙方更像藉由這次會談凸顯分歧和絕不退讓的立場;雖然提出自身關切與優先事項,卻沒人提出雙方的下一步,關係未見和緩,也沒有具體進展。最顯著的結果可能是各自對內展現強硬一面,以及向對方明確畫下紅線。

台灣想必樂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開場和結束的發言,都提及對於中國大陸對台港疆種種行徑的關切;可是,美中經過三輪會談後,布林肯提及這些敏感議題的說法,仍是兩國存在嚴重分歧,未提北京任何承諾,也未表明若中方不改變行為,美方是否將採取行動。

華府友台學者原本期盼,拜登政府更明確說明對台政策與立場,在美中會談期間公開提出尤佳。但開完會,布林肯僅簡短發言。第一回合開場,雙方超時發言,急著表達立場;等到第三回合結束,卻簡短收場,像是無話可說。

外界並不幻想,美中之間能靠一通電話或幾場對話解決歧見,但至少比起北京透過經濟、軍事等舉措,持續試探拜登政府,對話更為直接,也有助於降低誤判風險。

中美目前狀態是競爭大於合作,雙方先把重大歧異攤在舞台上,美國定調這是場「艱難而直接」對話。美國安顧問蘇利文會後表示,「我們保持頭腦清晰,也會回到華盛頓重新評估狀態」,顯為再次交鋒預留伏筆。

 
TOP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