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6日 星期四

囤房稅2.0六都喊支持 改全國歸戶衝擊大


【會計研究月刊電子報】為您建立以簡馭繁的思考邏輯,解讀會計、財務、金融等趨勢走向,掌握財經專業脈動! 【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不只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3/07/07 第564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財經專題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囤房稅2.0 六都喊支持
記者余弦妙、鍾泓良、李珣瑛、宋健經濟日報

行政院會通過「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待立法院審議三讀過關,預計明(2024)年7月上路,後(2025)年開徵。房屋稅屬地方稅,具指標性的六都施行意願是否有落差?北市財政局指出,全國總歸戶是台北市府率先提出,樂見中央及各縣市認同居住正義,另桃園、台中、台南及高雄市府都表達配合中央政策推動,至於對地方稅收影響仍待評估。六都目前唯一未通過囤房稅的新北市則力拚8月地方稅法案過關,再提修正案。

台北市財政局長游適銘指出,未來課徵稅率將如何訂定,雖然稅率最高到4.8%,但考量到橫跨區較大,因此會採取階梯式課徵稅率,原則上認同居住正義針對多屋族的差別稅率。

新北市為六都唯一未通過囤房稅的城市,新北市財政局長陳榮貴表示,《新北市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修正草案盼8月臨時會能完成修法。新北市府決定先通過現行條文,待中央法案通過之後,將會再提出修正案,避免與中央法規牴觸。

桃園市政府地方稅務局指出,若修法通過,桃園市將配合中央政策推動,但日後恐將面臨稽徵程序較複雜,涉及資訊系統修正等難題。

台中市地方稅務局長沈政安表示,台中市已於去年實施囤房稅,新制上路會配合中央政策,但須修改自治條例才能實施。至於中央2.0方案是否能抑制房價,包括市場供需及建材上漲等問題,整體效果尚待綜合性評估。

台南市財稅局長陳柏誠表示,全國總歸戶課徵囤房稅,可更具「收編」效果,至於針對行政院的2.0方案將囤房稅率調高至4.8%,台南市方面將待中央立法後,配合進行修正。

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囤房稅是屬於地方稅,假如是跨區的來開徵囤房稅,高雄市政府會支持,目前高雄市非自住房屋,按差別稅率課徵房屋稅,持有三戶(非自住)以下每戶2.4%,四戶(非自住)以上每戶3.6%。預估新制影響5.4萬人、7.1萬戶房屋,全部可以增加3億元稅收,但93.4%民眾自住的房屋不會受影響。

 
囤房稅2.0通過 業界:屋主不會因此拋售空屋
記者何醒邦、賴昭穎/台北報導聯合報
行政院通過「房屋稅差別稅率二點○方案」,業界認為影響最大的是囤房大戶,餘屋量大的建商也將受衝擊,但屋主不會因此輕易拋售空屋,且稅負恐轉嫁到租金,租屋族遭池魚之殃。

住商不動產執行總監徐佳馨認為,全國總歸戶意味囤房大戶想藉由各縣市稅率不同而操作節稅的作法將明顯減少;永慶房屋表示,餘屋量大的建商恐盡速將餘屋出清,而持有非自住住家用新房子所有權人影響最大,稅負將大幅增加。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洪連盛說,新制雖會增加不動產持有成本,但相對於不動產資產的增值幅度及報酬率,可能還是相對較低,因此不太會影響民眾將累積財富放置在不動產的行為。坊間不少人因子女就學有設籍需要,若提供他人設籍,可能被認定為出租而影響稅率,屋主要記得請設籍人簽無租賃切結書。

至於是否影響房價,徐佳馨指出,端看購屋人財力,也要看大環境,如果房市沒有大幅修正,不大容易發生屋主拋售狀況,但屋主資金壓力可能會轉向他處,例如轉嫁給租客。

 
財經專題
核二核三被揪出有「黑電」 侯競辦:非核家園攏係假
記者侯俐安、程遠述、蔡晉宇/台北聯合報

台電為緩解系統供電壓力,在卅四個月內有十八個月,在電力尖峰或機組跳脫時,調度運轉核二、核三廠「氣渦輪機」機組。侯友宜競選辦公室發言人陳柏翰昨天表示,這不但顯示缺電是不折不扣的事實,「更代表民進黨所宣稱的非核家園一切攏係假」。民進黨政府平時說要廢核,缺電危機時又偷用核電,顯然是「口嫌體正直」。

監察院前天針對前年五一三、五一七兩次停電與去年三○三全國大停電,對台電提出糾正案。在調查報告中也揭露,台電為緩解系統供電壓力,調度運轉核二、核三廠氣渦輪機機組及實施需量競價措施,在二○二○年至二○二二年十月間,有十八個月供作電力尖峰或大型機組跳脫時的調度電源,儼然將「例外變常態」,且其發電量未納入電業年報,形同「黑電」,應確實檢討改進。

陳柏翰表示,近兩年全台發生多起大停電事故,民進黨都聲稱是疏失,沒有缺電危機,但監察委員調查結果出爐,不但缺電,甚至為了掩飾長期以備用核電機組發電的事實,未將發電量納入電業年報。為了選舉掩蓋事實,讓本應以民生為重的公營企業台電公司變成選舉機器,配合藏「黑電」說謊,令人感到荒謬至極。

侯友宜競辦發言人李利貞說,民進黨就是「嘴巴反核、但身體很誠實」。賴清德發現「非核家園」的再生能源比例目標無法達成,就說核電可作為緊急使用,這是不切實際的選舉語言,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的能源政策才是穩健務實。

李利貞表示,核電絕對是能源選項之一,包括核一核二經確認安全無虞以後再使用,依法延役廿年,核三機組明後年到期,當然準備延役,核四則是要由國際專家評估,通過國際標準程序檢驗,確保萬無一失後,就可以重啟。

國民黨發言人楊智□昨天也說,台灣民眾感受到台灣陷入缺電危機,甚至連美國商會白皮書中都直指「台灣政府在決定淘汰核能發電後,雖把未來的能源安全寄託在再生能源的開發上,但進度卻嚴重落後,導致成本提高」。但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前天還說台灣不缺電,為了政黨利益,不顧民眾生活,希望民進黨正視台灣需要核電作為基載電力的事實。

 
黑電爭議/台電:用輕柴油發電 並非核電
記者林海、蔡晉宇/台北報導聯合報

興達電廠機組跳機,台電遭監察院糾正、彈劾,監委報告指出,核二、核三氣渦輪機組作為基載備用電源,卻長達十八個月被用作調度電源是發「黑電」,台電昨天回應,氣渦輪發電機以輕柴油為燃料,並非核電,運轉資訊均公布於台電官方網站,絕非黑電。

台電說,核電的基本定義是使用核燃料棒發電,且台電公司對外資訊揭露也將氣渦輪發電機組運轉資訊納入,民眾隨時都可以看到實際發電狀況;至於電業年報,依定義應排除核電廠內氣渦輪發電機等緊急機組,故無需填報,在電業年報中也有備註說明。

台電指出,氣渦輪發電機每部機組一年受限於環保限制可發電七二○小時,用於核電廠基本安全預防是一二○小時,其餘六百小時原本就屬於電力尖峰負載調度所用,平時即可作為供電時加入系統調度行列,因此未列入到核電廠供電時數內計算,也不影響核電廠營運安全。

此外,國民黨立委指稱這是偷用核電,台電則表示,核電廠內的氣渦輪發電機以輕柴油為燃料,並非核電,且相關運轉資訊均公布於台電官方網站,可供外界檢視,無所謂使用「黑電」說法,也清楚標示為「輕油」。

對於「黑電」引發相關爭議,查案的三位監委蔡崇義、蕭自佑、葉宜津昨天表示,這部分是指台電公司啟動核電廠「氣渦輪機發電」供調度使用,且未納入電業年報,非指「核電」未納入電業年報。

 
黑電爭議/學者:台電不僅發黑電 更反映缺電
記者林海/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電強調氣渦輪機組運轉資訊公布於官方網站,但能源學者認為,應該用在緊急狀況下的輕柴油機組,卻長年作為一般供電使用,且未公布在電業年報中,監院糾正合理,這不但是發黑電,更反映了缺電的事實。

清大原科中心主任葉宗洸表示,每座核電廠都有兩部使用輕柴油的氣渦輪機組,用途就是備援,在核電廠出現緊急狀況需要供電時才使用,但台電一直以來,都把氣渦輪機組發的電力,在供電吃緊時拿來支援一般供電。

葉宗洸指出,台電內部訂定規範,在備轉容量率出現橘燈時,可以用氣渦輪機組支援電力供給,但後來演變為只要供電一吃緊,即便官網上公布的是綠燈,一樣使用氣渦輪機組來供應一般用電,而氣渦輪機組一部的發電量是四萬至五萬瓩,「連這麼少都拿來用,狀況就很明顯了」。

葉宗洸也說,透過核分裂反應發電才叫核電,因此使用氣渦輪機組發電並不是偷用核電,但監察院報告質疑的是,氣渦輪機組並不是發電機組,但發出來的電已經作為一般供電使用,照理來說就應該要放進電力供給年度報告,但台電只放在官網上,因此監察院的糾正合理,台電這就是發黑電。

事實上,台電使用氣渦輪機組作為一般供電並不是新鮮事,先前已多次遭質疑。葉宗洸指出,當緊急狀況才使用的東西,被拿來當做常態化的使用,這就代表了電力不夠,只是台電始終不願意承認。

 
國際財經要聞
Fed放鷹公布6月會議紀錄 暗示恢復升息
編譯任中原、簡國帆/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聯準會(Fed)6月中會議紀錄暗示將恢復升息,決策官員一致同意6月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以保留時間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加息,但大家對必須進一步緊縮以抑制通膨的共識增強,絕大多數官員都認為,需要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才能壓制高通膨。

聯準會於美東5日下午公布的會議紀錄指出,「幾乎所有」與會官員都表示,利率「上升更多」,應屬「適當」。官員並表示,勞動市場「緊俏」,且通膨「上升風險」仍將是塑造利率展望的「關鍵因素」。

6月會議時有一些官員贊成升息1碼,並不認同維持利率不變的結論;但大部分官員強調未來展望的「不確定性」,並表示更多有關經濟的資訊,的確有價值。

在經濟展望方面,官員預料今年剩餘期間經濟將會趨於「低度成長」,儘管「銀行業壓力」已經「消退」;幕僚在簡報時仍堅持原先預測,認為今年底將有「低度衰退」,之後則是「溫速復甦」。

決策官員們仍認為,有必要使經濟成長在一段期間內低於趨勢水準,以及就業減少,以達成2%通膨目標。官員並不預料今年內會降息,因為核心通膨率仍遠高於目標。

在就業市場方面,部分官員懷疑,非農就業人數強勁成長,可能誇大了勞動力市場力道。會議紀錄顯示,官員指出,其他衡量就業狀況的指標,包括勞工部的家庭調查和人口普查報告,以及聯準會內部專家學者的計算,「暗示就業成長可能比非農就業數字顯示的情況還弱」。

6月決策會當時發布的預測顯示,18位決策者中,16人預估在年底前至少還要再升息1碼。目前市場認為,Fed極可能在7月25~26日的決策會,提高基準利率目標區間1碼至5.25%~5.50%。市場也預期Fed要到明年才會降息,因為核心通膨率仍將遠高於Fed的2%目標。

另外,紐約區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威廉斯5日重申Fed解決通膨問題的決心,並表示在升息工作上還有「更多要做」;經濟數據顯示需求仍強,且住宅市場已止軟回穩。

他在紐約聯準銀行舉辦的一場討論會中表示,「我們可以花一些時間來評估並收集更多訊息,然後再採取行動,我們還基於所知道的情況,通過預測傳達一個訊息,也就是我們認為還沒有完成使命」,「顯然,我們絕對致力於實現2%的通膨目標。」

 
ChatGPT新鮮感…消退了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最新統計顯示,去年11月推出後爆紅的AI聊天機器人ChatGPT,6月的網站流量和不重複訪客數首見下滑,代表市場對這個新科技的新鮮感或許已逐漸流失。

分析業者Similarweb的數據顯示,全球桌機和行動用戶6月造訪ChatGPT網站的流量比5月下降9.7%,不重複訪客數減少5.7%。數據顯示,訪客在網站上花費的時間也縮短8.5%。

Similarweb資深經理卡爾說,流量減少代表聊天機器人的新鮮感消失;RBC資本市場分析師加魯瑞亞解釋,這些數據顯示,對能提供即時訊息的生成性AI有更多需求。

ChatGPT掀起了使用生成式AI處理各項日常工作的熱潮,推出才兩個月、也就是在今年1月的活躍用戶就達到1億,是有史以來成長最快的消費者應用程式。ChatGPT現在的單月訪問量超過15億,是世上排名前20大的網站。

麥格理美洲技術研究主管辛德連-鮑勒說:「我認為,那麼快就從零成長到1億用戶,會有痛苦。基礎設施的沉重負擔,會導致準確性降低。必須改變模型訓練內容,也不得不處理潛在的潛在問題。」

另外,OpenAI於5月在蘋果的iOS系統上發布了ChatGPT應用程式,這也可能降低網站流量。根據data.ai,截至7月4日,這個聊天機器人在iOS裝置的下載量超過1,700萬。下載量已在5月31日觸頂,該聊天機器人在美國大受歡迎,上市的前六周,每周下載次數平均達到53萬次。

還有一些人指出,現在各級學校放暑假,因為需要協助完成家庭作業的學生大減。不過,成長放緩可能有助ChatGPT控制營運成本;OpenAI執行長奧特曼曾經說過,提供這些服務的成本「令人瞠目結舌」。

此外,OpenAI計劃投入大量資源,並創建一個新的研究團隊,以確保AI持續對人類保持無害。OpenAI共同創辦人暨首席科學家蘇茨克維和協調團隊負責人雷克在部落格文章中寫道:「超級智慧(superintelligence)的巨大能力恐導致人類喪失權力,甚至可能導致人類滅絕。目前,我們對於掌控潛在的超級智慧AI還沒有解方,也無法預防AI失控。」

文中預測,一個能超越人類智慧的「超級智慧AI」預估可能在這十年內誕生,人類需要比當前更厲害的技術來控制超級智慧AI,因此必須在「對齊研究」(alignment research)方面有所突破,預計未來四年內投入20%的運算能力,來解決這個問題。公司正在針對這項目標組建一個名為Superalignment的新團隊。

 
路透:美元年底前看升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路透訪調的外匯策略師預期,儘管美國和其他地區間的利差將縮小,美元兌大多數主要貨幣到年底前仍將維持升勢,因為美國經濟將保持強韌。

美元兌主要貨幣今年來貶值約0.5%,但因市場預估聯準會(Fed)今年降息機率降低,且對美國今年經濟衰退預期也下滑,美元光在過去一周就升值近1.3%。

Fed主席鮑爾等幾位官員都主張,今年底前要至少再升息兩次,多於市場預期的一次,也幫助支撐美元。

路透在6月30日~7月5日訪調80名外匯策略師的結果顯示,雖然歐洲央行(ECB)和英國央行等主要央行預料將繼續升息更久,美元近期還不會回吐最近的升幅。

法國興業銀行首席外匯策略師賈克斯指出,「緊俏的美國勞動市場有望在非常短期幫助經濟和美元表現」,「即使我們看到利率趨同,但在(歐元區)經濟成長不強下,歐元似乎不太可能出現新一波強漲趨勢」。

相較一個月前,多數受訪者對美元兌多數主要貨幣未來半年走勢的看法,若非上調,就是保持不變,45%表示美元將保持區間波動,19人表示將走強。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數據也顯示,美元凈空頭部位在5月觸及兩年高點後已減少。

凱宏投觀副首席市場經濟學家勾特曼說,「我們認為美元短期內有反彈空間。美國經濟看起來優於歐洲和亞洲,顯示Fed比多數其他央行更可能「維持更高利率更久」。

 
要聞
CPI增幅降 民生物資仍高檔
記者葉卉軒、賴昭穎/台北報導聯合報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天公布六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百分之一點七五,較五月下降○點二七個百分點,漲幅是兩年多來新低,也是廿三個月以來首度跌破百分之二通膨警戒線。不過,今年一至六月平均CPI年增率仍上漲百分之二點三二。主計總處官員指出,通膨壓力減輕,但民眾對物價上漲的感受依舊深刻。

另外,六月十七項重要民生物資CPI年增率百分之四點四七,漲幅為十四個月新低,指數雖有回落但仍在高檔,其中雞蛋漲幅也縮小至百分之七點一七,為廿個月新低,終止連續十九個月雙位數成長。不過,六月核心CPI年增率漲百分之二點六一,較五月百分之二點五七還高。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表示,六月CPI年增率回落至百分之二以內,主因是六月天候平穩,蔬菜及水果價格分別下跌百分之七點五一及百分之十七點八九,使得食物類漲幅縮小至百分之一點三八;此外,去年六月CPI大漲百分之三點五九,正是這波物價上漲的高峰,高基期因素帶動上月漲幅得以收斂。

至於七月物價走勢,曹志弘預估,雖然適逢暑假,若在天候沒有特別情況下,預估CPI年增率應會略高於六月,但不會高於百分之二。

曹志弘指出,雖然目前通膨壓力整體平均已趨緩,但由於外食類、房租類,以及娛樂服務費漲幅仍高,六月分別漲百分之四點五七、百分之一點九八、百分之七點五六,且整體來說,雖然商品類漲幅僅百分之○點五二,但服務類漲幅百分之二點九五,不僅為五個月來新高,加上服務類價格有其僵固性,因此民眾對物價壓力還是「滿有感覺」。

不過,曹志弘也說,近期國際農工原料價格走低,生者物價指數已連三個月下滑,以台幣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則連四個月走跌,輸入性通膨已經大幅減輕,使得國內物價上漲壓力趨緩。

主計總處指出,三六八個查價項目群中,六月上漲的有二五四項,權數合計百分之八十一點一,下跌的有九十五項,權數合計百分之十五點三。價格上漲項目以旅館住宿費漲百分之廿二點三七、國外旅遊團費漲百分之廿二點三二、鮮花漲百分之十點九二、豬肉漲百分之九點七八、金飾及珠寶漲百分之八點四六較多。

 
台幣爆量貶 探八個月低點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聯準會(Fed)釋出鷹派訊息衝擊,熱錢竄逃,外資昨(6)日至少匯出9億美元,台北股匯市雙雙重挫,台股下跌近300點摜破萬七,新台幣爆量下挫,盤中最重貶1.11角至31.263元,央行與出口商不約而同出手「相救」,收斂台幣貶勢,終場貶6.8分收31.22元,寫近八個月新低,成交量放大至18.57億美元。

根據央行統計,美元指數昨日升值0.14%,亞幣升貶互見。新台幣、韓元、人民幣皆走貶,分別貶值0.22%、0.18%及0.06%,日圓及星元分別升值0.37%及0.02%。

匯銀主管直言,7、8月為傳統股息發放旺季,外資領到股息匯出,新台幣呈弱勢,但昨日以前並未料到新台幣盤中會貶逾1角,判斷與美股大跌、外資匯出有關。

匯銀主管指出,「央行看起來有加強防守,防守沒有特定價位,主因不願看到新台幣貶值速度太快」,昨日新台幣開盤後一路走貶,貶破31.2元,午盤後最低來到31.263元,貶逾1角,觸動央行心中防守界線,出手調節,放緩新台幣貶速,終場收斂貶勢,收31.22元。

匯銀主管預期,「如果央行沒出手,貶值幅度應會擴大」,面對之後走勢,在外資未回頭前,新台幣貶值格局不變。

 
銀行保險業對陸曝險大降
記者廖珮君、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中美貿易衝擊、疫情讓大陸經濟降溫、大陸更做總體風險調控等三大利空,讓5月底銀行、保險業對陸曝險大降,其中保險業年減43%最大,產險業更因今年防疫險的理賠資金需求,優先全數出清手上的大陸有價證券,對陸曝險直接降到「零」,是近年首見狀況。

金管會公布5月底金融三業(銀行、保險、證券期貨投信)對陸曝險額,合計共1兆1,658.4億元,年驟減2,520億元或17.8%,以絕對金額來看,以銀行年減曝險額1,807億元最高,但以年減率則是保險業年減逾四成最大。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坦言,保險業對大陸市場都是投資有價證券,對陸曝險年減逾四成,主因是中美貿易衝突和疫情等不確定因素,讓保險業者投資縮手。

據統計,5月底壽險業對陸曝險997億元,年減43%,產險業則直接「掛蛋」。林志憲說,去年產險業對陸曝險是16億元,今年則因有資金需求、先將手上大陸有價證券全數出清。

銀行業對陸曝險額也是一路下降。5月底本國銀行對陸曝險額降到1兆511億元,年減14.6%或1,807億元,占淨值比也降到25%的史上新低紀錄。

銀行局官員說,銀行對陸曝險大降,主因是中美貿易衝突、疫情也讓經濟降溫、大陸調控總經風險、及陸企和授信風險增加等利多利空,讓國銀對陸曝險縮手。

證券則是金融三業中「唯一」增加對陸曝險,5月底對曝曝險121億元、年增62.6%。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說,有兩大主因,一,有一家券商對大陸子公司增資6.57億元、二、券商預期人行降息、投資陸債可享有資本利得,自營部位增加40億元所致。

至於期貨和投信業則完全沒變動,5月底對陸曝險各是2.51億元和26.89億元;合計5月底券商期貨投信對陸曝險共150.4億元、年增46.58億元或62.6%,占淨值僅2.2%。

銀行、保險業不看好大陸市場,連一般基金投資人也對大陸市場保守,5月底境內外基金對陸曝險3,205億元、年減14%,又以投信基金對陸投資的基金規模,年大減392億元最多。

高晶萍說,境內外基金降低對陸曝險,有三大主因,基金投資減少配置大陸、投資人贖回及大陸股市績效表現不佳所致。

據金管會5月底統計,國內投信基金對大陸投資的基金規模僅剩2,302億元、年減392億元或14.5%,境外基金也僅剩903億元、年減129.4億元或12.5%,合計境內外基金對陸曝險3,205億元、年減14%。

 
三星新折疊機來了 台鏈補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智慧手機巨擘三星昨(6)日宣布,將於台灣時間7月26日晚上7時舉辦「Samsung Galaxy Unpacked 2023全球發表會」,市場預料將發表下半年度旗艦折疊機「Galaxy Z Flip 5」與「Galaxy Z Fold 5」,三星新機問世,台積電(2330)、大立光、晶技等供應鏈有望吃補。

下半年蘋果與非蘋旗艦新機大對決,蘋果可望在9月推出iPhone 15系列新機,業界人士指出,依過往經驗,Galaxy Unpacked新機發布會和產品正式上市時間通常相差約一個月,換言之,此次三星新折疊機最快8月中旬或下旬會陸續在全球開賣,比蘋果iPhone 15系列新機早,順勢引爆兩大品牌新款旗艦機搶市大戰。

三星今年Galaxy Unpacked發表會主題為「Join the flip side」,媒體邀請函上更直接放上一支Galaxy Z Flip 5的側面外型,更加印證今年發表會主角就是二款新折疊機,正面對決iPhone 15。

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去年全球折疊機出貨量約1,600萬支,年增73%,三星上半年已稱霸市場,全球市占率約62%,下半年因新機上市,預料將再橫掃市場,市占有望一舉提升至80%,擁有絕對領先地位,因此外界均相當關注三星新款折疊機的動態。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今年也首度將Galaxy Unpacked發表會移師至母國韓國市場舉辦,地點選在位於江南三成洞的COEX會議中心。

至於Galaxy Z Flip 5與Galaxy Z Fold 5的規格,據傳Galaxy Z Flip 5折疊新機除了內部螢幕邊框「極致窄」設計,讓螢幕更大以外,外部也搭載二個外螢幕,外觀則使用直邊邊框以及圓角設計,並且在特殊設計加持下,能夠完全折疊平放,滿足用戶更多元的使用情境。

Galaxy Z Fold 5機身比前一代窄0.2mm,配備新鉸鏈系統,主要功能是能大幅度減少螢幕折痕,可讓機身變得更輕薄。

 
華碩衝AI伺服器 強將就位
記者王郁倫/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華碩(2357)組織調整第二彈,為衝刺AI伺服器業務,董事長施崇棠在今年股東會透露將積極招兵買馬,7月1日組織調整時,伺服器部門也宣布新增生力軍,延攬前戴爾大中華區總經理朱培蘭擔任華碩副總裁暨資料中心事業處技術長。

另外,伺服器事業部總經理金慶柏則升任華碩集團資安長,各兵將就位,力拚伺服器業績五年成長十倍。

華碩日前公布組織調整,系統產品事業群改組為三大事業處,包括消費性產品、手機、商用電腦事業處,7月1日生效。開放平台事業群(OPBG)也稍做微調,原旗下伺服器事業部總經理金慶柏兼任華碩集團資安長,7月起專任資安長統籌集團資安重任,另7月起延攬朱培蘭加入擔任華碩副總裁暨資料中心事業處技術長。

華碩持續招兵買馬,日前才召回一批老將回鍋操刀伺服器業務,並將組織分為專攻品牌通路的伺服器事業部,以及專攻資料中心業務的企業解決方案事業部,以兩個獨立開發的部門搶吃伺服器市場,也顯示出華碩期望彎道超車的決心。內部透露,華碩設定的業績目標,是伺服器事業部與企業解決方案事業部貢獻各占一半。

目前資料中心戰場對手林立,美系四大雲端客戶都各有合作夥伴,華碩要全力殺出血路,華碩主管表示,由於資料中心客戶所需產品規格與通路市場不同,客戶技術服務能量也不一樣,為專注滿足目標市場,期望分拆成立兩個團隊專責針對屬性客戶開案及銷售,產品線從去年到今年底會陸續完整,期望後發先至,在伺服器市場搶下一席之地。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重申,伺服器是華碩很重要的拼圖,華碩會更積極投資把伺服器做起來。他並強調,華碩不是要做過去的伺服器,而是要做資料中心未來需要的規格,華碩也將往新方向攻城掠地。朱培蘭顯然將負責主導資料中心客戶需要的未來規格。

施崇棠日前對於布局AI伺服器比同業晚提出說明,他指出,由於過去沒有把主力資源放在此處,因此現在要下很大功夫招兵買馬,「希望很快業績成長五倍」。執行長胡書賓日前在法說會上指出,五年內目標伺服器業務要翻10倍,超過500億至600億元,換言之五倍目標二、三年內就要達成。

施崇棠先前說,今年全球經濟難以預測,充滿變數及挑戰,但目標下半年營運重回正軌。

 
鴻海結盟日企TX 代工新機器人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鴻海(2317)在機器人相關領域布局再下一城,與日本機器人公司Telexistence(TX)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加速在北美業務擴展和大規模生產運營能力,並由鴻海代工TX新一代機器人。

TX昨(6)日宣布完成1.7億美元(約新台幣53.21億元)B輪融資,以及與鴻海合作的消息。

TX表示,這次融資主要投資者,包括Monoful Venture Partners、 KDDI Open Innovation Fund和Airbus Ventures持續跟投外,還獲得了來自軟體銀行、鴻海Co-GP基金和Globis Capital Partners(GCP)等資金支持。

TX同時與軟銀旗下SBGR簽訂戰略業務合作協定,建立全球業務合作,特別是在北美地區加速商業化進程。 此外,TX將與鴻海展開合作,建立生產技術,並進行其下一代機器人模型「GHOST」的大規模生產。

TX成立於2017年,從小規模機器人研發和概念驗證階段起家,逐步取得巨大進展,逐漸在工廠以外的動態環境中部署數百台機器人,並實現了商業規模應用。

 
特斯拉可望今年實現全自駕 台積電大功臣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昨(6)日表示,特斯拉最快今年稍晚有望實現全自動駕駛。業界分析,特斯拉領先業界達成全自駕電動車界新里程碑,台積電(2330)為其代工的新款全自動輔助駕駛(FSD)晶片扮演「大腦」的關鍵角色,特斯拉全自駕車勢必引發新一波買氣,挹注台積電車用業務動能強勁。

2023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昨天在上海揭幕,馬斯克在開幕式以視訊方式現身,釋出以上訊息。

《華爾街見聞》報導,馬斯克指出,隨著AI科技快速發展,特斯拉今年稍晚有望實現全自駕。他說:「我們已經非常接近完全無人干預的全自動駕駛狀態,已經在美國的道路展開測試,現在很少需要人工干預。」

馬斯克認為,自駕能讓人們駕駛乏味的過程完全消失,汽車使用率也將大幅提升。「我之前也做過許多類似的預測,我承認之前的預測也不完全準確,但是這一次的預測,我覺得是比較接近的。」

馬斯克並預期,未來全球機器人的數量會超過人類數量,代替人類完成許多工作,且機器人的生產效率遠遠超過人類,人們需要對這一深刻變化保持謹慎。

據悉,特斯拉能領先業界打造全自駕電動車,台積電是關鍵要角,為特斯拉代工全新FSD晶片,讓電動車的「大腦」更聰明。

台積電向來不對單一客戶與市場傳言置評。不過,先前台積電北美技術論壇時,特斯拉高階主管現身分享與台積電合作的成功案例,已讓業界對兩家公司合作先進晶片的關係深信不疑。

業界人士透露,特斯拉舊款FSD採三星14奈米生產,後續升級至三星7奈米製程,並考慮再提升至5奈米,但傳出因效能升級仍有限,加上評估下世代FSD晶片因設計升級與綜合考慮量產品質與生產規模擴大,確定轉用台積電5奈米家族(包含4奈米)製程生產,三星則生產舊款晶片及記憶體部分支援。

近期不少外國外流出資料顯示,特斯拉新款FSD晶片正在陸續導入Model Y等車種,少數德州銷售的Model Y資料顯示今年5月底已可支援最新FSD HW4。另外,從美國特斯拉銷售資訊網來看,邁阿密也已出現少量銷售的Model X車種支援最新FSD HW4。

馬斯克先前在投資人電話會議上曾說,從HW3升級到HW4的成本相當顯著。隨著馬斯克喊外特斯拉最快今年稍晚有望實現全自動駕駛,業界看好特斯拉全自駕車勢必引發新一波買氣,挹注台積電車用事業動能強勁。

台積電對自家先進製程導入車用也相當有信心,業務開發資深副總經理張曉強日前透露,車用客戶急著推進3奈米製程技術,為此,台積電推出N3AE方案供客戶設計使用,將有助客戶縮短產品上市時間二至三年。

 
國銀放款 連三月增千億
記者廖珮君、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據金管會昨(6)日公布,截至5月底統計,國銀放款餘額37兆2,948億元、月增1,231億元,已連續三個月、均月增千億元以上,又以國銀對民營企業、周轉金放款增加較多,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主因5月是繳稅旺季、企業戶也有資金調度需求所致。

其中又以占半數放款的國銀周轉金放款,5月底已攀升到18兆8,520億元、月增534億元,月增額是剔除3月因普發現金特殊因素外的七個月高點,外界關心這是否表示企業庫存調整期結束、資金需求回溫?童政彰說「可能還太早」。

童政彰坦言,周轉金放款包括企業和個人,個人是因為5月繳稅季有資金需求,企業戶則因資金調度,才導致國銀周轉金放款增加。

他認為,產業存貨調整可能還是持續再做,目前來看,企業周轉金是有些微增加、但卻沒有大幅成長「說庫存結束還太早」。

銀行主管也坦言,就目前來看,企業調整庫存落底,應該會在下半年、甚至是第3季,若要說整體企業資金需求大幅回溫,可能要到第3季後才會慢慢浮現。

2023年5月底國銀存款餘額53兆1,231億元,單月大減1,917億元,因存款大減、放款反向增加1,231億元,使存放比回升到70.2%,較上月增0.48個百分點,再度站回七成,是今年來高點。

童政彰說,5月存款減少主因是繳稅季節,個人戶、企業戶都受影響,加上企業辦增資做資金調度所致,如去年5月也是因繳稅季導致存款減少。據數據顯示,去年5月存款也月減663億元,當月存放比是70.8%。

5月底國銀放款餘額37兆2,948億元,月增1,231億元,若以放款對象來看,以對個人放款、及民營企業放款各月增1,091億元、及952億元最多,顯示個人和企業因繳稅季、推升資金需求熱。

若再以放款用途別來看,則以購置不動產、周轉金放款各月增663億元及534億元最多,銀行主管說,前者是因5月交屋潮遞延支撐,周轉金則因繳稅季有撐。

象徵企業長期資本支出的企業投資餘額8,205億元、月增僅20億,顯示企業長期性投資需求仍欲振乏力。

據統計,今年5月單月放款增加前三大銀行是中信銀、北富銀和國泰世華銀,又以中信銀單月放款大增535億元最多,累計前五月放款增加前三大是中信銀增加1,525億元、國泰世華銀1,108億元和永豐銀1,033億元。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