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6日 星期日

3劇本…今拍板 電價漲「恐推升物價」


【人資e周刊】內容包含最新勞工政策解析、企業管理進修、人事聘用秘方,希望您的疑難雜症能獲得解決之道。 【慈濟月刊電子報】提供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的彙編選粹,慈悲與智慧的雋永語錄,是您日常生活中的心靈資糧!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6/27 第538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3劇本…今拍板 電價漲「恐推升物價」
本報記者/連線報導聯合報
經濟部今天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是否調漲電價,產業界與在野黨昨天仍強烈反對此刻調漲電價。工總理事長苗豐強說,只針對用電大戶調高電價,對傳統產業不公平,且目前通膨嚴重,調高電價恐推升物價;雖然半導體相關產業表現不錯,但傳統產業營運還是艱困,必須注意這些養活多數勞工的行業能否承受。

蘇貞昌:尊重審議會決定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說,「我們尊重(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

電價費率審議會過半成員是政府代表,政府可主導電價費率審議會的決定,且即便是電價費率審議會的決定,行政院仍握有最終的拍板權。

知情人士指出,雖然台電上呈的方案包括「電價全面漲百分之三」,但政府認為若漲民生用電,恐怕會迎來大量民怨。據了解,政府傾向只針對工業等用電大戶調漲,民生用電不會漲價。電價調漲三劇本包括全面凍漲、全面漲百分之三及只漲用電大戶。

知情人士說,電價調漲已很難避免,政府內部也知道是一個大問題,但為了防止民怨,還是不打算用全面調漲來平衡台電「愈賣愈虧」的窘境。

國民黨主張凍漲民生用電

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疫情仍嚴峻,無薪假人數屢創新高,黨團主張民生用電應該凍漲,並給予中小企業、小商家電價補貼到年底,等疫情高峰過了再恢復,讓業者有喘息機會。國民黨立委則預估,除了用電大戶漲價勢在必行,工業與民生用電應也會有所調整,民生部分的調幅可能會以用電度數區分。

對於可能審議結果,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說,照道理來說「會漲價」、「會有漲大戶的方向」,但細節要由電價費率審議會討論。有民進黨立委私下說,今年底面臨九合一選舉,國內經濟已經因疫情停滯,若此時漲民生用電,「(選舉)結果會很慘」。

苗豐強:傳產將雪上加霜

苗豐強昨天出面喊話,表示若只針對用電大戶調漲電價並不公平,也會影響未來招商引資,同時電價漲幅不宜超過百分之三,更應該分階段調漲,降低通膨影響與對民生的衝擊。

苗豐強說,只針對用電大戶調高電價,對傳統產業營運來說,猶如雪上加霜,並不公平,也會與政府鼓勵台商回台投資政策相互矛盾。此外,產業界最關心的是電力穩定供應的問題,政府須嚴肅以對,尤其為提升電力系統韌度,政府不宜讓零排碳的核電從能源選項中排除,應審慎評估讓現有核電廠延役,並積極發展新能源。

 
漲電價? 通膨添變數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聯合報
經濟部今天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台電已針對住宅、商業、工業大戶提出不同組合的調漲方案,最終是否調漲,或如何調漲將交由審議會決議。然而,了解審議會的官員指出,這次學界委員對調漲電價的態度沒有像上次堅定,原因是通貨膨脹太嚴重。預料今天的審議委員勢必有一番激辯。

電價費率審議會共有十七名委員,成員包括經濟部、環保署、國發會、行政院消保處、主計總處等九位官派代表;工總、商總及消基會等三位商業代表,以及五位學界代表。換言之,官方代表即過半數。

官員透露,按照往例,學界代表往往都會主張按照「公用售電業電價費率計算公式」決定電價漲跌;商業代表則多半不表態,有時意見也不完全一致;官方代表則會就現況提供數據,但不會直接表態。

在今年三月底的電價費率審議會上,考量到去年下半年起國際油價上漲,加上俄烏戰爭甫開打,帶動國際燃煤、燃氣價格一飛沖天。學界代表全數認為應漲電價,商業代表則意見分歧,如工總認為可以適度調整,但是商總則以服務業、餐飲業才走出谷底,不應再調整電價打擊。最終決定「事緩則圓」,電價暫不調整,先觀望戰事發展。

電價決策延宕三個月後,知情官員指出,這次學界委員對於漲電價的態度參半,一改三月時全面一致堅定調漲,主因是台灣五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高達百分之三點三九,此時調漲電價將會讓物價漲幅也難以煞車;即使真的要漲,也須研究出對物價影響最小方案。

對於外傳要調漲工業大戶及高壓用戶,製造業者基本上持反對意見,認為要漲不能僅針對工業用戶;商業則認為,不應調漲到因疫情受創的產業,或是涉及民生物價產業,不然就應該給予補貼。

據了解,台電已向電價費率審議會提出多種漲價組合,包含住宅用電原則不漲,或是調漲每月達七百度或一千度以上的住宅大戶;店家方面,則考慮小商家不調漲或調漲一千五百度以上商家。工商用電大戶部分,台電提出百分之八、甚至百分之十以上的調幅,但會將電影院、百貨業及賣場等內需型服務業排除。

 
批政府「欠電」…藍:3理由 凍漲民生用電
記者劉宛琳、鄭□、李承穎/台北報聯合報
國民黨昨舉行記者會,主張民生用電應凍漲。國民黨表示,在疫情居高不下,民眾需要在家防疫,以及通膨嚴重的此時,政府有意調漲電價根本是「欠電」。國民黨也呼籲政府應徹底檢討改善停電、跳電頻繁的現況,提供民眾穩定用電。

國民黨提出民生電價應凍漲的三大理由:一,今年疫情嚴重更甚去年,炎夏不應調漲電價增加民眾在家防疫負擔;二,萬物皆漲、通膨嚴重,此時調高電價是雪上加霜;三,主計總處公布五月失業率百分之三.六八,創近七個月新高,無薪假人數也屢創新高,此時電價上漲,無疑逼人民無法生活。

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曾銘宗指出,根據台電四月財務報表,淨值剩下二百廿五億元,台電有漲電價的壓力是事實,但蔡總統曾承諾未來十年電價不會大漲,行政院長蘇貞昌以戰爭、疫情作為理由,只是在為接下來恐引發的民怨打預防針,也證實過去民進黨為了選舉、政治考量,八次凍漲的決策是錯誤的。

民進黨立委林宜瑾說,去年會呼籲凍漲,是因為很多行業都因三級警戒重創,但今年已與病毒共存,氛圍和去年已不同;不過,有些行業仍受疫情影響,她也拜託經濟部與台電,若受衝擊的行業不要用夏季電費,也是現行可調整的另類紓困。

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說,蘇貞昌說的是短期外部因素,但台電長期虧損,是因為不合理、太便宜的工業用電,民生用電價格反而比較高,用來貼補工業用電,才是真正問題;若這次要漲價,民生用電就不該漲,而是要從用電大戶大幅調整。

 
太陽能裝置量 恐連4年跳票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聯合報
政府推動以綠能達到淨零碳排,太陽能堪稱重大能源推動方針,但受到疫情升溫、材料飆漲、梅雨季及開發案場審查程序曠日廢時等因素,今年前五月新增裝置量僅達六二七MW(百萬瓦),僅達全年預定三GW(十億瓦)目標的兩成。業者估計,今年上半年恐怕連一GW的門檻都過不了。

若今年太陽能裝置容量目標無法達標,將是自二○一九年以來,連續四年政策跳票。

太陽能業者分析,造成太陽能裝置進度落後的原因,除了因太陽能生產相關材料大幅飆漲,大陸封控讓很多材料運不出來,加上全球塞港、運價高漲,都造成生產端面臨材料大漲及調度考驗。

此外,聯合再生執行長潘文輝說,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快速升高,很多太陽能案場施工就受到人工調度短缺而拖延進度;而五月密集的梅雨季,也導致安裝進度延後。

一位不願具名的太陽能電廠開發案負責人透露,除了疫情、通膨及氣候等變數外,最大原因還是老問題,就是屋頂案源愈來愈不容易找,至於大型的地面電廠,再怎麼順利相關的手續就要跑一年以上。例如政府鼓勵農漁電共生等,希望解決太陽能開發案場用地取得不易的困擾,但只要一牽涉農委會審查,案子就不可能快,業者不禁感嘆農委會才是台灣綠能開發最大阻力。

儘管經濟部決定嚴查大陸太陽能模組透過東南亞「洗產地」登台,但太陽能發電達到設定的裝置目標,短期不靠東南亞產品,恐怕還真的達不到。業者抱怨,問題就在於,政府把完成目標的責任全交給國內業者,卻又無法幫業者解決農委會卡關的關鍵環結,最後變成政策年年跳票,根本之道是必須將能源列為國家安全重要產業,以更高格局排除萬難。

 
綠能阻力?農委會:不希望影響農業
記者吳姿賢/台北報導聯合報
有太陽能業者批評農委會是台灣綠能開發最大阻力。農委會表示,農委會對能源轉型的立場是「農業為主、綠能加值」,不會改變,不希望發展綠能而影響到農業生產,但在推動綠能過程中,農委會也促成很多機制,包括最先公告的「不利農業經營區」得設置綠能設施的範圍,如嚴重地層下陷、地下水管制、沒辦法從事農業生產的相關區域。

農委會表示,為了協助加速推動綠能,也跟經濟部能源局共同推動一萬兩千公頃的「優先區」,通過環社檢核及地主整合就可建置光電,也一直在盤點可用土地,業者審查時只要提出文件,都會照規定審慎審查。

過去不少「假種田、真種電」事件,台灣環境規畫協會理事李翰林表示,當然要事前嚴格審查、事後積極查核,才可避免種電亂象,而不是業者提了就寬鬆通過,且目前政府已公告「優先區」,條件還算寬鬆,也陸續上軌道,業者不該推給審查嚴格。

李翰林表示,目前農電共生進度不足,問題反而是沒有補助農民設計、規畫案場,導致被系統商「吃死死」,如果農民或土地承租人可以藉由專案貸款,以農民為主體、自行按照農業需求規畫光電案場,光電發展才能更健全。

 
國際財經要聞
通膨引爆全球罷工浪潮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糧食與能源價格持續飆漲,薪資卻是遠遠跟不上,通膨正在掠奪所有人的荷包,並在全球引爆了一波波抗議和罷工行動,正導致各國政局動盪不安。

光是在上周,從南韓卡車司機、巴基斯坦在野黨、辛巴威護士、比利時工會勞工、英國鐵路工人、厄瓜多原住民,到數以千計的美國航空業機師和歐洲航空公司的從業人員,紛紛發起抗議或罷工行動。

經濟學家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一步推高了能源、化肥、穀物和食用油的價格,使通膨更加惡化,尤其是在脆弱國家。今年4月在反對燃料和食品價格的抗議活動演變成暴力衝突之後,秘魯政府實施了短暫的宵禁。上月在斯里蘭卡,生活成本高漲所引爆的滔天民怨,將該國總理趕下台。

對於阿富汗、葉門、黎巴嫩、伊拉克、緬甸和海地等衝突地區的難民和窮人來說,情況尤其嚴峻,有些國家的窮人甚至想賣器官求生。例如在肯亞國立醫院,很多民眾上門不是為了看病,而是詢問:「我的腎可以多少錢?」 歐亞集團分析師塞瑞蒂說,低所得國家約有42%的家庭收入都花在食物上。他預期將出現更多抗議活動,範圍可能更廣,且憤怒程度也將更大。

與此同時,各國勞工透過罷工對企業主施壓,要求就提高工資進行勞資談判,以追上不斷走高的物價。英國鐵路、海路和公路運輸工會(RMT)上周發動大罷工致使境內鐵路服務幾陷停頓。RMT資深幹部鄧普西說,其他產業的勞工將會提出更多加薪要求。

這些方興未艾的抗議活動,已引起各國政府關切,紛紛採取提高水電費補貼和調降燃料稅等措施以因應飆升的物價。

 
勞工加入工會 薪資會比較高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通膨高漲導致勞工的購買力下降,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加入工會的勞工往往比未加入工會者賺得更多,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何美國近來會出現愈來愈多的罷工與籌組工會的行動。

根據Cornell-ILR勞工行動追蹤系統的資料,2022年1至5月期間的罷工次數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在此期間,全美共有153次罷工、73,500名勞工參與。相形之下,2021年同期有78次罷工,22,500名工人參與。

除了罷工活動顯著增加外,美國勞工籌組工會的行動也正如火如荼展開。近來,亞馬遜倉儲、星巴克門市和蘋果店面的勞工紛紛成立工會。一些Google員工去年也成立工會,連微軟也軟化了反對員工成立工會的立場。

很難精準確認近來有組織勞工活動激增的具體原因,但可以肯定地說,新冠疫情期間勞工的待遇不佳、工資長期停滯和通膨高漲,可能已經到了勞工不得不罷工或試圖加入工會的地步,甚至甘願冒失去工作的風險。

數據清楚顯示,加入工會的好處多多:會員的平均收入明顯高於非會員。工會會員還在排班、安全協議等方面擁有更大發言權。

路透分析政府資料後發現,在2019年底時,加入工會的零售業勞工平均每周所得約為730美元,而非工會會員的每周平均所得670美元。 經濟政策研究所的另一份報告發現,加入工會的勞工平均所得比同產業的非工會勞工高出11.2%。

 
美股「夏季行情」 重燃希望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股上周強勁反彈,一些經理人對夏季行情重燃希望,也顯示投資人渴望上半年股市的「恐怖秀」能儘快結束。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部門半年報告指出,「從長期來看,股價開始展現吸引力。依據本益比與未來報酬率之間的關係,可以合理地預測未來十年投資美股可以獲得年均10%的報酬率」。不過,瑞銀目前對股市仍持「中性」看法,強調仍有再度大幅下跌的風險。

法國Tobam資產管理公司副執行長普漢表示,她的看法是多空各半,不認為股市會驟然轉向正面發展,原因是俄烏戰爭將不會迅速落幕,糧食與能源價格將居高不下,支持通膨力道不墜。

各大央行正在推升利率,而投資人並不特別相信央行能夠使經濟免於「硬著陸」,尤其是央行之前的「通膨過渡論」已經被證明是大錯特錯。連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都已承認,美國經濟衰退「確有此可能性」。

Fed的量化緊縮(QT)措施也剛啟動,但難以預測會造成多大衝擊。Aviva投資公司多種資產投資長費茲傑羅表示,「有人認為影響已經反映在股價上,但也有人表示完全沒有」。

普漢及其他一些專家認為,股價雖然重挫,但許多投資人仍把科技股視為安全的投資。

然而,到了某一時點,這些投資會開始意識到自己低估了衰退的風險,屆時被過度吹捧的股價將會大跌。她認為。今年內,股市「絕對可能」再跌20%。

羅素投資公司投資長伊爾─西羅表示,美股經過上半年的大跌後,她希望股價進行重新評等,這樣可以撿到一些便宜貨,並重建投資組合。

她認為現在是思考「我要在何處布局的時候」;她也認為速度本身就是重點,「希望這個過程進行得更快」。股市重挫當然很痛苦,但如果能快些完成,市場就能趕在家庭與企業把備用資金用光之前先穩定下來。

 
華爾街不安 放慢招聘腳步
編譯王巧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招聘顧問、業界高層的看法及近來的數據均顯示,隨著美國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升高,且金融市場崩跌,華爾街去年大舉招兵買馬的步調已開始放慢。

路透報導,美國勞工局最新數據顯示,儘管證券、大宗商品合約、投資、基金和信託類企業仍持續招聘,但開出的職缺數已大減,5月僅新增1,200個職位,遠不如4月的4,600個。據統計,這些產業去年的月均新增職缺數為3,400個,全年擴編幅度為2000年以來最大。

薪酬顧問公司Johnson Associates董事總經理強森說,華爾街招募及薪酬諮詢需求。去年底空前火熱,但目前正迅速降溫,也許到年底便會冷卻。

無獨有偶,招聘業者GQR Global Markets投銀業務高級副總裁米拉巴爾也表示,在全球市場慘跌之際,一些客戶已暫停物色人才,準備「觀望情勢發展」,再決定是否進一步擴編團隊。

花旗集團、摩根大通(小摩)及富國銀行等金融巨頭先前面臨殘酷的人才爭奪戰,爭相在去年及今年初提高員工福利,以招聘及留住人才,促使華爾街獎金水準衝上15年新高。

然而,隨著俄烏戰爭引發物價飆漲,各國央行陸續調升利率以抑制通膨,一些華爾街企業已開始對經濟衰退的風險感到不安。

金融業一些部門已開始縮減人力,最容易受升息影響的房貸部門首當其衝,原因是利率上升將衝擊房屋銷售。彭博資訊報導,小摩已計劃資遣數百名房貸部門的員工,並把上百名房貸部門員工轉調其他單位。

華爾街不同領域的招募步調全面放緩,由於市場震盪導致交易量暴跌,華爾街投銀部門今年來整體營收較去年同期銳減約38%,衝擊徵才計畫。

人才諮詢公司Sheffield Haworth董事總經理兼美洲負責人貝爾說,股票資本市場領域招聘活動降溫速度最快,因為相較於提供全方面服務的銀行,經紀交易商受創特別深。

 
現代電動車熱賣 急追Tesla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現代汽車今年稍早推出的兩款全新電動車,近幾個月在北美銷量超越特斯拉以外的其他車廠,且追平特斯拉花費十年才能達到的交車量,連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也注意到這家南韓車廠的表現,凸顯現代汽車已悄悄成為電動車市不可忽視的新勢力。

彭博資訊報導,現代汽車旗下兩款全新電動車Ioniq 5和Kia EV6問世後,迅速攻占銷售排行榜,不只銷量超越Nissan電動車Leaf、雪佛龍電動車Bolt,更超越非特斯拉製的所有電動車。

到5月底為止,這兩款電動車今年來在美國的總銷量為21,467輛,甚至超車福特暢銷車電動野馬Mach-E的15,718輛。

特斯拉的同期銷量依然遠勝同行,但特斯拉花費近十年時間才達到的交車量,現代汽車耗費短短數月就達成。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本月稍早甚至對現代讚賞有加。

現代汽車原本就是知名車廠,約六年前開始設計這些車款。Ioniq 5和Kia EV6皆提供小型SUV的裝貨空間;具備這種尺寸和規格的小型SUV近來已成為美國的熱賣車款。

這兩款電動車採用同一種模組平台,包括相同的馬達和電池,速度規格也相仿,充電功率號稱在業界名列前茅,在理想情況下,充電一分鐘可行駛近16英里。

汽車研究網站Edmunds.com分析師尹喬瑟表示,這兩款車起始售價約為4萬美元,吸引預算較少的買家購買,取代入門款轎車。但這兩款車的內部空間相當舒適,也足以吸引頂級車市的買家。

尹喬瑟說:「對許多買家說,這兩款車的尺寸和價格相當理想。我認為,一家大型車廠以主流方式進軍市場,已具一定的可靠度。」

 
電動車舊電池回收 催生新商機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未來數年將有數百萬輛電動車報廢,但這些車輛的電池在回收時後將重獲新生,不僅能再用於生產新的電池,還能用來儲存能源,幫助提高再生能源發電。

華爾街日報報導,在電動車報廢後,汽車製造商和回收業者將都希望回收老舊電池上的珍貴原料,以生產新電池,但在回收之前,這些二手電池也能用於電網。

愈來愈多的風電場和太陽能電場都在發電設施旁,興建鋰電池儲能設施,以備夜間、陰天及無風時所需。由於這些儲能電池的類型與電動車電池相同,各大車廠表示,調整電動車電池的用途,有助擴大再生能源發電,並處理電池廢棄物問題。

為了搶這塊商機,日產、雷諾等車廠都正加強開發,希望能調整舊電池的用途。國際能源署(IEA)估算,去年全球電網規模的電池投資金額達68億美元,高於前年的40億美元。

Circular能源儲存研究和顧問公司說,2030年時,將有約170萬組電動車電池可回收再利用,總價值達51億美元。電動車電池的能源使用效率會隨不斷充放電而逐步降低。專家說,車主在行駛超過10萬英里後,電池容量可能減少20%以上,車主也能明顯感覺到電池效能降低,但Circular創辦人梅林指出,在電池容量減少至約六成之前,這些電池仍能供電網使用,可望再服役十至15年。

 
要聞
誠品續留信義區 Neo 19是好機會?
記者林海/台北報導聯合報
屹立台北市信義區逾廿年的複合式商場Neo 19傳出與房東的續約卡關,年底恐將退場,由於Neo 19的地點與結構條件,都符合先前續約不順恐被迫離開信義區的誠品所需,誠品是否有機會進駐Neo 19,讓誠品董事長吳旻潔「信義區不能沒有誠品」的期待成真,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二○○一年Neo 19開幕營運,集結夜店、餐飲與零售業,號稱開業以來從未虧損過,即使如此,Neo 19仍不堪疫情衝擊,二○二○年以來營收與人潮都大幅衰退,與房東宏泰集團的續約也卡在租金問題上。據了解,Neo 19與宏泰的合約在今年底到期,宏泰希望Neo 19先提出條件後再談,Neo 19則希望宏泰能夠降租,如果漲租,Neo 19幾乎確定不會再續租。

誠品信義店同樣因為續約問題與房東統一集團談不攏,面臨無法續約被迫搬家,儘管傳出誠品已和信義區某多據點百貨已談判至最後階段,將承租二至三層樓作為新落腳處,卻未有進一步消息。遠百總經理徐雪芳表示,誠品並未找上門來談,而微風、新光三越等百貨業者也都回應目前沒有相關訊息。外界關切誠品信義店是否會在Neo 19續命?對此誠品低調回應表示,「現在沒有在談這個案子」。

不過,誠品要租下Neo 19的確面對不少難關。首先,信義店的租約到明年底才到期,Neo 19的租約期限卻是今年底,招商櫃位若重複,等於新址或原址都會有空櫃,若要完全區隔,對招商能力又是一大挑戰。此外,誠品信義店與統一集團的合約租金每年僅四點五億元,以一點四萬坪的商場面積計算,每坪租金大約兩千五百元,遠低於信義區商辦的行情,而Neo 19與宏泰續約就卡在租金條件,因此宏泰恐怕也不會妥協。

同時,Neo 19原址設計不適合開書店,誠品若要進駐,必須扮演過去擅長的「二房東」角色,重新規畫內部裝潢,才能吸引廠商進駐設櫃。因此誠品想繼續保有有「信義店」,要付出的大筆資金。

百貨業人士分析,如果有適合地點釋出,誠品是有機會可以一爭,但誠品要無視於去年的虧損,用大筆資金維持在信義區有據點的「面子」,還是要考量資金運用最佳化,照顧財務報表的「裡子」,仍是兩難。

 
富邦A25商辦 明年迎房客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北信義計畫區第三高摩天大樓,由富邦人壽斥資約315億元(含權利金)打造的A25商辦大樓已經著手招租,明年將有企業進駐,推升壽險業在信義計畫區總投資金額逾2,500億元,將成台北不畏疫情持續繁榮的重要象徵。

富邦人壽高層表示,A25的落成啟用,有兩大意義。首先,這是台北繁榮的一大指標;其次,台北持續成為跨國企業駐點的重要選擇。這些都是台灣經濟持續向好的象徵。

他說,A25樓高54層,總樓地板面積有3萬多坪,今年底會興建完成,但還需要幾個月時間裝潢,明年就會開始有企業房客進駐,富邦人壽自己也會使用一小部分,A25將成為富邦人壽的新總部。

信義計畫區目前有國泰、新光、富邦、南山等四大壽險,合計持有14個標的,南山人壽的信義區行政中心50年地上權、世貿三館70年地上權未來幾年也會陸續完工,加上全球景氣可能有美國迅猛升息後轉趨疲軟的疑慮,是否影響A25的招租?

富邦人壽高層說,A25的情況,「租金我們的感覺是還不錯」,他說,租金是供需問題,現在台灣的企業還是很需要辦公室,去年大家賺這麼多錢,很多科技公司,很多金融業都需要辦公室,台商回來的也有,還有國際公司在台灣也有新的布置,比較高檔的公司就會選擇信義計畫區。

該名高層說,據其研判,台灣企業今年總的營收不會比去年差,整體稅後純益跟去年相比至少會相當接近,個別公司有好有壞,但重點是,台積電今年獲利還會更好,「最大咖的還會更好」,這些都為國內商辦租賃帶來支撐。高層說,他現在還看不到台灣有哪個地方可以取代信義計畫區,南港的腹地有限,而且一開始定位不像信義計畫區這麼高檔,內湖科學園區也幾乎已經滿了。

 
特定保險給付納所得 三要件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報稅季進入倒數,財政部高雄國稅局提醒,在計算個人最低稅負制時,特定保險給付也要計入基本所得額。而所謂「特定」保險給付,應符合三大要件,第一,是在最低稅負制上路後訂立的保險契約;第二,屬於人壽保險或年金保險;第三,受益人與要保人非屬同一人。

高雄國稅局表示,《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自2006年元旦起施行,也就是俗稱的「最低稅負制」,目的是讓享受租稅減免而免稅、低稅的高所得者,負擔一定稅負,應納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計算的包括海外所得、特定保險給付、非現金捐贈、綜合所得淨額等。

其中在特定保險給付方面,須符合一定要件才須計入,且若為死亡給付,每一申報戶還有3,330萬元免稅額。

國稅局舉例,甲君在2021年受領四筆保險給付。第一筆,是甲君因為車禍意外所領取的傷害保險給付,官員表示,這項給付非屬人壽保險、年金保險,依規定無須計入基本所得額。

第二筆則是在2005年12月31日前訂立的人壽保險死亡給付300萬元,由於是在我國最低稅負制日出前所簽約,這筆給付也免計入最低稅負。

第三筆在2006年元旦後訂立,人壽保險死亡給付3,500萬元,則可享3,330萬元免稅額,只要以170萬元計入基本所得額申報即可。

第四筆同樣在2006年元旦後訂立,但為六年期人壽保險期滿給付600萬元,並非死亡給付,無法享有3,330萬元免稅額,應以全數600萬元計入基本所得額。

國稅局提醒,只要是在最低稅負制上路前訂立,或受益人與要保人為同一人的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都不用計入個人最低稅負制;另外常見的健康保險給付、傷害保險給付,也都不在計算範圍。

不過,若受益人受領符合規定的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給付,就應計入當年度個人最低稅負制,依規定計算、申報及繳納基本稅額,呼籲納稅人注意相關規定,以免漏報遭補稅處罰。

 
展望下半年 三大銀:控制風險最優先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通膨居高不下,美國聯準會加速升息,2022下半年面臨金融情勢收緊的環境,再加上景氣自高檔向下,市場對於經濟衰退的擔憂升高,因此對股市評價面的壓縮,將是2022下半年股市上漲的緊箍咒。國內三大銀行看下半年景氣,一致認為應以「控制風險為優先」。

面對景氣即將過冬,國泰世華銀行指出,股市投資應更加務實,在股市大幅修正之後,投資人可以把握逢低撿便宜的機會,並且聚焦在現金流穩定、具產業護城河的大型股,不論是度過經濟的顛簸期、或是透過現金收購擴大競爭力,都具有較佳的優勢。

此外,從收益的角度,因為殖利率大幅上揚,債券的吸引力也明顯增加,尤其短天期的債券,殖利率與長天期債券拉近,且價格受到利率的波動影響較小,是穩息收、降低整體部位波動的不錯標的。

中信銀行則認為,美國第3季貨幣政策方向將以打擊通膨為優先,預期每次的通膨數據公布也都將是對股市的利空測試,使得第3季股市仍將處於震盪尋底的過程;而到了第4季若通膨能緩降至6%至7%,屆時貨幣政策焦點可望轉向避免硬著陸而放慢升息腳步,市場的壓力也將較為減輕。

企業獲利方面,因通膨居高不下,聯準會貨幣政策持續緊縮同時下調2022年美國經濟成長預期,將可能再影響企業訂單與獲利調整,目前市場正持續調整第2季獲利,預期第2季仍將是獲利調整與衝擊最為顯著的時點。

然而,因預期服務需求轉換的動能於下半年有望逐步回升,供應鏈問題亦有望於下半年逐漸緩解,短料缺貨狀況趨緩,終端出貨將轉趨正常化,下半年產業營運將相較上半年好轉。

台北富邦銀行則認為,央行實施緊縮政策,勢必會影響金融市場的資金動能,因此,對於下半年的投資展望,抱持較為審慎的觀點,投資時應以控制風險為優先。

不過,影響金融市場的不僅是央行的貨幣政策,俄烏戰爭與疫情發展同等重要;如果下半年疫情與俄烏戰爭均朝向正向發展,即使央行接連升息,金融市場亦可望見到曙光。

 
金融業應變…調整股債配置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為抗高通膨,全球進入升息循環,美國6月升息3碼、央行升息半碼,並調整存準率1碼,下半年國內金融業的投資布局是否有變動?面對金融環境的快速變化,業者坦言,「股債配置上的確已經做出新的改變」。

台新銀透露,在資產配置方面,股債兼備是當前投資的最高指導原則,將以「股六債四」的比例為準,一方面因應上半年波動較大、通膨居高不下帶來的市場衝擊,另一方面可參與下半年市場回升機會。

富邦銀坦言,「的確有做出改變。增加債券的配置,並減少股票的配置,以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度、適度控制風險」。關於債券配置策略,富邦銀偏好債信品質佳的優質債券,以投資級債為主,非投資等級債券的比例不宜過高;股票部位則以受景氣循環影響較輕的防禦型類股,例如:醫療健護、公共事業與必需消費為首選。

中信銀表示,整體而言採取「槓鈴配置策略」的投資方式並未改變,持續強調平衡收益與風險控管,重點在於投資人重新審視風險承受能力並做相對應的彈性調整,才能在市場狀況不佳時降低虧損,並保有未來再投資市場的能力。

新光銀行指出,股票部分,因預期未來恆常性的無風險利率將提升,策略配置也將有所調整,推測獲利成長率以及現金殖利率高於名目利率的股票,其估值下修風險較低,因此投資標的將以一、具備強勢議價能力的公司;二、維持長期高成長性的公司;三、恆常性提供高殖利率公司。

 
確診猴痘 防疫險依約理賠
記者紀佳妘/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全球陸續出現猴痘確診案例,台灣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產險業者表示,檢視防疫險的保單條款,保障範圍多半涵蓋法定傳染病,並非局限於COVID-19,因此民眾如果未來在國內不幸確診猴痘,即會依約理賠。

猴痘疫情入侵歐美及亞洲多國,迄今全球出現病例國家已增至50國,超過3,000人感染,台灣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隨後國內也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引起外界關注防疫險是否會理賠。

產險業者表示,以防疫保單條款來看,法定傳染病保障範圍多半為衛福部依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規定所公告的傳染病名稱,其後「法定傳染病」的項目如有變動,則以衛福部最新公告的項目為準,或是中央衛生主管機關依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規定所稱的傳染病。

換言之,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並非只保障COVID-19,也涵蓋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規定所列的法定傳染病,如天花、登革熱、破傷風、日本腦炎等,全都在保障範圍內,而近期被列入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的猴痘,若民眾未來在國內不幸確診,也會依約理賠。

不過,產險主管指出,部分防疫保單訂有「第五類法定傳染病給付保險金額依100%計算,第一至四類法定傳染病給付保險金額依5%、10%或20%計算」等相關規定,也就是依法定傳染病的類別,提供不同比例的理賠金額,因此以猴痘來看,屬於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如原保額為5萬元、給付保險金額的5%推估,即理賠金縮減至2,500元。

產險主管也提及,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的保單條款,通常也有「公司於保險期間內對同一法定傳染病以給付一次為限」的規定,也就是民眾先前不幸確診COVID-19,拿到保險公司給付的理賠金,未來若又確診猴痘或其他法定傳染病,仍可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