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憲法法庭廢死激辯五小時 最快三個月內判決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24/04/24 第850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要聞
焦點新聞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憲法法庭廢死激辯五小時 最快三個月內判決
記者王宏舜、林孟潔/台北報導聯合報
卅七名死囚聲請大法官解釋死刑是否違憲,憲法法庭昨天舉行長達五小時的言詞辯論。死囚律師團主張死刑違憲,且不能用暴力回覆暴力,法官也沒有殺害他人的權利,所謂八成民調反對廢死是「民調偏差」;法務部則主張,反對廢死的民意遠遠超過支持者,死刑存廢應由行政或立法機關決定,不該透過違憲審查方式處理。

司法院釋字第一九四、二六三、四七六號解釋都指死刑合憲,憲法法庭審判長、司法院長許宗力四年前在司改第五次半年進度報告時明確說過去大法官宣告死刑不違憲,但卻突然在總統、立委大選後拋出公告,於卸任前排審此案,是否改變見解引起關注。

十五名大法官中,蔡□燉(司法院副院長)、蔡彩貞因參與過死囚王鴻偉及王柏英審理,尤伯祥擔任過邱和順辯護人,均迴避昨天的審判;聲請方昨天上午又遞狀要求朱富美迴避,但其他十一名大法官認定無須迴避,最終由十二名大法官組成合議庭,只要七票就能認定死刑是否違憲。許宗力昨在雙方辯論終結後宣示三個月內判決,必要時延長二個月。

這場死刑存廢辯論,被法界形容是最接近廢死的一次世紀辯論。憲法法庭事先公告兩大辯論爭點:一、死刑是否違憲?死刑除剝奪生命權外,是否另干預其他憲法上權利?死刑制度追求目的有哪些?憲法是否允許以死刑作為達成該目的之手段?如認死刑違憲,有何足以取代死刑的刑事制裁手段?或應有何配套措施?

二、如認死刑合憲,得適用死刑之犯罪類型是否有應限縮之處或僅適用何犯罪類型?得適用死刑的刑事被告範圍是否應有限制?死刑應有何配套程序始符合憲法正當程序要求?

挺廢死律師:法官沒有殺人權利

聲請釋憲的死囚昨天未出席,委由律師團當訴訟代理人。曾任「小燈泡案」告訴代理人、當時主張被告應判死刑的律師李宣毅首先發言,他說自己阿嬤遇劫身亡,當時他媽媽痛哭「我沒媽媽了」,他直到上大學,仇恨之火才因知識遭到解放。他說,犯罪成因才該被追殺,國家系統是否失能?阿嬤的死讓他覺得要擁抱身邊每一人,不要用暴力回覆暴力。

律師李念祖則質疑死刑能增加犯罪的嚇阻?他說法律不允許人民報復,國家也不應該,「應報」只是恣意不理性,所謂「求其生而不可能」也沒有給出非殺不可的原因;他認為人人平等,法官也沒有殺害他人權利,沒有否定人格及變人為物的高權。李念祖的兒子、律師李劍非認為所謂八成民意反對廢死是「民調偏差」,國發會調查廢死改成終身監禁,贊成死刑比率就降至五十一點八個百分點,因此廢除死刑的替代方案應精進。

法務部回應:死刑審判程序嚴謹

法務部主張死刑合憲,強調大多數國家都是透過立法或修憲程序廢除死刑,經由憲法法庭直接宣告死刑違憲少之又少,且這些國家解釋死刑違憲也具共通背景,即立法、行政機關間有一致共識或「至少無對立立場」,如匈牙利、立陶宛、南非皆如此。我國對於死刑存廢的問題,立法及行政機關還無共識,且反對廢死的民意遠遠超過支持者,不該透過違憲審查方式來廢死。

法務部表示,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具影響力國家仍有死刑,亞洲國家也普遍存在死刑制度,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六條也未要求廢除死刑,只是要求須限於情節最嚴重之罪才能科處死刑。近五年來,四七六件殺人確定判決中僅一件死刑定讞,顯見死刑案件審判程序嚴謹。

 
TOP
專題
新聞眼/死刑辯論 如失衡天秤
本報記者林孟潔聯合報
台灣死刑存廢爭議數十年,社會遲遲沒有共識,每當重大刑案發生,死刑議題都會再被拿出來討論;憲法法庭昨天論戰死刑存廢議題,堪稱世紀之辯,也可謂是台灣最接近廢死的一刻,從多位大法官提問的問題,心證明顯,司法權若不知自我節制,如同失衡的天秤,真能一錘定音?

近期新北少年割喉案被害家屬聲明反對廢死,以免讓少數人為所欲為、有恃無恐;惡質保母虐殺「剴剴」案更讓逾兩萬人連署虐童致死唯一死刑,可看出我國民意仍不贊成廢死,大法官真能忽略這些聲音?

過去大法官曾在釋字一九四號、二六三號、四七六號解釋皆認為合憲,廢死團體仍不放棄,持續替死刑犯聲請釋憲救濟,成為死囚技術性拖延執行的手段。

死刑存廢不只攸關死囚人權,被害人家屬的心聲也應受到同等重視,為了達成廢死的烏托邦,律師團在聲請釋憲理由提及被害人的人權應由「國家」透過完善補償與救助管道來保障,但被害者被殘忍殺害的剎那,人權早已灰飛煙滅,國家如何來得及保護?

被害者的生命已逝,無法捍衛自身權益,從憲法法庭昨天發言內容及大法官的問題,被害家屬發聲的機會相對微弱,整場言詞辯論宛如一個嚴重失衡的天秤。

逾八成民眾不贊成死刑,民意卻敵不過「人權」,蔡英文政府認為廢死是普世價值,卻不敢明講廢死是政策目標,不過從提名贊成廢死的大法官,終審法院替判死設下嚴苛門檻,法務部以「自訂」的執行規則暫緩執行死刑,不難看出政府的態度。

若廢死是政策未來走向,政府應該建立完善配套制度後,再透過行政、立法程序廢死;不敢承擔廢死的政治責任就甩鍋給司法,絕對逃不過人民的罵聲。

法務部代表在憲法法庭上直言,死刑是讓被告為自己犯下的罪刑負責,憲政價值的天秤不該一昧偏向被告人權。若大法官只想積極為民眾示範所謂的憲法教育,人民只能被迫接受?

 
TOP
人權會:死刑不可逆 此風險不應存在
記者蔡晉宇/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家人權委員會昨以鑑定機關身分,由監委高涌誠出席憲法法庭。國家人權委員會表示,國家應廢除死刑保障生命權與人性尊嚴,並修復犯罪創傷保護被害人正義。

人權會鑑定意見指出,生命權是人權的基石,多項國際人權公約均將其視為不可剝奪的最高權利。基於對人權價值之堅持,台灣已將聯合國九大人權公約陸續國內法化,各級法院判決也多有引用及參採相關國際人權規範,政府應依國際人權公約廢除死刑,制定因應措施,修復犯罪傷害,進一步保障生命權。

高涌誠代表人權會出席時表示,監察院許多調查報告顯示,死刑案件從偵查到執行階段,有侵犯人權的事實,如刑求及不公平審判。以「王信福案」為例,關鍵證據不足,之於死刑之不可逆性,此等風險根本不應存在。

高涌誠表示,人權會以國際人權公約為標準並與國際組織社群聯結,佐以國際學者專家研究,認為死刑並無嚇阻實證,依舉證責任分配,國家如無法對嚇阻作用提出公信力證明,即無法說明死刑合憲性。

人權會呼籲,廢除死刑已為人權保障的主流趨勢,並為國際法之強制規範,全球已有四分之三的國家廢除死刑。人權會衷心希望每個人的權利及尊嚴都能獲得保障,讓台灣成為亞洲的人標竿。

【記者林孟潔、王宏舜/台北報導】卅七名死囚認為生命權不可恣意剝奪,但死刑剝奪受刑人生命權,同時侵害人性尊嚴,屬於對基本權核心本質的侵害,多數民意反對廢除死刑不足以作為死刑合憲的正當理由。

 
TOP
犯保協會:9成6被害人家屬 反對廢死
記者林孟潔、王宏舜/台北報導聯合報
憲法法庭昨開庭辯論死刑存廢,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律師陳淑貞主張死刑合憲。她說,訪查三年內開案的重大案件被害家屬,高達百分之九十六點七被害人家屬反對廢除死刑,比一般民調來得高,廢死聯盟在台灣大力主張要廢死至今十幾年,主張廢死比率沒有增高,可見廢死推動在台灣民間引起相當的反彈和反感。

她說,歐盟經過五十三年才廢死,台灣廢死之前沒和社會大眾溝通配套措施,死刑犯人權已有足夠保護,且被害者家屬九成反對廢死,「廢死可能是一道天邊彩虹」,希望良善的司法能妥善保護被害者及一般人人權。

陳淑貞表示,重大案件被害家屬被問及「有人說死刑剝奪犯罪者生命權,違反人權,您是否贊同?」不贊同者百分之九十二點二。另外,百分之七十的被害家屬認為縱使廢死也必須在監服刑不得假釋,並強制工作賠償被害人;百分之七十五不同意有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者可不判死刑,縱使不判死也必須判無期徒刑並強制治療。家屬也認為死刑適用類型可限縮殺害至親親屬、幼童及預謀殺人或隨機殺人。

法務部檢察司長郭永發表示,生命權受憲法保障,但並非絕對;憲法列舉基本權仍可在法律保留、比例原則框架下限制,死刑不當然違反生命權保障或侵犯人性尊嚴。死刑不當然是酷刑,也不違反比例原則。

郭永發指出,極刑是不得不然的選擇;死刑適用範圍包括具體罪名、個案審判程序仍有審究是否符合平等原則,特別是法院量刑程序等,近五年來四七六件殺人確定判決中,僅有一件死刑定讞,顯見死刑案件審判程序嚴謹。

 
TOP
法務部:死刑是國家政策 與同婚不同
記者王宏舜、林孟潔/台北報導聯合報
憲法法庭審理刑法死刑是否違憲案,大法官詹森林詢問法務部過去在通姦除罪、同性婚等議題上也都主張違反多數民意,但大法官仍認定違憲,如今又說廢除死刑違反多數民意,大法官一定要跟民意妥協嗎?法務部為何針對死刑一直強調民意的重要?

詹森林表示,大法官至少是經過立法院表決通過的,但「法官完全沒有民意」,憲法法庭宣告死刑違憲「至少無害」,法官判被告死刑一定是有害,何以沒有民意基礎的法官可以宣告死刑?

法務部檢察司長郭永發表示,死刑不能拿同婚、通姦除罪化來比擬,同婚涉及的是個人法益,誰愛跟誰結婚是個人自由,通姦則是侵害配偶權的問題,甚至還有民事庭法官不認為有侵害,這與死刑無法比較,尤其死刑涉及國家刑事政策。

最高檢察署檢察官林麗瑩也說,同婚各國有不同意見,但對於死刑全球似乎是一致的,如政治部門要先達成共識,歐洲人權法院才禁止死刑。

大法官朱富美問到戰爭,是否特定犯罪行為可處死刑?畢竟我國暴露在地緣政治風險下。她也問廢死是制憲者的信仰嗎?台大法律系教授謝煜偉認為即使是內亂外患或叛國罪,也要符合罪與罰的關係,這些嚴重程度有比謀殺更嚴重嗎?

 
TOP
話題
403花蓮地震餘震不尋常 15小時180起
記者周湘芸、李柏澔/台北報導聯合報
四月三日花蓮地震後餘震不斷,中央氣象署原預估餘震將趨於平緩,不料自二十二日傍晚起,接連發生多起規模五以上地震,光是昨天凌晨就連續發生多達八十三起地震,其中包括兩起規模六以上,不僅讓不少人一夜難眠,連專家也直呼「不太尋常」。氣象署認為,未來半年到一年都要留意餘震,但規模七以上餘震機率較小。

根據氣象署統計,四月三日花蓮地震以來,截至昨天傍晚五點累積已一一九三起餘震,原以為餘震數量已逐漸趨緩,二十二日傍晚突然出現多起規模五以上餘震,短短十五小時內就有一八○起餘震。對於短時間密集增加多起較大規模餘震,不僅專家密切關注,氣象署昨也邀上百位專家學者,針對此次花蓮地震召開研討會,交換意見。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四月三日花蓮地震後,截至目前已超過千起餘震,先前的餘震多發生在震央北邊,且數量已有慢慢衰減,代表能量已逐漸釋放完;二十二日傍晚起陸續出現一系列較大地震,研判仍為同一序列餘震,位置多在四月三日花蓮地震震央的南邊,主因北邊能量釋放完畢,應力調整轉為南邊開始釋放。

吳健富表示,因為先前震央南邊較少能量釋放,可能一次以較大規模形式釋放,研判從二十二日傍晚為起點,後續還是會有規模四至六的餘震,且至少持續半年到一年。他也說,一般餘震發生的頻率跟規模會愈來愈小,預估應該不會再有超過規模七點○或六點五餘震,但也不排除像這幾天有特別大的情況。

地震專家、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則指出,規模七點二主震至今總共釋放約四十二顆原子彈的能量,一九五一年曾發生一起規模七點三地震,之後也出現規模七點一和十起規模六以上餘震,雖然兩者狀況不可相提並論,但也不排除這次有規模七的餘震可能。

另外,二十二日起突然增加的餘震當中,深度兩公里內(含兩公里)的極淺層地震已有七起,其中,二十二日更有一起規模三點六地震,深度僅一點一公里,引發關注。吳健富指出,可能是該處地質有特殊構造導致深度較淺,也可能是速報結果存在誤差,過去在九二一地震時也有這樣的誤差狀況。雖然淺層地震對震央附近影響較大,但傳遞範圍反而不遠,民眾不用太過擔心。

 
TOP
花蓮倒塌兩樓位處斷層 學者:未見米崙斷層錯動
記者王燕華、曾增勳、周湘芸、李柏聯合報
花蓮縣連兩天餘震不斷,昨凌晨還接連發生芮氏規模六點○、六點三強震,造成富凱大飯店、統帥大樓等建物傾斜、倒塌,這兩棟樓正位在米崙斷層上,民眾憂米崙斷層被觸發。台灣東部地震研究中心主任張文彥說,研判屬於四○三餘震,「完全沒看到米崙斷層有錯動」,但未來仍需密切觀察,餘震是否有增加或增強趨勢。

不過,雖然有學者認為花蓮密集地震是四○三餘震,但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卻認為,照理說餘震會隨著時間逐漸減少、愈來愈小,但從二十一日起規模達五以上餘震就開始變多,確實有一點不尋常。

六年前花蓮○二○六地震,多棟震損建物就位在米崙斷層上,震後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調查,發現米崙斷層確實發生錯動,但傾向是被動式錯動,並非地震主因。昨凌晨接連發生大地震,網友發現富凱、統帥都位在米崙斷層邊上,非常擔心斷層被觸發。

「和米崙斷層完全無關。」張文彥說,○二○六地震後,確實有看到地表隆起、破裂等明顯錯動;但昨凌晨被震倒的建物四周都沒有類似情況,看不出米崙斷層重新活動的證據。張文彥說,像四○三這種大規模地震,本就需要一段時間應力調整,正常來說,有感的餘震頻率、規模會愈來愈小,未來發生頻率應會逐漸降低,但還是要密切注意餘震數量及規模。

地震震不停,最讓民眾憂心的就是「大地震要來了嗎」?中央大學地科系教授顏宏元說,餘震從北邊破完後,原應往西邊的能量被卡住,在應力均衡情況下,西邊力量從前晚到昨天開始破裂,以很多次地震、規模五至六地震釋放掉,按花蓮地震特性,餘震應該很快就會結束。整體來看,餘震釋放能量可能持續半年到一年,像九二一大地震餘震十個月後,也發生過六點五餘震,台灣餘震的分布沒有問題,持續一年都有可能,民眾不用太擔心。

針對近期多起餘震都為深度極淺的地震,李錫堤表示,四○三花蓮主震深度約十公里,深度五到十五公里都是孕震帶,還在正常範圍內。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不排除會有規模七餘震出現,但不必過度恐慌。

 
TOP
陳揆指示成立專案小組 啟動危險建物評估
記者周佑政、侯俐安/台北報導聯合報
花蓮大地震餘震頻傳,蔡英文總統昨表示,她已經請行政團隊與地方政府密切聯繫掌握災情。副總統賴清德也呼籲民眾以官方訊息為主,對於未經證實的訊息務必謹慎查證。此外,行政院長陳建仁指示內政部成立專案小組,務必督導地方政府即刻啟動危險建物評估機制,落實危險建物拆除措施,以免造成周邊二次災害,並應適時啟動疏散作業。

陳建仁提醒,花蓮地震已造成許多建物受損,近日多次餘震仍持續影響建築結構,請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確實掌握已拆除建築件數的最新數據資料,考量民眾住宅可能因地震導致結構受損而有收容安置的必要,請內政部與衛福部主動協助地方政府共同合作,預先做好收容安置場所的整備工作,並且即時啟動疏散撤離作業。

 
TOP
高三生設計App 報地震快過中央
記者李成蔭/新北報導聯合報
四○三餘震近日接連不斷,國家警報卻屢被質疑速度太慢,一款「台灣地震速報」App因為通報地震比中央氣象署和國家警報還快而暴紅,下載數已高達卅二萬,更令外界驚訝的是,研發者不是大公司或是團隊,居然是還在就讀康橋國際學校高三生林子祐,有人笑稱他一人就贏過國家隊。但他謙稱未來希望能跟中央氣象署合作,讓App更完善。

林子祐說,在他小學時曾發生一次大地震,讓他印象深刻,後來有老師推薦一款App會提早預警,但不久卻被下架無法使用,當時覺得很可惜,國中後他接觸到很多應用程式後引發興趣,高中就著手設計。

「每次大地震常有人收不到國家級警報,」林子祐說,面對這種嚴重災害「寧願誤報也不要太保守」,因為晚一秒都可能造成更大傷害。他在網路上收集資料、整合大小震度的地震資訊,即使是比較小的地震,也能讓民眾能夠自己選擇地震通知的震度標準。

林子祐說,前年寒假投入開發,去年暑假上架,期間面臨準備升學考試壓力,近期參與國外大學升學考前一天還在維管。開發過程曾因課業壓力一度暫停,後來靠著興趣支撐走下去,App從四○三大地震前下載總量一萬左右,到近期一周內衝破卅二萬次,不只居蘋果App Store排行第一,甚至超越社群平台Threads。

除課業外,最大困難應該是他完全不會手機App程式語言。林子祐也透露程式暴紅後有「甜蜜負荷」,因為App用戶數愈多,伺服器讀取費用就愈高,從當初一個月僅需付七毛三分,四月飆漲到八千三百元,好在有父親支持;目前沒廣告收入,未來考慮開放贊助,讓程式持續運行。

林子祐謙虛說,外界認為高中生打敗中央氣象署,但其實國家級警報比較保守,民間反而靈活,彼此角色都重要,目前他也是透過民間網站讀取中央氣象署資料,未來希望可以跟氣象署合作,讓數據傳輸多快幾秒,使用地區也能更廣。

 
TOP
餘震不斷 中橫天祥至太魯閣急封
記者王燕華、王思慧/花蓮報導聯合報
四○三花蓮強震重創中橫及蘇花公路,雖緊急搶修陸續恢復通行,但昨天凌晨餘震不斷,中橫東段天祥至太魯閣多處崩塌落石,公路局緊急封閉,今早將視餘震和路況再決定是否恢復三時段通行。氣象預報未來一周山區恐有大雨,用路人憂心行車安全,公路局表示中橫和蘇花都沒立即性危險,將持續監控,若決定緊急封閉會發訊息提醒。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擔憂會有更大餘震,昨宣布即起至五月七日暫停轄內生態保護區內各項活動,原已核准的入園許可及空拍許可全部作廢。

地震後中橫公路東段一六七點七公里天祥至一八四點五公里太魯閣柔腸寸斷,經公路單位搶修才勉強恢復,但僅開放每天上午八時至九時、中午十二時至一時、下午四時至五時等三個時段通行。前天起餘震不斷,昨天凌晨的餘震規模甚至達六點三,該路段持續崩塌落石,公路局雖調度大型機具進駐搶修,但因餘震不斷,考量行車安全及縣府宣布全縣停班課,決定暫停開放,若無法在預定時間今天下午五時搶通,會提早公告。

公路局東區養護分局太魯閣工務段表示,一七四點一公里處流芳橋是峽谷最窄的地方,本月廿日已因餘震造成落石,儘管已調度大型機具搶通,但只要地震一搖,對岸岩屑就會彈到公路上,相當危險。

 
TOP
感覺整天晃不停…頻幻震?快就醫
記者鄒尚謙、賴昀岫/台北報導聯合報
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統計,從前天下午五時八分至昨天上午八時,累計發生一八○起地震,其中規模六至七地震共兩次,規模五至六則達二十一次,這讓少部分民眾出現「地震幻覺」(假性地震症候群),大腦錯覺,感覺整天都在搖晃。醫師提醒,如類似狀況頻繁,很可能是其他腦疾所引起,務必積極就醫,找出病因。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地震幻覺」屬於心理學現象,通常在經歷真實地震後出現錯覺,形成原因眾多,包括,自身感覺的幻覺、前庭平衡系統失衡,以及情緒緊繃、自律神經失調等。

楊聰財指出,杏仁核是腦內組織的危險中樞,幫助人類趨吉避凶,台灣地震頻傳,大腦可能「不穩定放電」,一有晃動就如驚弓之鳥,但只要不影響到生活,都屬於正常現象。但如果沒有地震,卻伴隨著「暈眩」症狀,就應就醫。

賴達昌表示,如果只是單純「地震幻覺」,還沒關係,但若伴隨「眩暈」症狀,就可能是雙邊耳石不平衡、大腦認知功能異常,或是其他腦疾所致,需透過專業醫療鑑別診斷。

 
TOP
深夜地震不斷 防災專家:別躲桌下
記者鄒尚謙/台北報導聯合報

近日全台地震頻繁,昨日凌晨更發生規模破6的地震,許多人「被搖醒」,餘震不斷,讓人不知道該逃還是該睡?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秘書長柳育漢表示,若在睡覺時被地震震醒,千萬不要起來找桌子底下躲,摸黑加上不清醒,容易發生碰撞危險,建議應先躺在床上「用枕頭保護頭部」,並且確保天花板、床頭沒有可能砸落的物品。

玄關備妥地震包

因應地震災害的發生,柳育漢認為,民眾平時在家中應備妥「地震包」,以防地震來臨時避難之用。地震包的內容物有4項建議,包括食物、清潔醫療用品、保暖衣物、個人物品依需求放入,並且依照家庭成員人數,準備相對數量的地震包,一人一包。地震包備妥後,建議應放置於玄關、門口處,方便逃生拿取。

由於地震發生時間可能在24小時中隨時發生,難以預估,做好各種災害應變相當重要。柳育漢表示,白天地震可以躲在桌子底下,但若深夜發生地震,許多民眾都在睡覺,這時應該「不要動」在床上待著,先用枕頭保護好頭部,同時要確保天花板、床頭沒有可能砸落的物品。

「地震包」也就是「緊急避難包」,可因應各種災害的防護,必須定期做好維護。柳育漢建議,地震包的內容物有以下4項原則:

1.食物:乾糧與飲水一定要準備好,市面有許多真空包裝食品,或是加水即可食用的食品都可以選擇,乾糧可選擇高熱量的餅乾。

2.清潔、醫療用品:個人藥品、家庭常備藥品、外傷藥物、包紮用品,止血帶、濕紙巾以及衛生棉等。

3.保暖衣物:至少準備3天的緊急衣物。

4.其餘物品:存摺、現金、證件影本、手電筒、電池、打火機、行動電源等,部分市售避難包多會備妥,民眾可自行選擇適合的產品。

乾糧應每半年更新

「每半年更新一次避難包,過年、普渡是相當好的時間。」柳育漢建議,乾糧、泡麵容易一放就過期,因此他固定每半年更新一次包包內的物品,像過年、中元普渡是國人大拜拜的時候,會買很多乾糧、泡麵,此時就可以把舊的避難包乾糧取出吃完,再放入新的備品,既能定期維持避難包性能,又不浪費糧食。

災難發生時,民眾不一定等得到救難人員,自救也相當重要。柳育漢說,每個人在災害時都可能面臨程度不一的傷勢,緊急應變的措施各不相同,坊間有很多NGO(非營利組織)舉辦防災訓練課程,甚或是第一線人員的培訓,民眾都可以依照自我的需求,替自己準備好生存、急救技巧。

 
TOP
常有搖晃感、失眠 三族群小心「地震幻覺」
記者廖靜清╱台北報導聯合報

最近地震頻傳,引發民眾恐慌,許多人感到焦慮不安,地震後仍不時有搖晃感,產生失眠、自律神經失調。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暨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表示,大地震之後出現搖不停的「幻震」,是一種壓力反應。

當生命受到威脅時,會感到精神繃緊、緊張及害怕,接著冒冷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驅使身體做出想逃跑的自動反應,這些都是正常生理現象。李信謙提到,地震頻繁讓壓力反應疊加,一旦負荷超量,會對身心造成極大影響。

地震過後一天,不安全感應該會慢慢消除,但有些人會感到強烈的恐懼,甚至有死亡威脅感。李信謙說,有三族群好發預期性焦慮,可能罹患「假性地震症候群」。

1.曾經居住在震央處、重災區者,感覺身歷其境。

2.個性本來就容易緊張者,一逢壓力就干擾身體系統。

3.有廣泛性焦慮症的人,會因為天災帶來心理上極大的壓力。

假性地震症候群的狀況,又稱為「幻震」、「地震幻覺」,李信謙指出,這類患者需要外力介入,給予居家安全、救援資源等保障,或是諮詢專業醫師求助。容易緊張、罹患精神疾病者,則需要傳達正確的訊息,不要過度搜尋網路資訊,誤信謠言、假新聞,例如:住哪層樓最危險、將發生更大的地震等。

若心理焦慮造成睡眠困擾、影響日常、變得疑神疑鬼,應就醫接受心理輔導,評估是否開立藥物緩解症狀。恐慌不安會對生活造成極大困擾,李信謙建議,判斷資訊正確、預備逃生措施、維持規律作息,是災後自我復建要點,保持正常生活,有助於降低壓力反應。

 
TOP
富凱未列紅黃單 一垮震出隱患
記者王思慧、王燕華、陳敬丰/花蓮聯合報
花蓮近期頻繁地震,昨天凌晨兩次大地震全台有感,也震垮統帥大樓和富凱飯店,地震整晚不停,部分民眾嚇得漏夜逃離自家,縣府緊急宣布停止上班上課。其中富凱飯店未列紅黃單,出現隱患,縣府隨後封鎖三處紅單建物周邊,重啟建物結構安全評估,先前案件可再申請,並補助鼓勵民眾拆除自家危險建物,同時請專業單位快速檢視、評估全縣建物和橋梁安全性。

芮氏規模六點○、六點三地震在短短六分鐘內接連發生,花蓮縣內四棟建物應聲倒下,包括在花蓮市天王星大樓附近的統帥大樓和富凱飯店,還有吉安鄉一處舊工廠和壽豐鄉一戶民宿。除了富凱未被視為危樓列管,其他三處都是紅單,幸好四處皆已無人居住,沒有死傷,僅有老人家受驚就醫。

根據路口監視器畫面,地震發生後過約一分鐘,富凱飯店應聲倒塌,傾斜約十二度,一樓外雖被圍籬遮住,但可以清楚看到二樓直接壓垮一樓。

縣府建設處長鄧子榆說,統帥大樓本來就預備拆除,富凱飯店在四○三地震後沒有通報緊急評估,未被貼紅黃單,將比照天王星大樓拆除作業,兩案預估兩周內拆除。

縣府四月三日後啟動建築物緊急評估,經建築師公會、技師公會等單位評估,發出五十七張紅單、五十七張黃單,紅單屬於不適合居住的建物,須修復改善,若無法修復則應考慮拆除。昨天兩大餘震過後,建築師公會、技師公會等成立小組,會先快速檢視看一遍縣內重大建物,包含大樓、橋梁等。

建設處建管科,貼紅單的建物中,大型集合式住宅較可能產生風險,已封鎖三處建物並在周邊道路拉上封鎖線,包含北濱街二號、統帥大樓與山海觀;和勝江山與蓮花大樓也是貼紅單的大型建物,但位在自身基地範圍內,沒有影響其他建物之虞。

沒有立即危險的建物原則上以修復優先,住戶評估後認為還是非拆不可,可以自費拆除。

 
TOP
要聞
扁系人馬班師回朝 將入賴政府
記者周佑政、蔡晉宇、黃婉婷/台北聯合報
準總統賴清德新政府人事陸續公布,據了解,文化部長史哲將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而曾在陳水扁政府時期擔任要職的羅文嘉、馬永成與林德訓,進入賴執政團隊呼聲高,羅文嘉可望出任政務委員、馬永成傳出將接任國安會諮委、林德訓則有望接任準行政院長卓榮泰辦公室主任。

羅文嘉與史哲都是熟悉政府體制運作且受賴清德信任的幕僚。羅文嘉二○一九年任民進黨秘書長時,黨主席正是卓榮泰,被黨內稱之為「卓羅體制」。在此之後,卓、羅與賴清德關係更接近,近年來一直是賴清德參選總統布局的重要幕僚。

據了解,史哲也預定在新內閣接任政委,負責文化、教育等政策整合;史哲雖是監察院長陳菊「菊系」人馬,也與賴清德熟識,在賴擔任台南市長時,史哲在高雄市政府任職,兩人在市政議題常有合作。

知情人士表示,賴清德過去四年擔任副總統,乃至這次總統大選期間,羅文嘉、馬永成都是賴清德諮詢的重要「民間智囊」。羅文嘉在選戰及政策上提供賴清德許多意見;馬永成則在兩岸外交議題上,給予賴清德建議。

民進黨人士表示,在國安、兩岸與外交事務上,賴清德充分尊重蔡英文總統路線,也繼續延攬蔡政府執政時的部會首長;但在內政上,賴清德用人有高度主見,羅文嘉、史哲、馬永成、林德訓等人有望進入執政團隊,這樣的用人,正是「賴清德意志」的完全展現。

準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被直擊與前總統陳水扁辦公室主任林德訓在超商喝咖啡。昨被詢及羅文嘉、史哲傳將出任政委,以及林德訓將出任行政院長辦公室主任,是否意味「扁系回歸」?卓三緘其口,僅強調政委須具備功能性、互補性,將在內閣人事公布完後陸續徵詢其他人事,往後再對外報告。

卓榮泰還笑說,當天超商咖啡第二杯只要加十元,兩杯只要五十五元,他就找了好朋友一起喝,談的都是家常事。

賴政府人事可能出現扁系人馬,是否意味賴清德有意為陳水扁平反?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說,這完全兩回事,陳水扁離開政治現場多時,一直將誰視為扁的人馬,太不「與時俱進」;她認為羅、馬、林皆有非常豐富的輔佐政務經驗,長年在政治領域貢獻社會,若有機會加入內閣團隊,也是倚重其專業能力,而非因出自誰的人馬。

 
TOP
觀察站/卓內閣 大政委架空小白部長?
本報記者蔡晉宇、林河名聯合報
準閣揆卓榮泰昨公布第五波新內閣人事,多為留任部會首長,唯一新任的主計長陳淑姿長年在台南歷練,延續準總統賴清德愛用「台南幫」慣性,六位首長一字排開,未見亮點;反而是尚未公布,但已逐漸明朗化的政務委員名單,政治幕僚出身的羅文嘉、史哲等人傳將入列,是否再現「大政委、小部長」,值得觀察。

新內閣閣員名單逐漸公布,外界品頭論足、尋找部會首長「亮點」之餘,容易忽略政務委員其實更是影響內閣政策的關鍵角色。甚至,政務委員負責審查部會所提法案,並協調、溝通有爭議的政策,可謂位高權重,卻又不必在立法院上台備詢,因而被質疑「有權無責」。蔡政府任內,許多爭議政策經事後爬梳,發現都有特定政委參與其中,就是明顯的例子。

這種既有督導部會之權,權力又凌駕部長之上的「實權型政委」,已是蔡政府的一大特色。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甚至曾經形容,蔡政府體制是「大總統、大政委、大總統府發言人」,但在這種體制之下,也弱化了部會首長的角色,以致「小部長」知名度多數偏低,而人民既叫不出部長的名字,哪裡知道他做了什麼?政府團隊的效能難免因此大打折扣。

然而,這種「大政委」情況,似乎又開始襲向未來的卓內閣。例如,從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將出任政委消息一曝光,恐成「衛福部地下部長」的討論就沒停過,連即將卸任的衛福部長薛瑞元都還要出面代為緩頰;但仍有藍營立委憂心,政治企圖心不小的陳時中,社福領域的專業不如現任政委林萬億。

昨傳出羅文嘉與史哲將任政委,以兩人資深政治幕僚的出身背景,甚至可「直達天聽」與準總統賴清德對話,未來在卓內閣團隊,想必也是「大政委」角色。以其政治屬性,固然可確保部會施政不致偏離賴清德路線,但過強的政治性格,也讓外界有「政治政委取代專業政委」的疑慮。

攤開卓內閣人事名單,包括準經濟部長郭智輝、準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準環境部長彭啟明等人,都是初任政務官的「小白」首長,難免需要政治歷練豐富的政委引導;但若分際拿捏不好,政委即有架空部會首長之虞。

 
TOP
管碧玲、徐佳青、陳駿季留任 藍稱不解
記者蔡晉宇、周佑政、屈彥辰、林縉聯合報
準閣揆卓榮泰昨公布第五波新內閣人事,六位閣員包括財政部長莊翠雲、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行政院人事長蘇俊榮均留任,農業部長由代理部長陳駿季真除,行政院主計長由台南市研考會主委陳淑姿出任。

卓榮泰表示,這波新內閣人事的關鍵字是「積極行動」,六位首長有五位是續任,他們已經在過去展現行動力,未來將借重其團隊經驗,為「行動創新AI內閣」更平穩交接、後續施政。

不過,上述人事引發國民黨立委批評表示,「無法理解為何留任有爭議的官員」。國民黨立委林倩綺說,在金門陸船翻覆致二死案中,管碧玲與海巡署的處理方式及能力遭質疑,更遑論擅改立法院專案報告名稱;徐佳青則涉入「超思買蛋疑雲」、性騷吃案,以及技術性霸凌風波。

林倩綺表示,她無法理解,為什麼賴內閣會留任這些充滿爭議的官員?難道民進黨沒人了嗎?沒有更優秀的人才,所以只能沿用這些備受爭議的官員?「或者,這是充滿了政治利益操作的派系交換?」

陳駿季也被批評,代理農業部長期間爭議不斷。例如,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於二○二四總統大選期間,批評農民保險「大撒幣」,補貼政策就像每天吃類固醇;結果,農業部一天內連發三文澄清,還用陳駿季哏圖「三問柯主席,你懂農民嗎?」被外界質疑農業部美其名是為政策辯護,實質化身賴清德競選辦公室成員,透過行政資源發文攻擊政敵。

對於農業部長期被批評針對產銷問題「除了補助還是補助」,陳駿季說,未來農業部會特別強化「韌性農業」,透過智慧生產、數位服務的科技元素,來提升農業的韌性,降低農民的經營風險。莊翠雲說,相關新稅制的推動,要在遵守財政紀律下,配合國家政策經濟發展適時調整。

準主計長陳淑姿則表示,為健全財政,必然會推動國家減債,但也要兼顧國家經濟發展,並會視國家需求排列優先順序,決定歲計賸餘如何撥補、運用。

【記者鄭□、周佑政、蔡晉宇、歐陽良盈/台北報導】國民黨昨天舉行記者會,提出事證指準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的先生沈學榮,身居台灣居磁公司負責人,卻利用子公司東莞方策作為白手套,西進中國大陸「賺紅錢」。鄭麗君透過辦公室回應,她二○一二年擔任立委後,先生在大陸已沒有產業投資及擔任任何公司管理職。

 
TOP
NCC新主委 內定劉柏立
本報記者/連線報導聯合報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新委員人選,據了解,正副主委可望提名台經院研究四所所長劉柏立、台師大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陳炳宏,另外兩名委員為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羅慧雯、NCC平台事業管理處長詹懿廉。

NCC設七位專任委員,現任主委陳耀祥、副主委翁柏宗、委員王維菁和林麗雲將於七月卅一日任期屆滿。政院人士表示,將於本月底提名並送請立法院同意,人選將在確定後適時對外說明。

劉柏立留學且派駐日本多年,是日本通,以資訊及網路專業見長,同事評他「學者性格很強」,未來若成為NCC主委,能否面對複雜的政治環境,恐怕是最大挑戰。知情人士表示,劉柏立無強烈政黨屬性、色彩,希望以專業、正派的特色,爭取新國會認可。此外,陳炳宏是資深傳播學者;羅慧雯曾任公視董事;詹懿廉曾任NCC專門委員。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說,新任NCC委員必須表態如何處理中天案,一定要匡正東廠殺手的行為,不能扼殺新聞自由,如果不願面對,他無法投下同意票。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說,電信詐騙事件頻傳,NCC身為電信主管機關,在處理大量人頭門號卻消極不作為,負責單位就是平台事業管理處,處長詹懿廉將被提名NCC委員,而前NCC委員蕭祈宏卸任後,轉任二類電信擔任顧問,涉嫌違反旋轉門條款,這些問題尚未釐清,就提名NCC內部人員擔任委員,令人無法苟同。她並提到,羅慧雯與民進黨關係密切,擔任NCC委員如何維持中立性?

 
TOP
藍質疑 賴清德下一步特赦陳水扁
記者唐筱恬、張睿廷、屈彥辰、歐陽聯合報
針對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期倚重的羅文嘉、馬永成、林德訓可能加入準總統賴清德新政府,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昨質疑,賴清德拉攏扁朝人馬,下一步是否要特赦陳水扁?國民黨立委陳玉珍直呼「羅馬帝國要回來了」。民眾黨立委張□楷則認為,這些人若回鍋,只能證明賴清德人事「新瓶裝舊酒」。

陳玉珍直言,這些被陳水扁重用的子弟兵,在那年代的確有較開創的想法,但經過二、三十年,這些人是否可以有更新的想法,跟著時代脈動走?而且,民進黨不是一直主張要啟用年輕人嗎?看起來民進黨在中生代、年輕世代的培養不夠,要回頭找那些人來執政,表示民進黨在培養年輕一代產生斷層。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指出,羅文嘉後期已開始與扁系切割,不過馬永成仍是扁系核心,可以看見賴清德想以某種形式拉攏前總統陳水扁;而羅文嘉、馬永成、林德訓這些人都是「權謀鬥爭型」,賴清德未來政治路線可能會出現比蔡英文總統時期更多的政治權鬥,以目前的人事布局來看,未來的朝野攻防將更加激烈。

王鴻薇表示,羅文嘉、馬永成等人回鍋,可觀察賴清德下一步是否要特赦陳水扁?且賴清德內閣用這些民進黨老班底,所謂的「民主大聯盟」都是欺騙人民。

國民黨立委牛煦廷則分析,在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改任海基會董事長的同時,羅文嘉進入政院核心,不無可能成為民進黨布局桃園的另一枚活棋。

張□楷表示,羅文嘉、馬永成、林德訓三人淡出政壇多年,若真「回鍋」,只能再次證明五二○後賴清德政府「新瓶裝舊酒」。

他強調,現在整個台灣大環境已然不同,有心進入政府部門的人,都應該不分黨派,時時以人民為念,好好奉獻心力。

 
TOP
焦點新聞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就診數10年新高
記者李青縈/台北報導聯合報

上周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醫計一萬一千六百餘人次,創下十年來新高,疾管署宣布,國內腸病毒進入流行期,且近期疫情呈快速上升趨勢。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名譽院長林奏延表示,國內六歲以下幼童對於腸病毒幾乎沒有抵禦能力,擔憂疫情恐將大爆發。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前一波腸病毒大流行係在二○一九年,當時社區主要流行病毒是71型,累積五例重症,今年重症數量僅有一例(感染克沙奇A10型),跟當年相比,並沒有較多。不過,上周門急診就診統計人次,已是十年來同期新高,家長、學校及醫療院所務必謹慎面對。

近五年未大流行

林奏延指出,國內腸病毒疫情約三、四年出現一波大流行,上一次是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迄今已近五年,值得觀察,尤其六歲以下的小朋友缺乏保護力,一旦社區潛伏腸病毒,就很容易被感染。

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上周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一萬一千六四三人次, 較前一周(九五一八人次)上升百分之廿二,上升幅度相當快。目前社區流行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至於容易導致重症的腸病毒71型及D68型病毒只有零星個案,上周一名南部廿五歲男性感染D68型,現已痊癒出院。

類流感疫情趨緩

相較之下,類流感疫情逐漸趨緩,上周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八點八萬人次,廿六例重症、四例死亡,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最年輕死亡個案為北部八歲女童,四月上旬發病,因咳嗽、嘔吐而就醫,服用藥物後症狀改善,但隔天又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發燒以及意識不清抽搐等症狀。

家人緊急將她送醫,至急診時,體溫超過四十一度,確診為A流併發腦炎,病情危急,收治加護病房,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但意識狀態持續惡化,最後急救無效,住院第四天過世,死因為多重器官衰竭、急性腦病變。

因流感疫情脫離流行期,曾淑慧指出,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擴大使用條件將在四月底截止,屆時僅有流感併發重症通報病例、具流感高風險慢性病等類流感病人可公費使用相關藥物,現行「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則被排除在外。

 
TOP
垃圾山「長高」 雲林、台南最嚴重
記者胡瑞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我國垃圾量逐年增加,綠色和平指出,由於政府預算分配錯誤,投入末端處理的經費多於源頭減量所導致,呼籲即將上任的新政府應挹注更多經費在源頭減量,避免製造更多垃圾山。

根據環境部統計資料,近五年一般廢棄物總生產量,二○一八年九八三萬公噸、二○一九年一○一二萬公噸、二○二○年一○廿五萬公噸、二○二一年一○四三萬公噸、二○二二年一一八六萬公噸、二○二三年一一三一萬公噸。

據環境部去年統計年報一般廢棄物暫存量,二○一八年廿點八萬公噸、二○一九年卅七點一萬公噸、二○二○年五三點六萬公噸、二○二一年六八點七萬公噸、二○二二年七五點二萬公噸;綠色和平統計,全台垃圾暫置場,以雲林及台南垃圾堆積最嚴重、台中,南投排名第三。

新竹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長彭桂枝表示,新竹焚化爐歲修及垃圾未確實減量,導致垃圾山愈長愈高,堆置場域範圍逐漸接近水源處,每逢降雨,垃圾汙水就會汙染水源。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指出,盤點二○一八至二○二四年環境部與廢棄物處理相關預算,發現過去七年共投入一二四億在「末端處理」,而「源頭減量」經費僅五點七億元,兩者差了廿二倍。

張凱婷表示,政府錯誤的預算分配,導致錢花愈多,垃圾量卻也愈多的惡果,要求五二○即將上任的新政府承諾在任期內,協助地方政府解決垃圾山問題,並挹注每年至少十七點七億元在源頭減量上。

 
TOP
社會新聞
保母嫌男嬰哭鬧 3天施暴20次
記者蔣永佑/新北報導聯合報
新北市新莊區葉姓保母照顧一名六個月大男嬰僅三天,疑因情緒失控,涉連續重摔、搖晃及不當拉扯男嬰多達廿次,造成男嬰顱內、眼底出血及癲癇,腦、眼發展日後有高度風險。新北地檢署昨依違反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刑法成年人故意致兒童和妨害幼童發展致重傷罪,將葉女起訴。

檢警調查,葉女具有合格保母執照,二○二○年起擔任全職保母工作。今年二月十九日起,葉女受托負責男嬰日間托育,疑似受不了男嬰哭鬧情緒失控,涉在十九至二十一日三天內,連續以背部朝地重摔、搖晃方式,造成男嬰腦、眼部嚴重受創。

男嬰回家後出現食慾不振,高燒、抽搐、昏睡和癱軟情形,父母帶往小兒科看診未好轉,隔日凌晨送往台北馬偕醫院急救,住進兒童加護病房。經診斷,男嬰出現顱內和眼底出血,且顱內出血造成癲癇,研判高度可能是外力搖晃所致。

男嬰目前腦室擴大,代表腦萎縮,是否造成將來發展落後需要時間追蹤;癲癇雖控制,日後恐需長期服藥;至於眼底出血血塊服藥後已收縮,對視力影響尚難論定,未來需注意是否發生視網膜剝離等病症。

全案經醫院通報,檢警介入偵辦,前往葉女住處搜索,自現場監視器中發現葉女多次重摔、搖晃及不當拉扯男嬰情事。葉女坦承施暴,但推稱是男嬰一直哭鬧才做出上述行為。

檢察官認定葉女已使男嬰受有認知及視力等功能受損等不治或難治的傷害,依刑法成年人故意致兒童重傷害及妨害幼童發展致重傷罪嫌起訴,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徒刑,依兒少法可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一歲男童「剴剴」去年疑遭保母姊妹劉彩萱、劉若琳虐死,均為兒福聯盟待出養兒童保母名冊所列、接受兒盟委託照顧嬰幼兒且領有證照的專業保母人員,社會譁然;如今再傳合格保母施虐男嬰致重傷。

 
TOP
裕民排廢水18年 檢聲請沒收1.4億
記者陳恩惠/桃園報導聯合報
桃園市龜山區生產矽酸鈉相關產業的裕民化學公司,未領有桃園市政府核發的廢水排放許可文件,卻涉嫌自二○○五年初將pH值逾十二點五強鹼廢水,經雨水溝流入大漢溪支流的塔寮坑溪,嚴重汙染環境,被查獲勒令停工還持續作業二個月。桃園地檢署將負責人吳惠閔、吳女丈夫張金徽和員工張豐良等三人依廢棄物清理法起訴,聲請沒收不法所得一億四○五九萬餘元。

起訴書指出,裕民化學公司生產氨水、水玻璃、偏矽酸鈉、正矽酸鈉等產品,其中產製偏矽酸鈉(固態水玻璃)製程是將矽砂加入液鹼,經由高壓高溫反應產出矽酸鈉(液態水玻璃),矽酸鈉加入液鹼經由攪拌加熱反應產出偏矽酸鈉,製程中會產出含有液鹼廢水。

五十三歲吳惠閔及其擔任現場製成主管的五十六歲丈夫張金徽,和負責偏矽酸鈉生產及處理製程中產生廢液的六十一歲員工張豐良,均明知裕民化學所產的廢水為pH值大於等於十二點五的強鹼廢水,屬有害事業廢棄物中的腐蝕性事業廢棄物,在未領有桃市府核發的廢水排放許可文件,也未曾提出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竟將廢水逕排放入地面水體內,所含有害物質嚴重破壞環境生態,汙染土壤、水體,致生公共危險。

檢方去年八月八日指揮桃園市調查處、環境部北區環境管理中心及桃園市環保局搜索約談,訊後交保,桃市環保局去年十月十二日依水汙染防治法開罰裕民化學二三八萬六八○○百元並勒令停工,吳女收到裁處書後卻違反停工命令繼續作業,經環保局同年十二月十三日再次稽查發現。

檢方為保全沒收不法所得,向法院聲請裁定扣押獲准,先後扣得裕民化學八五三六萬八八○○元不動產及帳戶現金二三八五萬二五○三元,並依吳女等人任意排放強鹼廢液獲利甚巨,聲請沒收裕民化學不法所得一億四○五九萬三二九四元。

 
TOP
經濟新聞
漁電共生亂象…假養殖真種電 納骨塔也不放過
記者鄭惠仁/台南報導聯合報
台南市太陽能光電發展迅速,光電裝置容量全國第一,發電量也提前達標,但沒限制開發也遭受批評,認為破壞環境,影響居民生活;議員昨指出,許多漁電共生場假養殖真種電,稽查時買魚蝦來放,製造養殖假象,並指業者到山區掠地要種電,連納骨塔都不放過,要求總量管制。議員跨黨派連署提案,暫停地面型光電申請。市府表示,會嚴格審核,並落實稽查。

台南市經發局長林榮川昨在議會專案報告中指出,推動台南為陽光電城已邁入三點零,也啟動查核嚴格把關,目前台南的光電裝置容量為全國第一,預估發電量五四點三八億度,吸引投資近二九五五億元,可供一五五點二萬戶家庭用電,能源自主率百分之廿五。現優先推動屋頂型光電,規範八○○KW用電大戶要設置太陽光電。

但與會議員對光電發展砲聲隆隆,多名議員都要求總量管制,指市府大力推漁電共生,但實際上許多都是「真種電假養殖」,等有人要稽查時買魚蝦來放,或買魚來充當收成。

議員蔡育輝、尤榮智說,為了搶食太陽光電利益,台南發生震驚全國的八八槍擊案,市民心生恐懼;為了推廣綠能,自然景觀破壞嚴重,連柳營納骨塔也設置太陽光電板。現在草魚愈來愈小隻,價格卻愈來愈貴,因為都在漁電共生,草魚數量愈來愈少。且民生用水灌溉用水竟然也種電,烏山頭水庫種電面積居然高達十一點五公頃。

議員陳秋宏、黃麗招指目前申請施作中的漁電共生逾四七○案,要求市府嚴格審核及稽查,不要被騙;議員周嘉韋提案暫停止全市地面型光電案申請,包含台六十一線以西及以東,通盤檢討與規畫,防止惡意謀利者後再開啟審查,獲得跨黨派議員卅多人連署。

議員周奕齊指業者從海濱轉向到山區掠地要種電,更讓人擔心,是否會不法掩埋廢棄物再種電;陳碧玉等也批評,蓄洪池、公園被種電,景觀遭破壞,發展綠能是好意,卻因沒節制種電,民怨四起。

台南市議會昨決議,建請市府盡速協調中央能源主管機關,提出太陽能光電區域開發總量的管制辦法,並請中央確實檢討能源用地,勿壓縮農漁用地,不能再由市場機制主導光電的發展,致使空間失衡狀況更加劇烈。

議會建議市府應嚴格查核案場,避免假養殖真種電弊端;其他類型案場,也應加強稽查是否有非法傾倒、掩埋廢棄物等違反申請目的情形,如有即應依法令程序廢止執照。

市府表示,將加強宣導,部分計畫中的蓄洪池種電已取消,會對各光電申請案嚴格審核,防止真種電假養殖,以及破壞環境的行為。

 
TOP
新聞分析/魚死電生 孰令致之
本報記者鄭惠仁、張裕珍聯合報
台南光電設置容量冠於全國,魚塭已經漸漸被光電板取代,卻傳出假養殖真種電亂象;桃園以南沿岸成了離岸風電重鎮,能源署未和地方溝通就公告七處共同廊道,其中觀音廊道緊鄰白玉及大潭藻礁,中央一方面承諾保護當地生態,共同廊道選址時又選在藻礁附近,矛盾百出,是誰讓能源署成了「太上皇」?還不是歪斜的能源政策,要求限時(二○二五年非核家園)限量(再生能源占比百分之廿)造成的。

台南近年大力在魚塭發展太陽光電,桃園以南沿岸珍貴的藻礁生態屢遭威脅,政府為了衝刺再生能源KPI,亂象叢生。

台南光電設置容量冠全國,但美麗數字下也有哀愁、抱怨與哭泣,大面積設置地面型光電,讓魚塭、農地失色,「兩個太陽」更讓居民炎熱難耐;也因養殖量減少讓虱目魚、草魚等平民美食「不平民」,享用美味卻讓人瘦了荷包。

種電與農地魚塭共生,需細膩技巧,光電設施下的魚塭,若沒有充足日照,會影響魚的生長,因此得以種電為輔,養殖為主。大面積光電棚架下,魚哪有可能長得如無棚魚塭快速及健康,業者為了證明有養殖,稽查前先購買魚蝦來瞞天過海,製造假象。

立委謝龍介去年總統大選前就拍攝了「魚死電生」短片,痛訴假養殖真種電的狀況,雖然市府強調,落實審核與稽查,已撤照多場,但業者為追利,亂象仍層出不窮,不分藍綠議員昨都高分貝痛罵。

場景來到西部多個縣市沿岸,海上插滿一支支巨型風車,開發範圍還在擴大。荒謬的是,能源署閉門造車,逕自畫定離岸風電電纜的共同管道,桃園沿岸珍貴的藻礁生態岌岌可危,蔡英文總統曾說過的「藻礁永存」,面對再生能源KPI,猶如成了犧牲品。

政府大力發展綠電並無不可,相關配套卻未能趕上,甚至將爛攤丟給地方解決,桃園市政府急出手畫定白玉藻礁重要濕地保護藻礁,台南市政府也頻頻強調確認有養殖事實,才會發給漁電共生執照,地方疲於奔命,耗盡許多行政成本。

台南市更有議員指光電場爭相設置下,「已有社區遭到光電場包圍」,是農村社會罕見場景,民眾冀望主管單位除了要嚴格審核,更應加強、不定期無預警稽查,讓養殖和種電能順利並行,經濟部也絕對不該置身事外,必須承擔更多責任、加強地方溝通,讓綠電能真正的永續發展。

 
TOP
兩岸新聞
陸修國防教育法 小學納入課程
記者陳政錄/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國大陸「國防教育法」修訂草案昨由官方提請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進行初次審議。針對這項修法,大陸官方稱「國際國內環境發生許多新變化」,對全民國防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需要對國防教育法及時進行修改完善。

根據修訂草案,大陸普通高等院校、高中學生就學期間應接受基本軍訓,初中(國中)可組織學生軍訓,以增強全民國防意識。這是繼日前共軍成立新兵種「信息支援部隊」後,又一涉軍調整。

北京近年面臨複雜國際情勢,包括南海爭端升高、東海釣魚台角力、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AUKUS)升級,以及台海局勢升溫等,中共除擴增軍備,也積極推動軍事改革。

大陸國防教育法修訂草案共六章、卅九條,內容包括:明確國防教育內涵定位、指導思想、領導體制和工作職責,完善學校國防教育體系,加強國防教育保障,拓展社會國防教育範圍和管道,充實國家機關的國防教育內容,規範媒體網路及文化傳播等。

就各級學校國防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途徑的補充完善,修訂草案規定,小學和國中階段,應將國防教育內容納入有關課程,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結合,使小學生具備一定國防意識,國中學生掌握初步國防常識和國防技能。普通高等院校、高中階段學生就學期間應接受基本軍事訓練,國中可組織學生軍事訓練。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於廿三至廿六日在北京舉行,將審議國防教育法、反洗錢法等修訂草案,以及學位法、關稅法、能源法、原子能法草案等;還將審議有關任免案。

 
TOP
迎布林肯 陸:將闡明台灣問題立場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日起訪問中國大陸,在他到訪前夕,大陸外交部官員透過媒體闡述中方對這次訪問主要聚焦五大目標,強調將重點就台灣、經貿科技、南海等問題闡明嚴正立場、提出明確要求。

應大陸外長王毅邀請,布林肯本周三至周五訪問大陸。這是布林肯一年內二度訪陸,上次是在去年六月;他也是去年十一月舊金山拜習會後,第二位訪陸的美國高層官員,接續在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本月初的訪問之後。

大陸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負責人就布林肯訪陸,提出中方將聚焦五大目標,包含樹立正確認知、加強對話、有效管控分歧、推進互利合作和共同承擔大國責任。

針對「有效管控分歧」,該名官員聲稱,美方尤其不能觸碰中方在台灣、民主人權、道路制度、發展權等議題上的紅線。

該官員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中方堅決反對美方近期在台灣問題上的「錯誤言行」,敦促美方反對「台獨」,停止武裝台灣,停止干涉中國內政,支持中國「和平統一」。

他還指出,美方拋出「中國產能過剩論」,背後包藏的是遏制打壓大陸產業發展的禍心。此外,中方堅決反對美方插手南海問題,「美國不是南海問題當事方,不該介入更不要攪局」。

就俄烏戰爭,該名官員強調,美方不得抹黑中俄正常國家關係,也應停止對大陸企業和個人濫施單邊制裁,「烏克蘭問題不是中美之間的問題」。他並呼籲美方不能說一套做一套,更不要幻想從所謂「實力地位」同中方打交道。

 
TOP
國際新聞
美挺巴學運升溫…警入校抓學生 拜登譴責「反猶抗議」
記者許君達/紐約報導聯合報

發生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挺巴勒斯坦學生示威活動廿二日態勢升溫,校方宣布所有課程均改為線上,另有數百名教員聚集在校園內,聲援被捕及被停學的學生;除了哥大,多所美國大學學生也參與抗議,耶魯大學、紐約大學都有學生廿二日因紮營抗議被捕,而哥大與哈佛大學則宣布暫時關閉校園。

本次哥大的學生運動始自四月十七日。當日哥大阿拉伯裔校長沙菲克前往國會,就校內存在反猶主義的指控作證,而支持巴勒斯坦反抗運動的學生,當晚開始在校內圖書館前草坪紮營,要求校方切斷與以色列的合作關係。

校方十八日要求紐約警方進入校園清場,逮捕百餘人。哥大巴納德學院宣布所有參與運動的學生遭停學,並將五十名學生逐出宿舍。

不過校園內的紮營抗議一直沒有停歇。抗議學生上周末重新聚集,在東側草坪被禁止紮營後,營地轉移到西側草坪。美國各地大學上周末也出現示威,包括布朗、普林斯頓、西北、麻省理工、柏克萊加大和波士頓大學等校,都出現聲援哥大學生示威,要求其校方支持加薩停火,停止和以色列相關企業合作。

哥大校方廿一日宣布,廿二日猶太教逾越節期間增加百餘名安全人員加強入校身分檢查。紐約州長霍楚和四名猶太裔民主黨國會議員當日分別前往哥大與警方和校方溝通,霍楚呼籲人們對話,相互理解不同的觀點。而以斯蒂凡尼克為首的紐約州共和黨聯邦眾議員則譴責哥大校方應對校內外出現的「無政府狀態」負責,聯名要求校長沙菲克立即辭職。

英國衛報等媒體報導,有三百至五百名哥大教職員廿二日聚集在圖書館前,聲援被捕和被處分的學生,譴責警方入校逮捕行為。

位於曼哈頓的紐約大學學生,廿二日也開始在校外街道紮營,入夜後警方開始清場逮捕多人。

而在耶魯大學,一群穿著防暴裝備的警察廿二日進入校園,將四十七名不願撤離的抗議學生逮捕,將由校方處分,其中也包括停學。

示威學生被控非法入侵、行為不檢等罪名,各校校方說,他們多次警告學生解散離開卻不被理會,才會找來警察。

自去年十月哈瑪斯襲擊以色列以來,有關加薩戰爭和言論自由的辯論和示威席捲美國校園。學生表示,幾個月來,反猶太主義和仇視伊斯蘭事件都在增加。

當被問及校園示威時,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反猶抗議」以及「那些不了解巴勒斯坦情況的人」,他都要譴責。

 
TOP
示威衝擊校園安全 美大學態度轉硬
編譯高詣軒/綜合報導聯合報

今年美國大學畢業季碰上挺巴勒斯坦學生抗議潮,瀰漫緊張和火藥味,猶太裔和穆斯林學生尤其身陷風波。哈佛、南加大、密西根大學等校近來紛紛出手管控,哥倫比亞大學上周更報警逮捕逾百名抗議學生,似顯示多校調整數個月來基於言論自由的容忍態度,為校園安全畫紅線。

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去年十月突襲以色列,以軍對加薩採殲滅式報復作戰,激起全球挺巴浪潮,美歐各大城市與校園爆發抗議,指控以軍殘殺加薩平民,更抗議美國總統拜登全力挺以。大學生的示威潮最為積極,美國多校苦於平衡言論自由和校安。

美聯社報導,全美校園抗議大多和平舉行,但有些轉向暴力,部分猶太裔學生也擔心對以色列的批判轉為反猶太主義。芝加哥大學三月報告顯示,約兩成美國大學生及過半猶太裔或穆斯林學生因為在以巴衝突的立場,在校內感覺不安全。

近來各校應對手段日益強硬。根據哥大主管先前赴美國國會作證的內容,哥大在二月對未經批准的校內示威重訂對策,實施分級校規處罰:參加未批准活動的學生,先發警告信,再則停課,嚴重者可退學。

南加大校方也以安全為由,取消南亞裔穆斯林學生塔巴蘇姆預定五月在畢業典禮上的致辭。在阿拉伯裔選民集中的搖擺州密西根,密西根大學不願忍受校內挺巴抗議屢屢攪亂重要學校活動,宣布草擬新規、畫出紅線,可能將破壞秩序的學生停學或退學。

哈佛大學從這個春季學期開始,推行將抗議活動限制在戶外準則;華府美國大學則在一月禁止室內抗議。紐約大學、布朗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也先後制定新規,調整言論自由與校園秩序界線。

田納西州范德比大學校長室三月遭廿多名反以示威者擅闖,已有三人被退學。其中一名被退學的十九歲大一學生佩托次正尋求救濟,他批評打壓校園言論自由,「也關乎校園成為警察國家」。

但哥大校長沙菲克廿二日指出,不應容許單一群體企圖搗亂畢業典禮等重要場合來宣揚自身觀點;美國猶太組織「反誹謗聯盟」本月稍早也向各校校長公開致函,呼籲堅決行動以保障畢業典禮順利安全。

 
TOP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